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到或不到,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1月30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會上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短則20天長則30天,將會看到疫情拐點。因為在病毒感染的過程中,人體會產生免疫,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播性會下降。

這位院士是誰?她為什麼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

她就是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現任治療性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我國乙肝治療性疫苗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

拐點到或不到,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聞玉梅,圖片源於新民晚報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如今已經年逾耄耋的聞玉梅院士,仍然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前線。

關於網上討論的人群流動會導致疫情爆發問題,聞玉梅提醒大眾,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法規、政策,做好自我防護。

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針對目前廣大民眾都關心的疫情拐點問題,聞玉梅院士給出了所謂"拐點"出現的明確標誌:一是疑似感染人數下降,二是發病人數下降。

"下降的時間一方面取決於我們群體的免疫力,病毒傳播少,慢慢就下來了。另一方面,我們採取一些干預措施,假設能夠很快的有抗體、有疫苗,就可以促進這個拐點早日出現。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提高群體的免疫力。再加上早發現早隔離,可以使拐點能夠儘早出現。"

不拿手術刀,一樣可以治病救人

1934年,聞玉梅出生於北平(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母都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學成歸國的留美博士。在這樣的家庭背景的影響下,聞玉梅自小就立志成為一名可以隨時隨地為病患解除痛苦的醫生。

1951年,聞玉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醫學院(1952年改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隨著學習實踐的不斷深入,她發現受醫療水平的限制,臨床醫生有時候只能看著患者病情加重卻無能為力。

大學畢業後,她決定成為一名不用手術刀的醫者,通過投身基礎醫學研究,探索更多的新方法來解除患者的痛苦。她的研究方向逐漸專注於肝病領域。

拐點到或不到,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聞玉梅正在做實驗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聞玉梅就開始探索新的免疫學理念,即通過疫苗來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藉此達到控制病毒的效果。當時西方醫學界普遍認為,疫苗只做預防疾病用,想通過疫苗來治癒疾病可謂天方夜譚。

1995年,聞玉梅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題為"Hepatitis B vaccine and anti-HBs complex as approach for vaccine therapy"的文章,在國際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乙肝治療性疫苗的概念,為免疫學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醫學界由此開始正視疫苗的治療作用。

拐點到或不到,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聞玉梅(左二)在實驗室


"治療性疫苗"理念的提出,打破了我國在乙肝治療,尤其是抗病毒治療方面,數十年來處於"尾隨"的僵局。在其他各國由於二期臨床研究結果的不理想望而卻步的時候,聞玉梅帶領研究團隊已進入了三期臨床研究。

聞玉梅做出的創新性的研究,使我國在乙肝疫苗研究領域獨領風騷。

拐點到或不到,她說,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病毒可以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

聞玉梅


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的疫苗研製工作,聞玉梅認為現階段應讓有條件的單位加強病毒分離的工作,然後用已經獲得的不同病毒株進行藥物篩選,追蹤病毒變異, 併為製備疫苗奠定基礎。

在舉國上下共戰疫情的大環境下,為了自身健康和拐點的早日出現,聞玉梅再次呼籲大家儘量不要外出,關注健康狀態,做好自我防護。


聞玉梅

(1934.1-)

微生物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參考文獻:

1.《聞玉梅:中國治療性乙肝疫苗開拓者》,中國科學報

2.《聞玉梅:做一株報春的梅花》,光明日報

3.《聞玉梅:一樹獨先天下春》,復旦大學招生網

4.《聞玉梅:為了人民的期望》,央視網

5. 《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一個月內疫情拐點或將到來》,中國新聞網

6.《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隨著病毒傳播,人類會出現免疫》,界面新聞

7. 本文圖片來源於中國科學報,除備註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