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我看了几篇心理专家关于安全度过隔离期的建议,有的说要小心信息过载,有两位都说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我想,这段时间很多人也许不是睡眠不足,而是太足。精神比较足的话,还是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看点书吧。书中的知识和想象能减轻我们的焦虑,拓展我们的心灵空间。

《陌生人溺水》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

“行善通常的方式是帮助你身边的人:一个人成长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认为那里有些事情是错误的,于是着手对其进行修正。或者说,这个人的工作突然要求一种英雄主义,而他做到了——他可能是在战争中将教堂变成避难所的牧师,或者是瘟疫来临时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他们常常被称为英雄。这类英雄通常是偶然碰到一个麻烦,决定施以援手,他是被所见的外在事物打动。他无须行善时,就会回归日常生活。正因如此,他的高贵行为不会让人觉得是在责备他人:你没有做他所做的事情,这只是因为你当时不在场,你不是他世界中的一部分。你依然可以想象,要是你当时在场,应该也会做他做的那些伟大的事情——说到底,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最伟大的医生:传记西方医学史》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作者介绍了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50多位著名医学家的生平及其实践、理论与方法,包括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奥斯勒等。

“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医,是因为神圣的医学使命之火激励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凡事舍己为人,竭力救助受苦受难、亟待匡助的芸芸众生。他们擦干众多患者的泪水,为其带来福祉。他们打破了疾病的桎梏,其精深造诣、丰功伟绩,惠泽千秋。”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插画 | 陈志远

《大流感》

约翰·巴里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1918年的大流感被称为最致命的瘟疫,专家估计死亡人数在5千万到1亿之间,在今天对应的死亡人数是1.75亿到3.5亿。“短短几周,人类文明就差点灰飞烟灭。”作者讲述了医学界、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流感大概发源于美国的军营,研究人员总结出控制传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避免人群过度集中。“要增加营房中床与床之间的间隔,睡觉时相邻士兵的头脚方向相反,餐桌上的食物要加盖罩子。”

病毒传播得很快,人们面临着资源不足,全世界有数亿人得不到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照顾,只能尝试各种民间土方,有人脖子上挂着樟脑丸和大蒜。报纸上充斥着广告,都信心十足地宣称有办法遏制流感。好在初期的病毒更加凶猛而致命,成熟后则变得比较温和。旧金山对抗流感的态度最为开诚布公,也最有成效。基地或城里都还没有任何发病迹象,公共卫生部主管就对所有海军基地实行了隔离,预先进行了全市动员,征召了数百名司机和志愿者,学校和教堂设有急救医院,封闭了公共场所。

“病毒高度进化,感染区域集中,几乎就是完美的传染性生物体。而流感病毒正是这些完美生物体中出类拔萃者之一。”病毒只有一种功能:复制自身。它侵入具有能量的细胞,然后就像操纵木偶一样,控制并利用细胞机器复制并组装出上千个、有时是几十万个新病毒,最终摧毁细胞。许多病毒把基因编码在RNA上,RNA结构更简单但不够稳定。DNA有一套固定的纠错机制,而RNA没有这种机制,无法阻止变异的产生。

《语言与沉默》

乔治·斯坦纳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2月3日,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去世,他是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曾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纽约客》的戈普尼克说,斯坦纳是一部人形百科全书,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系、一个人文学院。他通晓现代语言、古典语言、经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他论述的主题包括列维-施特劳斯、卡夫卡、果戈里、威尔第、博尔赫斯、布莱希特、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乔姆斯基。“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中欧游学者,像本雅明和齐奥朗等流亡者一样,对他们来说书籍是永远的祖国,读书对他们来说生死攸关。”

《语言与沉默》中有斯坦纳论述荷马、莎士比亚、麦克卢汉、托马斯·曼、马克思的文章。他在《人文素养》一文中说:“一首伟大诗歌,一部经典小说,挤压在我们身上,它们攻击、占有我们意识的稳固高地。它们对我们的想像和欲望产生作用,对我们的抱负和最秘密的梦想施加影响;这是一种让我们受伤的奇怪主宰。艺术家是不可控制的力量:自凡高以来,西方的眼睛看见松柏,无不注意到树梢上面冒出的烟火。”

《我的奋斗》

克瑙斯高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克瑙斯高1968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2009年至2011年,克瑙斯高出版的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成为畅销书。在挪威,每十个人就有一人读过《我的奋斗》。这部著作跟意大利作家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又长又迷人,适合培养耐心、杀时间。美国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读《我的奋斗》仿佛上瘾,让人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读下去。

第三部还在写童年,讲述了主角卡尔·奥韦在童年生活中所经历的恐惧、挫败、喜悦和成长,重现了他记忆中的那个“极其敏锐的耳朵”所听到的一切。父亲总是强迫他屈服于他的意志,对父亲的恐惧和仇恨使死亡成为了一种甜蜜的存在;他被排除在群体之外,被嘲讽、耻笑,然而,妈妈的陪伴、大量的阅读、音乐和足球拯救了他,他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始苏醒,而童年似乎也离他远去了。

《角斗场外的绅士:罗马贵族养成手册》

杰瑞·透纳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为了描述古罗马贵族的生活,剑桥大学古罗马史学家杰瑞·透纳虚构了法尔克斯这一角色,借一位古罗马贵族之口讲述罗马人的生活,如何打仗、恋爱、经营家庭、寻欢作乐。

“作为一位元老,我的生活比较清闲,因为不需要工作,不过我却比任何人都要忙,得小心翼翼地活在公众视线中。你们则可以放松享受罗马城内提供的所有休闲活动,有一天一位外国人问我们的君主为什么要一天泡一次澡,他说因为他没时间一天泡两次。皇家浴场有洗浴、按摩、诗歌朗诵,有可以散步的花园、图书馆,还有食物卖场。”

《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

斯蒂芬妮·孔茨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情节人前,年轻人读这本书可能会觉得有些幻灭,“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坠入爱河,但婚姻从根本上说与爱情无关。作为一项经济和政治制度,婚姻实在太重要了,因此不能仅仅以爱情这种不理智的东西为基础。”

婚姻将陌生人转变为亲属,通过创造出广泛的姻亲网络,把合作关系拓展到直系亲属或小群体之外。有权有势的家族通过策略性地嫁娶子女来达到巩固财富、整合资源、缔造政治同盟、达成合约的目的。

在欧洲的12世纪和13世纪,婚外情被推崇为上流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爱情形式。根据尚帕涅伯爵夫人的说法,真正的爱是无法“在两个已经成婚的人之间发挥力量的。”几百年来,贵族与国王们爱上的都是他们的情妇。爱情与婚姻的截然分野,即便在中下层阶级中也很常见。在中世纪欧洲的农民中流行的歌谣和故事,很多都是嘲笑婚姻之爱的。

《美学的共鸣》

皮埃尔·勒马尔奇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作者是一位神经学家,从神经学的角度探讨艺术对我们的影响,“倾听一段莫扎特的音乐、欣赏米开朗琪罗所绘的壁画或是阅读一段莎士比亚的作品时,我们的大脑就好像被音符、色彩或人物俘获一样。我们的大脑在歌唱或舞蹈,会产生各种情绪。”这种面对艺术作品时所能体会到的活动被称为美学共情。

作者认为审美共情具有治疗作用。所有人都会被音乐激发出怜悯、害怕和热情。文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推理能力。“阅读一本小说则可以提高我们对模棱两可的状况、无序性或不确定性的适应性,使人在一次求职面试或一次恋爱约会之前得到建议,从而优化他与未来联系人的互动。”

《当我饮酒时,我在想些什么》

罗杰·斯克拉顿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罗杰·斯克拉顿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葡萄酒迷。他认为没有比葡萄酒更适合哲学的佐餐酒了。通过和葡萄酒一起思考,我们不仅能够学会在思想中品酒,还能学会在饮酒时品味哲学。

“纵观有记载的历史,人类通过饮用酒精饮料而让生活变得可以忍受。勃艮第葡萄酒的厚重如同死者留恋于人世的最后一丝气息;马莎内白葡萄酒像杰作的摘要一样,能激起人们一探究竟的渴望。”

《伦敦人:大城市的日与夜》

克莱格·泰勒 著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英国作家克莱格·泰勒历时5年,听伦敦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最后他从200多次的访谈中选取了85位普通人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实现职业理想的货币交易员、见惯世间百态的失物招领处职员、曾当过演员的水管工,也有环卫工、出租车司机、急救护理人员、火葬场技工、厨师、飞行员等。

一位急救护理人员说:“现在我们每天接到的出车电话大概是十年前的四倍,但救护车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疲于奔命。20分钟的转场时间真的很紧张,尤其是每次轮班长达12小时。即使从让员工保持情绪稳定的角度来说,用几分钟跟别的同事交流工作上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会面对很多令人感到压力巨大的状况,你总要时不时放松、发泄一下,也要确保自己已经为病人做了你能做的一切。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全部了。”



作者档案

贝小戎

本刊主笔,写思想栏目时署名薛巍,哲学硕士,假装读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左边是我,右边是辛军)

英雄其实是像你一样平凡的人 | 宅在家里读什么?

个人微博:@贝小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