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过后,经济不好,可以大量印钱和放水吗?

刘华银mark


任何时候大量印钱和放水都是不行的。

实际上,战后经济和体制往往是战时经济和体制的延续。

先来看三国时期。

农耕社会,国力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口和土地。因此粮食政策是古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曹魏的粮食政策

三国时期,虽然国家的经济中心在北方,但军阀连年征战,粮食紧缺。哪怕名满天下的门阀士族的代表袁氏也不能免俗。史籍记载河北袁绍的部队靠食桑葚为生,淮南袁术的部队靠蒲草螺肉果腹。人们纷纷实现了桑葚自由、法式蜗牛自由、小龙虾自由…

于是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屯田政策: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比先代之良式也。

募民屯田许下(许下即许昌),得谷百万斛。于是在州郡遍置田官,将所产积贮于当地,以便征伐四方时食用,使无运粮之辛劳。

由于曹操屯田政策的成功,使其在和北方群雄连年征战的过程中,能有稳定的粮食来源,进而统一北方。

曹魏后期的超级大IP,是邓艾。

对付东吴时,邓艾提议使用边防军在淮河两岸屯田:在淮北屯兵两万,淮南三万,一共五万人。这五万人战时由一万人种田,四万人打仗;和平时期则一万人休息,四万人种田。

于是:

五里置一营,且佃且守。

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扣除掉边防军日常的吃喝开销外,每年还可以完成500万斛米的生产任务,这是什么概念?10万人连吃5年仓库里还有多。

曹魏的屯田政策颇为全面,不仅在中央、前线屯田,也在后方(陕西)屯田,流亡的人都派专人(屯田都尉)管理,安排种田。

2、孙吴的粮食政策

《三国志 诸葛瑾传》记载:

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

《三国志 满宠传》记载:

孙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

孙权重视农业生产,于是吴国国富民安。

《三国志 吴书 孙权转》中这样描述吴国:

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但因三国时期,江南人口尚少,虽经孙权在位期间的大力开发,终究不及曹魏的中原及关中地区来的富庶。

3、蜀汉的粮食政策

拥有超强CEO诸葛亮的蜀汉,在粮食生产方面竟然是最差的。

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给出了当时四川的国力: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仅仅三十年后,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时却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蜀汉建国前期,自恃天府之国,物产富饶,所以在四川境内一直没有民屯,国家层面上应该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屯田。直至刘备夷陵之战惨败,打光了蜀汉的人口和国力。

刘备死后,蜀汉国内叛乱四起,诸葛亮用了一年的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才出兵南中,平定叛乱,因此造成“民穷兵疲”。

后来诸葛亮率军多次北伐,多次因粮尽而不得不退军。有的时候远在大后方的成都平原其实并不缺粮,但是蜀道艰险,运粮非常困难。

所以司马懿会嘲笑诸葛亮说:

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年不能动矣。

诸葛亮死后姜维也曾在今天的甘肃屯田,打算和曹魏长期对抗,但尚未来得及恢复国力,蜀汉已亡。

综上,总结一下魏蜀吴三国的屯田政策。

曹魏:起步早,政策全面,到了后期人多粮多。

孙吴:起步稍晚,但也算富足。但由于江南人少,始终不及曹魏。

蜀汉:别人都在闷头发展的时候他在看戏,又碰上刘备一仗输光了老本。待得诸葛亮北伐时蜀汉已是远远落后,此后虽有发展,终因前期亏太多而导致失败。

再来看二战后的日本

如果你要在80年代问一个日本人,“日本有多发达?”

他可能会说“卖掉东京能够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战后日本经济史》的作者野口悠纪雄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分为几个时期:

1945年到1959年是战后复兴;

60年代是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时期;

70年代日本式管理战胜石油危机;

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巅峰;

90年代泡沫破灭,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也一直停步不前。

1940年体制成为战后日本经济飞跃的基础

1940年前后,为了确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日本实行“国家总动员体制”,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于为战争服务。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945年战败投降,这套体制却有幸被保留下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实就是国家资本主义,举全国之力,集中资源,帮助基础产业发展。

1、救助金融机构

战后日本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救助金融机构。1946年度一般财政预算20%被作为专项费用补偿银行,防止银行破产。60年代还实行“护着船队方式”,既不让任何金融机构破产,也不允许新的金融机构参入。

2、将紧缺资源重点划分给以煤炭和钢铁为中心的基础产业。

政府限定企业可以以低价购买煤炭和钢铁,产生的差价由政府补助。这个差额补助非常大,1947年占到财政预算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政策带动煤炭和钢铁产业发展,加上日本的工厂和社会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破坏殆尽,使得工厂能够最快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日本的重化工业得以发展。

基础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增长,1947年日本的 GDP 达到前一年2.9倍,为1.39万亿日元,1948年更达到2.67万亿日元,成倍的增长。

3、财政投融资政策

日本政府还成立复兴金融库专门为国家基础产业的设备投资和企业运营提供贷款。贷款的利率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名义上是贷款,其实就是政府要求央行增发货币,为企业提供资金。

4、严格提供资金流向

同时,政府为了保证能够掌控分配资源的成功运转,还出台政策限制社会资金。如果当时实行市场主导,不一定能实现重工业化,因此当时日本纺织纤维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占较大比较,资本为了在短期内谋求回报会把资金投向轻工业或者商业。

企业想要筹集资金,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可以使用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但当时日本的政策是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手段必须得到政府许可,政府可以控制将抵制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企业筹资。对外汇市场,政府也实行审核制度,不允许随意与国外发生商品交易。企业还有一条路是在海外发行债券或股票筹资,日本政府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金融锁国。

如此一来,企业只有向银行贷款。但当时社会资金本就不多,民间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来放贷,不得不向央行贷款。央行对银行就拥有绝对支配权,甚至可以干涉某些具体案件,统制对企业的贷款。这也让企业最高管理者愿意自己选择后继者,所以也就主要由内部选拔产生。

再看看日本首相的更迭机制,是不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骚遥游


战争过后或者战争期间,经济形势不好,可以大量印钱和放水吗?答案我认为是不可以。

一、战争后各方面物资肯定都呈现稀缺,一旦市场流通货币太多,物价飞涨是必然,还大概率货币失控。民国1948金圆券就是这个样子,还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人民币都是案例。战后应该控制货币发行量,加快各方面生产才行,如果大面积放水和印钱那绝对是错误的。货币发行量一定要和生产用量对等或者有黄金、白银、外汇作为保障。

二、战争后过度放水会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经历大战争如果放水用于恢复生产,一定要注意,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是必须产品,不能是高价无市场,或者是市场根本不需要产品,否则如果放水太多肯定导致债务危机。房价虚高的国家一定要注意,战争过后高房价无人消费的,放水给炒房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家庭贷款买房都肯定会导致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刘华银mark


可以大量印钱和放水,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印钱和放水这两个词不够严谨。

在很多人的眼中,好像是国家需要钱的时候就可以无限的印,没有节制的印,这是错误的想法。货币是以一个国家的信用来支撑的。如果没有信用支撑那就是一张纸,假如你辛苦一年生产三千斤的粮食,别人用几张纸和你换你愿意吗?

那么什么是印钱或者说放水?一个信用正常的国家要印钱,必须要有抵押品。比如增加财政赤字就是印钱。比如印6000亿,这个操作流程是:国家财政

向中央银行借钱6000亿,财政需要拿税收去抵押。如果你不抵押央行怎么知道你能还得起?如果中央银行批准了6000亿,这时候财政的负债就增加了6000亿,同时中央银行的应收账款就增加了6000亿。看到没?国家的这个资产负债表是平的。这个时候中央银行

就可以印钱给国家财政了。

实际上抵押品有很多例如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公司企业,个人等都可以抵押,有抵押就才可以印钱。准确的说,印钱或者放水应该叫做扩表。

现在回到正题,战争过后,百废待兴。人民要追求更好的生活,需要买房子,需要车子,需要高速公路,需要火车高铁,需要飞机等等……这些需求会拉动经济增长。如果你现在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现在差20万,但是你的信用良好,你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拿着你的信用到中央银行去审核,央行同意了,这个时候央行就印20万给你。这个钱是以你的信用为基础的。你拿到钱要买房,建房子需要众多的材料,需求增加带动经济增长。这就是扩表带来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每次战争过后经济都会快速增长,你看看一战之后的德国,二战之后的日本,建国之后的中国经济,这都是证明。

所以说战争过后肯定印钱和放水,会有一轮经济增长。


股市领头牛


必须的!但不只是简单的印钱和放水,而是对外借债,对内释放信贷和产业政策。

讲过小故事吧,一个渔村在风暴之后,百业凋零,村长说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一定要重建自己的家园,村民们都愿意跟村长一起干;于是村长把村民分为三组,一组重建渔船和码头,解决吃饭问题,二组重建房屋,解决住宿问题;三组重建道路,负责交通运输问题;可是没有钱怎么办?村长就跑到隔壁村借了1万锭银子,然后把1万锭银子给所有村民看,大家都知道村长有1万锭银子,此时,村长就说,我们发行银票,以后大家都用银票交易,村民们工作之后都获得了银票,有了银票,但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买卖,村长又说,我们要还要生产桌子,板凳,衣服,鞋子等等,于是商人就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就跑来找村长借钱,用于生产这些商品,商人借到钱后就开始招募工人生产商品,然后卖给其他村民,商人赚到了钱,付工人工资,偿还村长的借款;商人赚到钱后,又继续借钱开始生产酒和花,请文化人写书,请艺术家演戏,请运动员打比赛,于是美好的家园就这样重建起来啦。

重建的顺序:

1、先借到初始资金;

2、通过全民建设,让大家都有钱,

3、再通过释放信贷让商人们去创造商品,让大家都参与到交易中获得商品和钱,

4、再通过信贷杠杆不停的创造货币,生产商品和资产,让大家交易循环。

所以绝不是简单的印钱和放水;如果村长直接把银子发给村民,90%的村民就跑到隔壁村了,美丽的家园从此荒废!





接盘大侠老傅


任何时候,都不能大量印钱和放水。

货币增发而不能超发。

在和平时期,随着投资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劳动力的增多,通常会使物资逐渐丰富起来。

此时货币须随着物质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假如货币不增加,会造成通货紧缩,严重打击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厂家越生产越不值钱。

假如货币超发,则会造成通货膨胀,会严重打击民众的购买力。

战争过后,经济形势不好,就更不可以大量印钱与放水了,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的。

一、战争后各方面物资肯定都呈现稀缺,一旦市场流通货币太多,物价飞涨是必然,还大概率货币失控。民国1948金圆券就是这个样子。战后应该控制货币发行量,加快各方面生产才行,如果大面积放水和印钱那绝对是错误的。货币发行量一定要和生产用量对等或者有黄金、白银、外汇作为保障。

二、战争后过度放水会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经历大战争如果放水用于恢复生产,一定要注意,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是必须产品,不能是高价无市场,或者是市场根本不需要产品,否则如果放水太多肯定导致债务危机。房价虚高的国家一定要注意,战争过后高房价无人消费的,放水给炒房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家庭贷款买房都肯定会导致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委内瑞拉与津巴布韦,都是因为大量印钱与放水而导致国民经济崩溃,这还是在和平时期。

因此,印钱救国,此路不通。



当代曹植


不可以,滥发货币会导致恶性通胀的可怕后果。

一定量的货币,对应相对数量的流通商品,则物价可以保持稳定,经济可以平稳运行,战争过后,经济必然受到打击,商品量骤减,滥发货币的结果是货币量增加,本就减少的商品对应的货币大幅增加,必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发行的货币越多,通胀越严重!


梁村


当然不能,大量印钱,会引起货币膨胀,战争期间大量的消耗了物资,导致物资缺乏,没有物资印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物资少,钱多了,只会使物资越来越贵,那时的钱也就不叫钱了。我们应抓紧努力生产,提高经济而不是大量印钱……





周老师聊历史


钱币的市场流通量是个整合国家市场经济成正比的,如果战争后经济不好大量发行钱币,冲击市场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战后应该先维持经济秩序,鼓励生产稳定物价,搞活经济。


江湖传说


不可以,大量印钱的后果就是“钱,不值钱”而且对国民经济会造成重大影响,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