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之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怎么回事?

福垊


慈禧在西逃时曾路过山西,并向当地大户乔家和曹家各借了三十万两白银。



乔家获赐墨宝

乔家知道这笔借款根本无法收回,因此乔家主动表示银子是为国救急,因此不求朝廷归还,只是希望慈禧能够赐下一副墨宝。

慈禧平白收了一笔巨款,自然是十分高兴,因此她就送给乔家“福种琅环”四个字,而乔家也凭借着和慈禧的这层关系,又将商业版图扩张了一倍有余。

曹家获赐金火车钟头

之后慈禧又赐给曹家一个乾隆时期法国进贡的金火车头钟,算是当做抵押之物。

这个小物件的价值虽然没有三十万两白银,但却是慈禧的赏赐之物,这就相当于给予曹家一个护身符。

三十万两白银虽然也是一笔巨款,但对于曹家还不算什么,曹家每年给当地官员送出的白银都远超这个数字,因此拿出十万两白银送给慈禧,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由盛而衰的曹家

曹家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慈禧执政阶段,据史料记载,此时的曹家的家产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亿人民币。

但曹家在此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落,清朝灭亡后,依托于清朝的曹家也迅速衰败。

辛亥革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波三折,先是由银两转银元,后来又向钞票发展,这导致曹家的家产亏损严重。

在日寇入侵时期,曹家在东北的商号全部被日寇侵占,这让曹家元气大伤,而此时曹家的子孙大多是喜好吸食鸦片的无能之辈,根本无法守住曹家的基业,这导致曹家仅剩的商号纷纷倒闭,曾经富可敌国的曹家就此衰落。




不过慈禧赐予曹家的金火车头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建国之后,被曹家后人捐献给国家,现在被存放在曹家珍宝馆中。


东方大史


慈禧西逃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时,即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见机不妙,带着光绪皇帝、部分嫔妃和大臣逃出北京。

《清史稿》不会写“慈禧西逃”,而是美其名曰“庚子西狩”,意思是说,太后老佛爷带着皇帝、妃子们到西安去“狩猎”。

慈禧逃亡的路线是从河北进入山西境内,然后直接进入陕西西安。



慈禧一行人逃离北京后,第一站来到怀来县,该县县令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女婿)慌忙迎驾,太后一天还没吃一点东西,吴永勉强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面窝窝头。

慈禧心中明白,在战乱有这些吃的就相当不错了,吃饱后,慈禧对吴永心怀感激。于是对他说,你是个忠臣,就随我一起去西安吧。你就担任我的粮台会办吧,意思是让吴永负责寻找吃的。

话说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太谷县境内,慈禧突然发现太古曹家大院十分豪华气派。

原来曹家是晋商的佼佼者,是和乔致庸家族一样的大家族。曹家祖辈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像乔家修了乔家大院那样修建了家族式曹家大院。



山西太谷县曹家大院,简直就是“微缩”的北京故宫。曹家三多堂更是远近闻名。

此时吴永对慈禧献了一计,说曹家是晋商大佬,他家的商铺遍及全国,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曹家商铺,可以说是“日入万金”,太后何不就此向他借笔巨款,也方便路上有钱花。

慈禧说:“商人都不傻,没有抵押物人家不借,你以为这是在京城吗?”

吴永接言道:“太后,我在基层时间长,你不了解曹家,曹家自明朝开始经商,是百年老字号,富可敌国,现在钱对曹家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这些人看重的是荣誉。”

吴永分析的确实有道理,曹家经过十几辈的经营,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一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这样吧”,吴永顿了顿,接着小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太后,何不把随身携带着的金火车头钟送给曹家,这东西又不能当吃喝,以此为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路上的吃喝不就解决了!”

慈禧一听有道理,反正带着金火车头钟逃难不方便,就当暂存曹家吧,等局势稳定了再赎回来不迟。

有鉴于此,慈禧等一行人住进了曹家大院。

金火车头钟是个什么东西呢?

这个物件是由法兰西制造,在乾隆年间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合制成,重达42.25公斤。



车身上有一个较大的时钟,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所以才有了金火车头钟之称。

更加神奇的是,车头下部还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 ,车上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有个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里运转冒烟。做工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实属罕见。

现在我们看来这是法兰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在清朝守旧的慈禧看来简直就是个“奇淫技巧”,慈禧向来对洋人和西方的东西反感,她认为金火车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慈禧提出用金火车头钟做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当时曹家主事人曹师宪看着金火车头钟脑子盘算开来。

这座金钟重42.25公斤,合84.5斤,大清金子和银子兑换率为1:8,即一两金子兑换八两白银。

84.5斤金子合845两,845×8=6760两银子,这是金火车头金子本身的价值。其他附加值,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和升值空间不是很大,毕竟在清末科学不发达,朝廷也不提倡发展工业。

曹师宪心想,这物件最多值1万两白银。慈禧张口要借百万两银子。按当时来看,慈禧用金火车头做抵押很合算。

曹家的掌门人曹师宪很精明,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对讨好地说,太后何必客气,小的不敢收太后的抵押。



慈禧大度地说,“你也不容易,做生意要讲个原则。”

曹师宪心中明白,慈禧能给一个抵押物就算不错了,再者说了,曹师宪眼光放得很远。商人很重视长远投资,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曹师宪分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现在的金火车头钟价值连城,据说法国“造钟协会”要用上亿人民币买走,但被拒绝了。

“你们法国博物馆到现在还有圆明园的文物没有归还,金火车头钟你们想也别想,10亿人民币也不卖”。曹家后人不答应,国家也不答应。

综上所述,金火车头钟在当时曹师宪看来并不值百万银子,但是它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值得骄傲的是,曹家曾借给过大清银子,代表了曹家家族辉煌的时刻,这才是曹家最看重的价值。现在金火车头钟在曹家三多博物馆,每天迎来送往着中外游客。


秉烛读春秋


1900年8月15日天未亮,慈禧带领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等一行人,上西方仓促而逃。她一路上吃尽苦头,不但饥肠辘辘,而且连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当初叱咤风云的皇太后颜面也荡然无存。慈禧为什么西逃?主要因为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怕枪子不长眼,崩到自己的头上。她不得不离开她的安乐窝,让一群乌合之众义和团和列强们拼杀。




经过近2个月的长途跋涉到了山西祁县,山西有“晋商通天下”的美誉,慈禧身边的随从官员听说这里富豪多,便提前向地方官放出老佛爷要借钱的消息。山西的官员不敢怠慢,忙召集这些富豪们。发表演讲,做广告宣传让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借钱当投资,给老佛爷面子,赶紧掏钱。但是无论怎样讲,有一些土豪还是一毛不拔,他们认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听说老慈禧那狼狈样,估计大清江山得玩完。


偏偏有一大户人家——乔家,不等慈禧开口便主动送上1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慈禧问乔家要什么赏赐?乔家人只要求慈禧赏赐四个字:“福种琅嬛”,挂在了大门上。

当时的慈禧对于银子的要求是多多益善,她岂能漏了山西第一富豪——曹家 ,这家就在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人称“三多堂”的大宅子就是曹家古宅,“三多”意思是:“多福、多寿、多男子”这座古宅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早就吸引了慈禧一行人的目光。



曹家的祖先叫曹邦彦,是明洪武时期人,推独轮车在各村卖砂锅,200年后,曹氏第14代的曹三喜闯关东,开始真正的从事商贾贸易。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的生意进入鼎盛时期。

全国各地都有铺面,商号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当时民众啧啧称赞:“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


曹家还把公司拓展到海外,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最远还跨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横跨欧亚两个大陆,纵横几万里。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堪比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慈禧对这家的财富早就垂诞三尺,私底下向曹家提出借银两十万。对于慈禧这样的大权贵曹家人巴结还来不及,老佛爷金口一开,自然没有回绝的道理,立刻奉上30万两,还夸下海口,不够您说话。慈禧一听心里很高兴。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0月6日(八月二十四)居西安一年有余的慈禧太带着3000多辆车马,浩浩荡荡,“凯旋而归”。

返京后,因国库亏空,慈禧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还债,便将一个物件,也就是价值连城的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抵债。




金火车头钟原本是法国的高科技人才制造,法国给乾隆爷的贡品,可谓奇珍异宝。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成制成,重约85斤。外形像个小火车,车身上有两个表,一个时间表,一个晴雨表(预报天气)。只要往车身上的气缸里倒上水,一上金发条,这辆火车就冒着白烟在轨道上跑起来。每到一个时点,车头上的金铃铛就会鸣笛。

曹家人也知道这30万两白银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是还有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大生意的不愧眼光长远,慈禧欠了曹家的人情自然回报,曹家借助慈禧太后的权势,在生意上广开门路,更加财源滚滚,30万两白银很容易就赚过来了。再说曹家得到了这个金火车头钟也算是得了一件稀世珍宝,自然感到很值。回京后的慈禧也对乔家的生意照顾有加,用九龙灯抵债,乔家也借慈禧那四个字的广告效应和慈禧的权势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经过风云变幻,曹家的这个物件收藏于山西三多堂博物馆,属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游客。可惜的是此钟早在民国时期,1931年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

参考资料:《太谷曹氏》、《清史稿》、《慈禧逃难时借了多少钱》


小姐姐讲史


慈禧西狩途中,山西乔家大院捐了白银十万,换回“福种琅嬛”四个字,意思是说,乔家把福报的种子(捐款),种植在了神仙(慈禧)的境地,乃至生根发芽,今后自然惠及子孙。

而曹家大院则捐了白银叁拾万两,慈禧高兴坏了,虽然叁拾万两银子也支持不了多久,但至少一行人的吃穿用度暂时有了着落,一路上,慈禧学会了一点,饭要紧着吃,钱要紧着花,有句话叫唯饥可以下饭,慈禧挑食的毛病得到极大的改善,当然,只是一时而已,还有句话叫记吃不记打。

商人嘛,救急不救穷,慈禧只是暂时成为破落户,一旦回京好处自然少不得,所以曹家虽然花钱花到肉疼,但也知道慈禧不会亏了他们,回报自然不会少,所以当下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期盼了。

慈禧打猎挺匆忙

慈禧外逃,但责任心却从未缺失,百忙之中还不忘把珍妃丢进井里,一雪前耻,打不过洋人还搞不定你么o( ̄ヘ ̄o#),安危之间不忘内斗,内斗·慈禧是认真的。

早在洋人即将攻打北京之时,得到消息的清廷便已乱作一团,那时候慈禧“已有西狩之志”,形势比人强,逃跑就逃跑吧,还西狩,西狩就西狩吧,还“之志”。

借口蛮感人:

慈禧:我本来是不想出宫逃命的,我一老太婆生死何惧?但是端王和澜公劝我马上走,又苦劝我乔装改扮。

光绪:我和太后誓与社稷共存亡来着,正在悲痛之际,王大臣们非要搀着我们逃出去。其实呢,光绪帝本想亲自谈判的,慈禧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慈禧跑了,光绪以国君身份与洋人谈判,那慈禧回来算什么,再加上外人撺掇,自己还有活路么。

八国联军攻打东华门,那慈禧必然是往西逃,很西的那种西,她老人家直奔西安,类似于奕劻这种心腹和谈判经验老道的李鸿章被慈禧顶出去扛灾讲数,前不久还贴心贴肺的义和团华丽转型为此次“误会”的罪魁祸首,自己所讲硬话则选择性失忆。

当初慈禧逃跑的时候,逃的忒急,刚毅一帮人早上到紫禁城的时候才知道,天蒙蒙亮,慈禧带着光绪一干人就跑掉了,所以刚毅一群人又开始追,一直追到河北怀来才追上,看这速度慈禧是被吓惨了,北京地区慈禧是没混上吃喝,因为不光她知道跑,百姓也知道跑,短短几天京师周边部分地区已经形成真空地带,慈禧只能忍饥挨饿的先奔着外围逃命,不光挨饿,被吓得觉也睡不着,一天只睡了两个小时。

当时遇到的困难时衣食住用,换洗衣服是一件没带,慈禧身上还套着吴永进献的汉民的衣服,包括光绪帝也没有衣服可倒替着穿,被褥因为光顾着逃命忘带了,至于吃喝就更别提了,最初逃命的时候身上倒还有些钱,可是沿途店铺都关张大吉,谁也没心情做生意,有钱没处花就是这种状况。

逃亡路上的转机

好在洋鬼子重利,也懒得纠缠那些有的没的,反正好处有了就成,给妳个台阶下也无妨,中国的统一态势可以令洋人所要攥取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既然有人背锅,那洋鬼子也乐见其成,不做深究。

转年,《议和大纲》新鲜出炉,满清也适时的喊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亲善口号,以《辛丑条约》为纲领惠及洋人,洋人一看,得,要啥来啥,别说杀你,就是我给你磕一个都成,4.5亿两白银落袋11国,这是天大的福利。

注:辛丑赔款与人口数量无关,是各国核算后的合计数。所谓的4.5亿银两平均每人一两银子是个均背数,并非赔款数目来源。

为了表示最大程度的诚意,满清把可能威胁到洋人的所有家伙事全部废掉,比如主战派的非主流官员,比如可能对洋大人造成伤害的火炮,从大沽口一口气拆到北京城,方便洋人下次进攻,籍此保障他们的安全,洋人们笑逐颜开,慈禧的回归也自然纳入的日程。

慈禧回归,她是如何挺过来的

在离开紫禁城近14个月后,慈禧从西安出发,直奔北京,而此时的慈禧早已没有了当初仓狂逃命时的狼狈和困顿,曾经一穷二白,一路忍饥挨饿的她,扬眉吐气一扫阴霾,幸福满满的带着几万人和三千辆车的家当经由潼关→河南→直隶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巢。

这个······慈禧要是逃命的时候带那么多东西,洋鬼子就算是爬也能追上她,很显然,这幅家当是后来到手的东西,天知道从哪里压榨出来的,当然,无论是慈禧还是捐赠人都不会承认这种说法的:

慈禧:明明是他主动捐的······

捐赠人:没人逼我,怪我爱心泛滥喽?······o(╥﹏╥)o

慈禧啥时候心情才放松下来呢,各地救驾的士兵到位,慈禧的状况才好了一些,只是老百姓和底层官吏就倒了大霉,被盘剥的一干二净,河南、陕西都被糟蹋的够呛。

富户们的赞助有共性

为啥没提山西?山西的富户至少从表象上来看,都是自己主动扑上来的,轰都轰不走那种,晋商底子比较厚,某些有争议的论点在此就不提了,反正晋商某几家自大清开国一直被照顾到满清将亡。

有啥共性?

乔家捐十万,不要啥回报,只求得“福种琅嬛”,就这,乔家也是欢天喜地。而曹家得到的实惠其实较为不堪,但胜在慈禧所赐,意义非同一般,这代表皇权势力对自家的看重和感激,无论赏赐的是什么,都足以光耀门楣。

提起晋中三大院,大家知道甚至去过的不在少数,没去过的也可以去看看,不止房子而已,文化底蕴深厚,简单介绍一下:

以前的曹家大院现在被称呼为三多堂博物馆,三多是指:福多、寿多、男多,它位于山西太谷,造型呢?“寿”字造型,曹家先人挺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吉祥三宝被纳入建筑艺术,发家不久就营造了“福禄寿”三院,很可惜,历经战乱和小日本的祸害,现在只剩“寿”字院,参观“寿”字院以后,联想着曾经存在过的禄和福字院,倍觉心痛。

曹家不比乔家,在知名度方面欠缺不少,所以也更为下本,荷包大出血,不光捐献叁拾万两银子,另有粮食近一千袋。

慈禧也“不好意思”平白受人重礼,所以客气了一句,美其名曰借款,而曹家可不敢也不愿让慈禧还钱,否则和乔家一样捐十万就行了,何以如此大方捐了三十万,主要还是觊觎一些名头上的东西,比如赏赐等等,讲真,曹家得的只是个金火车头钟,虽然在那年代也算是金贵,是个稀罕物件,但是和乔家的“福种琅嬛”比,分量还是差了不少,毕竟你领了小火车只能在堂上供着,乔家的福种琅嬛可是真的“光耀门楣”,人家可以挂外面招摇。

我们先看看慈禧所赐的这个“玩具”,放现在肯定不值一提,但是那年月这东西要多稀罕就有多稀罕。

注:关于曹家获取金火车头钟的方式大概有传闻三种,慈禧赏赐有一定可信度,因为这些捐钱的富户慈禧多多少少都有些赏赐,比如乔家。

慈禧这一路上受到的照拂不少,也都有相应赏赐,不可能落下曹家,而曹家所受的赏赐除了这个小火车也就没听说还有啥了,慈禧把曹家忘了?不可能,所以金火车头钟来源于赏赐的概率较大。

说法三种:

太监趁乱偷卖,被曹家“咸元会”商号收购。

慈禧将金火车头钟上次给曹家,以示感激。

法国商人所赠,曹家遭难后,落在曹师宪手中。(排除,这是乾隆帝所收的礼物)

金火车头钟的来源和去向

关于这个物件,可靠的说法是,法国制造,它是送给乾隆帝的礼物之一,它由诸多贵金属构成-白金、黄金、乌金、水晶。所以物件不大,却有85斤的分量,最主要的功能主体是时钟,每到整点的时候,车头上的白金铃铛就会自鸣提示。

和火车相搭配的是1.5米的火车轨道,乌金打造,有专用的金钥匙上紧发条,火车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这也是钟表的动力来源,还可以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火车还能冒烟,嵌有晴雨表一块,预报天气变化,从照片上看,并未显出有多么老旧,现藏于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也就是曹家大院的原址遗迹,可惜于1931年彻底停摆,不能再动了。

曹家是否说过“值了”,这个还真没听说,不过不必较真,因为意义不大,上文讲过,曹家主要还是看物件是谁所赏,有何意义,都是形式和面子上的东西,所以无论慈禧赏赐什么,对他们来说都很值得。


古今通史


大家一定看过抗日神剧《亮剑》吧,晋绥军楚云飞的358团团部您还记得设在哪里吗?

细心的读者可能知道,358团团部就设在山西富商曹家的“三多堂”。 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

“三多堂”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


宅院总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陈列着无数珍品,是新开发的一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

三多堂现在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有个"珍宝馆",镇馆之宝是清宫国宝金火车头钟。

此钟系法国给清廷的贡品,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重 84.50市斤,上镶时钟、晴雨表,上好发条可沿轨道而行进。

金火车头钟来历不凡,原是法兰西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一直珍藏于皇宫之中。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曹家曾借给她一笔巨款,但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却不想因为公开还款损了皇家“脸面”(也许,还不起的可能性更大),就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赐给了曹家,算是还了借款。

它由黄、白、乌三金合制而成,车顶装一个自动报时的白金铃铛,中部装有自动预报天气阴晴变化的晴雨表,车头会在乌金制成的铁轨上有规律地来回开动,有如钟摆,整点一到,车顶白铃铛又会自己摇响,几点几下,准确无误。

这么贵重的国宝,怎么落到曹家的呢?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逼近京师,二十日通州沦陷,联军马上就要攻入北京了。

慈禧仓皇带着光绪皇帝和刚毅、赵舒翘、王文韶三位军机大臣西逃。


(西逃)

当晚一行人来到北京贯寺,稍作休息,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吃点小米粥,其他人则忍饥挨饿。

二十三日,到了怀来县,县令吴永在城门外迎候。吴永备了四顶轿子,慈禧、光绪、皇后、大阿哥才有了每人一顶轿子。

慈禧穿上了吴永进献的衣物,破天荒第一次穿上汉人的衣服。

她将吴永升为知府,后来回銮后升为广东的道台。 过了几天,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率兵前来护驾。

总共有2千多人。慈禧心情好了许多。 逃了近两个月,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

当时的山西,晋商云集,富甲天下,山西乔家、曹家、王家都是海内闻名的富商。这些富商平时巴结老佛爷还巴结不上呢,听过慈禧凤驾到了山西,纷纷托门子,找路子前来拜见。


慈禧一行人出逃多日,早已囊中羞涩,苦不堪言。每日吃喝用度,与宫中实在是无法相比。

老佛爷多日来以小米粥为主食,早已是面有菜色。 这些富商是何等精明之人,当即由乔家牵头,以“借款”之名,向太后捐钱捐物,以解燃眉之急。

乔家是为首的,自然不能少出,奉上白银十万两。慈禧亲笔手书“福种琅嬛”四字,悬于乔家门楼。

曹家虽然名气稍次于乔家,但此次大出血,奉上白银三十万两,粮食千袋。

慈禧感动得都要哭了,连称“义商”,当即表示此笔款项算是借款,将来回鸾后一定如数奉还。

曹家老爹听闻太后此语,伏地不起,连连叩头,口称“不敢”。

慈禧见曹家如此忠君爱国,特别感动,便将法兰西进贡的金火车头钟赐于曹家,表彰其功劳。


(曹家人)

从此这件国宝就留在了曹家。 这个金火车头下部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有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通过机械能转化热能,可以从烟囱里冒出蒸汽,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儿运转冒烟。

车上还镶有一个小表叫晴雨表,可以预报天气的变化情况。

时至今日,外形均完好颜色仍鲜亮如初,其样式之新颖,工艺之巧妙,颜色之协调实属罕见,堪称一绝。 1938年,日军攻入山西,将魔掌伸向“三多堂”,抢劫的财宝用卡车拉了两个月,被抢的历代名人字画、珍异家具、传家文物、家藏国宝无法估价。

三多堂原藏有明代唐伯虎、沈周、陈老莲和清代 “扬州八怪”的多幅作品,均遭到日军洗劫,损失无法估算。 幸好曹家将金火车头钟妥善藏放,侥幸躲过一劫。

但该国宝自三十年代起就不能正常使用了,不知道是否与此次浩劫有关,国宝破损,甚为憾事。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慈禧西逃之时向曹家大院借了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做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是怎么回事?那么咱就慢慢从慈禧西逃说起。


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慈禧慌得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带上皇上,皇后,李莲英等大约一千人开始西逃。慈禧换上了粗布的农家妇女的衣服,一路狼狈地逃走,甚至连如何解决吃饭问题都没顾得考虑。


一路上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去农家讨了窝头吃,慈禧吃起来还香的要命。下雨全身被淋透了,也没法洗澡。最最关键的是,虽然他们是皇上,是太后,也不能明抢,也需要用钱来买东西,而且关键是走得太急,没有带那么多的现金。


但是慈禧知道谁有钱,也知道该如何去借。这天,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大小官员们知道这是巴结老佛爷的好时节,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慈禧想到了乔家大院,乔家是当地的富商。李莲英直接敲开了乔家大门,张口就是借钱,随后归还。乔家也是机灵,立即奉献了十万白花花的银子,并且说不用还。慈禧一听,这人太大方了,于是就大笔一挥给乔家写了四个大字:“福种琅环。”


乔家得到了慈禧的墨宝,知道这是千金难求的事情,于是立即找了最好的工匠,制作成非常考究的牌匾,作为传家宝就挂在了自家的正门上。



慈禧敲了乔家一笔,可是这花钱似流水啊,还是不够用,于是又把手伸向了富甲一方的另一家曹家。曹家出手也很大方,给的银子很多很多。慈禧一看这不行啊,我给你一个抵押物吧!于是就把一列小火车递到了曹府内。


这小火车有图为证,可不是一般的小火车,价值连城,是慈禧的宝贝,轻易不示人的。而且这是国外的人士进贡而来,别的东西不带,慈禧单单带着它,就可看出这个小火车不简单,并且是为慈禧所放不下的东西。


小火车车身上有两个表盘,一个是时钟,另一个是晴雨表,火车是由黄金、乌金、白金三种金制成,重量是84.5斤,上发条之后,火车就会在乌金制成的跑道上缓缓行驶,车顶的铃铛还能到点鸣报。



太精致了,我们一看也会对这小火车爱不释手的。如此小物件,竟然重量快100斤了,这可是金子做的呀!车顶还有铃铛,还能在同样是金子制成的跑道上行使。当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一个时钟,看时间的功能。


曹府老爷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说了一声,“值了!”因为他知道与这小火车有缘的人,才能配的一见,如果想拥有的话,那就是太太奢侈了。


历史漫谈君


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外围,当天晚上,身在紫禁城的慈禧太后坐卧不安,好不容易煎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慈禧太后趁八国联军还没有攻入紫禁城时,带着光绪皇帝、隆裕皇后及一部分文武百官、太监宫女,出神武门向西逃去,开启了两年之久的西逃生活。



慈禧逃亡的路线是经德胜门,过居雍关,经河北怀来县、宣化府、怀安县,进入山西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府、怀仁县、朔州山阴县,过雁门关,忻州,到达山西太原府,接着从太原府南下,经山西晋中祁县、平遥县、介休县、灵石县、霍州县、赵城县、平阳府、临汾县、曲沃县、闻喜县、临晋县、蒲州府,然后进入陕西潼关,最后到达陕西西安府,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可以看到慈禧西逃时,绝大部分路线在今山西省内,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山西省,慈禧整个西逃两个多月时间,从8月15日开始,到10月26日到达西安,就有2个月时间在山西省境内。

慈禧西逃时原本就计划仓促,时间紧迫,八国联军已经打进北京城了,才开始逃亡,如此紧迫的时间,慈禧也没有随身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只是顺手带了一些,以贴补路上所用,甚至慈禧出逃连御林军也没有带,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居然是一家镖局,名字叫李家镖局。



由于清末动乱,内有义和团,外有八国联军,再加上各地农民起义及革命运动,一路上慈禧很是吃了不少苦头,别的就不说了,主要是吃饭和住宿,沿途很多驿站也是一片混乱。

比如慈禧刚到河北怀来县时,驿站就只有小米绿豆粥以供饮食,但慈禧可是带着一大帮人啊,哪够吃呢,只能优先慈禧自已和光绪皇帝、隆裕皇后等人,不少人饿着肚子走。



虽然沿途物品短缺,但是慈禧一行跌跌撞撞也走了过来,物品供应也渐渐好转,当慈禧一行到达太原府时,进入眼帘的景象开始繁荣起来,当时名闻天下的晋商就在太原府及晋中一带,包括乔家大院、曹家三多堂、常家庄园都在晋中祁县一带。

晋商是中国闻名的商帮,其发迹纯萃就是因为商业因素,晋商主要是经营盐业和票号,还有茶庄、当铺、杂货铺、米铺等等,一个内陆省份,纯萃因为商业原因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内陆省份,实在是奇迹。



当然慈禧太后也好奇,为什么山西会这么富有,这一路走来,由于巨大的开销,慈禧身上带的钱用得差不多了,于是萌发了向商号错钱的念头,以改善这一路上的生活。

慈禧一行于10月2日到达祁县,首先是派人到乔家大院借钱,乔家一看是慈禧派来的人借钱,也不敢怠慢,毕竟大清国还在,慈禧又是最高统治者,因此乔家拿出十万两银票,但是提了一个条件,只是要求慈禧太后赐一块匾,这事对慈禧太后来说,简直太容易了,慈禧于是赐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福种琅环”。乔家很满意,慈禧也很高兴,这么一块匾就换了十万两银票,对慈禧来说太划算了。



过了乔家大院不久后,慈禧一行人又经过曹家三多堂,由于在乔家尝到了甜头,这次慈禧还想占点便宜,于是又派人到曹家去借钱,曹家也是当地的大家,号称钱多、福多、寿多,慈禧一听就来劲了,也想占占便宜,沾沾喜庆,让人拿着一年宝物去敲门,曹家一听来意,又看到那件当抵押物的宝物,当场借给慈禧白银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白银啊!曹家一下子就借给了慈禧,真够大方的,难道曹家不怕吃亏吗?



曹家是生意人,生意人做生意从来就是不做亏本的买卖,曹家正是看到慈禧拿来抵押宝物,才肯借给慈禧三十万两白银的,那件宝物就是:金火车头钟。

金火车头钟原本是一件礼品,由当时的法兰西(法国)制造,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法国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合制成,重达42.25公斤,车身上有一个较大的时钟,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



由于这个金火车头钟重达42.25公斤太重了,慈禧太后嫌重不愿意拿,因此将此钟抵押给曹家,这个钟在当时的价值绝对不会低于三十万白两,只是慈禧等着用钱,在慈禧眼中,白银现票比珍宝有用多了,珍宝又不方便拿,又不方便换钱,因此抵押给曹家一举两得。

曹家是生意人,一看这个东西,又看看慈禧,就明白了,这个东西可是价值边城,要不是慈禧逃亡,曹家也是没有可能拿到这个东西的,曹家还生怕慈禧反悔,马上拿出三十万两银票,交给慈禧,曹家有的是钱,但是对于这种珍宝,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完全是值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这个金火车头钟便一直藏在曹家三多堂,在1931年时,此钟才损坏,不能走,此钟可是工作了一百余年呢,才损坏,真是经用,这个钟直到今天还珍藏在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可见曹家对此钟的珍爱。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让咱们从慈禧西逃一路上的惨状聊起。

中国历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占领紫禁城,慈禧为避祸携光绪帝、大阿哥等人仓惶逃离皇宫。

狼狈出逃的慈禧一行,第一天投宿贯市,多方设法,好容易才找到驮轿。之后由贯市赶到岔道,夜宿破店中,连一碗粗米饭、一杯绿豆汤都找不到。

七月二十三日,慈禧一行逃到离怀来县城二十五里的榆树堡,这是京绥要道上的一个驿站。在这里,慈禧终于见到了前来迎驾的朝廷命官怀来知县吴永,见到这一忠臣,慈禧如遇甘霖,放声大哭,向吴永道出了一路落荒逃亡的辛苦,吴永后来如是述说——

言至此,忽放声大哭,曰:“予与皇帝连日历行数百里,竟不见一百姓,官吏更绝迹无睹。今至尔怀来县,尔尚衣冠来此迎驾,可称我之忠臣。今见尔,犹不失地方官礼数,难道本朝江山尚获安全无恙耶?”声甚哀恻,予亦不觉随之痛哭。

之后,慈禧向吴永痛说沿途苦状,她带着光绪连日奔走,没吃没喝,又冷又饿。实在渴得不行,命太监去取水,不是没有取水的工具,就是从水井中捞出了人头。没有办法,她只能带着光绪咀嚼秸杆解渴。

晚上睡觉,慈禧和光绪仅有一板凳,两人贴背共坐,夜里寒气凛冽,森森入毛发,担惊受怕,饥寒交迫地熬过几晚,她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乡间老太太。

听说慈禧两天基本没吃到东西,吴永给慈禧一行献上了三锅绿豆、小米粥。

喝了小米粥,慈禧想吃鸡蛋,吴永翻箱倒柜才找出五个来;吃完鸡蛋,吴永又给慈禧献上了几件他过世老母亲的破衣服,慈禧为了暖体,没觉得寒碜,相反觉得弥足珍贵。

到了怀来县城后,慈禧连发四道谕旨,第一道明确提出本次“巡幸”的目的地是山西,令李廷萧前来迎接,山西巡抚毓贤无论行止何处,一定要保证山西境内安全;第四道谕旨则要求河南将应解京师的粮食提前筹解山西。

在怀来修养备行期间,慈禧对吴永厨子周福所扯的面条以及炒肉丝甚为满意,继续西逃时,她赏了周福六品顶戴,供职御膳房,一路给她扯面条,炒肉丝。

继续西逃的路上,慈禧依旧吃了不少苦,在宣化,被蚊子咬惨了;过雁门关后,还在停有棺材的泥屋里凑合过一晚——

到了山西太原后,慈禧一行才基本告别了“艰难困苦”,开始重新奢侈挥霍起来,本题中提及的慈禧借钱正是发生在山西境内,开始有条件挥霍时的历史桥段。

那阵子,山西出富豪,代表性的有乔、曹两家。

乔家大院闻听太后老佛爷要来借钱,二话没说立刻奉上了十万两白银,并且表态,不用偿还,请太后老佛爷赐个墨宝就行。于是,慈禧御笔一挥,赐了“福种琅环”4个大字给乔家。

轮到曹家出血的时候,慈禧稍微意思了一下,给曹家拿了个抵押物件。

这抵押物件是什么呢?

乾隆年间流进宫里,由法国人造出来的新奇奢华玩意——“金火车头钟”。

金火车头钟,顾名思义,就是火车模型钟,但这钟用料十分奢华,它是由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等名贵材料制造而成,就连车头下部的两条1.5米的铁轨都是由乌金制成。

此外,这个钟的设计非常精巧有意思,车上有两个表盘,一个是时间表,一个是晴雨表。

车上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即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还有个铃铛,铃铛前面还有气缸,倒上水,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就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里运转冒烟。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奢华的洋玩意很重,有42.25公斤重。

说到这,有人一定会感到纳闷,慈禧一行是仓皇出逃,怎么还带着这么重的玩意?

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最想说的就是这一点,自乾隆起,紫禁城里的主子们就特别喜欢洋人制造的各类奢侈新奇玩意,在玩物丧志这一点,他们一点不封闭,一点不老古板,相反甚为与时俱进。

自乾隆朝开始,西方各国制造的各种奢侈玩意,很多都是为清朝紫禁城里的主子们量身定制的,而且是一推销一个准,相反,那些真正代表时代科技的好东西,在紫禁城主子们的眼中却是平淡无奇的“垃圾”。

在他们看来,西方根本无法和天朝上国相比拟,他们只有奇技淫巧,再无其他。

细细想来,慈禧的这个举动也真是触目惊心,洋枪洋炮已经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她却对那些“玩物丧志”的新鲜玩意爱不释手。

这是何等的愚昧与可悲。

说到曹家接到这件抵押品的惊喜反应,那就太不足为奇了,东西本身就值钱,而且还是太后赏玩过的爱不释手的好玩意,将这个火车头钟供在家里,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只是送钟,送终,不吉利。


黑句本


1900年,对于年已65岁高龄的慈禧而言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位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只得带着光绪仓皇西逃。

在西逃的同时,慈禧还不忘干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将她不喜欢的珍妃投入井里。除此之外,慈禧还干了很多看起来不大不小的事,比如,逃跑时带了一个珍贵的小物件。

这个小物件,就是后来慈禧向曹家借款时用来抵押的物件,它同时也是昔时乾隆皇帝最珍爱的宝贝。

颇为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正是这个物件从一开始就昭示了大清的由盛转衰,也最终成了见证大清衰落的存在。

这个物件叫:“金火车头钟”,是法国政府根据乾隆喜好特意制作的小玩意。之所以送这样的物件,是因为法国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已打探清楚:乾隆不喜欢西洋武器,对西洋的科技也并不太感兴趣,却非常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说来,乾隆还真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主儿。原本,清朝有通过西洋科技让大清在科技上取得大突破的可能,可因为乾隆的贪玩、任性,最终,这个机会被白白葬送了。

乾隆57年,即公元1792年,英国人给乾隆进了一次贡。这些贡品里有什么呢?答:有两台大望远镜、两支气枪、两支漂亮的猎枪、两对加长了的连射马枪、天体运行仪、炮弹等等。

闭关锁国的大清在看到这些后,竟是嬉笑一阵了事了,乾隆等还多少觉得天体运行仪没啥稀奇,跟中国的八音盒差不多,至于炮弹,仅仅是被和珅拿来点了一回烟斗罢了。

乾隆还在看了一眼气压计后喃喃道:这个玩意,只配给小孩儿玩。

乾隆对这些贡品的态度让英国人大惊,他们的惊叹和乾隆的荒诞交相辉映。当时的乾隆怎么也想不到,他不在意觉得不稀奇的这些高科技,最终将让中国因落后而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对这些高科技不屑一顾的同时,乾隆却对那些奇技淫巧非常感兴趣,他还多少觉得,像英国这样的国家,除了奇技淫巧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而这里的所谓的奇技淫巧,就是电子狗,机器人啊,西洋钟表一类。

乾隆对这些玩意非常感兴趣,他不仅在看到这些物件时龙颜大悦,甚至还会大加赞赏进贡者。

所以,当法国人带着这个“金火车头钟”来到清宫给乾隆进贡时,乾隆开心得像个孩子。

话说这个贡品也真真很是奇特,首先,它是由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等制造而成,重约42.25kg。

其次,这个钟上有发条,拧紧后整个火车头就开始在轨道上来回开动,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最让乾隆觉得好玩的是,火车旁边有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通过机械能转化热能,可以从烟囱里冒出蒸汽,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儿运转冒烟。

这个火车上还镶有一个小表叫晴雨表,可以预报天气的变化情况。

这个物件最先是乾隆的爱物,后来,则成了慈禧爱不释手的玩意,多爱呢,就连西逃也要带上这个家伙。

说来,真真令人唏嘘,英国人、法国人给乾隆进贡的真正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高科技贡品,被锁进了库房蒙尘,可这不痛不痒的玩意却得到如此钟爱。

说来,大清灭亡,实是在乾隆把玩火车头钟表时便已注定。可慈禧到死也并不觉得,这个钟和大清的灭亡有任何关系。

当慈禧带着这个钟逃到山西晋中太谷县时,他们一行已经没有什么盘缠了。

无奈之下,慈禧在打听到此地有乔家、曹家两家巨富时,便派李莲英找他们借钱。

乔家大院闻听慈禧来借钱,二话没说立即奉上了10万两白银,还说“不用还了,就请太后赐个墨宝就行了”。这样的不费力讨好,慈禧自然是乐意的。于是,慈禧御笔一挥,赐了“福种琅环”4个大字给乔家。

随后,慈禧又派人去了曹家,曹家也是明事理的主儿,他们自然知道,这是一个能让家族红火的机会。于是,曹家也是二话没说将30万两白银交到了慈禧手里。

慈禧一看这曹家如此大方,心里自然感激不已,可作为统治者,拿了人这么多钱不能没表示不是。思来想去后,慈禧将随身带着的“金火车头钟”送给了曹家。

曹家得此宝物自是惊喜不已,他们立即将它供奉起来,后来,它还演变成了曹家的传家宝。

也是从这个火车头钟被送出开始,大清的气数便基本已经尽了。“钟”音同“终”,不知慈禧当日送钟给曹家大院时,是否想到:她其实是在给大清送终?


记者李满


这件小物件就是现藏于三多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火车头钟”。

此物是乾隆时期,法兰西国(现法国)献给乾隆的礼物。它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等制作而成,重达42.25公斤。金火车头钟的车身上有一个时钟,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同时在火车的右边还有一个晴雨表,它可准确的预报天气的变化情况。



与金火车头钟配套的还有两条乌金制作的长1.5米的轨道。在当时火车上有个可以上发条的金钥匙,只要拧紧发条,火车头就能在轨道上来回不停的飞奔起来。且在火车头动起来的过程中,时针、分针也会跟着动。此外,火车头的铃铛前面还有个气缸,只要在火车行使的过程中,往气缸倒水后,火车头上的烟囱就会冒出蒸汽,之后就像真的火车一样冒出烟。



这个金火车头,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玩具,只不过材料昂贵罢了。不过如果放在清晚期,它不愧是一件稀罕物,清皇室可是把它当做宝物一样看待。

但是说实在,它对于曹家来说,也并不算是啥无价之宝,也没啥值不值的。曹家是谁?清朝最富有的晋商集团中最富的家族之一,他们的生意横跨大江南北,不但在全国各地拥有640余间铺面,资产更是高达1200万白银。且在当时,曹家还把生意做到了巴黎、伦敦、东京、日本等地。所以你认为曹家真会在乎一件这样顶多只算是稀罕之物的“玩具”吗?



别忘记了,“金火车头钟”可是法国人做出来的,即然是人做出来的,那么再做出一件也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当时曹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法国,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要,完全可以用一笔钱去再定做一个。我想,这么做的价格肯定要低于借给慈禧的那笔巨款吧。

其实,曹家当家人说的值,并不是这个价值值,而是背后能为曹家带来的利益值。



要知道“金火车头钟”可是清朝的统治者慈禧给曹家用来抵债的。想想看,连国家的统治者都欠曹家的钱,你觉得世人会怎么想?肯定是认为曹家真的是有钱,连老佛爷都向他们借过钱,而且老佛爷还还不起,连一个国家都还不起的债务,这得多少钱啊?但是就是这么多的钱,曹家也能借的出去,看来曹家实力真的很雄厚。



试想,做生意说白了不就是靠实力吗?只有别人认为你够实力,他们才会跟你做生意,也才敢跟你做生意。而实际上在当时,曹家表面上看起来资产依然雄厚,但是已是日落西山,很多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知道曹家的处境。所以这个时候,曹家必须要让那些有些迟疑的合作伙伴对自己重拾信心,不然曹家必亡。

也就是这个时候,“金火车头钟”这个慈禧拿来抵债的东西就有了大用。毕竟此时谁也不知道慈禧到底向曹家要了多少钱,慈禧也不会去说,可以说此时说白了慈禧向曹家借了多少钱,曹家完全就可以自己做主,虽然他自己不能说,但却可以偷偷让人去外面散播谣言。毕竟此时“金火车头钟”这件慈禧拿来抵债的物件就明摆在那里,说多少都有人信。



也就是如此,在外人看来曹家的实力依然雄厚,所以跟他们做生意绝对不会出事。就是这样,曹家的生意也能再次起死回生。当然最后,因清朝内乱不断,列强接连对清朝发动战争,再加上曹家的大本营东北在之后又被日本所侵占,曹家最后还是落寞了。



此外,“金火车头钟”落到曹家的手中,其实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

其一、“金火车头钟”原藏于圆明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一些太监也趁乱偷走了许多的珍宝,然后变卖。就这样,“金火车头钟”被曹家“咸元会”商号买走。

其二、“金火车头钟”为与曹家有生意往来的法国大商人送给曹家“咸元会”商号的。1941年,日军侵占东北,“咸元会”钱庄被吞并。不过在这之前,“咸元会”掌柜趁乱将金火车头钟等小物件转移到了北京曹家人的手中。



当然不管哪种说法,“金火车头钟”曾属曹家却是一个不争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