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 为阻断疫情蔓延而战——莫旗人民医院医生杨玉峰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陪伴老人的最佳时间。39岁的杨玉峰,想法亦是如此。

冲锋在前 为阻断疫情蔓延而战——莫旗人民医院医生杨玉峰

  农历腊月二十八,杨玉峰一家,驾车到通辽市岳母家过春节,他和妻子已经商量好,正月初二就去北京看望自己的父母。可是在大年初一,他就接到了单位1月26日(大年初二)所有医护人员上班的通知。杨玉峰很想到北京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看着逐日增加的确诊病例数,他决定立刻返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26日凌晨6点,杨玉峰驾车从岳母家出发,经过10余小时,返回莫旗。

冲锋在前 为阻断疫情蔓延而战——莫旗人民医院医生杨玉峰

 保护同事 一人“出战

  返回莫旗后,他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他负责呼吸科门诊工作,呼吸科门诊主要接受的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的患者,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也有很多是干咳没有发热症状,所以呼吸科门诊是非常危险的地方。当时医院的防护物品不足,杨玉峰觉得,在疫情面前暴露的人越少越好,所以申请一个人出门诊,有必须参加的会议和会诊时再让别人顶替一会儿。杨玉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心谨慎 主动“隔离”

  为了保护家人,杨玉峰从大年初二就住在自己家的车库,杨玉峰说:“从那时起,我就做好了和病毒抗争的充分准备。”每天接诊前,杨玉峰都早早地做好自我防护,因为他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有充沛的战斗力。杨玉峰每天都接诊四五十个患者,接诊人数比去年同期的2倍还要多。为了给更多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查,减少如厕,杨玉峰有时一整天都不吃不喝。他为的就是让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及早排查出接触者,遏制病毒的传播。


  认真排查 筛出疑似病例

  2月1日那天,杨玉峰像往常一样,进行接诊,排在第4号的敖某某的症状让他提高了警惕。杨玉峰回忆说:“敖某某以咳嗽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测温不高,分诊到了我的诊室。我追问病史患者有过发热,患者表示目前有咳嗽,近日去过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当时齐齐哈尔没有上报有确诊病例),我第一反应是应该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开出了CT检查,几分钟后CT室来电话了,病人的影像学符合病毒感染,我立即告诉CT室医生就地隔离该患者,立即停止他人进行CT检查,同时通知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接走该患者并隔离治疗,取核酸进一步确诊。”这个患者走后,杨玉峰对诊室进行了紫外线和擦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做好消毒工作后,杨玉峰又开始为其他患者检查。


  主动请战 救治患者

  2月3日凌晨,杨玉峰接到领导电话,敖某某初步被确诊,杨玉峰很庆幸自己在第一时间筛查出了莫旗第一例疑似病例,减少病毒的传播。面对被筛查出患者的救治工作,杨玉峰向主管院长申请上一线——新成立的新医院隔离病房,得到批准后,他被批准担任新医院隔离病房医疗队队长。到了新医院,因为病房刚刚投入使用,各种流程和附属设施不够完善。白天,杨玉峰带领医护人员完善流程,申请各种必备物质。晚上,作为医疗队负责人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上了夜班。那时敖某某还在间断发热,他到了隔离病房特别烦躁。杨玉峰同他聊天,用对讲机问询他的情况。在杨玉峰的努力下,敖某某逐渐平静下来。


  身先士卒 转运患者

  2月3日半夜,杨玉峰接到领导电话说敖某某第二次核酸阳性专家会诊为确诊病例,上级决定转到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治疗,要有医护人员送到扎兰屯市。在密闭的车辆内陪同转运患者其实暴露的风险比在病房更大,杨玉峰身先士卒,毫不犹豫的担负起了转运患者的重任。到了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杨玉峰给患者穿上防护服、穿上鞋套……按要求对患者进行了全副武装后,将患者交到了对方医护人员手中。接下来,杨玉峰要处理患者的被子,因为当时天气冷,一下车,杨玉峰的护目镜和眼镜就被湿气笼罩,什么都看不清楚。原本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杨玉峰摸着用十分钟左右做完。他又对车辆进行消毒,避免了病毒的残留。

冲锋在前 为阻断疫情蔓延而战——莫旗人民医院医生杨玉峰

  2月4日,杨玉峰又收治了敖某某的妈妈和奶奶,当时核酸已经是阳性的,但是当时她们症状不明显。2月5日,她们两人第二次核酸还是阳性的,已经确诊。上级决定将这两名患者还是转到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治疗。因为有了第一次转运经验,杨玉峰顺利完成了转运、交接和消毒等各项工作。

  杨玉峰没有铮铮誓言,有的只是踏实工作,他用实际行动阻止病毒在莫力达瓦大地上传播。他说:“作为医生,我要冲锋在前,作为医生中的专家,我更要冲锋在前,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这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