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对苏联有着什么贡献?

骄然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领导人。自他下台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好坏参半。那么,赫鲁晓夫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个评价呢?他难道没有为苏联作出贡献吗?

(赫鲁晓夫旧照)

自赫鲁晓夫从政以来,苏联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基本上都有他的身影。早在1934年斯大林发起大清洗运动的时候,赫鲁晓夫就是斯大林最得力的助手。他不仅为斯大林拟定了一份上万人的“死亡名单”,同时还亲自带队迫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最终,赫鲁晓夫凭借着大清洗时期勤恳的表现,顺利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而这也成为了他仕途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段时期。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与贝利亚的争权中笑到了最后。然而等他掌权后,赫鲁晓夫却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花了近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这份报告中疯狂谴责斯大林大清洗的严重罪行,并且攻击了他在基辅战役等军事指挥上的一意孤行。最后他提出,苏联必须要全盘否定斯大林,任何同斯大林有关的思想都是严重错误的,苏联必须要回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去。

一个大清洗运动的忠实执行者,一个凭着大清洗运动成功上位的人,竟然说要为大清洗平反,这听起来实在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故事,但偏偏赫鲁晓夫就厚着脸皮这么干了。在行动初期,赫鲁晓夫的计划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赫鲁晓夫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竟然在1961年公然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

(斯大林旧照)

事实上,帮助过赫鲁晓夫的,远远不止斯大林一个。在赫鲁晓夫同贝利亚争权以及他刚上台的那一段期间,苏联战神朱可夫曾经两次帮助赫鲁晓夫,并让他成功坐稳了领导人的位置。但可惜的是,赫鲁晓夫担心朱可夫功高震主,竟然又开始对朱可夫动起手来。

在赫鲁晓夫度过危机仅仅两个月后,他就趁着朱可夫出访南斯拉夫的机会,以“朱可夫在军中搞个人崇拜”的罪名,罢免了朱可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也正因为赫鲁晓夫这两次“恩将仇报”的举动,他在人们的心中,完全成了一个翻脸不认人的小人形象。这也是他口碑非常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客观地说,赫鲁晓夫对苏联的贡献,却也是很大的。而且至今的俄罗斯人,还有不少怀念赫鲁晓夫时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赫鲁晓夫旧照)

第一个贡献:农业改革。

这里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种玉米。1953年,苏联玉米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而赫鲁晓夫却要求要在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结果这个计划在一些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大获成功,而在另一些不适合玉米生在的土地上,赫鲁晓夫却遭到了人民的集体抵制。

赫鲁晓夫根本不在意人民是否抵制他,一旦计划行不通,赫鲁晓夫就又会指定一个新的指令,也是强迫各州必须完成目标。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赫鲁晓夫这种强制性的计划改革大获成功,苏联的粮食平均产量在10年内增长近5倍。农民们骂归骂,但荷包却是越来越鼓。

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处于直线提高的状态,百姓们每年都有盼头,都会明确感觉到一年比一年好。

第二个贡献:科技成果。

1957年,苏联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的成功升空,展现了苏联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并且帮助苏联在美苏争霸的局面中,占据了心理上的极大优势。

在那一段时间,美国民众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们担心苏联在自己的头上安装了一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引爆。这件事发展到最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甚至不得不亲自召开记者会,向民众保证,美国也有不输苏联的卫星科技。

(赫鲁晓夫和普特尼克一号复制品)

第三个贡献,去斯大林化。

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几乎被彻底禁锢。人们的思想遭受了空前的束缚。而赫鲁晓夫推行“去斯大林化”之后,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开始逐渐解冻。他为当年遭受大清洗的人们平反,释放了无数冤枉的犯人,这让苏联人们被捆绑的思想,从恐怖当中被解放了出来。

赫鲁晓夫此举,对国际共产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场运动仍有不少弊端,但人们不应该否定其中积极的一面。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不好意思,名字有点长)虽然给世界添了不少麻烦,但我对苏维埃社会主义苏联还是做过很大贡献的。


怎么?不相信?你们继续往下看就明白了:

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南部一个叫卡利诺夫卡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读了四年书,14岁时就进工厂,当了一名钳工。

后来,赫鲁晓夫不愿当一名普通工人了,开始喜欢政治。

我再给诸位讲讲我的政治经历,我也是一步一步爬,不,是干出来的: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同年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鲁钦科夫苏维埃主席。

1930年赫鲁晓夫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区的党委书记。

1935年,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

1934年,斯大林开始在苏联发起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

盗墓历史


赫鲁晓夫曾是苏联最高指挥,执政期间争议颇大。但公认的一点就是赫鲁晓夫掌权不是偶然的,他是党的方针的表达者。

中国百姓对赫鲁晓夫最熟悉不过了,他曾访问过中国并对中国发起的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发生过争论,戏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吃马铃薯烧牛肉,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文革时称其为“现代修正主义”。



在赫鲁晓夫认为,这是幽默。但更多人实在不敢恭维他的笑话,以黑色幽默定义赫鲁晓夫。自然,他也曾这样幽默过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美国总统尼克松等等。

他的性情和他的幽默是一样的,比如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与一位代表争吵起来。情急之下,赫鲁晓夫脱下靴子,拿着靴帮猛敲桌子,高声叫喊:混帐!你胡说!。

可以说自斯大林直到戈尔巴乔夫,更多人都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苏联人民的,比如国家领袖这点,他们的最高指挥出身,几乎都是草根出身,赫鲁晓夫也一样是乌克兰贫农的儿子,地道的放猪娃。

有关他的贡献大和还是破坏力大历来众说纷纭,但对于苏联人民来说,他的贡献要大的多。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

这样的政治导向,使得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成为苏联思想活跃的时期,经济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轻工业品增加;提供了上千万的免费住房,让苏联知识分子得到了极大的尊重。还大量裁减陆军和海军。

在氢弹、航天等领域,领先美国,首先爆炸了氢弹,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



赫鲁晓夫热烈的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此举震撼了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

随后,赫鲁晓夫平反了近千万人的冤假错案,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中的政治犯。知识分子也从斯大林时代的恐怖中获得解放。

他在任期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

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深得民心。

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虽说他的对外政策继续美苏核对抗,但他仍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赫鲁晓夫对苏联的经济的贡献在于对农业进行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即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权力,却没能让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赫鲁晓夫控制了苏联局势,到了1963年的时候,他已经萌生了退意。最终,苏共主席团全体成员指责他的错误,以他年事已高为由,罢免了他。赫鲁晓夫当时怒斥,自己所犯的所有错误当时都与在座的各位商讨过,当时大家都是集体同意的。



1971年,弥留之际的赫鲁晓夫问身边的人,自己希望勃列日涅夫等人能够回答,自己当初已经多次选择了辞职,为什么他们一致热烈的请求自己留下来,1个月后却罢免了他。苏联当局没有给出答案,拒绝了他的提问,赫鲁晓夫在遗憾中辞世了。

赫鲁晓夫永远相信勃列日涅夫等人对赫鲁晓夫当时的评价:深沉、老练、文中、睿智。

但实际上,这四点恰恰是他缺乏的。正如赫鲁晓夫认为自己说话的方式很幽默,但事实上任何都觉着是智慧的欠缺以及缺少教养的表现。

悠悠岁月

根据赫鲁晓夫司机的回忆,他的生活非常的简朴,一直希望能够在莫斯科简单的晚年生活。他在莫斯科有一处房产,住在老对手马林科夫家的楼上,是6楼。他成为了苏联总理之后,才住进了国家为他准备的别墅。 值得一提的是,在勃列日涅夫之前,苏联历任领导的遗产都非常有限,子女生活也比较清苦。

个人觉得,赫鲁晓夫来自平民,骨子里自然而然有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那就是偶尔在迷茫中寻找或选择方向时出现的短路:正如有人读历史是或因为喜爱或需要或专业等等。但也有人读历史只不过是一种消遣或发泄而已,或存在挑战伤害到乏味的状态(本人属于看完就忘),高分数低智能到远远不及赵括谈兵的境界。

所以说历史人物对后人来讲尊重和感恩永远是首位,铭记在心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义。


天行诺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赫鲁晓夫这个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特别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其实赫鲁晓夫作为大国领袖,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在所有苏联领导人当中,他的名望仅次于斯大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赫鲁晓夫。

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于1953年担任苏联国家领导人,他刚上台的首要工作就是全盘否认斯大林,其实不仅是赫鲁晓夫,苏联的各个领导人都是这样,现任否认前任,这也是苏联政坛独有的“潜规则”。从性格上说,他激进暴躁,不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做事武断,好大喜功,经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但同时赫鲁晓夫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正是和美国的冷战时期,他吸取斯大林晚期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让苏联的国力上升,特别是在军事上超过了美国,让苏联和美国并列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

纵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基本上都是在和美国较劲,他热衷于阅兵,喜欢通过阅兵,展示一下自己先进的武器,凉一凉自己的军事实力,这种秀肌肉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美国,这也正是赫鲁晓夫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有一回在阅兵式上,苏联展示出了最新型的核导弹,由三级火箭推进,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消息很快传到了美国,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组织军事专家,对这种核导弹进行战略评估,评估结果是这种核导弹的有效射程至少在400公里以上,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引起了美国军舰界的一片恐慌,后来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揭开了谜底,原来当时的苏联也制造不出三级火箭的核导弹,阅兵式上所展出的只是一个模型,是用来吓唬美国人的。

赫鲁晓夫虽然在军事上和美国较劲,但是在促进两国关系上,赫鲁晓夫也是很努力的,有一年赫鲁晓夫访美,当时苏联刚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客机图95,这种客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但是由于刚刚研制出来,正处于试验阶段,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图95作为自己的专机,要坐着它去访问美国,当时苏联官方并不同意,认为这种飞机刚刚研制出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但赫鲁晓夫不听劝阻,极力要求坐图95去访问美国,已显示苏联的强大,当他的飞机在美国降落的时候,前来接机的美国人确实被惊呆了,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客机,但当赫鲁晓夫要下飞机时却尴尬了,由于这种飞机太高,机场的旋梯够不到飞机的舱门,赫鲁晓夫只能在飞机里等了很长时间,美国人才把旋梯加高,让赫鲁晓夫下来。

在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期间,本来头一天晚上已经就某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准备第二天发表联合公报,当天晚上赫鲁晓夫把谈话的内容向他的幕僚汇报以后,他的幕僚觉得赫鲁晓夫是被艾森豪威尔算计了,让苏联吃亏,这令赫鲁晓夫沮丧不已,第二天当他再次见到艾森豪威尔时,竟然想出尔反尔,令艾森豪威尔非常生气,无奈之下,赫鲁晓夫只能兑现昨天的诺言,而赫鲁晓夫的这些言行,也让艾森豪威尔摸不着头脑,他竟然组织了一批心理学家,对赫鲁晓夫进行心理研究,想知道赫鲁晓夫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研究一下这个身材又矮又胖、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带着礼帽,两颗门牙之间留着很大的缝隙、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喜欢像希特勒那样挥着拳头的人、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纵观赫鲁晓夫,他在执政期间做了两件不着调的事,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皮鞋事件”,就是在196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当菲律宾指责苏联种种不是的时候,赫鲁晓夫竟然拎起了一只皮鞋,一边敲着桌子一边咆哮,要知道,在西方人看来,拿鞋敲桌子是最不礼貌的事情,但是赫鲁晓夫大脑一热就这么做了,从中也暴露了赫鲁晓夫的粗鲁,这在当时也成了国际上的一个笑柄。还有一件事就是“古巴导弹”事件,1962年,赫鲁晓夫把核导弹直接部署在了古巴,想以此来震慑一下美国,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个少壮派,根本不信邪,他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和苏联打一场核战争,眼看核战争一触即发,赫鲁晓夫只好把核导弹撤了回来,这次事件,也让赫鲁晓夫丢尽了面子。

赫鲁晓夫对我们中国,也做了一件让我们不能忘怀的事情,那就是1960年7月他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撤走了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给中国留下了许多半截子工程,这位昔日苏联老大哥的翻脸,导致中苏断交,甚至在他下台以后,中苏之间还爆发了一些小冲突,这件事的起因就是赫鲁晓夫提出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中苏联合舰队,因涉及主权问题,毛泽东没有答应,于是中苏关系 就开始出现裂痕。

总之,赫鲁晓夫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讲话时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成了他独有的标签。从他执政期间来看,他对苏联还是有贡献的,他让苏联逐步崛起,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压制住了美国,让苏联走向世界超级大国的行列,为苏联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但同时,赫鲁晓夫过于重视军事上的发展,军费开支过大,导致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重视了重工业,轻视了轻工业,他在和美国搞军备竞赛的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军备竞赛所拖垮祸根,为后来的苏联解体,留下了隐患。

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过宫廷政变,免去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逼迫赫鲁晓夫退休,赫鲁晓夫十年的执政生涯到此结束,苏联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鼎盛时期——勃列日涅夫时代。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属于半囚禁状态,他的主要工作是写回忆录,直到1971年去世


骄然


斯大林去世之后,奸邪小人赫鲁晓夫篡权,当年赫秃儿子叛国被处死,斯大林坚持原则,未出手相救,结果在小人得势之后,公报私仇。斯大林在时叫亲爹,斯大林去世小人得势后编造谎言,极力污蔑丑化抹黑斯大林,抹黑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在国际,屁股坐到西方一边,帮助印度对付中国。诬蔑性地要教训中国,最后则是撤走专家,逼债,干尽所有倒行逆施。在国内搞什么种玉米,养乌克兰猪,一天三变,早令夕改,最后无不怨声载道。 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苏共赫氏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便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历史。这也是苏联以亡党亡国的教训。


群众255


赫鲁晓夫是一个的改革家,他虽有心改变斯大林时代的弊政,但却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实验,所以也未能挽救苏联的国运。在苏联的所有领导人当中,赫鲁晓夫是一个口碑相对不错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

(苏联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

在1971年赫鲁晓夫去世以后,他的遗体被葬在了新圣女修道院公墓,没能进入苏联历代领导人长眠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中。

他的墓碑由黑和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有人说这代表了赫鲁晓夫那功过参半的一生。因为黑与白两种颜色,既代表人性的善与恶,也可预示人的生与死。

赫鲁晓夫是苏联第三代领导人,同时也是最早站出否定斯大林路线的领导人。他对苏联最大的贡献其实是猛烈抨击了斯大林的独裁政策、大清洗政策和个人崇拜主义,释放了许多无辜的人员。不过,由于他的手段过于激进,招来了斯大林支持者们的激烈对抗,从而也造成了许多无谓的伤亡。

(赫鲁晓夫在苏联西伯利亚推广玉米种植)

在任期内,赫鲁晓夫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农业改革,推翻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勉强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过,由于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总体规划,赫鲁晓夫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权利集中、政治腐败、重工业过剩的弊端。

但是,赫鲁晓夫确实是一个全心全意为苏联着想的领导人,他颁布和执行了一系列对人民有益的政策,比如削弱了苏联公务员的待遇,加强了苏联百姓的福利,废除秘密警察制度。最让百姓怀念的是,他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许多恐怖高压政策,同时还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并使其中许多人恢复了名誉。

(赫鲁晓夫参观美国农场)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0年间,苏联的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赫鲁晓夫的外交政策比较平和,从他在古巴危机一事中认怂的态度就看得出来,完全没有勃列日涅夫那种穷兵黩武和称霸世界的风格。

在赫鲁晓夫时代,正是苏联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苏联重心在于经济建设和国内发展上,并非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厉兵秣马、军事竞赛。而真正害怕赫鲁晓夫的人也不是苏联百姓,是苏联的高级官员和少数既得利益者们,因为赫鲁晓夫触动了他们的蛋糕。

1964年,正在度假的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等人通过政变阴谋推翻,黯然下台,而他的改革事业也戛然而止。那位穷兵黩武的后继者、职业军人出身的勃列日涅夫不仅全盘否定了赫鲁晓夫执行的政策,而且把苏联带入到了个人崇拜和美苏军备竞赛的深渊中,埋下了苏联崩溃的隐患。

在1971年赫鲁晓夫去世后,莫斯科群众自发组织了集体瞻仰,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为了彻底消除赫鲁晓夫的影响,不仅禁止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明显突出赫鲁晓夫的名字,而且还阻止了群众大规模瞻仰。就这样,孤独的赫鲁晓夫一直长眠于新圣女修道院的公墓中,逐渐被后人所遗忘,许多与他密切相关的事迹也被苏联当局悄悄抹去。


历史的荒野


赫鲁晓夫自从20世纪20年代踏上苏联的政坛,从卡冈诺维奇的提拔,到获得斯大林的重用无不显示着那极为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并没有为二战立下什么功勋,却因为积极拥护斯大林而获得了绝佳的晋升机会。斯大林死后,他便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 农业改革

赫鲁晓夫在任职乌克兰期间,帮助战后的乌克兰重建,积极推行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粮食产量。返回莫斯科后,他在1953年9月提出降低农产品税收、增加国家对谷物的采购价格、鼓励农民经营小块自留地的农业政策,并鼓励开垦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荒地。

虽然开荒运动在短时间内暂时缓解了国家的粮食供应问题,降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而由于缺乏调查,30多万垦荒志愿者几年来的辛勤汗水换回来的不过是农业和生态上的灾难。

2 削减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作为曾经的斯大林政治清洗的拥护者,在其死后三年后的苏共二十大突然大肆批判斯大林以往的罪行,积极平反以往政治清洗中的冤假错案,从而打破对斯大林的迷信。

3 权力下放

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主张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这些举措的出台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地方权力,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改善与西方的外交关系,恢复美苏对话,由双方的冷战格局逐步发展为争霸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5 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5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发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赫鲁晓夫上台后一系列举措猛烈抨击了斯大林模式,拉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但是,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科学的规划,所带来的改革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他自己也于1964年被要求下课。


史海觅踪


赫鲁晓夫在任期间说到贡献的话,应该有以下几点:

1.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文艺获得解冻。

2.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1. 为了解决苏联时期民众的住房问题,发明了预制板式简易楼房,又称“赫鲁晓夫楼”,由于盖这种楼建设速度提高,缓解了住房困难问题。

以上应该是他在任期间能谈得上的贡献,他在任期间,与中国关系恶化,中苏关系跌入冰点。


王姐在中亚


赫鲁晓夫对苏联,到底有哪些贡献,为什么很多俄罗斯人至今怀念他

每当我们提到前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想到的往往都是那个抱着玉米大笑的胖子,以及西方媒体刻意渲染他傻傻的笑话。

但是对于一部分俄罗斯人来说,赫鲁晓夫并不是一个很糟糕的苏联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们怀念在其带领下的日子。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怀念赫鲁晓夫?今天小袁就跟大家聊聊,赫鲁晓夫在执掌超级大国苏联时,为苏联做过哪些贡献。

科技上让苏联扬眉吐气

虽然赫鲁晓夫带领下的苏联科学家团队,没有搞出类似斯大林时代的原子弹,去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进而让苏联跻身世界超级大国之列。

但是赫鲁晓夫的团队,研究出了卫星,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史泼尼克一号升空,并绕着地球旋转,飞行在包括美国“领空”在内的空中,苏联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苏联人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上,可以和美国争锋,而非一味的跟风。

而就是这颗小小的卫星,从历史的结局来看,是苏联从成立,到消失的百年间,唯一一次让美国举国震惊,以及感到恐慌的行为。

在之前美国政府过度“冷战”渲染背景下,当时的美国民众,怀疑美国科技已经被苏联赶超,以及苏联掌握了灭亡美国的能力。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挂在头顶的卫星,仿佛是随时可能落下来的炸弹。

面对民众的恐慌,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召开记者会,向全美国人民保证,美国依旧在技术上不亚于苏联,且将计划投入巨额资金,保证自己在科技上,处于超越苏联的状态。

在美国总统的承诺之下,不久美国成立了名为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的单位,这个单位专门负责,将那些依旧在论文状态下的前沿科技,尽快的落成为现实中的实物。而它的产物中,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

让美国动摇,这一刻,可能是苏联人、乃至今天的俄罗斯人最自豪的时刻。

主动裁军,结束了“穷兵黩武”

斯大林时代,为了打赢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苏联曾武装千万级的军队。但当二战结束后,这些军队因为接踵而来的冷战,斯大林并没有解散,甚至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而这些只“吃”经济,而不“生产”经济的庞然大物,无疑是苏联经济发展最大的“累赘”之一。

赫鲁晓夫上台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活动,1955年-1957年苏联单方面将军事力量削减了超过200万人,1958年裁减了30万人。让苏联开始从以养兵为前提的经济现状,开始向民间经济恢复转型,结束了斯大林时代的“穷兵黩武”。

老百姓得以从高强度的军事压抑中解放了出来,有时间追求自己个人的美好生活,苏联经济也有了轻装上阵的可能。

尝试建立“多权分立”体制,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了将苏联体制内的权力分散,让权力和权力之间有制约。首先取缔了特工机关直接审判犯人的特权,让特工不再是抓捕人、审判人一条龙全做了,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冤假错案”。

再而是在行政组织上,将农业和工业分为两个经济系统管理,在经济组织这块,实现权力平衡。最后是尝试打破官员终身制,将官员变为有责任的任期制,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官员的腐败。

赫鲁晓夫的改革,让人民看到了,国家准备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可能。

经济建设有成就,老百姓看的到希望

虽然赫鲁晓夫种玉米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失败仅限于寒冷地方,在那些有条件种植玉米的地方,他的计划是很成功的。1951年-1955年间,苏联的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年-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

同时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让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时月均25卢布,攀升到了1965年的51.3卢布。

由此可见在赫鲁晓夫的年代,老百姓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条件,在一步一步的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非后面的越来越差。


袁载誉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怎样的贡献?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面临的困局。

他刚掌权时面临着巨大的困局和十分复杂的任务。国内专制的登峰造极,导致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农村越来越贫困,半数接近崩溃,粮食出现短缺;居民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大,大多生活水平低下;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秘密警察横行,国内处于一片政治恐慌之中......

赫鲁晓夫的贡献:

01批判的个人崇拜、消除政治恐慌

赫鲁晓夫为了推行改革,需要对斯大林的遗产有个清楚的认识:先要站稳脚跟,掌握权力;必须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里面揭露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危害,对民众的个人迷信带来了巨大冲击,接着又逮捕了贝利亚,使得斯大林时期严重破坏法制的不正常状态不再重演,消除广大人民、干部的政治恐怖。

他还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据估计,在斯大林时代被关进集中营的有1200-1300万人,赫鲁晓夫从集中营释放“政治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为了使苏联社会有安全感,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改组,并健全了司法制度,检察机关的职权逐步得到。但在统治后期,他也犯了个人崇拜的错误。

02 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就对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前期还是有一定的效果,而在后期苏联的经济有倒退的迹象。虽然改革不太成功,但他打破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由他定稿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的经济理论观点的垄断,尽管经济理论的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是对多少年来不容有半点怀疑的斯大林经济理论的一次巨大冲击。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对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03动摇了官员的特权。

赫鲁晓夫在政治领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就是就是取消官员的终身制,改为有限任期制。这动摇了大批官员的既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官员的腐败,这在当时来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只是昙花一现,这项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了,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与它有很大原因。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恢复了官员终身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