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宝宝“躲猫猫”时,只藏住小脑袋?你认为无聊的游戏并不简单

春节来临,亲朋好友团聚之余,最受宝宝青睐的游戏非躲猫猫莫属了吧~


无论宝宝和谁玩这个游戏,都会有类似的场景:那就是藏在显眼的地方,让TA一下子找到,宝宝玩得十分开心,而且乐此不疲。如果藏得深一点,藏在TA不容易发现的地方,宝宝左顾右盼,萌态十足,对方根本藏不住。

为何宝宝“躲猫猫”时,只藏住小脑袋?你认为无聊的游戏并不简单

在成人眼中看似如此无聊和幼稚的游戏,为何宝宝们却乐此不疲?这个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原来,宝宝通过隐藏和寻找,会提高视觉空间智能,同时增加了方位感。对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和信任都有帮助。它是一个有助于发展宝宝认知能力的游戏。


在游戏中体验情绪的变化

当宝宝寻找“藏身之地”时,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越小的孩子,就越享受这一过程。


他们不在乎自己藏得好不好,而是在乎这个过程中跟父母的互动,还有自己的体验。


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家长会出现疑惑、巡视、坏笑、着急等平时见不到的表情,如果遇到会“演戏”的家长,孩子会更加开心。


对环境的认识和探索

在宝宝躲藏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区分哪些物体可以遮挡住自己。

在寻找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脚步声,和周围物体的变化,来判断对方藏在了哪里。


缓解宝宝分离焦虑

躲猫猫游戏更大的意义是告诉宝宝,父母的“消失”是暂时的。看不见不代表“消失”,更不意味着“永别”。

TA和父母的情感联系不会消失。会增强宝宝的自我认知,带来内心的更安全感,缓解分离焦虑。


自我和客体关系的理解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孩子在躲猫猫的时候,画风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经常是双手捂住眼睛或者用什么东西把小脑袋藏起来,就喊一声“我藏好啦”。

大人为了配合,还要装作看不到的样子,也不忍心拆穿他们。但躲猫猫为何只藏住小脑袋呢?


在孩子的意识里,只要我看不到妈妈,妈妈就肯定看不到我。这是因为宝宝此时还处于“自我中心现象”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逐渐提高对自我和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为何宝宝“躲猫猫”时,只藏住小脑袋?你认为无聊的游戏并不简单

躲猫猫这个游戏虽然是宝宝最爱的游戏之一,但是家长一定要在陪玩的时候注意安全哦~

要保证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地方没有危险物品,更谨防孩子躲到密闭的空间内。

家长要“偷看”孩子的行踪,保证所藏之处在自己的安全视线范围内。

学会“演戏”,让孩子充分的体验游戏中的乐趣。


你家宝宝玩躲猫猫时,有哪些经典的“藏身之处”?欢迎在评论中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