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引言

家境只是人生成功與否的因素之一,後天的努力和決斷力才是真正影響個人發展走向的重要推動力。家長不要因為經濟收入不理想而老是對孩子''哭窮'',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同樣''哭窮''也並不能緩解窘迫的處境。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案例分析

小婉出生在農村家庭,媽媽是樸實的農民,爸爸外出務工很少有時間回家照顧和陪伴小婉。從小的衣服都是村裡的姐姐們長大後穿不下的舊衣服,一日三餐的飯菜也非常簡單。與村裡的小夥伴生活時並不覺得窘迫,但自從上了幼兒園,與不同成長環境的孩子一起學習、交流,環境帶來的差異愈為顯著。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每次放學回家小婉與媽媽說起其他同學穿的好看的衣服鞋子,下課玩的遊戲機和吃的進口的零食,總會聽到媽媽''哭窮'':''我們家窮買不起別人那些好東西,你別總是吃別人的零食,玩別人的遊戲機,萬一弄壞了,可賠不起!''還讓小婉儘量別跟其他孩子起衝突,不是太過分的情況就多忍讓。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長此以往,小婉越來越不願意與家長交流,變得內向敏感自卑,在學校的表現和成績也大不如前了。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哭窮''易使孩子自我認知失衡,從而帶來多方面的危害。

家長哭窮對孩子的危害:

限制孩子的思維眼界及視野格局

一顆蘋果從枝頭掉落,一個孩子用袖子擦一擦,開心的吃了起來。另一個孩子陷入思考,為什麼不論是蘋果或其他事物下落時都是相似的形態曲線。另一個孩子是牛頓,通過觀察與實踐,最終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同樣是一顆蘋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能得出全然不同的思路和感受。

家長老是對孩子''哭窮'',容易導致孩子陷入窮人思維,片面注重物質層面,忽略事物的深層次發展規律,不懂得以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喪失上進心與感知力


長期對孩子''哭窮''會導致他們自甘墮落、自暴自棄,荒廢學業而沉溺於遊戲等網絡虛擬世界,在虛擬的環境中需求心靈的撫慰。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孩子喪失努力奮進的動力,加上與家長的疏離及內心的自卑感,難以融入社會,更會逐漸缺失對世界的感知力和同理心。

長期對孩子''哭窮'',甚至給孩子灌輸''家境決定人生成敗''的不當觀點,會讓孩子覺得現有窘迫的家庭環境無法改變,努力也並無用處。

導致孩子形成不健康的金錢觀

處處省錢會影響生活的質量,價格低廉但不健康的飲食,昏暗凌亂的居住學習環境也會悄無聲息的吞噬一個人的精神氣力。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勤儉節約是美德,但不意味著處處拮据,而是應懂得將錢花在刀刃上,使用限量的錢,運用智慧保質保量的生活。


家長老是向孩子''哭窮'',容易導致孩子過度節約,形成不健康的金錢觀。即使依靠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依舊捨不得在該用的個人學業、職業發展等方面投入資金。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那麼家長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長大後更有志氣?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獲得、使用及對待金錢。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零花錢,引導他們自主的規劃和使用金錢。也可以將壓歲錢交由孩子自主支配,並由家長協助管理。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引導孩子在有助於個人的未來發展,及家庭的重要開支方面學會以理性的態度進行財務規劃管理。學會理財能提升幸福感,是需在人生進程中不斷提高積累的重要一課。

督促孩子好好學習,開拓視野

物質上的匱乏尚能克服,思想的侷限卻會限定人生的發展。學習能擴充自身知識儲備,有助於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解決問題。

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家長應督促孩子通過線上線下的資源,廣泛汲取各個領域的知識,開拓視野,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努力奮鬥積累財富

瞭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想法,激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多肯定、多誇獎孩子在生活或學習進程中獲得的每一個階段性成果。家長應發揮自身榜樣作用,以身作則,通過努力奮鬥和個人智慧積累財富。

總結

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長。家長不要老是對孩子''哭窮'',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督促孩子好好學習,開拓視野;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努力奮鬥積累財富,這3種方法,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