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涩套好还是粘套好?为什么国手正手大多是粘套?

橙子乒乓球


我看过很多专业运动员的讲解,还有自己的一点体会。一般来讲,黏套吃球好,速度慢。涩套出球快,速度快。当然现在也有了半黏半涩套胶。过去,中国运动员因为套路多加上力量不足,喜欢黏套。国外运动员势大力沉,喜欢直接开干,喜欢涩套。但现在因为乒乓交流的日益广泛,国内外运动员没有明显的区分了,比如马龙用过涩套,林高远也是涩套。外国运动员很多用红双喜黏套的。目前,正黏,反涩搭配是主流配置。也有双黏双涩的。要看个人喜好,业余玩球不必太过在意,高兴就好。我用的是正黏反涩,因为反手发力便捷快速,涩套很舒服,软一点也适合防手。正手配一定厚度的黏套拉球转,适合制造旋转,便于控制,发力合适的话,威力十足。建议您正黏反涩。谢谢,供参考。



木石乒弈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胶。(仅代表个人的体会和感受,不正确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第一,这两种胶皮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差别是近台下旋球,涩胶很难把球挂起来。需要有一定撞击才能将球拉起。而涩性胶最大好处是出球更快。搓球易冒高。

第二,具体我们分析下优缺点

涩套:

涩套的优点:便于主动发力,通过力量打透胶皮海绵当中以后,能够很好的体会到裹住球发力的感觉。

涩套缺点:难以制作摩擦,对一些近台小球、台内球的控制要差一些,因为现在很多台内球都要靠极小动作来进行处理,相应的涩套对于手腕的爆发力的要求就非常高。涩套则对力量和速度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很好的瞬间爆发力,就很难将球打透到海绵当中。

粘套:

粘套的优点:是容易制造摩擦,用很小的力量就能对球制造出一定的旋转,特别是处理台内小球的时候,更加容易通过手腕发力摩擦。

粘套的缺点:由于粘套容易制造摩擦,那么对于旋转和力量的控制要求就更高。摩擦薄了、摩擦厚了都容易造成球的失误。

对于选用哪一种还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找一些专业人士给指导指导。

愿我们不乱选用哪一种,都要付出努力,奋力拼搏。





流浪小吴


粘套和涩套哪各有区别和特点。

1.粘性套胶的特点:小力量和薄摩擦效果好;

2.涩性套胶的特点:发力摩擦出球稳定;

3.粘性套胶适合:快弧打法(近台快攻);

4.涩性套胶适合:弧快打法(中远台相持)。

粘性套胶的优势:

利用遮挡式小力量发出的球、容易让对手判断失误,发球直接得分或发球抢攻得分;台内的薄摩擦球也很容易一板过......

2.涩性套胶的优势:基本以发转或不转球为主,接发球尽快转入相持,靠稳定的相持得分....

简单的说 在发力很大的情况下 粘性和涩性胶皮在技术上区别不大 ,只是涩性的速度快点 ,但粘性的不一定旋转更强 ,因为发力很大的弧圈球是靠海绵而不是胶皮拉球一些发力小的动作就比较依赖胶皮性能了;但在小发力的情况下比如发球时的薄摩擦,搓球等小球时粘性套胶明显比涩套旋转强,控制好。因为在于小力量时,胶皮和海绵的形变很小,根本起不了使乒乓球陷于其中进行加转的作用。而粘的表面就能产生大的磨擦,使球非常的转。而涩性套胶在小力量时就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国家队的队员更多强调台内小球,小球普遍优于国外运动员,抢先上手争取前三板,所以大多数国手正手会使用粘性表面的套胶。




乒乓爱好者


正手粘套好,吃球好,旋转强,最主要能充分发力,拉了出去球力量大,而且扎实,涩套有些虚弹,力量发到一定程度就加不上去了,球已经弹出去了,所以大部分人尤其专业运动员都选择粘套,发力一般的可以用涩套弥补力量不足


纵马牧歌


没有说哪个更好哪个更不好,根据个人打法选择。涩套偏速度性能,粘套偏旋转性能。另外粘套容易见脏[呲牙]


那五这六


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偏向于相持、多拍、稳定性和持续性,粘套的好处在于对球的控制,便于制造杀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