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儿为防老,但老了真的能靠的住孩子吗?

杨飞明


中国人的传统里就就是养儿防老,这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养儿防老已经慢慢淡出了一少部分人们的视线。男女双方父母同时赡养时代,这些老人懂得理财,自己掌管自己的老年生活。


荔浦罗啰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么


在我看来,养儿防老,不仅仅是作为父母的一种心理,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个传承。

可以说,养儿防老,大部分的老人都能靠得上。当然,也有指不上的。

养儿防老,作为一个孝道文化,也是需要代代传承的。

我们发现,那些孝顺父母的,生的孩子多半也很孝顺,反之,则相反。

我老家农村有个男人,被人们称为“欠一气”。我们家里蒸馒头时,有经验的家庭主妇都能看出笼屉上了几气,知道馒头是否熟了,如果欠一气,那就是说还有些“夹生”。

这个男人被人们称为“欠一气”,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都没有对他父母好过,我对他这个人也很讨厌。

那一年,他去我家串门,说起此事,他十分激动,他说:“人们只知道我对他们不好,可是你们知道他们当初是怎么对我爷爷奶奶的?”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对我们讲述了他父母在他小时候,虐待他爷爷奶奶的桩桩件件。

从那以后,我对他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他了,不知他的儿子对他怎么样?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一个对父母极尽孝顺的人,又怎会出现不孝顺的儿子。事实上,正是你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你的儿子。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你的儿子是否靠得住,跟你父母靠没靠上你有很大的关系!


大漠绿海和谐音


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在我身边有太多儿女对老父母不孝顺的例子,我家本身就是这种情况,我爸有6兄妹,一个大哥大姐,其他都是妹妹,现在我奶奶90岁了,我奶奶跟我们煮,除了我爸妈日夜照顾她之外,其他兄弟姐妹完全不回来看看我奶奶,过年过节偶尔一两个小女儿才回来看看,一年来2次吧,中秋节、新年的时候买几个水果,水果还是不新鲜的回来看一下奶奶就马上回家了!有时候我奶奶太想她的女儿们而生病,所以我真的替我奶奶感到心酸!💔




果果妈的生活vlog


要怎么说呢,看个人吧,有的也有,也有的没有,说是养儿防老,最近不就是有报导过广州一个几十岁的老太太,长期在天桥下还是银行门口睡了,她说她是被媳妇赶出来的,儿子又不敢说,也赞同,后来采访老太太,老太太哭的很伤心,说她一生没做过坏事,没积恶,如今这下场要怎么说,都说百事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应该的


三宝妈生活日记


养儿防老,积谷防肌。可现在不像以前,能靠得住的儿女少之又少。要是自己想知道以后老了儿女能不能靠得住,想想自己的父母年老时靠着子女没有。不管父母靠没有靠子女养老,晚年生活幸福不幸福。

我觉得大部分人自己老了,待遇应该跟自己的父母差不多。幸运的比自己父母过得好一点。不幸的比自己父母过得更差一点,但差别不会太大。很少有曾经的不孝子年老时被儿女当祖宗一样伺候着,这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吧!

很多人担心老了动不了时日子不好过,我却从来没担心过这个问题。只要我儿子儿媳妇能健康陪我到老,到我老得动不了时,他们就是我的依靠,我也相信他们不会不管我的。因为他们现在不但都很孝敬我,也从来不会啃老。处处为我着想,他们的优良品质应该不会变坏。

尽管他们都很孝顺,可我也不会现在就等着他们去养。只要我能动,我会想办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免得到时间他们因为我受苦受累。


彩霞


当然能靠的住啊,这要看孩子从小你是怎样教育的,记得我小时候看到我的妈妈每次家里做好吃的第一时间就会给爷爷奶奶送过去,人后才是家里的每个人,最后才会轮到她自己,我是妈妈从小没上过一天学,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但是妈妈的为人处世在我们那里很远的村子人都知道无人不夸赞的,我现在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我也是和妈妈一样的对公婆,我的公婆对我也很好,我相信我的女儿将来也会和我一样孝敬她的公婆的,其实教育孩子的做好老师是自己的以身作则,现在的孩子不仅仅要抓她的文化课,在家我们做父母的还要好好教她怎样去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那样将来走上社会才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牧笛童装


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么一天,当我们老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晚年的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也该只有依靠儿女了。不是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吗?但是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养儿也不一定能够防老。

“养儿防老”不是过时,而是变味了

众所周知,农村的养老形势是最严峻的,而受“养儿防老”思想观念最深的。身边也听到、看到,一些新闻媒体中也有报道。在农村,不时就有儿子不孝顺父母的,也有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对老人不管不顾的。还有“啃老”的,有的还嫌弃老人不住在一起的,更有甚者,骂老人,动手打了老人的。父母老了,没有了来钱的路子,其他不说,单就积劳成疾,这买药的钱就是个大问题。如果子女再不管父母,真的就无依无靠了。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子的心在石头上”

在农村老人的观念中,生儿育女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当儿子生下来之后,百般呵护,倾尽所有来抚育儿子。即使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也要为儿子的房子钱,结婚的彩礼钱等方面的事操心劳累。待儿子结婚生子之后,有了孙辈们,“隔代亲,分外亲”,还要带孙拖女,可以说为儿子劳累了大半生。

有的儿子却不孝顺父母,对父母不问不理,真的伤透了父母的心。现如今,只要年满60岁都有百来元的养老金,老人们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尽量的省吃俭用,这一点养老金也算是“救命的稻草”。如其不然,连常用的、必备的止痛药也没钱去买。老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儿子们负担不轻是事实,没有孝心才是真

做为当今的农村年轻人,不想种地,也不愿种地。屁股一拍出门挣钱去了。说的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还借款贷款,长年出门在外。说是农民工,毕竟是“农二代”,“农三代”,生活的时代不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吃住哪像个农民工。年头到年尾,有几人给了父母生活费,化肥农药耕种的钱。只是手头活泛了“留守”在家的,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有的儿媳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倒很大方,时不时送吃的,买穿的,还不忘给点零花的钱。女儿也有孝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公公婆婆也是爹妈,四个老人怎么就不一碗水端平?儿子在外就算不清楚,年底都回家了,咋还不给父母一分钱呢?自己的父母就真的是“包袱”了吗?

“一母能养活七儿,七儿养不了一母”

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只要身体还干不动,都会下地干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也越来越差,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这病那病的,老人只是拖着不肯就医,就怕花钱。有些老人生育的儿女多,晚年的时候,那一个儿子也不想养活。便采取“轮饭养老”的方式,这看似孝顺的养老模式,其实,总是让老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安稳的家。有的还把父母拆开,让父母老了连个陪着说话的人也没有。这样,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度日如年,时刻都有求死之心。

我们中国的传统孝道也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很多儿女也是非常孝顺父母的,能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活得舒畅,但是极少数做儿子的还是彻底颠覆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结果使老人在苦痛中油尽灯枯,晚景凄凉。人都会老去,做为儿子(女儿)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将来你的儿女,以你对待父母的方式对待你,你该怎么办?

【 】


为生活而提神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欢迎在右上角加关注]


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题主问,都说养儿为防老 但老了真的能靠得住孩子吗?养儿能防老,这句话并没错。这是一条古训。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过去又没有什么养老院,不都是靠儿女养老吗?那么现在怎么对养老靠儿女产生疑问了呢?

之所以现在对养儿防老产生疑问,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父母的教育上。

现在大多数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溺爱惯了。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大家都围着他们转,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他们从来就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这种传统教育。他们索取惯了,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奉献了。

从小娇生惯养的,没有经过什么风雨锻炼,一下子要让他们养老了,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了,感到力不从心了。我们老了,我们也感到无助了,对养老也就失望了。

我们要对自己的养老做一个设计规划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对自己的养老做一个设计规划。老养老的钱从哪儿来?怎么筹措?怎么理财?只有你老了跟前有钱了,你才能掌握相应的主动权。这是养老的牛鼻子。你把牛鼻子抓住了,牛也就跟你走了。如果你有一笔存款,或者是一处很好的房产,每年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租金,这些对你的养老是有非常好的支撑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还有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财产的主动权。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把财权、房产权死死地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到时候绝不放。你有经济权了,你有财产权了,子女往往就会跟着你转,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总之,养老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小就要让孩子多学习,有文化,知书达理。教育他们,知道怎么孝敬父母,汇报父母,从根子上解决养老的担忧。其次就是在经济上对自己养老有一个及早的谋划。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谢谢你加我关注并点赞,转发收藏。


NEW生活


1.这年头养儿防老真的靠得住吗?反正我周围儿子们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一半一半吧!甚至很多嫁出去的女儿发挥的作用比儿子还大。

2.老人最好还是自己手上有钱,保养好身体,一切能靠自己比较好!儿女们经济条件好还有可能帮你养老,要是条件不行,他们自个生活都成问题,老人的养老不更成问题吗?碰上不孝的儿女,就是有再多钱,他们也不会给父母养老的,这样的儿女不在少数。所以老人最好得自己有钱有好身体。

3.这就扯到了教育。从小就要教育好孩子们,身体力行,把好的美德做给儿女们看,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格,不单单是教育孩子们强势不要怕人不要怂什么的。那些教育孩子对别人自私的强硬的最后祸气都转到了自己身上。这样教育出来的儿女最后是最不孝敬父母的人。教育不好,害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这种事例我身边就有。

4.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好品德,二个尽力教育孩子把书读好多掌握技能,保证他们的生存生活不艰难。有了经济的保障,老人晚年生活才可以安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