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位于安徽合肥南40多公里的三河古镇是一处5A风景区,这座千年古镇有着江南古镇一样的小桥流水,整体呈徽派建筑,在这个不大的古镇走出很多名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了,他的旧居也成了三河古镇出名的一个景点。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走进三河古镇的古南街,如今是商铺林立,卖土特产的,开小饭馆的,节假日,这条街很拥挤,游客喜欢在这品尝三河土菜,买土特产,杨振宁故居就在这条小巷里,据说现在旁边开饭店的也是杨氏后人。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故居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木质建筑。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重新修葺的杨振宁旧居,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循两级石阶而上,抬眼便可望见门楣上的“杨振宁旧居”字样,木门格扇,镂刻雕花,颇具古朴意境,踏进门来,三进三落的庭院在眼前铺展开来,从前厅透过玄关扇门,一眼就能穿过中厅直到后院后厅。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合肥,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和三河古镇渊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三河这里的人。杨振宁小的时候,经常会随着母亲到三河的外婆家小住,在这里度过了不少的童年时光。民国二十六年抗战爆发,少年杨振宁追随庐南中学迁至三河肥南中学读书,与母亲一同寄住在此。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杏园和后厅是少年杨振宁读书起居的地方,打开杏园里的后门,就是古镇有名的一人巷了,一人巷长约30多米,巷内清爽幽凉,两边的马头墙上青苔遍布,高高的古老砖墙把两边的建筑分隔开,中间只能容一人通过,得名“一人巷”,而这也是杨振宁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杨振宁是三河古镇最有名的文化名人,可能是因为名人的关系,三河古镇游玩不需要买门票,但参观旧居是需要买门票的,几十元票价有点贵。杨振宁规模不是很大,古色古香、花木葱茏的小院,带有精致木格窗棂的老房子,仿佛一下子就带着人们走进了民国的时空。走进旧居,首先看到的是杨氏族谱,以及他的生平,走过一个小院子就是里面的房子,曾经杨振宁学习过睡觉过的地方。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参旧展出除了图片文字资料,还以声、光、电的形式来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至于杨振宁后来在学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相信大家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2007年对旧居进行第二次修复时增加的内容“人间晚晴”,因为它使人们对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故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翁帆最早是汕头大学文学院的学生,1995年暑假,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时年19岁的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清纯可爱的她深得科学家夫妇的喜爱。然而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杨振宁和翁帆认识九年以后会结成伉俪。对这段遭到不少人非议的婚姻,杨振宁处之泰然,幸福地把翁帆说成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也算是成就了一段传世的佳话。

安徽这个古镇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清风格旧居游客很喜欢


来三河古镇游玩,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那么是要来旧居看看的,这里记录了杨先生从古镇三河走出去,到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而后又回到三河的历史,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位科学伟人拼搏奋斗、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路,更是一个海外游子风雨兼程、魂系故土的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