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的合资汽车都减配严重,就连进口车都减配,这是为什么呢?

眸视寰宇


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打压国产车,随着国产车逐步完善,配置也越来越好,但价格绝对比合资车便宜,国人也越来越成熟了!合资车能做的只有降价!但前提是必须减配才行。所以国人今后买车是买面子?还是要买里子呢?


天空124563971


合资车进入中国市场简配的问题真的是太正常了,甚至大家都习惯了。

先来说几个例子吧。

昂科威,国内和美国销售的昂科威都是国内生产的,国内昂科威静载承压可以达到8吨,但是销往美国的昂科威静载承压可以达到10吨,同一个地点生产的车子,差别巨大。

帕萨特,美国销售的帕萨特,偏置碰撞测试成绩是G(GOOD),而国内碰撞测试是P(POOR),安全性差距天壤之别。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为什么合资车到了国内就可以简配,肆无忌惮的简配呢?

第一,利益熏心。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不能盈利的车企不会走的很长远,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生产的汽车最起码要安全一些吧,人命关天呢。被利益熏心的车企,只求利润,因此会简配,偷工减料。

第二,国内行业标准太低。

举例来说,欧洲销售的汽车,政府要求必须配备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日间行车灯等等。但是国内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国外的车子有这些配置,而国内的车子没有,因此大家会认为简配了。

第三,处罚力度不大,违规成本不高。

我们知道,一些发达国家对造假问题处罚极其严重,例如大众美国排放造假,差点被罚死。但是国内内?车子出了问题,顶多是召回处理,甚至有些车企置之不理,这也造成了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再加上消费者维权意识单薄,一些车企就可以胡作非为了。

合资车进口车简配严重,简单说是利益熏心的车企钻了低行业制造标准的空子。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制定更高的行业标准政策,对违规操作严厉打击,还有我们也要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小强说说车


为什么国内合资车简配严重,甚至连进口车都简配?

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严格甚至缺失,厂商利益最大化,为了减少成本,赚取更高的利润,再加上中国消费者买车相比欧美国家消费者,没有那么理性,很多人不懂车被蒙蔽了。

举个例子,欧美国家的新车,必须带有胎压监测系统,否则新车无法销售,而在中国,则没有这项规定,所以,厂家可以省掉这项配置。虽然这个配置值不了多少钱,如果量大的话,就可以省掉不少钱。打个比方,这个配置值10元,厂家一年销售10万台,那么就省了100万,相当于赚了100万。

再举个例子,中国一直没有独立的第三方非盈利的汽车安全碰撞测试机构,直到中保研成立为止。以前的合资车,在中国的碰撞测试成绩,动不动就是五星级好成绩,然后,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出来,好多成绩是及格而不是优秀。同一台思域,美国版跟国产版的成绩相差很大,大众的途观L在美国销售的版本,碰撞成绩远好过国产版的成绩。

国产版大众速腾还出现过简配后防撞钢梁的情况。

还有在环保方面的标准也远低过国外的标准。

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因为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国内销售的新车存在偷工减料和简配的现象。

拿即将上市的丰田亚洲龙来说,北美版的全系列标配鱼骨大灯,带有智能随动转向和远近光切换等高级功能,而国产版的则简配了,没有这些高级功能。还有车内饰相比北美版也简配,北美版是实木内饰,国产版则是仿碳纤维饰板。

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国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缺失,就算偷工减料,惩罚太轻,有时甚至没有惩罚,只能靠消费者自己维权。厂家就更加有恃无恐了。国内跟国外的消费者区别对待。

所以,国产车不简配少之又少,要想不交智商税,还得多了解了解下全球车型的配置。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坚持分享干货最大动力。




郭冬林说车


为什么国内的合资汽车都减配严重,说到这就不得不又一次要鞭尸帕萨特了,我跟大众没仇,但是它实在是太典型了。下面是美版的帕萨特,驾驶侧碰撞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侧面碰撞也是优秀。

再看看国产的帕萨特,A柱弯折成三角形,气囊接不到脸,反而去保护副驾驶。正面25%碰撞成绩是P(差),这还没完,帕萨特的正面25%偏置碰撞成绩位列所有车型倒数第一,是的,比10万元的宝骏510、东风风神AX7都要差得多。同一款车型,美版和国内版本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国内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美国专门有一套法规叫《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违反此法要求的制造商或个人,最高可以处以1500万美元罚款的民事处罚,对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机动车或装备安全缺陷隐瞒不报,或制造虚假报告的制造商将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刑事处罚为15年有期徒刑。

你看看,美国的车企敢违规吗?别克GL8就因为安全不达标在美国退市了,但在国内却摇身一变成为神车。

中保研之前没有一个权威的测试机构

在美国,有一个汽车安全测试机构叫IIHS,和国内的中保研一样,也是由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而且这个机构在美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是美国消费者购车重要的决策参考。
可悲的是,在中保研之前,国内仅有一个五星批发部,就是给迈腾颁发年度安全车的那个。更可悲的是,中保研的出世,为消费者提供了决策参考,却被各种攻击收钱、不权威、日系办事处。

喷中保研是的盈利机构的,我送你们两句话:

1、中保研是国际机构RCAR组织(权威的国际性汽车研究机构联盟,全称Research Council of Automotive Repair)在中国的正式成员。

2、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证书,成为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注册号:CNAS L11852)。

国人对车的认知和取向不同

每次在网上看到评判大众安全性的文章,总会有一群人为大众洗地,大众钢板厚、德系品质、大众不作弊、大众不吸能钢板硬...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时至今日,还有人拿着吸能设计攻击日系车,却不知道吸能是奔驰发明的,目前市面上所有家用车都有吸能设计,可见国人对汽车安全的认知多么浅薄。也正因为此,大众才敢肆无忌惮的减配,肆无忌惮地歧视国内消费者,因为不管撞成什么样,依然有大把的人买,多赚钱谁不乐意?

而且国人嘴里说着安全重要,但在购车时,安全性的优先级并不高,品牌得是德系的,因为德国人严谨,德系车高级;空间得大,因为家里就一辆车,得让小姨子坐的舒服;配置得高,天窗、真皮座椅、自动空调、大屏都不能少;要省油,因为油价一直在涨;性价比要高,大众动辄优惠好几万,应该是捡了便宜。最后的最后,再听听关门声,按按钢板看厚不厚实,欣赏一下4S店大锤敲保险杠、车门站人的杂耍表演,刷卡成交美滋滋。

正因为此,某车企才会造出加长轴距、空间较大、舒适性配置较高,但安全性不达标的“面子车”,而且还能稳居销量第一的宝座。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中保研,关注中保研,让大众这样的无良车企明白,中国人不是都是愚昧的好忽悠的!中国人不会永远迷信品牌!中国人明白什么叫做安全!中国人不愿意接受双标!中国人值得拥有更安全的车!


老司机侃侃车儿


说白了,减配卖合资与进口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竞争过于残酷,无论你如何牛逼的车,其起售价只有听起来非常吸引人,才能吊足购车欲。如几年前,家里买了一台卡宴,裸车92万;但加了超大天窗,座椅多项调节,内饰车棚换了皮革;方向盘加热,最后,车上了牌子后,已轻松过了120万。

但我告诉你,这么高的价,连倒车影像都没有,什么车道偏离,定速巡航防撞等电子设备一概没有,想要,还是加钱。

二,体现个性化。简配的车有时候也可以体现个性化,看似简配,实际也够用了,如几年前,我买了一款宝马技术领先的535短轴版,裸车68.5万;配置实用,也真简单,好在是老司机,有遗憾,因为喜欢,又不想加钱选装备了,只好如此。

三,中国的一些国产车,越造越好,已不输豪车了,且配置非常全,设计用料做工也厚道。尽管我有了其它的纯进口的宝马与保时捷,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台红旗HS5。

为什么要买国产豪车红旗?此顶配车的配置远远超过我选配后卡宴,这就是理由之一。

我不是在为国产车摇旗呐喊而助威,谁性价比高,车安全舒服配置全,就买谁呗。


卢轶称心


合资车、甚至进口车,进入咱们国内都会减配?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标准不够严格、体系不够完善,所以亲手给了人家空子、人家凭什么不钻?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对吧?而造成标准不够严格的原因那就多了,可以说是由各种条件相互制约,而形成了现在的体系标准,标准不够严格、那么达到标准就变得容易,所以减配的原因并非是出在那些外国主机厂的身上,而是出于我们自己!


鄙人从来不相信商人有良心的,商者逐利是本分,所以我们不能期待主机厂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保护我们的只有严格的规则、标准;咱们自己的标准都定得那么低,主机厂为什么要造高标准的车呢?所以不要去抱怨主机厂不厚道、别对商者保佑幻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早在10年前、全世界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召回,都不会有咱们国内市场;很多朋友说这是主机厂不重视咱们?

其实真是这样么?当然不是,在欧美市场、如果哪个品牌出现大批量问题,而不召回?那么将面临巨额罚金、甚至有退市的风险,所以这些主机厂面临各种处罚,不敢耍滑;而咱们有这些处罚机制么?当年三菱刹车油管破裂引发了多少悲剧?可结果呢?三菱汽车被赶出市场了么、受到巨额罚款了么?所以咱们的规则及标准都不重视消费者,那么那些主机厂又怎么可能去在意消费者呢?所以不完善、不严格的标准才是造成偷工减料的根源!


我们的标准为何不够严格?

其实这就是个比较无奈的话题,其一咱们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薄弱,所以过度依赖舶来技术,所以当年才会不得已提出技术换市场的策略;这就是有求于人、所以在一些环节上我们要做出让步,况且一些合资车企的确造就了不少供应链,比如大众、自主化零部件采用率极高,培养出一大批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所以这就是贡献;所以有的时候想处理问题、想将标准严格话,阻碍很多;其次过于严格的标准,很可能把自主车体系直接破坏,毕竟咱们的自主车目前还达不到国际标准,所以还得适当迁就自主车!



其二合资车企的身份本身比较特殊,绝大部分的合资车企都是国企、央企,存在的各种关系脉络复杂,即便某合资品牌车子出现问题,往往不会引发太大的风波,上下一沟通、研究研究也就过去了,这就像孩子犯再大的错,父母骂几句、打两下也就过去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所以孩子不容易改正问题;其实从大众在美国遇到的排放门问题,就能证明这一点;现在还有35万辆大众车,躺在加州沙漠里晒太阳呢,这个排放的问题、可比撞断a、b柱严重多了,至少排放作弊不要命,对吧?仅仅是一个排放做假、都能退回35万辆车,咱们这大众碰撞测试那么惨,为什么没办法处理?因为咱们是合资,大力处理、也会伤害到自己!

所以还用鄙人多说么?有的时候遇到这类问题是很伤感、无奈的!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只有我们的标准足够完善、严格,只有这样才能令外国主机厂老老实实的造车,只不过有我们一半的合资在里面、所以不容易解决;为什么现在的车子标配ABS,而不标配ESP、不标配日间行车灯?道理很简单,标配ABS是规则强制执行的结果,而对于日行灯、ESP等等,并没有标配的规定;所以偷工减料的问题并非出在舶来主机厂身上,而是我们的标准太低,标准定得低、商家就没必要生产高标准的产品,减配就成了必然!


非专业车评


和老外一起坑本国人,捷达刚出厂时,德国方说卖9万已经很赚了,中方却说卖19万。。。。直到有吉利和奇瑞等,捷达和桑塔纳才老实。。。


艺术间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减配不等于简配。

减配是指应该有的一些配置却为了提高利润,节省成本,所以把某些配置给去掉,比如ESP车身稳定系统,很多合资车低配或者高配都没这个配置。

简配用品质差的部件代替品质好的部件,原先100块能买的配件,现在还是卖100块,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实际品质只值50块,等发现后,才知道材料或者工艺给简单化低级化了。比如别克的倒车灯就是一侧有,另一侧给取消了,每次倒车都很尴尬,有人还过来热情提醒“哥们,你倒车灯坏了一个…”


合资车减配和简配其实很常见,比如轩逸曾经的泡沫防撞梁,比如大众宝来取消隔热瓦,多连杆悬挂简配成非独立悬挂等。合资车敢简配或者减配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对销量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同根相煎”。

合资车因为口碑和市场已经打出去了,牌子比较硬,而买合资车的感觉比买国产车的有面子,至于减配什么的根本就不懂,甚至连碰撞测试都没有了解过的人大把存在,很多人买车只是考虑10万块钱,买哪个牌子有面子,哪个牌子的功能更多,至于多连杆变成扭力梁,他们不在乎,有没有ESP,感觉能便宜两千这个功能也不重要…

有些车型简配就是惯的。

在国外,如果碰撞成绩不合格,会被高额罚款罚死,在国内浪花都没有一朵,大家对碰撞测试不重视不关心也是一大原因,在买什么车之前,最好查查它的碰撞成绩。因为这关系着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66号车坊


当搞懂了什么叫为经济保驾护航后,大家都愿意随波逐流,哪些标新立异,坚持原则的,比如法系当然就被扫地出门……


network123


一般车型减配都是在第二代车型或者国外版本国产以后,消费者在新老款比较或者和国外版本比较的时候,就能很清晰明了的知道,新车型减配了哪些配置。

那么,这些品牌为何敢于减配呢?我想有这么三个原因。

一、上一代车型销量不错口碑稳定。

其实大家认真去了解下,敢于大量减配的车型,一般都是销量不错口碑也还可以的车型。既然市场销量都稳定了,厂家肯定也乐意去掉一些配置,反正新车上市后,基于上一代的基础,消费者还是会买单的,就没必要再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部位

类似主被动安全等方面(除了EPS车身稳定系统的市场共识外),目前中国市场的管理部门并没有针对性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法不禁止则无罪,能省则省,毕竟配置越多,出问题的几率也就越大,少做事还能赚一样的钱,何乐而不为啊

三、较低车辆制造成本

单一的配置制造成本可能不高,一旦数量上去了,节省下来的成本就十分可观了。以某个配置造价100元计算,如果车型产量达到十万台,那么就能节省1000万的成本。所以,厂商就愿意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偷工减料的减配,省下来的钱也是笔不小的费用。

但其实我想说,但凡推出减配车型的品牌实在是鼠目寸光,或许它们看到了短期利益。长远来看,无疑是在消耗潜在客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度,久而久之下来,消费者的信任一旦耗尽,剔除该品牌的选择,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汽车品牌厂商推出减配车型,就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愚蠢行径,简直就是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