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疫”线丨一封来自兰大一院隔离病房的感谢信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医护和患者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军"。他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肆虐的病毒。在兰大一院的隔离病房里,因为空间的隔离,远离家人、朋友,医患之间在朝夕相处中,亲如家人,互为依靠。

隔离空间,并不隔离爱。2月9日,在隔离病房,患者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递送到兰大一院医护人员的手中。书写这封信的女患者,因为疾病的痛苦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曾经一度心情抑郁,甚至连续4天不能入睡。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帮助和真诚关爱下,她开始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打开心结,病痛也在逐渐好转。

在身体恢复较好的状态下,她向医护人员要来了纸、笔,在病床上,为包括隔离病房医生汪小亚、杨忠霞和护理团队在内的兰大一院战"疫"医护人员,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这封信,成为兰大一院隔离病房医护们的"珍宝"。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面对疾病的重压,在这封患者的亲笔信面前,都变成了一往无前的动力,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携手并肩、还击病魔、迎难而上的不竭动力。

下面,附上这封信……

尊敬的兰大一院感染科:

我于2月3日入院隔离,XX病床,今日身体自觉已基本康复,在治疗期间有特多的感动,无以言表。全体医护人员敬业的精神,温情的关怀令我终身难忘!有几件记忆深刻之事,在此描述一下:

一是护士长贺菊芳对我生活上的体贴关心,让我在起居饮食方面足以方便舒适。因为本人突然入院,生活用品一应缺少,特殊时期,家人无法送达。贺护士长不厌其烦,一次次帮我购买牙具、水壶和抽纸、纯净水等等生活必需品。同时经常关心询问病情,在我紧张焦虑之际给我安慰和心理辅导,对我疾病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一位护士,很遗憾忘记问她姓名,她看到我液体多,中午不能吃饭,积极与和护士长联系,给我放置了移动输液架。在扎针结束后,帮我清洁卫生,最主要的是她不怕感染的危险,给我讲了许多注意事项,并开导安慰我。这是入院最难受的阶段(好像是2月6日)。

三是一位姓申的护士,她可以说是我的福星,2月6日我已4天没有睡眠,人已经处在崩溃边缘,医生开了安眠药,但我对此心有疑虑,担心一睡不醒、不敢服用。申护士从专业角度耐心一遍遍讲解,同时指导我如何调整降压药,给我吃了定心丸。2月6日晚,我吃了半片安眠药,睡着了近5个小时后,2月7日早上精神立马大好,之前的焦躁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非常感谢。她还在2月7日早上6点来病房,看我情况如何,输液时还给我讲了好多用药知识。

四是小童护士。前些天的留置针需要更换,由于本人身体不好,手上的血管相当不好,小童护士为我活动方便考虑,尽量寻找适合的血管。她的护目镜里全是雾气。她喘着粗气。但是一点不急躁,耐心地一遍遍寻找。将近20分钟,带着双层手套,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里我要为她的耐心敬业和过硬技术点赞。

今天(2月9日)的和护士也是非常耐心细致,还有一些我忘记问姓名的其他护士们,都非常辛苦、细致、耐心,一并感激!还有分发药品消毒品等等的护士们也非常耐心,感谢你们!

最后感谢我的主治医生,杨大夫和查房的专家们,他们耐心听取我的描述和诉求,给我对症下药,使得我的疾病在短时间内好转。

感谢感谢!(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稿源:兰州日报·ZAKER兰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