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生早恋越来越严重,做为家长和长辈,您是如何处理的?

鱼小飞


在青春期的时候,因为生理的发展会引起情感上的一些波动,这时候中学生已经把对情感的依恋,从对父母的依恋上转移到了同伴的依恋上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恋!比如说有的人找到了同性,和同性交朋友,找到一个能够谈的来的好朋友,有的就是和异性之间的交往,很谈的来,无论是和同性交往还是和异性交往,都是她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它的本质是就是情感太需要一个外部依托,。

所以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和异性交往叫早恋,其实只是一个冠名而已,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比较少,缺爱,那么它有情感的这种匮乏感,他就会在异性那里来寻找寄托,实际上是想找一个情感的依托对象,有的叫早恋,实际上是她想要一个认可。

比如说有一个初一的孩子说和同桌早恋了,老师和家长们都认为她早恋了,这个孩子就说,我根本不是早恋,因为家长不认可我,老师不认可,我同学不认可我,只有这个女生认可我,而且鼓励我考大学,所以我要对她好,我要把我所有的零花钱都给她买礼物,这就是我们大人眼中的早恋,而孩子要的只是一个认可他的人,尊重他的人而已。

我们对孩子的情感,不能一概的把它说成是早恋,我们要看到它内在的心理需求,看到家长在这一块儿的忽略和不到位的地方,那么我们要过多的去关注孩子,认可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家庭教育心法


儿子现在读三年级,平时一起玩的女孩子也不少,在男生中属于受女生欢迎的。甚至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小女孩每天跟在屁股后面说只能跟她自己玩,还说长大了也要在一起。

那个时候女孩的妈妈也时常通过微信和我沟通,比如:她们两个是不是吵架啦?我女儿回来又哭,说没一起玩;过几天带两个孩子出去玩玩啊,我女儿和我说过好几次了……我有时候会约好一起去,有时候没空也会委婉地回绝,平时会旁敲侧击地问问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和女孩一样,期间没有干预过。但是可能男孩子比较迟钝,没那么多想法,他可能开始时觉得你想和我一起玩就一起玩,玩时间长了就关系比较好了,我俩是好朋友了。

但是这个时候矛盾也出现了,女孩觉得我俩在一起玩你就不能和其他人玩,你要是带他们玩的话我就不玩了,我儿子又觉得你是我的朋友,但是也不能不让我和别人玩吧?他们也是我的朋友啊,我反正和谁都是玩,别人不管我这么多,还可以一群人一起。渐渐在一起玩的时间就不多了。这个时候女孩的情绪多少是受了一些影响的,因为她的妈妈有时会问问我发生什么事了,这个时候已经二年级了,孩子已经很有自己的想法了,他说女孩很烦,说女孩的性格他不喜欢,从后面能玩的很好的女生来看,我儿子大概喜欢性格没那么矫情的女生。

后来女孩去美国了,前几天放假回国又去班里上学,儿子很高兴,学校不允许带玩具和零食,所以带了盒奶给她,说是作为欢迎她的礼物。听说这次又一起玩了,不过是和几个孩子一起。孩子回来说她的性格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变了好多。

个人觉得小学时候孩子还都小,想法也比较单纯,低年级顺其自然多了解情况,高年级的时候多沟通适当引导,有时候给孩子的感觉对这件事太重视了反而不一定好,大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是不同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用户5678417776252


劝慰他人面对早恋的人往往说: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孩子早恋不必恐慌。现实中呢,当孩子出现早恋现象时,将之当做洪水猛兽的父母大有人在,不仅恐慌,而且急于解决,总想将之扼杀于萌芽状态。 早恋是孩子生理发育成熟的一种激进而大胆的表现。就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而言,我认为无害于其健康成长;多数父母“有害”的共识,其实是基于影响学习而言的。就个人从教30多年的经验来看,早恋对于学习确实弊大于利,那种早恋后互相促进互为动力的极少极少,毕竟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思想境界系数尚未能达标,早恋后思想的分心、失控,睡眠减少后精力的严重不足,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所以,上学期间,我仍然坚持反对早恋的观点。 ‌

然而,反对可以,禁止却不可能;当做“洪水”可以,堵是堵不住的,禹的父亲鯀不就因“壅”而治水失败的吗?因为这是违背人成长发育客观规律的。我们还得学习大禹治洪水的成功秘诀——宜疏不宜堵。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早恋”应“早疏”,以“防患”于未然。

说到底,也就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异性交往的教育。这正是我们父母教育存在缺失的地方,也是我国学校教育严重缺失的地方。只有孩子们对性、对异性交往有了正确的了解、认识,我们做父母的就用不着过分地去操孩子“早恋”的事情了。

当然,当下,孩子出现早恋,还得关注,顺其自然的豁达态度个人觉得不可取,因为放任早恋肯定影响孩子的学习。解决早恋也不存在什么妙招绝招秘诀,唯有谈心引导,说明利弊,明确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开阔孩子的理想境界,让孩子认识到“早恋”的弊端,从而正确面对和处理。 ‌

有必要提醒的是,父母必须明确而严厉地警告孩子:不可有亲昵的行为,更不越雷池半步! ‌


浮尘微草


早恋指的是青春期青少年建立恋爱关系,多发生在在校的中小学生群体之中。

初高中的孩子,随着生理第二特征显现,因为异性相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好奇和兴趣,可是十来岁的孩子,两小无猜的美好年纪,喜欢在一起玩,喜欢看到彼此,上学因为喜欢某个异性而成了一件期待的事,这样就是早恋了吗?

说小学生早恋越来越严重的家长和长辈,怕是对早恋太敏感了吧。

之所以这样敏感,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又成凤的心情太过急切,不容许任何让学习分心的事发生,于是单纯的喜欢,生生被家长和长辈当成了危险因子,小男生如果喜欢某个小女生,或者小女生频繁提到某个小男生,家长都会从日常微妙地变化中找到蛛丝蚂迹,以坐实孩子的早恋,然后一脸焦虑地觉得天都要塌了,马上就要影响学习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不必在意,顺其自然就好。

当然,你会说事情没摊在我头上,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多了解一点,那些对早恋围追堵截、棒打鸳鸯的家长,他们都成功了吗?

小学生会因为还没长大,反抗的力量不够,可能会顺从地听了家长对“早恋”的阻饶,表现上不再和某个异性再频繁地定向交往,但这无疑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交友观、恋爱观,甚至是择偶观的形成,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越不给触碰的,兴趣越大,直到自己去盲目地探索,而产生更大更负面的影响。

所以,正确引导小学生对异性的朦胧好感,这很重要。不妨就大方地支持孩子,告诉他(她),喜欢一个人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个人,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厉害,他才会更加喜欢你,所以一起好好学习,你们的关系才能天天向上。

性知识的启蒙也要告之一二,如何保护自己,怎样尊重对方,这对上了小学的孩子,是可以了解的。


天天陪伴


关心小学生早恋的问题,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也使得很多家长担心受怕,但又不能顺其孩子这样下去,所以只能用一贯说教方式来指责孩子,把孩子推向的对立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会让孩子的叛逆心越来越强。

对此,小学生的早恋行为家长首先应该正确看待问题,不要觉得孩子犯了个错误就毁了孩子一生,所以我发现,大部分缺乏教育观念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都显得比较紧张。那么面对孩子早恋问题,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应该先找出孩子早恋的原因所在,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部分家长眼里听话和考个好成绩,代表了孩子责任的一切,这样的家庭观念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慢慢迷失自己。因此,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比方说孩子早恋的事,孩子为什么会早恋?一般来说,有几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早恋。1、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容易早恋。2、在家庭中不被尊重的孩子容易早恋。3、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容易早恋。4、父母关心不合,经常吵架,家庭亲情度不够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容易早恋。当然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这里就不说明了。所以孩子早恋的原因多半都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所以家长需要提升自己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他成长的家庭环境。

其次,面对孩子早恋问题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沟通并不是劈头盖脸骂个不停,学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他的感受,跟他沟通,不指责、不打骂、不批评、不说教。而是应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不防把孩子早恋看待成是一件好事来引导孩子,其实孩子早恋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反而聪明的家长会借此机会给孩子输入正确的情感关系,告诉孩子什么是恋爱关系,谈恋爱意味要有承担责任,引导孩子让早恋变成学习动力和成长的担当。

总之,在养儿育女的路上,家长们要多多学习,孩子才跟天天进步,因为你的行为里有孩子的未来,做一个学习行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何大华


关于小学生早恋这个话题可以说是近年来越来越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因为现在孩子能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了,所以也比过去的孩子成熟的更早,但关于这个问题,家长们还是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1、首先,对于小学生早恋这个问题,家长要关注,但又不适合过度关注,更不要盲目地去给孩子的行为定性。比如孩子说长大要和哪个女同学结婚,或是喜欢跟谁一起玩,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可以像朋友一样地多和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批评孩子早恋,如果因为孩子一些无心的言行就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是很不恰当的。

2、其次,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也有很多经典的绘本是关于爱情的,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对于婚姻、两性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第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一起玩,为孩子创造和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好朋友。


彩条鱼童书


每个父母的观念都不一样吧,有的明确反对,但是没有明确同意的!相对来说欧美日等地区对早恋的问题比较开放。国内还是比较传统。

  在做判断之前,我们应该知道以下几点:

  1、首先作为父母,得千万多问问自己,做为长辈,是怎么确定或者得知孩子“早恋”了,也就是孩子是不是真的早恋了,建议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因在一方面“禁止就是最大的诱惑”,另一方面,如果“早恋”是误会,或者无中生有的事,错怪了孩子,如果孩子在家长的唠叨下,生出逆反心理,真的“早恋”一个给家长“看”呢?

  2、“早恋”需要引导。因为懵懂时期的早恋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正能量的人际关系,是能彼此成就的。因此引导孩子,区分正确的人与事,要与做事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不要浪费时间去“拯救、改变他(她)人”,因为改变一个人很难!即使你真的很爱她(他)


  3、个人认为父母相爱、父母爱孩子,创造杜绝孩子早恋的环境,净化孩子内心。一杯水中盛满了水,是无法再倒入水了。当孩子内心不缺爱时,或者内心世界充盈时,内心里也给早恋留不下多余的空间。尤其妈妈爱男孩子,父亲爱女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的家庭,孩子就没有去外界找寻爱的内心需求了!


晞文手工


家校配合,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多与他她们讲未来讲人生 ,让他她们明白他她们的学习方向与目标。培养孩子们远大志向。告诉他她们早恋的危害性,相信他她们在这方面会做的很好的。


吴振革


近年来,学生出现“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了。中学生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小学高年级的男女学生也表现出过于亲密的行为。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其实,孩子对于异性的爱慕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当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产生更多的好奇,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冲动。而早恋也是班主任最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的后果。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早恋及引导上,应从“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八字入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段青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我认为:

首先,教师应充当倾听者,让学生感受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最好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他们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们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们。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信任。

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替学生保守隐私学生便会主动谈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第三,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关怀。

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总之,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教育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事非,正面引导,把中学生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期间。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孩子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孩子抬不起头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