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飞船是否在理论上能造出来?

一诚不染


大体上建造这种工具很简单。

因为引力实际是空间的形变。

所以,只要造出能改变空间的飞船,就一切解决了!

什么超光速,超时空跳越,

那些科幻电影里的防护罩,黑洞引力炸弹,

等等,,,,!

一切都用改变空间去达成了!

当然,我们到现在也没研究清楚,就当是一个幻想也好,一个奋斗目标也罢,就这样吧!



情真義重


不能。因为目前根本没有发现可以在人类尺度上应用的反重力原理。但人类并不是对反重力原理一无所知,虽然知之甚少,但还是有线索的。

因此个人认为反重力飞船的理论很难建立起来。


反重力是什么?

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要反过来问——反重力不是什么?

  • 反重力不是没有重力,或者失重;

  • 反重力不是反物质产生的重力,反物质仍然产生重力,因为反粒子的质量与正粒子质量相同;

上图:反重力不是反物质产生的。


人类反重力的研究史

  • 据说美国空军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曾对重力控制进行过研究。

  • 美军前中校安塞尔·塔尔伯特上校曾撰写了两篇报纸文章,声称大多数主要的航空公司在1950年代就开始了重力控制推进研究。

  • 格伦·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mpany)是公开进行重力控制研究的公司,并成立了研究院。

  • 1973年的曼斯菲尔德修正案终止了对反重力项目的军事支持。

  • 1988年7月,罗伯特·L·弗雷德(Robert L. Forward)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第24届联合推进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邦迪负重力质量推进系统。


  • 1992年,俄罗斯研究员Eugene Podkletnov声称在对超导体进行试验时发现,快速旋转的超导体会降低重力作用。但此实验基本上无法重复。

  • 2013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旨在研究反氢能级的实验中寻找反重力作用。反重力测量只是一个“有趣的杂耍”,尚无定论。

  • 哥德科学基金会的重力研究所试图重现许多声称具有“反重力”效果的不同实验。该基金会为可重现的反重力实验提供了100万欧元的奖励。但迄今为止,该小组通过重现过去的实验来观察反重力作用的所有尝试均未成功。


上图:正质量的飞船与反质量恒星的科幻假设。


人类关于反重力作用的线索是什么?

我们对引力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从牛顿的苹果到爱因斯坦的时空的几何,以及最近科学家提出的富有颠覆性的关于引力的“信息”本质认知。引力已经被充分地阐述。但是反引力作为逻辑合理的概念,仍然像是一个迷。反重力产生的可能性取决于在量子尺度上对重力的检测和描述。截至2019年,物理学家尚未发现引力的量子性质。目前人类关于反重力的理论假设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 负质量:反重力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是非法的。在广义相对论下,重力是由局部质量引起的空间几何形状变化的结果,而重力实际上是变形空间的特性,而不是真正的力。尽管并不存在“负几何”的定义,但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产生“反重力”。实际上,适用于我们宇宙的相关数学模型和物理公式本身并不排除负质量的存在。广义相对论和牛顿引力理论似乎都预示着负质量将产生排斥性的引力场。尤其是赫尔曼·邦迪爵士在1957年提出,负重力质量与负惯性质量相结合,将符合广义相对论的强等效原理以及线性动量和能量守恒的牛顿定律。邦迪的证明产生了相对论方程的无奇点解。

上图:负质量导致反重力的示意,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形。
  • 与反物质无关:在广义相对论下,任何形式的能量都会与时空耦合,从而形成引起引力的几何形状。一个长期的问题是这些相同的方程式是否适用于反物质。该问题在1960年随着CPT对称性的发展而被认为已解决,这表明反物质遵循与“正常”物质相同的物理定律,因此具有正能量,并且也像正常物质一样引起引力(并对其产生反应)。

  • 暗能量是潜在的候选之一:但是人类对于宇宙膨胀现象的观测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自哈勃以来,宇宙不断膨胀的各种观测证据确切地证明了宇宙正在不断以与万有引力吸引有质量物体相悖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暗示了一种反重力的作用力,目前科学界普遍称之为“暗能量”,但也有学者称之为“第五元素”。暗能量确实有对抗引力的作用,但它的内涵并不完全与引力相对。因为暗能量不依赖于天体的质量而存在,也就是说暗能量跟质量无关。但暗能量似乎也是宇宙的某种几何,这类似引力是被描述为时空的几何,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像是两种几何体系的叠加作用,这两种几何体系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部分抵消,但不完全相对——重力让天体靠近,但暗能量让天体远离(但实际上是让宇宙的网格上的点相互远离,这种描述有点不恰当,但为了表达那个意思……)。

上图:一种关于利用暗能量来推动的星系重力引擎(只是科幻而已)。


上面提到的负质量根本没有证实,而反物质已经被排除了,那么暗能量是唯一可能的反重力的解决方案。但是暗能量的作用尺度太大了(属于宇宙范围的),即便人类能够解释,但最终也难以利用,我们下面来说一下。


反重力飞船需要恰当尺度上可应用的反重力原理

尺度的匹配是应用的前提。就像人类对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强力了解不少(至少概念明确有数学模型),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短程和强悍的作用。但是强力的作用尺度太小(大约在 10^-15~10^-10米的范围内),只能在夸克级别发挥作用,因此无法被应用到人类尺度的需求上来,解决很多人类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就不可行。对强力的理解和应用只能局限在微观世界。

同样在宏观世界也是一样,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电磁波。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应了不同尺度的观测对象和应用——诸如红外线对物质原子有加热作用,而较低频率和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则不适宜这样的而应用,这根本在于一种尺度的匹配。如果用波的原理来解释的话,这类似一种共振机制。

上图:作用需要尺度的匹配,也就是某种共振关系。


物质之间的波长尺度如果不匹配,那么就难以形成“共振”,因此在某方面就难以相互作用,使得如同人类的世界与蚂蚁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不想干性一样,虽然你偶尔踩死那么一两百只蚂蚁其实并不影响这世界上蚂蚁世界的总体繁荣。

所以反重力飞船需要的是飞船尺度的反重力原理和相关的那种反重力作用力。在目前可见的线索当中,这种尺度的匹配并不存在。


总结

个人觉得反重力飞船没戏,在理论上都没有。


小宇堂


半径为10米,转数为7500转的陀螺,其边缘线速率就能达到逃逸速度。配重合理,功率够大,就能飞起来。

比如:用水银配重,高速旋转时,水银就能通过离心作用,集中在了边缘的管状存储舱里。


王欢充


我只从人类现在已经掌握的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和概念出发,谈点看法。“重力”是什么?“是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也许是物质世界而非反物质世界人类的认识。人类现在似乎察觉到了“反物质”、“反能量”或者说是“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可是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如果人类在𣎴远的将来能有所发现,制造出“反重力”火箭也指日可待。而现在一些“反重力火箭”的概念不外乎利用“万有引力”的一些基本原理。


李和平868


反重力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找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漏洞。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是空间扭曲造成的,重力只是空间扭曲的表现形式,,重力是空间扭曲,空间扭曲怎么反?最多是空间不扭曲而已,也就是最多做到没有重力而已,所以在相对论被修正之前,反中你是不可能实现的。


千之一


二战时期德国就已经造出来了…不过不要问为什么德国还会输掉战争?其实他们现在以另一种方式赢得了世界


阿福171601307


可以,外星文明早就造出来了,反重力,无惯性,超光速,不过先要了解宇宙中那96%是什么,否则只在4%的物质宇宙中折腾,永远不行。


8578997642aghjk


什么叫反重力,地球让,质量加引力,,就是重力。为了克服这种重力,必须要有一个反作用力。目前能做到这种反作用力动力,多是用燃料,化石能,矿石能,太阳能,等,这能暂时克服重力,随时间为耗尽或损坏,没有永远这个定义。哈哈哈,如果产生永动类机械,可谁也不是永远运动下去,至一定年限,疲劳,磨损,到最后失去动力,除费,一种新元素,能产生这种反作用力,可惜目前一直找,也没找到。你想想,暂时克服反重力是成在,长期克服是没有,多必须要吸收,维护,谁能保持长期反作用力目前是成在的。


bapldp


反重力就是一个能量问题,在未来能把所有物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克服重力进行行际旅行就能实现


15292026635汪新环


磁力差已做出来了,可实现磁共振可大幅摆动使磁力得到利用。可见本人头条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