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有位寶媽在知乎上留言:3歲多的兒子被小朋友搶了玩具、被打了只會哭,教他把玩具搶回來或打回去,每次都是點頭說好,可就是不敢還手,真是恨鐵不成鋼啊,該怎麼辦好呢?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當孩子被小朋友欺負時,很多當媽的既心疼又茫然,情急之下就會教孩子打回去或者抓著孩子的手教他打回去。理由是:若是不打回去,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懦弱,同時也會助長打人者的氣焰。可打回去真的有效嗎?能阻止孩子再次被欺負嗎?

兒童心理諮詢師秦楠:打回去是否有效,因人而異

兒童心理諮詢師秦楠老師,曾公開講述過一個著名的幼兒園[攻擊-反擊]實驗:

在90年代,家庭心理學家針對兒童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進行了追蹤,在幼兒園進行共記錄了2583次幼兒之間的攻擊事件(打人搶玩具等)。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結果:

1.被攻擊不還手的孩子

在整個實驗中,約有80%的孩子在遭受攻擊時不知道反擊,通常會選擇哭泣、妥協,看著玩具被搶走或仍由攻擊者欺負。

造成的結果:打人的孩子下次還會打人,而被打的孩子再次被打時,還是會妥協、退讓、哭泣。

2、被攻擊還手的孩子

在被打時選擇還手的孩子又分為兩種:反擊成功的孩子,再下次被打時,還是會選擇反擊,遭受攻擊的次數會減少。而反擊不成功的孩子,會遭受到更頻繁的攻擊。

3、尋求老師、家長幫助的孩子

實驗中,有一小部分孩子在被攻擊時,會主動告訴老師或家長。在大人的介入下,打人的孩子會停止攻擊。一般而言能讓打人者的行為得到收斂,或轉向攻擊其他人。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很多父母看到這個實驗後,都會贊成:在孩子遭受欺負時,要還手。可他們忽略了一點的就是:若是孩子反擊不成功,就有可能遭受到更頻繁的攻擊。

孩子被打後,教他“打回去”不一定最有效

當孩子被打後,教他“打回去”的前提是要能夠“打得贏”,若是“打不贏”還選擇鼓勵孩子還手,不能毫無意義,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比如一個2歲的孩子被一個4歲的孩子打了,你讓一個2歲的孩子去還手,不但不能贏,還會在助長4歲孩子氣焰的同時,讓2歲的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根據多倫多小學的對199名被欺負的兒童的跟蹤調查顯示,選擇打回去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會面對更持續的攻擊。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孩子之間的欺負,是怎麼回事

生活中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兩個孩子前2分鐘吵的不可開交,甚至“拳打腳踢”;後兩分鐘又抱在一起,卿卿我我。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之間的“欺負”、孩子“被打”,並沒有成年人想的那麼嚴重。

比如3-5歲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萌發的年紀,“欺負”別人或許並不是本意,更多情況下,是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同時又缺乏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當看到別人手中的玩具時,常常就會通過推搡、拉扯甚至打人的方式,來得到這個玩具,但他們並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這也是很多大人口中的:孩子還小,長大後就不會這樣了。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需要告訴孩子,這種處理方式是不對的,並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被打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1、穩定情緒,及時安撫孩子

當孩子被打後,很多爸媽都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聽著孩子的哭聲,就忍不住想去為孩子討回公道。殊不知,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留下一個“我不行,我得靠我媽媽”的心理暗示。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當孩子受到欺負後,爸媽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然後及時安撫孩子。瞭解孩子被欺負的原因,然後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方式,不輕易出手干涉,讓孩子學會自我解決。

2、當孩子背後的“軍師”,嘗試讓娃自行解決

孩子終歸是需要和同齡人相處,與小朋友發生矛盾後,父母可以教會孩子怎麼處理,讓孩子嘗試自行解決。

萌萌放學到家後,就抱住媽媽的脖子哭著說:“壯壯太壞了,你看,他把我的新書包都弄髒了”,邊哭邊說的萌萌,還正“懇求”媽媽去學校“教訓”壯壯,看到如此激動的萌萌,媽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聽孩子說完。等萌萌情緒穩定後,媽媽微笑著問萌萌:“想不想教訓壯壯,讓他以後再也不欺負你?”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萌萌點點頭,媽媽接著說:媽媽給你想了兩個辦法,一是媽媽去學校教訓壯壯,這樣他可能是老實幾天,但也很有可能以後會經常欺負你;二是你真誠的去跟壯壯道歉,雖然他弄髒了你的書包,但你也咬傷了他的手,以後你們兩個真誠的相處,說不定還能成為好朋友。

雖然很想選擇第一種方法的萌萌,最終還是接受了第二種方法,到學校後,真誠的給壯壯道歉後,壯壯也像她承認了錯誤,兩個人真的成為了好朋友。

當孩子被打後,父母要做的不是鼓勵孩子“打回去”,更不是當孩子的“衝鋒兵”,而是要當孩子背後的“軍師”,在為孩子“出謀劃策”的同時,讓孩子自己學會自行處理。

3、保持自信的外表,用言語震懾對方

當孩子被打後,很多家長都會鼓勵孩子“打回去”,其實大多數父母心目中的“打回去”並不是真的動手,而是想鍛鍊自己的孩子,讓他媽看起來不好惹,讓別人不敢欺負。

平時加強孩子的體育鍛煉,讓孩子擁有強健的身體,同時穿戴整潔,讓自信有氣質。同時教會孩子用語言震懾對方,比如:這個恐龍是我的,你不許動;你在推我,我就要生氣了或是要去告訴老師了。同時雙手抱在胸前,做成生氣的樣子。若是說不清楚話,大聲吼叫兩聲也是有用的。

4、求助大人或是逃跑走開

當語言震懾沒有作用時,就應教會孩子學會評估雙方力量,若力量懸殊太大,就不建議孩子“打回去”或繼續糾纏。應趕緊逃跑走開或是求助老師、父母,以免受到傷害。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5、多結交好朋友,遠離孤立

人都是群居性動物,尤其是學校的孩子,總是喜歡三五成群,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的孩子,被欺負的概率要低很多。

據心理學家對208位被欺凌者的追蹤研究發現,其中72%都在兩年內脫離欺凌。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交到新朋友是他們不被欺負的重要原因。

面對被打的孩子,父母請勿指責埋怨,應第一時間給予孩子心理安撫。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支持她。至於要不要“打回去”,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要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惹事”,但同時也“不怕事”,這樣就不會輕易被人欺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