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疗队队员“生死线”上抢救武汉女医生

“不知不觉来武汉已经两个星期了。从刚开始的紧张忙乱、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中间经历了很多艰辛。我们克服当地医疗防护物资缺乏等困难,正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紧张有序地治疗患者,帮助武汉人民战胜疫情,渡过难关!”这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共产党员汪海源在自己的日记里写的一段话。2月10日,记者获悉,就在一天前,汪海源和他的同事们在“生死线”上抢救了一名武汉女医生。


辽宁医疗队队员“生死线”上抢救武汉女医生


作为重症医学组的副组长,汪海源的任务是每天对病房内的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医疗工作,配合当地医院协调重症患者的会诊、收治以及重症医疗组的排班。在重症组进驻之初,由于当地医院的设计不能满足众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也不能保证感控顺利运行。重症医学组火速同医院领导及ICU主任完成对接,2天内完成了对ICU病区的专项改造,顺利开展了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工作。

但工作期间,汪海源和同事们仍然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尽管武汉的冬天非常湿冷,但是为了保证感染控制的要求,需要尽量开窗通风,当消毒剂喷到手上的时候就一个字“冷”!为了省件防护服,很多医护人员中午不休息,不吃饭,甚至有人还穿了纸尿裤。“有天下午,我看见有个男护士在墙边站着,我和组长就问他:‘你在那儿站着不动干吗?’他跟我们说:‘别说话,再说我就尿不出来了。’大家一阵大笑,慢慢地笑着笑着就哭了。”


辽宁医疗队队员“生死线”上抢救武汉女医生


由于患者越来越多,氧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医院的中心供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就在这时候,后勤部门为病房准备了很多氧气瓶,危急的时候,汪海源经常看见瘦弱的护士推着笨重的氧气瓶在狭窄的过道里艰难移动,“真不知道她们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

12张床,12台呼吸机,全部是临床诊断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汪海源和重症医疗组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时刻在床边救治患者,尤其是遇到好多患者呼吸机支持没有作用时就要对其进行俯卧位通气,这时候需要医护一起努力将镇静或昏迷的患者翻身,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辽宁医疗队队员“生死线”上抢救武汉女医生


“我们接诊了一位该院的消化科女医生,刚刚30岁,孩子才两岁,被患者传染上了新冠肺炎。隔离治疗了两周,病情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在分院区转至主院区急诊的时候心跳骤停。”凌晨4时许,汪海源和重症组的同事们一起赶到医院对这名医生进行抢救。此时,普通呼吸机治疗已经无效,紧急行俯卧位通气效果仍然不理想,医院尽力联系武汉市各大医院进行ECMO治疗。天亮以后,汪海源与病房其他同事一起联合武大中南医院团队成功对她进行了ECMO治疗,病情得到极大缓解。

“同是医生,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昏迷且无助,我的心情无法释然,心底在默默的流泪。这就是医生,这就是我们的专业!疫情凶猛,我们必须冲向前线!因为前方是病毒,后方就是我们的家人、亲戚、朋友!我们不上谁上?我们不来守护谁来守护?”汪海源说。

帅正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 尚志文/<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