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著名的嫡長子繼承製始自與西周的周禮,也就是那個千年忠臣周公建立的,然後便藉助著王室正統的力量傳遍整個國家,那時候的中國人更是奉為圭臬,周禮也自是傳行天下。

其中一個傳承數千年的制度便是嫡長子繼承製。

首先來說一下什麼叫嫡長子。嫡長子便是正妻生的第一個男孩。那可能就有小夥伴問了,那要是一個男人的第一個兒子時小妾生的呢,是不是嫡長子呢?答案是很明顯的這個孩子只能算是庶長子,正妻隨後再生了兒子後,不管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幾,都是嫡長子。

簡單的舉個例子,清朝康熙帝有很多兒子,他的大兒子便是一個妃子生的,而兒子胤礽便是皇后生的,所以全朝廷的官員都承認胤礽是嫡長子,才具有皇位繼承權,所以便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太子。而大皇子便只能算是庶長子,根本與皇位無緣,最終也只能是大皇子。這便是嫡長子與庶長子的區別,無論是法理和人倫上的共識。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清康熙帝


一、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的地位在古代是具有法律地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便是法定的繼承製。古代由於小妾的存在,男主人便會有很多兒子,那麼鉅額的遺產繼承就會出現問題,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便規定了只有嫡長子才有權利繼承家產,至於其他的庶子和嫡子則都沒有繼承製。這樣的規定便很好的解決了家產繼承的問題,也相當於給世人制定下了規矩,防止矛盾的產生。

嫡長子繼承製雖然很好的解決了繼承問題,但這樣對那些庶子卻是非常的不公平的,因為這些人也是男主人的兒子,等到嫡長子繼承家產併成為新的家主後,他們的地位就會更加不堪,嚴重的還會被嫡長子掃地出門。說好聽點這是另立家門,難聽的便是逐出家族了。相比這些庶子,其他嫡子的待遇要好的多。這些嫡子是嫡長子的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感情自然是好的,即便是嫡長子繼承家主他們也會受到來自大哥的照顧,繼續成為家族的一份子,待遇自然是比那些被掃地出門的庶子們好的多了。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樣的制度太過於殘暴,沒有人情味,其實不然。首先,在古代的時代背景下,人權這玩意還沒有路邊狗屎有意義,再臭的狗屎拉到地裡也算是個肥料,人權又算什麼呢?所以,古代的人是完全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的,在家族大義面前,這些庶子的命運完全不值得一提。再者,有言在先“以大局為重”,如果不確立這個不近人情味的嫡長子繼承製,那必定在一個家族內造成內亂,所有兒子都為繼承權爭鬥,又何談家族的發展呢?沒有了嫡長子繼承製那諾大的家族成員又應該聽誰的呢?難道要各個公子先打一架,不死不休的那種,最後誰活下來就算是新的家主嗎?這顯然是不行的。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古代大家族宅院

一個家族的爭鬥最多殃及幾十人,至多也就幾百人,可對一個國家來說便不是如此簡單的了,皇子相爭帶來的往往是兄弟鬩牆,全國亂戰,最終受傷的還是天下百姓,國家也將千瘡百孔。

二、嫡長子的法律地位

在古代,嫡長子的身份是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簡單的來說就是,嫡長子享有家族法定繼承人頭銜這件事是普世價值觀,是放眼四海皆准的原則。簡單的舉個例子,如果老家主去世,又未來得及立下遺囑的話,龐大的家財自然而然應有嫡長子繼承,如果有其他庶子甚至是老家主的兄弟出手搶奪,當地政府官員是可以插手干預的。而結局也是幾乎沒有任何懸念的——無論嫡長子人品如何,年齡如何,地方官員都會支持嫡長子的繼承權,至於那些敢於出手搶奪的庶子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了國家法律的支撐,嫡長子的地位便是穩固如磐石,其他嫡子和庶子就不會輕易升起爭奪家產之心。這樣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使一個家族能夠長久的穩定發展,越做越大。

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大明一些大家族的傳承了,以徐達一族為例,悠悠大明近三百年,徐家爵位便傳了近三百年,真正的做到了與國同享,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徐家自始至終都堅持嫡長子繼承製,而且每一代國公在世時確定的繼承人都會上報皇帝,得到皇帝首肯後嫡長子的繼承人身份便坐實了,至於其他嫡子和庶子連想一想的勇氣都沒有。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明魏國公徐達

嫡長子的法律地位對家族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穩定都有著巨大的意義,而這份意義巨大到連皇帝都要遵守。

三、嫡長子地位帶來的爭論

這個爭論便是一但嫡長子早夭,繼承權該由誰繼承。古人的壽命本就較短,嫡長子的超然地位並不能保證每個嫡長子都能幸運的活到接自己老子班的那一天,總有早夭的嫡長子,那問題就來了:嫡長子已死,原本定下來的繼承權應該由誰來接手呢?

爭論的結果有兩個,一、原本的嫡次子;二、嫡長子的嫡長子,也就是老家主的嫡長孫。

在這裡需要分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普通家庭和皇家。

首先是普通家庭裡,其公認的觀點便是嫡長孫具有更高的繼承權,而嫡次子雖然身份高貴,但次子就永遠是次子,一字之差便沒有繼承權。

再這就是皇家中的情況了,在皇家裡更加具有實際意義的便是“兄終弟及”,嫡長子早夭那便由其弟繼承其嫡長子身份,作為新的繼承人,至於原本的嫡長孫只能是被動放棄繼承權了。

為什麼如此呢?原因便是嫡長孫實際上也是嫡長子身份的延伸,也是受國家的法律和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保護的。可皇室處於國家權力巔峰,凌駕於法律之上,法律根本不會對其產生限制作用,只要是皇帝的兒子無論是嫡子還是庶子都是王,都具有皇位繼承權。而亡太子之子年紀尚幼,在一眾年富力強的叔叔面前毫無競爭力,主少國疑,一旦幼主蹬臨大位人心必定浮動,叔侄互疑之下,戰亂必起。

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明成祖朱棣與其侄明建文帝朱允炆之爭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第一時間冊立了自己的嫡長子朱標為太子,並對其期以厚望,可無奈朱標早夭,竟走在了其父朱元璋的前面,致使大明頓時陷入重新冊立繼承人的爭端中。好在朱元璋雖年老但餘威猶在,最終他乾綱獨斷,冊立朱標嫡長子也就是自己的長孫朱允炆為皇長孫,成為了自己皇位的繼承人。至於他的兒子們則仍然為王為臣。只是歷史的發展超出了朱元璋的所想,建文帝登基後便開始削藩,可年輕氣盛的他手段過激最終激起了其四叔朱棣的反心,明朝建國之初的靖難之戰便爆發了。

明初靖難之戰的結果便是以皇太孫身份繼承皇位的朱允炆下落不明,起兵造反的朱棣則以朱元璋皇四子的身份繼承大統。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出家為僧的明建文帝朱允炆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一代明君明成祖朱棣

因此對皇室來說,更為看重的還是實力,一旦皇子掌握了兵權,皇位也就距己不遠了。別說是皇長孫爭不過掌握兵權的叔叔,就連是嫡長子也擋不住。皇室中,人倫、親情等都是白扯,只有實力最重要。

可就算是靠造反上位的朱棣在做了皇帝后也選擇了遵守嫡長子的地位,他的太子便是嫡長子明仁宗朱高熾,他的孫子便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也是因此保障了明朝在朱棣之後的安穩繁榮,由此可見遵守嫡長子制度的重要性。

四、嫡長子制度在明朝皇室中的例外

將嫡長子制度貫徹最好的朝代便是明朝。終明一朝,幾乎所有的皇位繼承都是傳給了嫡長子,即便是有例外的情況那也只是因為不可抗力,國家無不是出於動盪之中。明朝中以非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有:建文帝朱允炆以皇長孫身份繼承皇位、明成祖朱棣靠造反登臨大位、明代宗朱祁鈺以次子身份臨危受命登基稱帝、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以外藩的身份入京為帝、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以先皇親弟的身份繼承皇位。其中朱允炆和朱棣的情況我們不再討論,我們來討論一下其他的幾位皇帝。

一、明代宗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有兩個兒子,嫡長子朱祁鎮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次子便是朱祁鈺。原本非嫡非長的朱祁鈺與皇位無緣,在其兄朱祁鎮即位後便受封郕王。可惜天不遂大明,明英宗受太監王振蠱惑親征瓦剌,並在土木堡戰敗被俘,朱祁鈺才被奉迎為帝。可以說朱祁鈺以非嫡非長的身份繼承了大明這份家產與其自身運氣和明英宗的任性分不開,而非嫡長子制度被否定。

二、明世宗朱厚熜。明世宗便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嘉靖帝朱厚熜,其首度創造了二十年不上朝的壯舉,直接嚇掉了億萬大明人的下巴。相比於朱祁鈺,朱厚熜與皇位的距離更遠,用十萬八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可人算終究比不過天算,明武宗朱厚照的意外身亡讓他有幸入京繼承大統。明武宗朱厚照在一次遊船時不慎落水,隨即不久暴病身亡,大明的朝臣們在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後選定了當時的興王朱厚熜入京繼承大統,所以朱厚熜的運氣比朱祁鈺還要好,真的是天降運氣擋也擋不住。


淺談一下中國自周以來就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三、明思宗朱由檢。說這個明思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說起他在位時的年號崇禎便知道了,作為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帝的名聲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朱由檢也不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而是他的兄長明熹宗朱由校早早的駕崩且無子嗣,當時的大明已經日暮西山,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面臨著各種的問題,而朱由檢作為朱由校的弟弟終以信王的身份繼承了皇兄的皇位,可無奈此時的大明氣數已盡,儘管崇禎帝嘔心瀝血想要為大明續命,最終也擋不住大明的滅亡,而他也作為大明的亡國之君吊死在了煤山。

除去這三個例外,明朝的皇帝都是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的皇位,這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整個大明的穩定。其中最能夠體現嫡長子制度在人心中地位的事件便是:明萬曆帝朱翊鈞終其一生也無法廢掉自己看不上的太子也是長子的朱常洛,最終在駕崩後朱常洛得以即位為帝。萬曆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明嘉靖帝之後又一位完全壓制明朝文官集團的皇帝,實權在握,可最終也爭不過這些文官,不得不放棄,最終為了穩定國本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則為福王並與萬曆四十二年就藩洛陽。

雖然朱常洛不是嫡長子,只是長子,但萬曆皇帝的王皇后無子,身為長子的朱常洛便理所應當的具備了嫡長子才有的繼承權並最終登基為帝。

五、總結

嫡長子繼承製雖然不是那麼的完善,但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儘可能的維護了古中國社會的安定,保障了整個國家有序發展,成為天下人的共識,其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便是在現在社會中還遺留著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我們的戶口本對子女身份的記錄:家中第一個兒子即便是有姐姐的戶口本上也會記錄為長子,弟弟則為次子。現在的中國施行一夫一妻制,那按照古代的規矩來算的話,家中的長子便是嫡長子了,只是這個詞已經沒有實際的法律意義了。法律保障每一個子女的繼承權,長子只能說明其年齡最大,而沒有了古代那種超然的地位了。

大浪淘沙,嫡長子繼承製早已經隨著中國封建王朝的滅亡而煙消雲散,只能作為古人智慧的體現存在於史書和各種影視劇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