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统是什么呢,各地都要干嘛呢?

清风醉落叶


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最初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武帝时的“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定在了正月十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元宵这一天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到来之日,人们对此加以互相祝贺祈福。这一天,我国各地也均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元宵节习俗活动,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看一下北方的吧

一、北京

传统的北京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主要是灯会、花会、吃夜宵这三个。灯会的话,有名就数“前门上元灯会”,节日当天的话这里的花灯展示、传统艺术表演给百姓带来浓厚节日趣味。还有同时上演的除了点灯仪式,还有游街表演、赏灯游艺,游客也可以参与猜灯谜游戏,体验一把“摸门钉”的老习俗,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二、河北

河北各地过节特色也比较突出鲜明,比如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日食品。庆云县的元宵节则是男子们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还有的地方流行儿女交错着走过桥面,称为“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运道,称“结羊肠”。又有的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蒸锅,以面盏积水的多少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

三、辽宁

早年旧俗流行在沈阳市四平街举办灯市,商家预制各式彩灯、悬于门际,有人物、禽兽、瓜果、鱼蟹灯,样式各异,角胜争彩。还杂陈龙灯、旱船、狮子、秧歌、高跷等剧,百姓游观,串溢街巷。而满族除接彩灯外,还制作“冰灯”,张灯三日。

四、山东

山东比较特色的有莒县百姓在正月十六的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青春常驻。宁阳县的元宵则流行送灯至祖坟。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盛行放河灯。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活动,男孩子提着灯去绕枣树整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说是能使枣树来年丰收。

五、山西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的一种必备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还有就是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的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明间乔元《闽书》)。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各种文艺汇演到市区里去。

接下来主要是南方的

六、上海

十五月满时,老上海此时每家必吃汤圆,也是取吉利、团圆的寓意。元宵之盛主要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上海也一样,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广场、园林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

七、浙江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百姓今日吃食多斋素,也有诵经,或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则以造型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建德县人家有男子新婚的,会于元宵节设酒祭床。上虞县少壮会于元宵节晚上到月台上较量武艺。

八、四川

四川不少地方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是为求子。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尽皆骂出,被骂之人还不得回骂。

九、广东

广东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会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上,据说可保儿童无疾无病。又有的会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以求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不中者以不挨骂为吉兆,偷中的则以挨骂为吉祥之兆。

十、海南

“偷青”贺喜。偷青(榕树叶)是海南岛东部一带流行的古老的元宵习俗。而有的地区却是“偷菜叶”。即使被菜园子主人撞到了,也不会挨主人的骂,会唱歌的主人还会送上祝福的歌谣:“小姐姐,摘棵葱,保你聪明又伶俐;小哥哥,拔把芹,祝你勤劳又快活;小弟弟,采菜叶,愿你明朝发大财。”


志华L


正月十五是元霄节,过完这一天代表着年已经过完了,我们这里跟过年一样,但今年特殊,以前都是这样过的:

一.烧香,摆贡品,吃饺子,放炮。

二.晚上,吃汤圆,一家人团圆。

三.吃完饭,孩子们打灯笼,我们这0——3岁的孩子,外婆给买灯笼,什么年就买什么动物的,装上电池会唱歌,会走动,小孩特别喜欢,孩子们都聚在一起,看谁的最漂亮。

三.放烟花,有钱人买很多烟花,吃过饭就开始放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都有,看了这家,再看那家,非常的热闹,现在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MXM一生平安


元宵节的这天是正月十五,过完这一天年就算过完了,我们地处江苏北部,古老的徐淮大地徐州府,徐州地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很多。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包大包子,滚元宵,扎花灯,舞狮子,猜灯谜,蒸面灯闹元宵。

过去日子过得苦家里穷,正月十五这一天呢,为了喜庆,为了孩子,家家差不多都是自己在家里来扎花灯、滚汤圆。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自己做花灯,找几根细竹坯子扎个圆框,糊上五颜六色颜色的纸,这就是简单的灯笼。晚上灯笼里点上一根蜡烛,一个古色古香简朴的红灯笼就让我挑着玩。

也有的家庭用面蒸,和好面做成各种造型,有兔子、莲花座,小老鼠等等。在锅里蒸熟,里面放上油和一根用棉花拧细的油捻子,点上火一个精致的,栩栩如生的,惟妙惟肖的面灯就诞生了。小时候我们徐州城里,蒸面灯很普遍。晚上大街小巷面灯最多,因为正月十五白天我们这地方家家要蒸大包子,和面的时候随便把面灯就做出来了;一到晚上满大街都是小火光。

还有这一天家家要吃汤圆。我小时候汤圆都是自己家做,买点山楂糕,白糖,芝麻等调成馅子包在用江米打成的面,滚成一个个元宵模样。

晚上呢街面上会有灯谜,有组织有计划,拉了很长很多细铁丝,上面挂上很多的谜语,让游玩挑灯笼的市民去猜,猜中有奖。还能看见很多民间组织跳的狮子舞,踩高跷,大秧歌,到处莺歌燕舞,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过完了这一晚,这一年的年就算是过完了,人们的生活又步入正轨,开启了又一年的生活模式。


金彬全


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这些,小时候的记忆最深刻,尤其过年(春节),感觉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年就过完了。所以对于童年的我,从旧年的小年(腊月23)开始,到元宵节的结束是过年,是一年当中最满足的时刻:功课不用做,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而元宵节过后,年味散尽,生活会回到日常,作为孩子的我们从这一天又开始盼望下一个年了。

我的老家是山东的,我记忆力里的元宵,有门前的大红灯笼,有手里的小灯笼,有哥哥甩出去的小响鞭炮,有姐姐和我手里的嘀嗒巾儿;还有碗里的汤圆,大街上的舞狮的,踩高跷的队伍;更有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热乎劲儿。

后来读书,广东工作,即使在家过年,过了元宵节启程的时候也不多。记忆里元宵节便成了小区里到处闪烁的花灯,大街上缀满的红灯笼,碗里的汤圆,身边的爱人和孩子,还有窗外不时腾空而起,绚丽绽放的烟花。

时间变了,地方变了,年龄变了,不变的是父母传到我们手里的一家子的热乎劲儿的那根接力棒。

然而,2020年的这个元宵节,是最不一样的元宵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全国各地的人们用同一种方式过这个元宵节:那就是待在家里。还有一些人,在这个元宵节,依然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的与冠状病毒做斗争,这些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暖心茶味人生


元宵节,元,银元,元首,元凶,宵,宵夜,宵禁,夜不宵,与肖同音,有结束之音。

元宵,有第一个不宵禁之夜,月亮与地球关系,十五夜整晚月亮通明,大有英国大不列颠的味道。

元宵,也有过完了年之意,好好地庆祝一下,提示人们年过完了,该干吗干吗。

世人应该知道整个过年期,是一个月,三十天,都有任务和说法,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立年卦,在我们粤北客家人,每个自然村都立有大庙,小庙,人们会敲锣打鼓带土贡品,去敬香拜佛,放鞭炮,告诉神灵,你的臣民已到,区区簿礼,不成敬意,望你受用,保佑你的子民,杀猪杀六畜,正是隆冬腊月,把它们制成腊味,二十四日到了,土地公公向玉皇大帝汇报去了,家家户户换一个新灶,该洗的洗,该刷的刷,尽敢老屋寒舍.也有焕然一新之感,也要去大庙,小袖敬香,拿上贡品,美酒让他们先享用,大年三十杀过新鲜的六畜,加上年卦的腊味,肉呀,酒呀,不易乐乎,初三,十五还要去庙里烧香,十五日夜每个乡镇还会舞龙,都是火龙,放很多鞭炮,是否火的关系,舞者都是赤膀上阵,至天亮为止,迎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朱总6856


元宵节的传统是什么呢?各地都要干嘛呢?回答:元宵节是历史悠久,传流下来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家乡除了今年有疫毒,没有办闹元宵佳节的喜庆气氛。我们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闹元宵,大红灯笼高高挂,放烟花爆竹,吃汤圆香又甜,观看舞龙舞狮表演,美女摇花船挑花担,演员身穿各种颜色的古装衣服,人们看了心情舒畅,开心快乐笑哈哈。


周三爷518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 “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追溯元宵节的历史,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早在西汉时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始。而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则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元宵节风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此风俗更是盛极一时。

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

一、观灯,猜灯谜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花灯上悬有谜语,供人猜射,流传甚广。

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而山西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则是挂花灯,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

广东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二、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必备的食物,不论南北,不过南北叫法上有区别而已。但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各地元宵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三、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龙舞。在古人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古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舞龙灯也就成了一项元宵节的活动。

四、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五、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相传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六、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七、逐鼠

主要是旧时养蚕人家进行,据说人们在正月十五熬好粥,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八、送孩儿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

九、迎紫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十、走百病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十一、偷菜

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菜。

贵州某些地方也有类似习俗。

四川元宵节的“偷”范围更广,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

此外,不少地方还有一些颇具地方色彩的活动。

放焰火,文艺踩街,是山西元宵节的必备。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河南一些地方元宵节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陕西也有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的习俗,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


陇山出岫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灯节等,时间是元月十五,指的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在一开始,只是我们的祖先们,拿着火把在田野间驱除兽虫,祈祷丰收。

在唐朝,元宵节的时候,士官百姓们在这一天“燃灯供佛”,这一行为,从唐朝起,就成为既定习俗。

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有这些:猜灯谜、吃汤圆、放烟花等等,这是普遍习俗,也就是全国人民都会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区有着自身的特色。

富阳龙门古镇:舞龙,在元宵节的那一天,组织起长长的舞龙队伍,舞龙人员身穿黄色服装,抬着一头大大的龙头,走到人群中央,热热闹闹地舞起来。

金华:村里人每人出一条板凳,在正月十五那天,将所有的板凳连接起来,排成一条长长的“龙”,从村尾到村头,此谓“长龙”。

广东:父母在闹花灯的时候,从龙灯上取下龙须,为家里的小孩系上,又或是把龙灯里面残存的蜡烛放在床下,以供照明,前者有无疾无灾之意,后者有保佑生字之意。

山西:山西的元宵节特色是挂花灯,每家每户都在自家门口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家家灯火通明,家人们携手走到大街上、广场上去,一起看烟火、看文艺汇演。

元宵佳节,你家乡的传统活动是什么吗?


有趣的文学D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节,到了清代直接称为"灯节"。是我国民间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它起源于2000多年的秦朝,兴盛于汉唐,解放后,已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有元宵节这一称谓

呢?因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而且这一天所吃的食物为用糯米面做的元宵(或汤圆),所以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元宵和闹花灯。据说吃元宵这一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老百姓开始用糯米面,包裹白糖,芝麻,玫瑰,豆沙,栆泥,黄桂,果仁等食材,制成圆圆的一种食物,起初称为"浮圆子,用汤煮或油炸非常"软糯甜香",在锅中的开水浮起时非常象天空中的月亮,又象征着人间"团圆"。加之这种食物只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食用,故称其为"元宵"(或汤圆)。

闹花灯这一习俗起源于汉代。由于汉武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在皇宫中设坛祭祀太阳神,这种祭祀活动是夜以继日的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用灯火照明。后来慢慢地民间也效仿皇室,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晚,让灯火彻夜不熄,俗称"闹花灯"。直至现在,中国无论城市或农村,都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开展以"灯”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南方,有耍獅子,闹龙灯,猜灯谜等活动。在我国北方除了闹花灯外,还开展跑竹馬,赶旱船,耍社火,办灯展……等多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秦一农夫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风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仍是有自己的特色。

一、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开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招供猜射,开始于南宋。

猜灯谜

二、舞龙灯

舞龙灯或龙舞。它的来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相互交叉的舞蹈场面。

舞龙灯

三、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扮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现已出现。

踩高跷

四、舞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异的民间艺术,每当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风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端盛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释教传入我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我国。

舞狮

五、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扮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划旱船

六、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走百病

七、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黏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咒骂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