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引言

“贵族”这个词似乎自带杀伤力,而“贵族精神”是种源自骨子里的傲气,更加让人凛然侧目。

“贵族”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特指,最早的贵族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贵族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和头衔,意味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更是一种卓然于群的风骨,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

之前看过许多关于“贵族精神”的讨论,却只留下个热闹的印象而对本质理解不深,最近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骑马》,让我对“贵族精神”有了更具象,更透彻的解读。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解析小说展现的贵族精神

小说简介

<strong>埃克托尔是个破落贵族的后代,从20岁起成为了海军部的一个小科员,微薄的薪水和平庸的才能让他的飞黄腾达之日看起来遥遥无期。

所谓人以群分,工作后他交往的圈子也是一些曾经辉煌,现在却颓败无为的破落贵族家庭,并在这些人中间,娶了一位像他一样出生贵族,却同样贫穷的年轻姑娘。

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孩子,这是个贫穷困顿的小家庭。所有的消遣除了每周日去散步就是每年冬天用同事送的优待券去戏院看一两次戏。

所以当这位小科员因为科长委派的一份额外差使,而意外拿到300法郎的外快时该有多么欣喜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全家人的反复商议,他们决定租一辆马车和一匹马去乡下玩。科员骑马,重温他驭马驰骋的英姿,全家人则乘马车出游。

然而,这次难得而珍贵的出游却孕育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灾祸。

科员的马因为受惊撞翻了一个老妇人,那位老太太是一个年迈的女佣人,虽然没有丢掉性命,却自称丧失了行动能力,一辈子只能待在轮椅上……

<strong>莫泊桑用平白简洁的叙事手法,不动声色地诠释了一种平民化的贵族精神。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没有吸人眼球的英雄举措,用最真实直白的客观描述,让读者见识了小人物低调奢华的“贵族精神"!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①物质的贫困剥夺不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小说的主人公埃克托尔无疑是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没有出色的才能和抱负,一家四口的全部经济来源只有那点微薄的工资。<strong>生活贫困又单调,除了解决温饱,没有一点多余的钱来供休闲和娱乐,然而物质的贫困并没有剥夺他们心灵的宁静和快乐。全家人可以为一次简单的户外旅行兴奋很多天,从父母到孩子甚至女佣都由衷地发自心底的快乐。

每晚从办公室回来,艾克托尔总会抱起大儿子,让他叉开腿骑在自己腿上,使足劲颠他,并对他说:“下周日去郊游时,爸爸就是这样骑马的。”

于是这淘气鬼就整天骑在椅子上,拖着它在客厅里一边转,一边喊:“这是爸爸骑大马。”

就连女佣,一想起先生骑着骏马伴送马车左右,也是用充满赞叹的眼神看着他。

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全家人的兴奋和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他学着英国式的姿势,骑马慢跑着,同时由着自己的身体跟随地势夸张地一起一伏,屁股刚挨着马鞍,又马上要升天似的蹿起来,有好多次,他几乎要栽倒在马鬃上了。

他妻子把一个孩子放在膝头,女佣抱着另一个,她们不停地对孩子赞叹道:“瞧爸爸,瞧瞧爸爸!”

两个小淘气由于马车的颠动、心里的欢乐和新鲜空气也兴奋地尖叫起来。

这个贫困的小家庭,虽然一直饱受着物质匮乏的折磨,却从没有过抱怨,他们的心灵始终宁静而自由,快乐也如此简单。

这样的状态真是让人惊叹而又艳羡!

<strong>反观我们现代人,对于贵族的追求和解读往往只流于形式:高档住宅、豪车美食、消费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皮毛而非实质,贵族的实质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风格。

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深陷物欲的漩涡难以自拔,被攀比和压力俘虏,浮躁而焦虑的疲惫心灵。

小说中描写的一家人,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拥有平静快乐的心态,没有抱怨和攀比,自然而随意。这也许就是贵族精神的不凡之处:物质上的困顿侵蚀不了心灵的自由,快乐可以很简单!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②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逃避不推脱

当埃克托尔骑着马走上车水马龙的大街时,兴奋的马已经全然不听主人的驱使了。狂奔的马撞翻了一个慢吞吞过马路的老妇人,骑士也从马上被抛了下来。面对撞人的事实,主人公既没有推脱责任,也没做无谓的解释,跟警察交代了姓名身份,坦然面对该承担的责任。

被撞倒的老妇人是个65岁的女佣 ,叫西蒙大妈。虽然经过医生检查四肢没有问题,但是老太婆说她肚子里像有火在烧。埃克托尔马上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老妇人送到了疗养院,即使疗养院的费用每天就要6法郎。

<strong>当然,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都是最起码的要求。然而,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在面对有心之过或无心之失时,百般解释推脱,力求将自己的责任规避到最小。

无论面对怎样的结果,都能坦然承担,这样的勇气也是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③即使代价昂贵,也要坚守善良

人性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单纯善良。

被送进疗养院的西蒙大妈虽然看起来一天比一天气色好,

“她从早吃到晚,越长越胖,脸色光润,眼睛透亮,快活地和其他病友聊天”,但是却坚称自己一步也挪动不了。只要一看见埃克托尔来看望她,就哼唧起来,“我动不了,可怜的先生,我动不了。直到我死,我都得这样了。”

埃克托尔越来越沮丧和绝望,高额的疗养费用成了很重的负担,他们辞退了女佣,变得更加节省。他还专门请来了4位名医一起给老婆子会诊。

“她任他们检查、触摸、按压,同时用一种狡猾的眼神窥伺着他们。”但是一让她走,她立刻叫起来:“我动不了,可怜的先生们,我动不了!”

当他们搀住她,硬把她扶起来,拖着她走步时,她挣脱他们的手,跌倒在地板上,发出骇人的叫声。他们只好小心翼翼地又把她抱回到椅子上。

最终,虽然无奈又沮丧,埃克托尔夫妇决定把她带到家里来,因为这样会省些钱。

<strong>小说中的西蒙大妈,从意外被马撞倒到发现由此得来的疗养生活舒适又安逸,渐渐萌生了就此度过晚年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带着欺骗,实在称不上善良,埃克托尔虽然后来也看清了西蒙大妈的真实意图,但是夫妇俩从始至终没有一句对她的指责。虽然沮丧又绝望,却始终坚守着正直和善良,竭尽所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到底。

即使所遇非良人,即使心有余力不足,也没有放弃善良和正直的本真。这也是闪闪发光的贵族精神!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中国的“贵族精神”由来已久,“精神的贵族”常在民间

在中国,也一直存在贵族及具有贵族精神的人,那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

君子的形态又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周代,君子是等级制意义上的,与欧洲的贵族相当。周代与欧洲10到15世纪之间的治理模式是相同的,即封建。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共同体的首领是贵族,也即君子。周代君子与欧洲贵族都是武士,崇尚荣誉。

孔子时代,封建制解体,原来的君子群体也败坏了,社会趋向平民化。孔子的工作就是在平民化社会中重建君子群体。《论语》就是君子养成教本,而孔子创立的儒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君子养成之学。“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心胸坦荡,看重道义。

君子的三个标准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时的君子群体不再是等级制意义上的,而是德行意义上的。君子逐渐从出身高贵,演变成平民中的卓越者。

宋明以来,这种君子精神继续下移,形成明清时代基层社会的“绅士”。晚清,君子精神伴随着现代工商业发展,又生发出“绅商”。

可见,<strong>在中国这个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从来都不缺乏“贵族精神”,这样的气节和风骨,是每个时代的榜样和希望。

疫情当下的中国,这样的“贵族精神”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呈现:

<strong>年轻的李文亮医生,第一时间发现疫情苗头时,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布真相,提醒大家警惕灾难。

<strong>歌星韩红,倾家荡产做慈善,不计回报做公益,累到病倒、被黑被骂仍然无怨无悔。

<strong>江苏江阴,73岁的徐阿婆,拿着攒的9000元想捐给武汉。

<strong>河南南阳村民,在得知医院消毒酒精匮乏时,用自家的酒提取酒精,耗费了两吨黄酒和一吨白酒提炼出600公斤酒精,无偿捐献给抗疫一线。

<strong>……

他们都是精神上的贵族,值得所有人送上敬意!

莫泊桑《骑马》|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结语

贵族精神就是:善良、正直、优雅、自信、自尊、自立、自明。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精神的贵族”,向普通人的“贵族精神”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