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應科學提高疫情防控效率,降低社會成本

減少行政方式作出各種不必要的防控要求,減少對企業運行的過度干預,強化科學管控和提高治理水平,提高城市防控效率,應該是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李鐵:應科學提高疫情防控效率,降低社會成本

雖然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當前面臨著企業和機構的復工,還有春節返城就業的高峰來臨,如何提高防控效率,減少行政方式作出的各種不必要的防控要求,減少對企業運行的過度干預,強化科學管控和提高治理水平,應該是有關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疫情是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

春節我在家裡自我隔離的半個月中,每天都要填寫孩子學校要求的報表,儘管費不了多少時間,但是每天填寫確實是不必要的負擔。因為第一次的內容足以證明需要解答的問題。之後只要針對有變化的內容,主動上報就會可以減少大多數人每天填表的麻煩。這種程序的繁瑣,可能制定這項措施的人並沒有體會,但是每個執行的人都要付出相應的勞動,問題是有多大效果?

再比如我每天去臨近的公園散步,進門要填寫手機號,登記家庭住址和姓名。不清楚提出這個要求的部門最後是否會認真蒐集信息,並從中發現什麼疫情端倪?估計這些由保安人員或者遊客自己填寫的信息,可能最後就成為一個擺設,相關部門不可能有人來認真去檢索這些信息,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2月10日是很多單位第一天的上班時間,根據一些城市政府的要求,進入社區和單位都要嚴格登記制度,填寫相關信息。制定政策的人是否想到,一個幾千人的寫字樓,如果大家都要填寫,會需要排多長的隊,需要花多少時間?這些信息與疫情的傳播有什麼關係?如果有人填了虛假信息,誰能夠去核實?

發生疫情期間,大量的商店和飯店都處於歇業狀態,幸好我們有快遞和外賣來解決問題。但是快遞員和外賣員不讓進入社區,要求居民到社區入口自己去提取。帶來的不方便不說,還是存在著物品交接過程中的感染可能,一樣存在著所謂的風險。還有的城市政府要求社區物業關閉非住宅電梯,理由是防止通過電梯出現疫情傳播,等等。

一些城市政府對企業也提出了要求,例如上海人社局要求,防疫停工期間,企業要給員工發放雙份工資。北京市有關部門提出,學校延期開學,企業應安排員工帶薪不上班在家照顧孩子等等。其實這些政策是從好心出發,但是卻違背了企業的運行規律。政策的制定者是否想到,企業也面臨著停工停業、甚至破產的雪上加霜局面,政府的類似要求會加重企業們的負擔。如果企業需要安排員工回家照顧孩子,同時發放工資。那每年寒暑假期的時候,是否也需要員工帶薪回家陪孩子度過假期呢?

雖然處於防疫的關鍵時期,但是政府的決策不僅應該考慮到當下的需要,還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考慮到制定政策的有效性,也要考慮是否以人為本等。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科學地防控和治理,這對於正力圖走向現代化的城市政府,這次疫情既是考驗又是一次全面的檢驗。


需要有清醒的分析和判斷

科學的防控和治理首先是要做出清醒的分析和判斷。即使現在是節後返城高峰期,對於人口流入城市,特別是外來人口占比重較大的城市,似乎感到了壓力。但也要看到在各地已經採取了極為嚴厲的防控措施來迎接返城高峰。從疫情嚴重地區出來的人幾乎已經在各地得到全面控制,疫區外出就業的人口基本被封閉在本地,這與春節前大量的疫情嚴重地區人口外流有著本質差別。

此外,各地對非疫情嚴重地區人口也有嚴格管控,對於那些與高危人群有過接觸的人,已經進行過非常仔細地篩查。各非嚴重疫情地區的人口在防疫全面開始的時候,都進行了自我隔離或是封閉措施。因此從防控安全角度來說,已經大幅度提高。

同時,要相信各級地方政府、企業以及各類機構,以及外來就業人口,在抗疫全國總動員時,他們都從本地和本單位,或者家庭和自身的利益出發,進行了嚴密防範。沒有哪個企業願意冒疫情傳播的風險,掉以輕心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後果,甚至毀滅之災;沒有哪個地方政府願意冒疫情人口增加的風險,因為會因此擔責;現在很少有家庭和個人不瞭解疫情形勢,不為自己的健康擔憂,一旦成為疫情傳播者,不但身體受損,還會受到社會的指責,甚至承擔法律責任。當然,也不排除有極端的案例,而對於這部分人,按照現在這種防控模式是難有效果的,需要通過更為科學的手段甚至是動用治安手段進行跟蹤和監測。

可以說,在非疫情嚴重地區和人口流入的高峰地區,採取的防控措施應該是更具針對性和更為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沿續以往讓全社會付出代價的總動員。而且要把責任和管理職責下放到單位、企業以及社區。在這個時候,要更為相信企業和機構以及社區和個人,應該還權於各類機構和組織,而不是通過政府來實施各種低效而且不合理的強制性的防範措施。

人社部已經下發了通知,特別要求各地不能強制企業發放員工工資,我想是充分考慮到企業的苦衷。更重要的是站在尊重市場和企業的發展規律角度提出的重要舉措,也糾正對一些城市政府的反市場做法。

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少數城市政府,不顧本地實際,採取的一些強制性停工和關停企業的做法,特別是盲目增加社會負擔的做法。一方面反映出對城市治理理解的差別,另一方面則是沒能充分運用好科技的手段,導致方法和方式過於傳統。

要進行科學的防控和治理

所謂的科學防控和治理,重點是在於如何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系統,對於流動人員進行合理檢測。各地區都建立了自己的大數據中心,但是信息源卻遠遠滯後於社會的應用。

我曾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最有效的信息源在互聯網和手機信令,可以準確地跟蹤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區、城市的人口在半年內的流動狀況。在面臨著如此重大的防疫事件,有效利用大數據信息源而不是用層層上報等傳統方式,可以減少大量的社會勞動,實現精準的對與疫情地區有關人員的追蹤。其實一些城市例如溫州就採取了這種做法。這種方法不僅僅可以從大範圍的人口路徑調查,得出全局的精準數據。還可以對重點人群進行精準追蹤。

科學地防控和治理,還是要建立在如何提高效率上,而不是盲目動員提供了,效果不大,還加重社會負擔。在當前的防疫措施中,我們已經進行了嚴格的信息管控。從社區到各個機構和單位,都對於在京人口進行了詳盡的調查。隨著人口返城規模大幅度增加,我們只是要掌握人口變動的數據即可。可以利用互聯網辦公系統,要求各單位、各個企業和社區,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掌握人口流動的信息。重點是變動信息,而不是每天都要進行繁瑣的登記。這樣會大大減少社會的負擔。

科學地防控治理,還要採取科學的醫療手段。例如對有條件的單位和機構,可以安裝體溫檢測儀。對於社區和一些不具備條件的經營場所,可以實行人工體溫檢測,會節省大量時間,避免排隊和等待時間過長的心裡煩擾。如果擔心企業復工會產生疫情傳播的負面影響,則可以參照目前正在加緊開工生產防疫緊缺物資的企業,學習他們如何解決安全問題。例如生產車間,食堂等公共空間,可採取哪些措施進行防範。

科學防控和治理,還是要以人民為中心,兼顧近期和長遠。近期以嚴防為主,但是兼顧長遠要方便人民群眾的就業和生活。

很多人提出,生命最重要,確實如此。但是疫情之後,生活最重要。如果人們失去了工作,企業面臨破產,那個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疫政策顯得尤為重要。疫情嚴重地區要舉全國之力;非疫情嚴重地區,要採取科學的管控手段;疫情輕微地區,在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之後,應及時全面開工開業,讓人民生活恢復到正常。

作者為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編輯:朱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