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要说起"剩斗士",不分男女,从古至今都有,只不过以前我们秉承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则,真正一直单身下去的人并不是非常的多。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但是现在我们一直都在讲求寻找自我、寻找真实,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压抑自己,因此才显得"圣斗士"人群数量非常多。

但这对于家长们来说是比较不愿意看到的,家长们往往会想如果子女不成家、生孩子,等到他们老了又有谁来照顾他们呢?谁又能够保证那些养老机构能让孩子得到最全面的照顾呢……

其实这些问题孩子们也是能想到的,但是他们即使面对这样的风险也不愿意结婚、生孩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不懂爱、不会爱、自己也很缺爱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而更多的人表示"缺爱"背后,其实是童年时期对爱的缺失


29岁"剩女"静静直言:我不懂得怎么爱别人


静静是我家的邻居,从小就和我一起长大,她比我大几岁,我是一直管她喊姐姐的。

前些天听到静静的妈妈跟我母亲抱怨,她说:"我闺女今年都29岁了,前些天我问她有男朋友了没,她还是说没有,这可真是愁死我了,这怎么办呀?"

我母亲安慰她:"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别看她现在没有对象,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呢。"

但是这样的安慰对静静的妈妈一点儿也没有用,她非常着急,想让我也帮忙劝劝静静姐姐,阿姨说:"你跟静静一起长大的,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你可帮阿姨劝着点儿她!你说

好好的人怎么就不想谈恋爱呢?不结婚不生孩子,以后老了怎么办?"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我很为难,其实我曾经也好奇过,问过静静姐姐感情方面的情况,那时候她向我表示,其实她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有过2个男朋友

静静姐姐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

2次恋爱失败,我发现我根本不懂得怎么爱别人,也没有办法跟别人亲密地相处过日子。


活得太累了,哪有心思结婚?


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无法理解,搞不懂为什么好好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说自己不懂爱,还说什么没有爱别人的能力?是不是有点儿太矫情了

其实家长们不明白,孩子们说"活得太累了、不懂爱",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缺乏父母"真实"的关爱。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我们常说中国式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控制欲太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大多数家长生孩子的目的是为了"防老",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总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年轻时候想做但是没有做到的事,也寄托给了孩子。

如果孩子不能够完成家长所期望的,没有按照家长希望的方式去生活,家长们往往会变得很暴躁,觉得孩子这样就是不行一定要怎样怎样生活才是"正确"的。

这样被培养长大的孩子,在走入社会之后大多会抱着比较

卑微的心态

因为已经听习惯了别人发号施令,自己老老实实去完成,因此在感情中,这些孩子也常常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委屈自己的方式来满足对方的要求。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而实际上提要求的那些孩子,在恋爱中也觉得很别扭,因为他们也是被束缚了太多年的人,在恋爱中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是在事后又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做,

认为提要求是不好的行为,因此心情也陷入低谷。

这就是静静姐姐所说"现在的年轻人谈个恋爱双方都活得累"的真实面目。

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在童年时期处于家长的压力下常年被压制自己的想法导致。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的人格,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我们不该压制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去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打压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但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延续婴幼儿时期的育儿心态,总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是依附于家长的奶娃娃,从内心深处没有能够做到完全接受孩子的成长

似乎孩子长大、不再依附于家长的意见、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很难受的状况,但作为科学育儿理念的推崇者,我表示:

童年缺了这个东西,孩子长大后越活越累:孤独、沉默、不愿结婚

就算在难捱,家长们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儿童时期尊重孩子的想法,早早放手,孩子才能够活得轻松又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