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湘援鄂醫療隊激戰黃岡“小湯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利華通訊員周勇

2月7日,黃岡版“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陳女士治癒出院,她說:“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尤其是援鄂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他們給我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黃岡市確診病例數量居高不下,在全省長期僅次於武漢。1月24日晚,面對發熱患者就診排長隊、留觀床位緊張等態勢,黃岡緊急徵用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設立1000餘張床位,集中收治市區所有確診病例。

黃岡僅有一家三甲醫院,救治力量不足,專業醫護人員告急。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湖南、山東援鄂醫療隊第一批隊員抵達黃岡;1月28日,兩省第二批隊員再度馳援黃岡。兩批隊員共550名,來自兩省省屬醫院和地市州三級醫院的感染科、重症科,由醫院綜合選拔,均是精幹力量。

連日來,這些醫護人員和黃岡市中心醫院抽調人員組成一線防治隊伍,奮戰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截至2月7日下午3時,該院收治516名確診病例、65名疑似病例,治癒22名。

防護服裡,衣物幹了溼,溼了幹

1月28日晚,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啟用首夜,山東醫療隊重症組副主任醫師張魯開始在黃岡的第一個夜班。一晚收了6例病危者,防護服穿了10小時,又餓,又渴,又冷,還得憋著不上廁所。

張魯來自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重症醫學科,所在的重症組負責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四病區,有12個重症床位,收治患者年齡大、大多有糖尿病等合併症。“防護服不透氣,一般使用4個小時,但資源緊張,我們儘量交班後脫下,期間不敢喝水。”

張魯介紹,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屬於緊急啟用,一些設施還有待完善。醫院沒有暖氣,因為身穿防護服,裡面衣物在乾溼間反覆交替,一停下來就冷。“好在後來添置不少取暖器,感受好多了。”

每次交班後,張魯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是洗澡,“醫護人員脫下防護服後需要洗澡,但很多區域是臨時隔斷出來的,不具備洗澡條件,我們只能用酒精擦一擦臉和手,趕緊回酒店洗澡。”

為了讓醫護人員能得到更好休息,從1月30日起,重症組12名醫生改成一天安排4組人值班,每組6個小時。

從死神手中搶回83歲老人

2月7日,是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ICU副主任醫師米允仕來到黃岡的第8天,他全面負責六病區危急重症病人管理。

米允仕說,最難忘的是搶救83歲重症患者孫爹爹的經歷,“在與時間賽跑,每一分鐘都很珍貴。”

2月3日10時左右,孫爹爹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急促,醫囑予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由於面罩管道接頭不匹配,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改進現有醫療材料進行銜接,治療得以順利完成。

2月4日下午,孫爹爹病情再次加重,血氧飽和度只能維持在30%-40%,出現躁動不安。醫生護士齊齊上陣,採集動靜脈血、靜脈輸液、氧氣霧化……幾個回合下來,穿著防護服的醫護戰友全都汗流浹背。

2月5日凌晨,孫爹爹心臟驟停,醫護人員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氣管插管,拼盡全力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我們忙到凌晨4時,沒有一個人喊累。”米允仕說。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在哪裡守護生命”

“大家都很辛苦,到最後護目鏡凹槽裡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來自山東臨沂市中醫醫院的董豔豔護士長,這些天一直工作在四病區重症組。

她說,山東、湖南援鄂醫療隊所有醫護人員防護服上,都有來自同事的“簽名”——“我們來自不同醫院,戴著帽子、口罩,穿上防護服後,誰也認不出誰。而我們的工作交流又需要相互找,所以只好相互用彩筆寫上姓名,一看就知道。”

山東醫療隊275名醫護人員住宿分別安排在黃岡紐賓凱酒店、半島酒店。“我們每天主動打開房門只有兩次,一次是上班出門,一次是下班歸來。”董豔豔解釋,“我們在隔離病區工作,屬於高危人群,杜絕外出和串門,有空時只能跟家人視頻聊聊天。”

董豔豔說:“作為一個母親,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兒子,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在哪裡守護生命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