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方出台政策,教师在教龄30年后可以不受指标限制,晋升高一级,你能达标吗?

老夫子的生活


对一个小学和初中老师来说职称能有什么用?职称代表的是什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工作热情?好像都不沾边吧!高职称的难道就比低职称的强吗?更何况前些年能凭上高职称大多是领导吧,如果不信我们现在可以统计一下,职称的高低、年限和职务就会发现问题。

总而言之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按照职称分配工资就是极大的不公平。

如果,我说是如果。如果职称不和收入挂钩还有谁去凭?


子非鱼132215907


中小学职称合并让一线老师看到了“副高”的希望,但是竞争太激烈,僧多粥少,很多老师到退休也未必能聘上。

我想这个高一绩指的是中小学高级老师的职称,中小学职称合并以来,原小学高级老师,变成了现在的中小学一级。在职称合并以前,小学老师聘为小学高级职称基本上算是走到了最高点,小学特级很难评,指标非常少。


我是在2010年聘为小学高级的,那时教龄已经二十多年,如果中小学职称不合并的话,我也就在小学高级这个职称退休了。中小学职称合并对广大老师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一线老师看到了聘为副高职称的希望。

只是高级职称指标比较少,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以我们学校而言,符合晋升中小学高级职称的老师四五十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而每年高级指标只有一到两个。这样算下来,很多老师只怕到了退休也聘不上高级职称。

许多地方出台政策,放宽对教龄30年以上老师高级的评聘条件,甚至有30年教龄直聘高级职称的传言。

为了表示对长期从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很多地方出台政策,对教龄满30年的老师评聘高级放宽条件,不受指标限制,对公开课,优质课,论文,荣誉称号的各项要求都有所降低。

现在评聘高级竞争太激烈,所以条条框框很多,对于老教师而言,有这条件确实比较难达到。比如我们县区评聘高级,要求要有区级以上荣誉称号,要有省级以上刊物论文发表,要有区级以上优质课竞赛……这些条件对于教龄三十年,接近退休的老教师而言,确实有点困难。

降低教龄满30年老教师的评聘标准,对他们不设指标限制,降低门槛,不需要区级以上荣誉,不需要省级论文发表……甚至让他们直聘为高级。让这些为教育事业贡献一辈子的老教师带着高级职称退休,不让他们留下遗憾。


总结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了一辈子,他们最大的心愿也许就是在高级的职称退休,不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然而当下很多地方评聘门槛过高,让一些老教师可望而不可即,对他们降低评聘标准,放宽指标限制是民心所向。


周老师的工作室


我就是一位勤勤恳恳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5年的小学教师,现在还是中小学一级教师,也取得过很多成绩,只是属于默默工作的那类教师,还有一年多就退休了,中小学高级教师都是学校的一些领导和个别和领导关系处的好教师能评上,像我这样的好多老教师想都不敢想。


说真想法的人


有的省份出台政策,教师满30年教龄可以不受指标限制,自动晋升职称,目前来看,基本上只限定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乡村教师,重要的时期说三遍。

这样的政策,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考量:

1.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教学资源落后,乡村教师所承受的辛苦可能要大于城镇教师,政策的倾斜,有相当大的照顾因素。

2.乡村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由于师资短缺,很多乡村教师都是身兼数职,课时量很大,一般作业批改都需要带回家去完成。我本人就是乡村教师出身,那时实行“复式教学”,我一个人教两个年级,要承担所有学科的教学,那份辛苦,怎一个累字了得啊。

3.乡村教师薪资比较低,职称再上不去,囊中羞涩也就不奇怪了。

4.乡村学校一般规模比较小,相对应的就是职称指标也比较少,晋升高级职称难上加难。加上申报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县区级以上先进的硬性要求,偏远的乡村学校的教师,想得到县区级的先进表彰,可能性太小。

5.国民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乡村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政策倾斜坚持在乡村学校奉献自己的老教师是深得人心的善举。

至于我个人,早就达标了,教龄早就超过30年了。只是,我已经很侥幸的评上高级了,但是,我还是非常非常非常赞成这项政策的!

政策倾斜,善莫大焉!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我们这已经调查完毕,工作在农村,教龄满三十年,工作在一线,有市级证书,四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填调查表,具体怎么给名额,还没有消息。

我们单位够条件的只有四人,而且都接近退休了,如果再没有消息的话,有的马上就退了。

国家应该马上出台政策,不要在添加什么附加条件了,给这些老教师一个交代,人生有几个三十年,这些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应该给一个说法,哪怕按工龄长点工资也行啊!


元气女神


哄你的!你以为那么容易吗?你知道要多少资料吗?资料做出来是厚厚的一本书!本人89年毕业的中师生,已符合在农村连续工作30年了,第一项普通话要求二级甲等,我教数学的普通话二级乙等,不符合要求,还有许多的硬性指标,如果5年之内退休,这项不作要求,其他的一样不能少!去年崇州小学教师评上高级大多数是各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不说了!唉……


三江176231744


职称不受指标限制,但职称评定并非就没有门槛,只是这个门槛已经非常低了,不再是横亘在教师晋升职称之间不可逾越了的沟壑了!

我是江苏老师就以江苏为例,看一看江苏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需要哪些条件:

【1】本科学历,满足一定年限即可申报高级职称;如果只有大专学历,那么这个年限将延长到25年。

【2】加大乡村教师师德素养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对获得县级以上政府综合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综合性表彰或师德方面表彰奖励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

【3】加大乡村教师学生班主任工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对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任现职以来,本人或所带班级获得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表彰奖励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

【4】乡村教师教学工作要求中的公开课不分层级,不分校内外,同等对待。申报正高级教师(正高级讲师)的教学工作要求中的公开课适当放宽。

【5】乡村教师教科研工作要求中对发表的论文只做参考条件,不作硬性要求。

【6】取消乡村教师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取消40周岁以下申报者须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要求。

从择取的这几条我们可以看出,职称评审的门槛已经很低了,一般来说,只要坚持在一线教育工作的,这些荣誉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满足,但是,门槛虽然降低了,那么申报职称的人必然多了,而受限于名额,教师职称评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了。

比如有一所乡镇中学今年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只有2名,但是排队等候的教师却有8名,那么意味着将有6名教师无法申报。旧的矛盾解决,必然带来新的矛盾。像我们这边许多学校采取积公制确定申报名额,只要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那么矛盾自然会减少。

其次,在乡村教师工作满20年、30年虽然申评不受名额限制,但是工资却不能兑现,至于何时兑现,那是一个未知数,这个矛盾依然会长时间困扰着教师,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因为如果评下了职称工资却不兑现,那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矛盾。

职称评定条件放松,教育主管部门必将会有“组合拳”,比如一直提倡的“评聘分离”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一定会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优化工作环境,朝着更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发展。


我是青衫李探花,专注教育,用心回答教育问题,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青衫李探花


明文真的是这么下发传达的,但是去报名的老师说没报上,因为报名还必须得有县模范,优质课的证书,自相矛盾,这这这还是晋不了了级啊,因为人家有这么俩证件等着也该人家晋级了啊,还需要国家出什么其他规定照顾没有晋级的老教师了么,所以上级还得必须把底下管好,不要添什么附加条件



蛋蛋85220069


我们地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农村学校教师连续工作年满30年,可以不受指标限制,晋升高一级职称,这个政策解决了即将退休的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也是国家对农村教育政策的倾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

几年前,我们地区就在执行这个政策,有很多农村学校老师工龄满30年的老师享受了特殊待遇,不受职称名额的限制而晋升高一级职称。我的一位朋友,在农村学校连续工作已满30年,还是初级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眼看就要退休了,按正常晋升中学一级职称是没有希望了,刚好“30新政”出台,他享受了这个政策,不占名额指标,顺利评上中学一级教师,由于这么多年都没有评上职称,他也心灰意冷了,这个政策来得太好了,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职称问题,在教育教学上,他比以前更努力了。


这个政策刚的出台,主要是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评职称难的问题,我们学校有7位中级职称老师享受了“30年新政”,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虽然不受名额限制,但仍然需要相关的评审材料,如果某项指标不达标,同样是不能评上的。需要的材料有普通话等级证书,优秀证书,县级二等奖以上公开课证明,课题研究和论文证明,计算机等级证明(农村学校不需要)等。

老师为了评上职称,需要尽早做准备,不要等到有了政策而没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其实,要准备这些材料并不难,关键靠平时多参与活动,能够获得一些证书总是有用的,不但年度考核能够加分,而且在评职称方面更能起到关键作用。


Lance课堂


目前我所在的地区还没有出台,对于农村教师达到一定的教龄,给予晋升职称方面的倾斜。

我目前是中小学一级教师, 已经满五年以上,如果要去晋升副高级职称,从教龄学历、以及,资历上来讲是可以的,但是对照相关的评审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我们学校以及其他兄弟学校,高级职称的指标比中级职称,更容易争取。近几年来,评审中级职称的老师压力大,条件大多数人都符合,只是苦于没有名额去晋升。

在副高级职称晋升方面,每一年的指标都会被白白的浪费掉,原因很简单,有指标符合条件的人寥寥无几,在副高级职称晋升时,有些条件确实过于苛刻。

在副高级职称晋升时,除了学历以及满足一定的教龄以外。从事一级教师五年内,继续教育每年必须修满九学分,是分不同档次的。学校级的校本研修只有三分,区级市级占三分,省级以及国家级占三分。

往往很多同行最多得六分学校及以及区级是很容易拿到的,市级以上包括国家级的培训名额有限,分到农村学校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有名额的话多数会分到了中心小学,其他村小的名额很少。



其次就是教研课题,按照相关要求必须是市级、省级以上的教研课题,才能参与职称评审,对于这样的要求,农村老师在自主教研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其次由于学校的经费紧张,关于申报课题方面,学校给予的教研经费几乎没有。老师在课题的申报以及研究方面积极性不高,往往应付,最后在结题评审时通过率比较低。

我希望,所在地区尽快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降低凭职称的评审门槛。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应该把教按照教龄的自然晋升与提前破格晋升相结合的方式。

如果按照教龄单纯的去自然晋升,可能有一部分同行会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反正混到了时间大家自然都会晋升职称。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职称设立的初衷。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严重缺乏,大家都可能抱着混的态度去干工作,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任何意义。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自然晋升与破格晋升相结合,对于业绩突出能力强的,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队伍充满竞争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