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五虎上将,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

品看古今


《三国演义》也好、《水浒传》也好,里面的五虎上将自然是根据武艺制定的。

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是小说中的超一流猛将。关羽能斩杀超一流的颜良、文丑,张飞能单挑吕布100多回合,赵云、马超能轻松击败一流的张郃,黄忠能斩杀夏侯渊,他们的武艺都是经历过战阵考验的,并不是吹出来的。

这五人在战场上极有威慑力,特备是吕布、典韦都挂了以后,天底下能和五虎上将抗衡的,基本只有许褚、庞德两位了。

所以说,尽管魏延、李严等人,也都是文武双全之辈,算是刘备集团的精英,但是纯论武艺的话,他们还是略逊一筹,所以并没有入选五虎上将。


历史都付笑谈中


五虎上将是按照身价来评比的。

刘备入主西川后,自立为皇。分封五虎上将,分别是关张赵马黄。

关羽是五虎上将首将。关于他的事迹,我想不用说都知道,这个第一实至名归。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等等。威名远播,声震天下,又是皇上的结义二弟。

所以位居五虎之首。

张飞位于五虎上将第二位。张飞这个人虽然武艺高强,气势威猛,也曾在长坂坡喝破敌人的胆。

但是人品不怎么样。经常酗酒,打骂军士,口碑不太好。计谋也有,但比较少。排在赵云前面有点不服。

赵云位居于五虎上将第三位。个人觉得排名有点低,只是因为自己不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所以位于张飞后边。

单骑救主,万军从中过片叶不沾身。有勇有谋,深受诸葛亮的喜爱。个人长得英姿勃发,器宇不凡,实力强劲。第三位有点委屈。

马超位于五虎上将第四位。有勇无谋,经常被别人利用。由于在刘备进西川时,帮助刘备,因为成为了蜀军中的一员。

武艺高强,堪比吕布。是一位能单挑前三位几百回合的大将。但是因为是投诚而来的,所以排位较低,也算符合他的身价了。

黄忠位于五虎上将末位,是一位老将军。一手神射技术无人能比。曾经单挑关羽,竟不落下风。还非常有英雄气概,不忍心对关羽释放冷箭。因此也得到了关羽的敬重。

但是因为年岁已高,只能屈居于末位了。不过还好黄忠的脾气好,不与别人计较。


古今中外多少事


三国时期,先后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大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张飞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义弟,涿郡举兵时就一直跟随刘备,赵云是在刘备兵败后依附袁绍时加入刘备团队,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的,马超是在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加入。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封以上五人为“五虎上将”。  关羽与张飞,是最早跟随刘备,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同甘共苦,与刘备不离不弃,立下很多功劳,他俩论功劳,论亲疏,被封五虎上将的前两位,都是必然的。


赵云投靠刘备于患难之中,长坂坡单枪匹马救幼主,对做刘备的“卫士长“,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连一身傲气的关羽,也说赵云能与他并列五虎上将。


马超的战绩都是在投靠刘备之前,投靠刘备后,对蜀汉的建立没有多少建树,但他父亲马腾曾与刘备共谋诛杀曹操,算是与刘备世交。马超入五虎上将,有受父荫的嫌疑。


黄忠入五虎上将,关羽不爽,还说不屑与老卒为伍,拒领五虎上将官诰。其实黄忠武艺高强,是个神箭手,有勇有谋,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加强了刘备攻取汉中的决心,在汉中战役中与老将严颜合作,立下汗马功劳,封五虎上将是正确的。


厦门老新


答:因人而异!没有任何标准,基本都是按照政治地位而定的。

肯定不是论功行赏!!!倘若是论功行赏,那么赵云的贡献是马、关、张、黄总和,再乘以2,还未必能和赵云持平!不信🤨?

我们好好看看:赵云与刘备平荆州四郡(此时黄忠投降)、后任公安留营司马,镇公安;出兵与张飞、诸葛下江州;后独自占江阳、犍为等郡,张飞占巴西、诸葛占德阳,赵云=张飞+诸葛!后一起围攻成都,成都分四份,赵云是最大的一份!因为马超投降是李恢劝降的,李恢能劝降马超,是因为赵云推荐的!马超是怕赵云,不是怕李恢!

汉中之战的胜利✌️,最重要原因就是汉水拒曹!(这是目前有记载的唯一一场胜仗)等于说汉中是赵云打下来的!这不过分吧?

换算一下吧,刘备这点地方,关羽尺寸没有!张飞占巴西;黄忠、魏延占广汉;诸葛占德阳;马超和关羽一样。

所以我说,马、关、张、黄加一起,不及赵云的一半!


中行偃1


大家耳熟能详的蜀汉五虎上将其实不见与正史,是演义中杜撰而来的一个概念。

其实不仅仅是蜀汉的“五虎上将”是虚构的,而且曹魏的“五子良将”,江东的“十二虎臣”等称呼都是虚构的。

但是这些称呼虽然是虚构,但也是有着正史依据和来源,所以才能得以在民间经久不息的流传。

一、五虎上将的来历

五虎上将的来源还是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陈寿写《蜀书》的时候,严格按照官职大小爵位高低,将许多同档次的人列在一个传记中,《蜀书第六章》就是著名的《关张马黄赵传》。

在这一章节里,陈寿记叙了这五人的生平经历,然后在五人传记结束后,统一给五人写了句评语: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无论是曹操麾下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子良将”,还是江东吴国的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江东十二虎臣”都是来自于《三国志》的评论。

陈寿评价张辽等五人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魏书第十七》

陈寿评价程普黄盖等十二人是: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吴书第十》

于是在后世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沿用了三国志里的“良将”、“虎臣”这个概念,造出来了脍炙人口的“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十二虎臣”。

二、五虎上将的排序

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排序是极有讲究的。

这五人可以说是刘备打天下到称帝这一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从龙之臣。

关羽张飞二人不必多言,虽然正史上没有桃园三结义,但是三国志里还有一句“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说明了三人关系极佳。

而且关羽长期担任刘备集团二号人物,刘备领着张飞出征,关羽自己独挡一方。比如刘备占了徐州,关羽就自己镇守下邳“行太守事”,以后更是独自镇守荆州,五虎排名第一,这是毫无问题的。

张飞也是同理,不但是刘备完全相信的铁杆亲信,也是独守一方的军政大员。

马超名列第三许多人认为值得商榷,如果按照官职爵位而言,其实马超的“征西将军,领并州牧”和刘备尚未占据成都时期的“荆州牧”是平级的存在,而关羽张飞等人只是刘备的手下。

等到马超投降刘备,刘备占据汉中称汉中王的时候,给朝廷上表的众臣中,马超排名所有大臣中的第一位,诸葛亮才是第五,关羽张飞黄忠分别是第六、第七、第八,赵云甚至连名号都没有出现。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蜀书-先主传》

但是马超爵位虽高,他是被逼无奈之下才投靠刘备,刘备集团对待马超不是很信任,甚至一度很提防马超在羌人中的影响力,这就导致马超享受高官厚禄,但几乎没有实权,排名关张之后也没有毛病。

再说黄忠,老将黄忠虽然不是最早跟着刘备的从龙之臣,但是自从荆州投靠刘备后,黄忠跟着刘备平定益州、平定汉中,可以说勇冠三军,三国志里记载:

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蜀书黄忠传》

而在汉中一战,黄忠更是阵斩夏侯渊,创下了刘备打天下以来最大的战绩。

刘备非常喜爱这位老将,称汉中王后破格将其提拔为后将军。

可惜黄忠在刘备称王后第二年就故去了,可惜可叹。

再说赵云,赵云跟着刘备也算是功勋旧臣,长坂坡救后主更是美名流传,但是终刘备一生,赵云终归是个杂号将军。

后来赵云跟着诸葛亮北伐才升到镇东将军一职,还不如魏延。

但是魏延虽然官职比较高,但他缺少和刘备草根时期共同奋斗的经历,而且诸葛亮死后,魏延更是以造反的罪名被抄家灭族。有了这样的污点,他更不可能和其他人并列了。

另外中国史书中讲究的是盖棺定论,蜀汉政权在大臣死后给予谥号确是谨慎许多。

刘备时期只有法正一个人得到了谥号(此处存疑,先主传中如此说法,详见下述引用原文),后主时期除了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丞相级别的有谥号,夏侯霸这类比较特殊身份的有谥号之外,只有关张马黄赵五人有谥号。

关羽追谥壮缪侯,张飞追谥桓侯,马超追谥威侯,黄忠追谥刚侯,赵云追谥顺平侯。于是当时蜀汉文武大臣都以这五人为荣。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这才是陈寿将这五人归入一个传记之中的主要原因。


以史为鉴


《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有蜀汉五虎上将的说法,哪五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甚至乎《三国演义》明确描述了刘备封五虎上将之事。

而史实上,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只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为一传,并没有提五虎上将的说法,刘备更没有封五虎上将这档事,而且列传顺序也与《三国演义》不同。当然也可以就此认为他们是五虎上将,毕竟作者把这五人列为一传,是因为他们是蜀汉初创时期将领的杰出代表。

有什么标准?

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无论实力还是士气都达到其一生的顶峰。他趁机自称汉中王,大肆封赏部下。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仍为翊军将军。也就是说五虎上将中有四人是四方将军,赵云则仅次于四方将军。

这五人之所以成为蜀汉初创时期将领的代表,主要基于三次功绩:

一、赤壁之战前后扈从刘备,并在夺取荆州南部四郡的功绩。

二、夺取益州本土所立功绩。

三、争夺汉中时所立功绩。

这五虎上将在这三个阶段中都分别有不同的表现。


羽书迟


“五虎上将”赫赫有名,深为广大吃瓜群众所喜爱,五虎将指的就是刘备账下最优秀的五员名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不过五虎大将是演义的说法,历史上并无此说。

蜀汉”五虎大将“的由来

”五虎上将“或“五虎大将”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演义中,在刘备汉中称王,大封功臣的时候,册封了五虎将,演义曰: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 守。这就是五虎将的来历。

就演义而言五虎将实至名归

现在一说五虎上将就老有人和你杠。说五虎将历史上并没有,只是演义等等,但是我们讨论五虎将肯定就是以演义为参考的,这本来就是艺术和历史的结合,这才是魅力所在。所以就演义而言,五虎上将实至名归,是蜀汉的核心组合,也是三国中的最强组合,五虎将都有极其精彩的表现,胜过其他阵营除了吕布外的任何武将,都是超一流猛将。

关羽:”万人敌“的存在,五虎将之首,镇守荆襄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关二爷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武力卓绝;土山之战,关羽一人奋力击退许褚、徐晃的联手,并杀退夏侯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忠心不二;襄樊大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随有败走麦城但任为一世之名将。

张飞:猛张飞和关羽齐名,并称”万人敌。张飞是唯一和吕布单挑超过五十合的猛将,虎牢关一人和吕布先战五十合平,小沛之战又和吕布大战达百余合而不败;当阳桥断喝阻敌,吓死曹将夏侯杰,曹操大军不战而逃;葭萌关和马超大战数百合不分胜负,为刘备最终收服马超打下基础;汉中系列战斗中先后二次击败张郃,全歼曹军。

赵云:常山(石家庄)赵子龙名动天下,初出茅庐的少年赵云就和文丑大战数十合;汝南勇救刘备,一人独战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而不败,突袭秒杀高览,速败张郃;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杀死曹操账下名将五十多员;北伐期间年逾七十的赵云依旧英雄不减当年,阵前连杀曹魏五员大将,令魏军闻风丧胆。

马超:”锦马超“威震西凉,潼关之战数合击败于禁,二十合杀败张郃,更是奋起神威秒杀李通;西凉之战杀的曹操割须断袍,和许褚大战二百三十合不分胜负,之后两军冲杀再次杀败曹军,许褚也中箭退出战斗,从此马超纵横驰骋,曹军无人能挡,曹操叹曰:马儿不死,吾心难安;葭萌关大战又和张飞血拼几百合而难分高下。

黄忠:老当益壮的蜀汉名将,驻守长沙的时候和关羽大战一百余合难分高下,并和关羽互敬英雄,各自想让对方一次;刘备初次入川为首席大将,斩将夺关,为平定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定军山大战,和夏侯渊战了三十合而平手,之后参军法正用计,黄忠突袭猝不及防的夏侯渊将其一合斩杀,为平定汉中的头等功臣。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武艺精湛,战功累累,是蜀汉功劳最大的五人,入列五虎毫无争议。

“五虎上将”代表了蜀汉精神

“五虎上将”代表了蜀汉精神,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为蜀汉集团出生入死,建功立业,忠心耿耿,演义中五虎大将都是刚烈忠义之辈,也代表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和情怀,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纷纷乱世,窃国者王侯,小人未必得诛,君子未必善终。真正能不向命运低头,傲然于乱世,死节于威武,又能有几人呢?


我家的猫叫皮蛋


历史上并无五虎将的概念,如果有那么镇守汉中多年的大将魏延绝不可能上不了榜,因为马超黄忠是走投无路无奈相投的,赵云得到旧主同意自愿相随的。

正史上大将魏延是先于马超投靠刘备的,且军功也高于马超,马超投靠的七年时间并未受到什么重用。

最早陈寿著三国志时并未提到五虎将一事只是将五人封将归为一类,后随着时代改变塑造为五虎将,清乾隆帝修订四库全书也以五虎将收录其中,其实最早时候仅以五位将军称之。

刘备自立为帝时拜将封相,其中马超封为后将军只是为了未来的政治需要,马超虽无寸功又落魄,但其背后的家族在西北仍有巨大影响力,封他为将完全是想日后兵出汉中取关中时用一下其家族势利而已。

我们且先分析一下:关羽张飞最早追随左右元老级人物封将理所应当,赵云乱军之中救出阿斗单骑杀的曹操昏迷数天落荒而逃,黄忠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魏延也立下许多战功且镇守汉中多年任何一个都排在马超之上的。







中国历史名人集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东西二川,势力达到鼎盛时期,他在群臣的劝进下,自封为汉中王。刘备称王汉中后,分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那么,蜀汉五虎上将,他们的武力应该如何排名?其实民间早已有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的排名,即“一吕二赵三关羽,四典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从中可知,赵云第一,关羽第二,马超第三,张飞第四,黄忠最末。下面依据演义中五虎上将战功,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无冕之王”赵云。有人说赵云只是刘备的高级保镖,武力和关羽、张飞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赵云并不比关羽、张飞差,有过之无不及。

战绩如下:赵云曾斩杀曲义、裴元绍、高览、张武夏侯恩、淳于导等22人(尚未包括长坂坡杀的五十余将),生擒陈应、吴懿、祝融夫人、韩瑶4人 ,遭受围殴全身而退次数最多。

无论是参加战斗次数,还是斩杀敌将数量,生擒敌将数量,赵云都遥遥领先。他在历次战斗中,败绩很少,有佛祖保佑,很少受伤,人称“常胜将军”。赵云不怕围殴,在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曾长坂坡曹营七进七出,汉水之战救出黄忠。最后,赵云七十多岁,病重而亡的,在古代这是高寿。因此,赵云当之无愧排第一。演义中是这样记载的:

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第二,“武圣”关羽。关羽曾斩杀程远志、华雄、颜良、文丑、卞喜、王植、秦琪、蔡阳等19人,生擒王忠,战平黄忠庞德。他斩杀的名将众多,如华雄、颜良、文丑等,含金量高。关羽作为武圣,战斗次数和斩杀敌将数量次之。但是,他在历次战斗中,多次中箭负伤,尤其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这些都是他的减分项,影响了排名,暂列第二。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第三,“武将世家”马超。马超出身于民风彪悍的西凉,渭桥之战杀的曹操割须弃袍。曹操称赞其“有不减吕布之勇”。他曾斩杀王方、李通、马玩、梁兴等十余人,生擒李蒙,战败一流战将张郃,于禁,曹洪,数百合战平许褚和张飞,单挑没有败战记录。这样的战绩和关羽相比,没有斩杀名将,比关羽稍差,排第三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燕人张飞。张飞曾斩杀邓茂、高升、曹豹、纪灵、陈孙、吕翔、夏侯兰、周善等人,当阳吼死夏侯杰,生擒郝萌、刘岱、严颜战败败许禇、张郃、高顺、于禁、刑道荣。最厉害之处,张飞多次单挑温侯吕布,并全身而退。这在三国时期是很少见的。

张飞和马超从早打到晚,难分胜负,说实话,很难判断这两位猛将谁强谁弱。不过,由于马超出身于名门世家,曾是一方诸侯,统辖十数万大军,大战曹操。而张飞一直作为刘备的跟班,冲锋陷阵,自然无法和马超相比。因此,张飞屈居马超之后,也就可以理解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

第五,“老当益壮”黄忠。黄忠在战场上曾斩杀韩浩、夏侯渊、史迹,生擒夏侯尚。尤其是斩杀魏军主将夏侯渊,彻底夺取汉中,含金量很大。他还和“武圣”关羽战成平手,可见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黄忠属于老年晚成之辈,登上历史舞台时,已是花甲之年了。这极大地限制了他的发展空间,是黄忠的减分项。他还有一个减分项,即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马忠一箭射伤,不久去世。因此,黄忠只能排在第五。

总结:蜀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地位相当,实力相近。他们五位中马超和张飞大战数百回合战平,关羽和黄忠大战三天战平,其他的没有交手记录,只能根据他们的战绩来排名。得出结论为:赵云第一,关羽第二,马超第三,张飞第四,黄忠第五。


村姑娜姐在印度


五虎上将”是三国刘蜀政权对武将最高的名誉奖励。

从“五虎上将”的组成人员来看。其入选对象与刘存在着莫大关联。关张是刘的拜把子兄弟,赵云是刘一手提拔所致。黄忠则是心腹加兄弟关羽大力引荐进来的。马超的入选除了能力出众以外,其显赫的家世及震慑西凉的威名恐怕是首要原因了。至于智略,能力均不亚于此五人的魏延,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得力引荐,只能屈居其下了。其它武将就更难以进入刘的法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