鈕文新:財政、貨幣需要差異考慮


鈕文新:財政、貨幣需要差異考慮


2月7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宣佈,將向口罩、護目鏡、消毒液等企業快速放貸,為此,央行將提供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與此同時,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中央財政將在已出臺10條財稅支持措施的基礎上,再推出11條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以下簡稱“財政11條”)。

此次發佈的“財政11條”包括: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後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防控產品,免收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費,同時對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藥品,免收藥品註冊費;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快遞收派居民必需生活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等等。總之,其大致意思是:凡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只要從事與“戰疫”相關的業務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損失,在稅收方面,能寬則寬、能免則免。

另外,財政還將“加大金融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增加貼息資金規模,改按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於1.6%”。同時為進一步減輕“戰疫”企業的後顧之憂,財政決定“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生產,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

鈕文新:財政、貨幣需要差異考慮


據餘蔚平介紹,截至2月6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專項補助57億元,含對重點疫區湖北省補助的18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資金99.5億元;同時,中央財政對科研、物資儲備等經費也做出了足額安排。按餘蔚平的判斷:目前,各地疫情防控經費是有保障的。同時,中央財政正在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需要,繼續做好經費的保障工作,並管好用好資金。

據悉,財政部日前已經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認真落實各項保障政策,切實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確保人民群眾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真正做到政策落實到位、工作部署到位、預算安排到位、資金撥付到位、監督管理到位。

毫無疑問,應對國家突發應急事件,財政部門義不容辭。但在應對過程中,財政和金融的功能各有不同。財政主要應當依據疫情發展的具體情況,靈活實施更有針對性的資金和政策安排,及時、精準、到位並有預見性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預算的或內或外考慮資金安排,但基本屬於年度範疇、應急範疇,這是財政政策的性質和功能所決定的。

鈕文新:財政、貨幣需要差異考慮

但是,金融政策不一樣,它可以輔助應急性財政,在降低融資成本,參與應急的企業貸款數量方向予以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貨幣金融政策需要放眼未來,不只是疫情結束之後生產恢復所需的金融問題,同時還要依據國家經濟更長遠的未來做出清晰的戰略安排,並以此一方面在“戰疫”期間為投資者構建良好預期,激勵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免除短期政策成本,提高貨幣政策效率。

比如,將“向口罩、護目鏡、消毒液等生產企業提供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改為“定向收購企業債務資產”,是不是更能有效減輕企業負擔?是不是更能減低企業擴大生產應急用品的後顧之憂?是不是更能配合國家收儲需要?同時,“定向收購企業債務資產”還將向市場釋放“央行投放長期基礎貨幣”的積極信號,從而將短期救助政策和激勵股權投資——推動國家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長期戰略結合在一起。

總之,財政政策應當更多考慮“應急需求”,而金融政策更需要“長短結合”構建世界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良好預期。這方面,希望金融政策當局認真、細緻、周到地考量,最好能讓政策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