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李兰娟院士提出的控制明星片酬一事有何看法?

张静带你看天下


李兰娟院士在这个时候提出控制明星高片酬具有历史和现代意义。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之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人才!"

李院士此话一矢切中时弊,也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怪现象开了一剂"济世良方"。令人头脑清醒,唤醒了很多沉溺于做明星梦之人。也给年轻人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以前问小朋友你长大做什么,小朋友回答:做警察、做解放军,也有说做航天员、教师、医生;可现在问小朋友,答案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有的要做亿万富豪,特别最多的是要做明星,问他们为什么要做明星,他们都异口同声说明星挣钱多。听到这个答案后,不知大家是高兴还是难过?

综上所述,李兰娟院士提出的建议是"醒世恒言"。值得我们高层管理部门予以格外重视,并迅速制定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处理方案和实施条例!最后用《一个人的朝圣》里的一句话作结束语: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张文禅


不请自来。

前两天突然被这样一张截图刷屏。

本来这和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作为一名专注于影视内容的萌新,每天只能收到几十条评论,居然还有人在我的评论区发这种不友善的钓鱼言论。

这种没头没尾的言论去追究他的来源正确与否是没有途径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依我的内心,我也不相信李兰娟院士会在百忙之中说出这种话,但是我还是想盘一盘它的逻辑。


年轻人为什么追星

在这一段文字中有两个要点。

  • 追星就是年轻人如何如何

然而,至少在我的认知里追星的文化自上一代便有。我的父亲就是张学友的粉丝。

事实上追星这种行为自古有之。

张籍是唐代的一名诗人,有着《节妇吟》等作品流传后世。据说他崇拜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据说他对杜甫的诗作已经迷恋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甫的名篇都朗读背诵后,再一首一首的烧掉。用烧完的纸灰加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他说,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和杜甫一样好的诗了。引得当时世人都捧腹大笑。张籍可谓是追星追到了疯狂的地步。
  • 年轻人为什么追星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伊谢康认为:“少年期最主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成年感。成年感的主要表现是有了新的抱负水平,即预料他未来可能达到某种地位。”少男少女在他们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身上看到了他们“新的抱负水平。”

说白了,与其说年轻人崇拜明星,不如说他们崇拜的是理想中那个完美的自己。(比如诸葛大力崇拜普朗克?)

一个娱乐明星,颜值尚可,会蹦会跳,会唱歌会演戏。具有不错的异形吸引力,符合年轻人对自己/对伴侣的期待,这才是年轻人追星的原因。

当然,同老一辈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过度追星。这可能是给追星打上年轻人标签的原因。

长得好看就能不劳而获?您太不了解这个行业了

的确很多明星确实有着非常高的颜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是有那么高的颜值的。

更何况长得好看的人是在太多了,真正能进入这个行业乃至走向这个行业的顶端的,在你眼里躺着赚钱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无论是网红还是明星。他的爆红需要的是个人的机遇,资本的操作,自身不断地努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

小李子十几年如一日对奥斯卡保持热情,几乎每年都出产高质量影片,获得多次奥斯卡陪跑资格,并且费尽苦头拍了荒野猎人终于获得了奥斯卡影帝。

就连经常被我们群嘲的蔡徐坤,如果不是特立独行的风格和远超其他人的业务能力,您以为他那超高的人气是凭空生成的?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哪个行业,娱乐业也好,实业也好,当你走向金字塔的顶峰的时候,谁又不能做到日进斗金呢?相比之下,明星们还要受到资本的摆布,难道不是更可怜的一批人吗?


谁告诉你的,只有实业才能强国?

阿百作为一名文科生,从高中的时候就感受到了社会对文科的不友好。

以19年安徽省高考为例,25万考生,能上本科的只有五分之一,其中能上一本的更是不到本科生中的一半。

而对于艺考生来说,想要进入一个好一点的高校更是难上加难。

在毕业季,除了参加国考,高考,他们还要背负行囊,在全国各地奔波参加校招。

实业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人学经济,谁去保证社会分配?

如果没有人学法律,谁去维护社会公平?

如果没有人去学新闻,谁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如果没有人去学艺术,谁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谁去带领大家放下科学,去探索宇宙究极真理?

很多人说我们的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太多了?实际上是太少了,是长期以来太不重视了,没有能够去填补在国内这么大的市场。才会导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影视行业越来越发达,优秀的作品不断出现,人民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之下,没演技没业务能力没有好的作品的流量明星自然会被淘汰下去。


别什么锅都往媒体身上推

武汉肺炎牵动了全中国的心,如果说这一系列事情最让医学生失望的话,那么排第二的一定是我们新闻学学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吐槽媒体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一项zz正确。

明星时刻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真的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吗?

当然不是,除宏观调控外,一切社会事务的运行必然暗藏着资本的规则。

对于绝大部分明星来说,他们也是资本的工具人罢了,一个赚钱的工具。

如果想要自己赚到更多的钱自然要为他们提供好曝光的渠道。

这样的逻辑简单粗暴却极为有效。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让科学家,医生,学者,教师代替明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下,除了会为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以外,到底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

要知道,即使是大洋彼岸的网红科学家霍金,他更重要的是身份是科普学家。


如果想要看到更多影视相关内容的话,欢迎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