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请加入一线救治工作!”

“我申请加入一线救治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袭,作为一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呼吸科医生,我申请加入一线救治工作。”2月5日,记者在延大附属医院洛川分院行政大楼办公室看到申请进入延安市医疗救治预备队医护人员的请愿书。

近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至延安市,延安市面向全市县区医院组建医疗救治预备队,延大附属医院洛川分院响应号召,在发出应征志愿通知后,全院医护人员踊跃申请前往一线支援。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决定前往一线。”在县医院,43岁的孟莉是拥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呼吸科医生,而在家里,她同样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在公安一线,婆婆在县中医院,我们三个人都奔波在疫情。一线岗位,平时工作忙,家里全靠雇佣的保姆打理。”

“我申请加入一线救治工作!”

“去年我接诊过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当时2岁的孩子正在自己怀里酣睡,接到单位电话后就立刻向医院赶。”孟莉像是在回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样,“在生命面前,任何事情都要让步,救治结束后会特别想念孩子。”

“我申请加入一线救治工作!”

在孟莉看来,自己早已习惯了忙碌的工作节奏,她的家人也在第一时间就给予了支持和理解,而在她的朋友同事眼里,她早已将“奉献”深深地融入进自己的血液里。

同晓静是县医院外一科的一名护士,也是这次备选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与孟莉不同的是,这位“90”后刚刚步入婚姻殿堂,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也让她“倍感压力”,“我是在微信工作群里面看到这个消息的,十五分钟后我才决定申请前往一线。”同晓静告诉记者,“因为之前自己曾经征求过家人意见被拒绝,不希望父母太担心最终选择‘先斩后奏’。”

同晓静的丈夫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亲人,而他也在第一时间给予妻子关心支持和理解。

这次应征的医护人员还有来自县医院神经内科的樊琳琳、全科医学科的孙莉萍、主管护师郑蓓蕾、急诊科的王俊霞,她们无一例外家中都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却依旧义无反顾的加入到这场战“疫”中。

除此之外,还有54名医务工申请加入到县医院组建的“疫情防控应急救治志愿者服务队”。

记者手记

在全国各地人民同仇敌忾、齐心抗“疫”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和普通民众一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新闻,“最美逆行者”“火神山医院”“医护志愿者前往武汉”等字眼几乎每天都有,笔者除了在心里由衷钦佩之余,更是增添了往日不曾有过的“深思”,直至亲身前往医院采访这些“逆行天使”时,对生命与职责这两个词有了更深的感触。

在采访的6位医护人员中,除了刚刚步入婚姻的同晓静没有孩子外,其余5位的孩子还都小,在家庭与工作面前,她们都选择了后者,因为对他们而言生命大于一切!

在医院采访期间,走廊总是能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无论医患,每个人都带着口罩,行色匆匆,我与同行的郭玉霞老师在采访前都要说一句,“您现在忙不?先忙工作,我们不急。”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生命大于一切,他们的职责大于一切!

生命与职责,对于绝大部分职业来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可对于医护人员,生命与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采访时,提到因工作而无法顾及家庭时他们从不埋怨,更不用说前往一线救治更多需要他们的患者,笔者相信,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束后,大家会更加理解和包医护人员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