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学的时候,是在省内好还是去省外好?为什么?

红花白藕青荷叶141019230


选择大学时,省内好还是省外好?

选择省内大学和省外大学各有利弊,很难在一个维度比较。

首先,说说省内大学的利弊。

从有利方面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离家近,节省交通费用。省内大学因为离家不远,几十元或者一百元左右就能回家。如果离家太远,就得坐飞机或者高铁,往返一次就得花费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2.回家方便,方便父母与子女增进感情。离家近的孩子往往喜欢回家。上半年清明、五一、端午节,下半年国庆、中秋、元旦,经常回家与父母团聚,而离家远的孩子折腾不起,只能煲电话粥。

3.读本省大学,方便建立更广人脉。无论是本省大学,还是外省大学,新生入学都有同乡会。省内大学以县区为单位,省外大学以省为单位。相比较而言,省外大学的同乡联谊会,彼此之间联系更松散,不如同县同区老乡感情深厚。而且即便是同班同学,也喜欢以县区市为小圈子交往。大学毕业以后,在本省读大学的,走遍全省各个市、县区都有同学。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也相对热络,而外省同学,因为相隔遥远,来往很少。老百姓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

4.考本省大学,被录取概率远高于外省大学。

目前虽然几乎所有大学都是全国招生。但是录取本省生源的百分比不一样。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录取所在省份生源低于30%。省属、市属大学录取本省生源在70左右%。招生计划中,外省大学招本省生源一般是几十人。而本省大学招本省生源在几千人规模。报考外省大学的滑档率远高于本省大学。

5.本省大学生实习、找工作更方便。本省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本省工作,在本省用人单位中有一定知名度,而且有些单位有学长学姐,在实习、找工作中交流更方便,更容易被接纳。如果外省是名牌大学,用人单位也许知道,如果是不知名大学,可能还需要解释,被接纳程度会差一些。

就读本省大学的弊端在于,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些省份一流大学比较少,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小。由于各省产业布局及发展水平不同,有些专业在本省读完要去外省找工作。

其次,看看省外大学的利弊:

1.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来说,学生选择省外大学,会选择比自己居住省份更好的地方。这些大学不但会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还会提升学生生活品味,熟悉更高水平城市生活。

2.体验不同类型的生活,改变生活环境。诗人汪国真有句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通过读大学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那里有你感觉舒适的气候、自然景观、居住条件,毕业以后就留在那里。去别的省份上学,然后变成移民,这样做的大学生并不少。

3.到产业发展前沿地区,对个人发展更有利。以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为例,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办计算机专业。但是相关企业主要布局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就业难度较大。而读轮机专业,如果该省没有造船、航运等相关企业,毕业就等于失业。

就读外省大学的弊端在于,因为人地两生,孩子如果性格内向,在外地读大学会感觉孤独,适应程度比较差。

选择本省和外省,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顺从自己的本心就好。


陶远明


我不是专业的,我只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谈谈我的认识。我的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读高二了,因而我也比较关注高考填报志愿问题,题主所谈问题“选择大学的时候,是在省内好还是去省外好?为什么?”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

1、能在本地就读就在本地就读。孩子分数如果能够本地心仪的学校,就选择本地学校就读,例如我是陕西的,孩子平时考试按高考分折下来也就500三四,按我们省往年的一本分数线,大约高出五六十分个样子,这分数在我们陕西能上西安邮电、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等院校。另外就是本地孩子在本地就读生活习惯,有事我们家长能及时发现或照顾,将来就业也在西安,我觉得挺好的。

2、如果分数比较好,本省没有心仪学校,就选择外省学校。比如孩子能考600三四十分左右,你想上电子类或者财经类,电子类可选电子科技大学,当然也可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但觉得有点小屈才。如果想就读财经类院校600多分,我们陕西还真没有好学校,这样可以考虑外省学校。

3、还要看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自理能力如何。孩子永远是家长放心不下的,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比较软弱,我看家长还是选择本地院校比较好;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可以适当考虑外省。

4、我觉得能上211、985尽量上,能上一本的尽量不上二本(除非孩子有心仪的而且二本学校优势明显),总之能上好学校,不上次学校。尤其是在一些大学资源稀缺的省份,如果孩子分数还可以,就可以适当选择外省。


桃子老师tz


男生建议去省外,女生看自己的意愿

我不知道楼主是男是女 如果是女生接下来的可以忽略

我个人亲身经历:我是一个山东人,高考不好考到了重庆,现在大二,在这边几乎是一个同学都没有,一个学校的老乡都能数过来。以前在家里面被宠坏了,什么事都可以找家长亲戚朋友,来到这边才发现,没有什么人可以靠,一切只有3个字:靠自己。 别人周末可以回个家,看个电视,自己只能呆在宿舍。洗衣服靠自己,收拾房间靠自己,连生病也要靠自己,几乎没人会好心到给你送药。我记得我发烧发到38度然后自己一个人跑到校医院去吊水,我记得我自己不舒服去网上查吃什么药然后屁颠屁颠跑到药房去买药,我记得自己耳鸣去挂号看医生。

如果你选择离父母远一点,没有父母的帮助,你可以看到你的独立能力飞速提高,你的成熟度也会上升,你的眼界会开阔,你的脾气 能力等等都会得到磨练(前提是你不是那种天天打撸啊撸每天点外卖两耳不问窗外事的小学生,你有自制力,你会参加什么学生会、社联等学生组织不会自暴自弃)

当然,也会有一些福利,比如父母不会管你管的那么严了,偶尔出去和朋友喝个小酒吃个夜宵耍个朋友父母也不会知道。

最后,说到人脉,现在讲人脉都是虚的,看看我现在的朋友圈,面膜、自拍、代购、秀恩爱,你将来靠他们积攒人脉? 真正的人脉是你自己去参与一些高端的社团组织认识的朋友,而不是你上大学认识的所有朋友。我大一曾经参加过一个组织西南地区的年会,里面是在重庆上大学的一些对金融感兴趣的人(我学的是金融) 那群人才真的是人脉。里面有一个老总跟我说过一句话(大体是这么个意思):将来你不管是去哪里工作,做什么,最好的人脉都是在一个圈里,你能不能认识到他们看你自己的水平了,现在跟本没必要把人脉看的多重要。


书亦或为情寄


这个问题,让我感同身受,我自己就是当年被家长三令五申大学必须读省内的人。然而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跨考省外985硕士,两年成功,硕士就业时工资起步已经超出了一直就业的大学同学很多,然而我选择继续攻博。所以说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你将要去读的大学,无所谓省内省外,但求牛逼!去你们学校校招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来的是学校或者专业的实力。就算打算深造,一个牛逼学校的保研和出身,是你去一个更好学校的良好基础!

我的大学,是省内双非本一,我见过我的同学和师弟师妹们,被某所985打电话建议不要来参加考研复试,虽然初试分数够了,复试不太好过;我在硕士毕业时也曾被某个大专院校看了三十秒简历就拒绝我的求职,理由,本科不是212大学!有多少院校在考研时会保留一部分名额,专门留给名校调剂生。

真的,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本科,挺重要的!

再说一说人脉,有人说大学积攒不下人脉,你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大学乃至你所经历的每一个求学阶段,都是积攒人脉的时候,我的大学同学,在长安,北京福特,上海通用,沃尔沃等已经崭露头角,我的硕士同学,有在大专院校任职的,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工程师身份进去企业,我的博士师兄师姐们,进入了若干大学当老师,有的已经是课题组骨干力量,你知道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有多少就是通过这种关系拉线搭桥?

在求学阶段积攒不下人脉的,不是你不行,就是你周围的人都不行,如果是你周围人都不行,所以你们学校也不行!如果别人不能成为你的人脉,那你就努力去成为别人的人脉,总有一天,别人也都是你的人脉!

选择一个好点的大学,继续努力,只有更努力的人才会遇到更优秀的人,路,也会更宽!


河北高考志愿—叶磊


关于大学是去省外,还是省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衡因素。因此没有统一的说法,你必须要去哪里就读。


就拿我来说,当时我学的理科,由于我的堂哥在甘肃读的大学,我也就选择了甘肃的一所大学,没成想之后我们聊起天来,还正好是同一所大学,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校友。


一般来说,人都是偏向于好的事物。就拿高考来说,自己省内的经济发展一般或者省内没有自己喜欢的学校,自己打算去外面走走的话,会选择外省的高校。


而有的人比较恋家,喜欢待在父母身边,就会选择省内的一所不错大学,这样离家近,趁着假期可以回家;还有的朋友因为一个约定或者依靠来选择自己的大学所在地。


无论哪一种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个人认为有两点需要认识到:

  •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于现在的交通比较发达,自己有比较中意的学校的话,无论高校所在地是省内还是省外,距离因素都不应该是大的问题;

  • 如果自己的高考成绩正好在省控线附近的话,报考省内的一所学校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省内的高校在本省录取分数线相对于外省要低一点。


贝鱼


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一说吧!

当年高考,一心想考到外面去,结果,上了外省的一所师范类院校。说实话,确实上外边的学校能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也接触了更多地域的同学。总之,大学时代还是很开心的,也成长了不少。

但是,我没有继续深造,在外“闯荡的经历”也是浅尝辄止!我和我的同学们大多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工作之初,可能大家都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自己也多少有些小小的清高,觉得当年自己能考出去。

可时间久了,就发现了,跟我同期工作的同事们,大多都是省内各地市师范毕业,他们不论是在本校,还是外出学习,很容易遇到同学,校友,而为就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了。

所以,外省上大学,攒的是经历,本省就读,攒的是人脉。


keeper66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苦读,都在自己的家乡,所以当年我高考之后报志愿就报了一个外省的,一个北方学子,报考了南方的学校,(家在陕西报考了大重庆)不为什么,就想出去看看,看看其他地方的人,看看其他地方的习俗。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特别不想在西安待,我总觉得西安的人太多了,我需要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最后事实证明,在大重庆的四年,我学到了很多,而且我也经历了很多,那些都变成了难忘的回忆。四年之后,我又带着自己的成熟与内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



其实关于题主这个问题,我觉得你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假如你的成绩能够考一些985,211的学校,那么你就尽量以学校为主,不要以城市为主,其次呢,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热闹,喜欢和自己的同学经常在一起,那么你就可以报自己本省,毕竟上本省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因为中国如今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里,自己太远,所以他们坚持不会让孩子去外省读书的。


其实自我感觉,上大学的时候去外省,可以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与他们交流交流全国各地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同学家里玩。工作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是离自己的父母比较近,再一个呢,可以说是回报自己的家乡。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具体的还需要你慎重考虑,然后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饕餮视听


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至少在现阶段,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和保研方面很有优势的。如果你的高考分数超过重点线数十分,本省没有211大学可上的,可选择到邻近外省省会城市211大学就读,只要是有发展潜力的大城市,稍远点也是值得的。举个切身的例子,我儿子2016年高中毕业,理科超重点线(浙江理科600,文科603)49分,浙江大学进不去,考虑再三,远赴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211)就读,现已大三下学期,准备保研电子科技大学。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就是最好的,不管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


用户111444968596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是我第一次在头条回答问题,不当的地方,还请批评!

首先,你得看你在什么省份。如果你现在就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拿省内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在黑龙江省,人口流失率很高,那我今年就极力推荐我的孩子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去读书。分数虽然够本省的一所211学校,还是选择去江苏省。氛围,环境,差距很大!

第二,要看孩子的意愿,有些孩子内向,更愿意留在家附近读书,那做家长的只能尊重孩子的想法了。

第三,家庭经济情况,出省,去经济发达的地区读书,费用相对来说,会高一些。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建议还是在本省读书比较好!


正能量31082303


推荐省外。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现自己性格里与他人不同的地方,中和自己的性格,思维方式有会拓宽。虽然看上去我说得有些虚。但是这确实是我在大学四年里慢慢感受到的。年轻时果然该走一走。当然,因人而异,祝你能选到自己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