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启用预案,建设应急医疗用房;专家:现在说拐点到来过早,理性看待新增病例数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 市卫健委、市经信委、市应急局等部门就上海市防疫情况进行介绍。

上海已启用预案,建设应急医疗用房;专家:现在说拐点到来过早,理性看待新增病例数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建设“解除医学观察证明”模块和社会应用平台,便于被观察人员电子亮证,便于基层管控人员、用人单位等查询核验。

_

别揉眼睛、鼻子

特别注意手卫生

邬惊雷说,本市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后,对各种区域和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工具等普遍加强了预防性消毒和环境整治。获悉这些信息以后,相关单位对这些区域和场所进一步加强了环境消毒。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外界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当前更重要的是尽量少出门,不聚会,加强个人防护。进入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佩戴口罩,“手不要触摸口、眼、鼻,回家后立即洗手。他说,“别揉眼睛、揉鼻子,要特别注意手卫生!

_

上海已经启用相关预案

建设应急医疗用房

此外,邬惊雷介绍,上海已经启动相关预案,建设应急医疗用房。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目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本市集中收治定点医院。邬惊雷称,该中心早在2003年建设时,就已经预留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和相应基础设施,“现在我们已经启动相关预案,建设应急医疗用房,为防控疫情、救治病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_

疫情控制趋势平稳

理性看待每日新增病例数

“现在说拐点到来还为时过早。”刚刚结束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介绍。

吴凡说,可能一段时间以来,看着每日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感觉好像胜利在望。大家一定要理解每日新增的病例数,就一个单日的数字而言,是有相当偶然性的。这说明上海近阶段采取的防控措施是有力的,疫情控制的总体趋势是平稳的。可能大家接着想问,能不能一直这么平稳下去?市民的急切心情,非常可以理解,但是还得讲科学、遵从规律,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有一个自然的流行规律,即有一个流行周期和过程。从现在来看,还远远没有到达流行周期结束的时候,所以要理性对待每日新增病例数,每天有一些波动,这是很正常的,大家不用一惊一乍,觉得怎么今天少了,明天又多了,后天又少了。既要关注它的增长趋势,还要看到疫情控制的总体走势,这是很关键的。从现在上海的疫情走势来看,可以看到,前阶段采取的防输入、防扩散等一系列措施是非常有效的。现阶段最关键的是,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落实做细,争取做到无遗漏、全覆盖,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吴凡说,她今天最想说的是三个“千万”,

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前阶段,所有的上海市民表现出了作为超大型国际城市市民的非常好的素养,现在这个时候更是考验我们上海市民素养的关键时刻,能不能坚持住,这是很关键的。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继续坚持,把所有的措施做到位,相信坚持就能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