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理性、KOL消费、创意驱动变化成为关键词

展望2020:理性、KOL消费、创意驱动变化成为关键词


01 大时代下,每个人都逃不过改变


很多人,都幻想过2020年。


尤其是对昔日还不成熟的70后80后来说,一提到2020年,仿佛一切都可以改变。


1953年,在第11届世界科幻大会,当时的参会者就对未来的2020年提出各种幻想,毕竟,2020年听起来还很遥远,对于他们来说也几乎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


在一些小说里也幻想过,在2020年,人类已经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机器人也大规模运用到人类生活中去。


这里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人,总是对未来有相似的幻想,而在幻想中,又总是过分夸大时间的作用。


可是当这一年真的来临,一切其实也跟往常一样,世界压根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各种书或科幻片的一切都没有上演和实现。


但没有质变,不代表没有量变。


从最近网络上一个段子就能说明这种变化:


那些年,城里一个个叫着Lucy、David的人,大包小包拎着包装精致的礼物回老家,老家人都是一脸羡慕,当时的媒体,也喜欢对各种县城、农村老家的人和事,以夸张的描写和猎奇口吻,写出一篇篇优越感极强的回乡见闻。


可现在呢,城里的Lucy、David的人,如今就算大包小包的礼品拎回家,却发现家里的人基本也早都用上了这些,亲戚们一口一个快手抖音,思维也是开放得不行,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美团的股价市值,也都能侃上一番,反而就剩下无法再对着亲戚大秀优越感的自己。


这种反差,也是相当有意思。


可以说,互联网的存在,更多90后、小镇青年在社会话语权的上升,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平等、与越发不明显的差距。


谁也不能否定这种进步。


如果说在过去,互联网的变化,可能更多是改变了物质上的东西,比如,购票上可以无证,支付上可以刷脸,无现金支付更是成为常态。


但现在,所改变的,更多也体现在了精神上。过去不被重视的小镇青年、下沉市场等,如今也站在舞台中央,而且在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挺大。


比如在快手、腾讯给出的小镇青年研究报告里,就有基本相似的观点:


小镇青年观看“学习型视频”占比是城市青年的8倍;73%的人喜欢存钱和省钱;37%的小镇青年有除工资以外的赚钱渠道……


此外,小镇新青年的消费特点,也表现出“高线趋同化、圈层精细化、娱乐极致化”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几十年,但给国人带来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飞速。


中国电影贺岁档的鼻祖之一,冯小刚最近就发微博感慨时移世易。


想当年,2004年时,《天下无贼》在贺岁档上映,最终票房破亿。


虽然一个亿放在现在完全不算什么,但在那个时代,这个数字却弥足珍贵。毕竟,2009年的票房成绩也不过60亿,电影类型也并不丰富,团队甚至还为此包了两节火车车厢。


十年以前,女嘉宾可以在《非诚勿扰》上大言不惭的说着“更愿意在宝马车上哭”,在被男嘉宾怒怼以后,也敢毫不顾及他人感受,愤然直接离开舞台。


十年以前,素人参加个达人选秀节目,奇葩也是相当多,一些就算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的人,也敢上去大展“才艺”,主持人与嘉宾在节目现场互撕、对骂......


那时的电视和互联网基本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人生观教育与所谓的“成功秘籍”,从主持人到嘉宾、观众,大家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在互联网的记忆里,可以说每个上过屏幕的人,都能有不少的黑料。


就像曾经做过几年老师的马云,也多次对媒体表达过“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对人们的浸淫,改变非常明显。


展望2020:理性、KOL消费、创意驱动变化成为关键词


02 致企业:尊崇用户永远是第一位


审视当下,我们能看到,奇葩越来越少,各种综艺都越来越有“文化”,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与影剧一同,对价值观的输出都成为内容的惯性操作。


无论是辩论、观察类,甚至是体育竞技类,都少不了嘉宾态度与节目组的升华。


而且一些综艺,嘉宾或是节目组稍微暴露出一些思想、价值观上的问题,就会立刻被冲上热搜,被一众网友围观吊起来打。


比如演员的育子方式、情侣处事方式,某些经营类节目露出的定位、玩法bug等。


从嘉宾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到整体节目传递出的价值观、调性,都能分分钟被人解读,在内容爆炸的年代,大众的评论也越来越细化。

可以说,每个人都在KOL或主播的身上窥见自己,这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即人们更加注重对自我生活的反思,无论是理性上的价值判断,还是感性上的猎奇、怀旧或审美。


相比,十年以后,在面对从小被各类电影喂饱的90后00后们,连过去不愁卖票的冯导都无奈了,就算是打“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怀旧牌,在观众注意力分散,且时间紧迫的现在,想要复制出十年前的轰动效应,也是难上加难。


毕竟,很多知名大导的作品,放到如今也未必能有水花。很多导演的名字,在过去提起是一回事,现在提又是另一回事。


如今,互联网的便利、各种平台与草根达人的崛起,带来主流话语权的稀释,观众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分流,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迷信于权威。


此外,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宏观趋势的变化。


第一,是各个领域头部效应越来越强。拿电影行业举例,在2015年,也就是五年前,国内电影市场才开始出现20亿量级的电影,但在最近两年,超过20亿票房的电影就有12部之多,而且越是头部,分走的票房越高,对全年票房贡献越大。


当然,是否会出现“沉默的螺旋”效应也很难说,即大部分人形成共识之后,即使有意见相违者,也难发表自己独立看法,或是很快被大众声量所埋没。


第二,是短视频、直播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越发广泛,也越来越“出圈”,可以说,抖音快手是过去一年里最红且讨论热度最高的应用,没有之一。


首先,短视频给了太多普通人一箭冲天的机会,有了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等让人眼红的案例,无数素人在音乐、演戏等领域自学成才,少数甚至能在短期内,就达到过去在传统渠道下磨练好几十年的同行的成就与高度。


而且如今也在各领域,比如成为电影的宣发渠道,由于短视频平台主播的多样性,也使得不同类型的电影都能得到相应的宣传。根据猫眼数据显示,2019年,票房1亿元以上影片的抖音官微覆盖率达到68%,比2018年高出33%,这在过去,也难以想象。


这背后,也离不开平台的推动力。


所以这也就是第三个趋势,即大数据、算法分发能力的崛起,也让创意驱动力的价值变得更强,而同时,以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在电子芯片行业有个摩尔定律,指的是每隔18-24个月,同样性能的集成电路的价格就下降一半。


摩尔定律不仅指硬件的发达,尤其还指大数据的繁荣,各种产业的数字化,也让大数据的价值更加凸显。


甚至有学者断言,如今数据增长的速度,要超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


每一天,不同博主的输出类型,各种用户的点击、观看时长,都是在为平台积累数据,反过来平台也能对用户喜好更加了解与深入。


不难想象,如果在未来某天,抖音或快手宣布自己要独立制作一部网剧,就像Netflix一样拍摄出大受好评的《纸牌屋》,也并不奇怪。


在互联网有个说法是,“产品型公司价值十亿美金,平台型公司价值百亿美金,生态型公司价值千亿美金。”


平台也好,生态也好,都是要不断的升级。未来强大的企业,一定是生态化、以创意为驱动力的。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就曾预测,“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不同于原始的资本模式,创意产业单位产出大,而占用的能源和资源相对较少,也正好符合时代变化的趋势。


阿里研究院曾将消费者分为X时代、Y时代以及Z时代(95后)。每个代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文化差异很大。


成功的企业,不能不重视用户的精神喜好进化,更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狂妄”的单向输出产品,在未来,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用户,尊重消费者的公司。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点,永远是说易行难。


展望2020:理性、KOL消费、创意驱动变化成为关键词


03 致个人: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都说这几年大环境不理想,“我太难了”总能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的口头语。


说难容易,说容易很难。但从个人微观角度来看,从过去的斜杠青年,到现在的副业概念,背后其实还是大群青年的认知提升。


就像张朝阳在最近采访中提到,“剥削”不是指剩余价值,资本家在剥削员工,但同时市场又在剥削资本家。


在竞争的压力下,每个企业就得让每个人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企业才能生存,大家的工作才能保住。


虽然乍一听,这些言论有种为资本家开脱的意味,在当下也引起不少解读和争议,但我至少同意两点:


第一个是,在艰难的2019年,一些无所事事、有拖延症的人总是更容易焦虑,尤其是在事业未成的前提下,现实主义者总是更能突围而出。


这里所指的现实主义,不光是对人事有基本的判断,更是要有能及时履行、实现目标预期的成事能力。


无论大环境景不景气,能够瞄清形势,做好足够的风险防范与相关措施,这是任何时代下聪明人处事做人的最优解。


第二个,市场剥削资本家是真的,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创业公司的噩耗总比好事多,但就这样,你也不能否认,无论形式怎么变化,成功的人,总能抓住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机遇。


按照个体崛起的历史来看,如果说70后、80后的一代,正赶上各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红利,那么90后、00后就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如文艺复兴、短视频红利等,创意性与自驱力更加重要。


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乐观来说,未来的风口,只会多,不会少。重要的是,现代人还是要将行动放在当下,眼光放在未来。


“Caoz的梦呓”就说过,他在跟国内很多40岁左右的技术大咖聊过以后发现,如果用现在给年轻人的技术面试题去考核当年入职的他们,根本过不了面试。


时代永远在进步,当00后们都在时刻反思自己、输出自己,也真正体现出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进化逻辑。


毕竟,对于被互联网“娇生惯养”的人们来说,尤其是自我意识强烈的年轻一代来说,一切进步是正常,不进步甚至不变化就是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