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一個新生政權從誕生到成熟,有很長一段路,正如人的成長,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兒,總要度過幾個危險期。新朝末年,登基稱帝的不下十人,無一不是早夭。最可惜的是更始政權,在天下一統前夕,火箭般墮落。

劉秀的東漢政權,憑什麼度過了危險期,成為被歷史正朔所承認的大一統王朝?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們在分析更始政權失敗原因的時候,最喜歡拿劉玄個人的能力低下說事,這個籠統的說法,掩蓋了對一些關鍵因素的探討。

一般來說,一個政權的滅亡,跑不出以下四個主要因素:軍事力量對政權的直接威脅,以及政治結構對皇權的威脅、經濟水平對統治基礎的威脅、文化思想對社會安定的威脅。

我們對照更始政權的滅亡,來分析一下劉秀是如何布開這四張安全網,確保東漢政權順利度過安全期的。

軍事結構改革,護衛政權安全的第一張網

軍事對政權的威脅來自於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是最直接危害最大的因素。對外作戰方面討論很多,不做贅述,重點分析劉秀是如何通過軍事結構改革,消除來自內部的威脅的。

1. 皇帝直管軍事兼任大將軍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劉秀雖然任命了吳漢為大司馬,其實吳漢就是掛名,東漢的軍權及軍事作戰指揮,劉秀一人承包,同時他還要兼任大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十幾年間,劉秀身兼數職,文治武功一把抓,歷史上像他這樣的皇帝太罕見。

劉秀的軍隊有私人部曲性質,將軍們統領的是“家軍”,對政權的安全性來說非常不利。但是劉秀靠個人超強的能力,虛化大司馬府的權重,把軍事指揮權收歸己有,既提高了軍事行動的有效性,又避免了軍隊利益集團的產生,杜絕了將軍們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2. 團隊作戰、軍功平分模式相互牽制

東漢開國武將,整體上名氣不算太大,並非他們能力不足,而是他們很難有機會建“方面軍功”。這是劉秀有意識的安排,通常劉秀會將一場戰役切割成若干塊,由多位將軍協同完成任務,所以他們缺少“包乾”的機會。

另外,劉秀很注意軍功平衡,不會對某一位將軍一用到底。比如耿弇,26歲就憑一己之力平定張步,此後他就處於半退休狀態。吳漢雖然仗打得多,但是一直沒有獨立建“方面軍功”的機會。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這種看似大鍋飯的做派,卻避免了“軍事寡頭”的產生,將軍們既相互配合和支援,同時也相互監督和牽制,基本杜絕了失控的可能性。十幾年間,僅發生了一起臨陣倒戈事件,由於其他友軍的存在,並沒有形成大損失。

3. 裁撤都尉,地方軍統歸中央

是歲(建武六年),初罷軍國都尉。——《後漢書•光武帝紀》

郡國都尉是地方武裝,也是新朝末年動亂的禍首之一。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全國統一大業尚未過半,劉秀就開始實施軍權收歸中央的改革。此後,他又裁撤了漕都尉等軍事組織,地方的駐軍採用募兵制,由中央統一指揮。

這些措施,有效杜絕了地方武裝引發叛亂的可能性。

4. 封爵換兵權,戰後武將及時轉型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建武十三年,隨著公孫述的滅亡,劉秀一刀切,解除了所有將軍們的軍權,除了少數轉型為地方郡守的功臣,絕大多數武將都被賜爵養老。

以保持功臣集團家族長期利益為代價,換取他們交出兵權,既確保了政權的穩定,又創造了一段君臣和諧相處的千古佳話。

反面教材劉玄,他幾乎沒有上過一天戰場,對軍事一竅不通,將軍們自始至終都是山頭林立,劉玄從來沒有真正掌握過軍權。當赤眉軍兵臨城下時,劉玄被部下當做禮品送給了敵方。可以說,劉玄在軍事上一天都沒有安全過!

政治結構改革,護衛皇權安全的第二張網

皇權旁落,通常是政權危機的開始,西漢就是這麼亡的。劉秀的政治結構改革,著力於維護皇權獨裁,以尚書檯為中心,架空三公,將朝政決策權收歸皇帝。同時又通過擴大刺史權限,由尚書檯垂直管理各郡國,牢牢控制了地方管理。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1. 以尚書檯架空三公,實現皇權一元制

西漢採用“三公九卿制”的政權結構,朝政的決策大權在三公,對皇權形成掣肘。劉秀為了強化皇權,擴充完善了尚書檯,以尚書檯六曹對應九卿職能機構,將朝政決策大權統歸尚書檯,架空了三公。

尚書檯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對皇權沒有牽制作用,如此一來,三公成了榮譽職務,朝政大權全部落入皇帝之手。

劉秀的這個改革,開啟了從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結構的演變,有效地防止了三公對朝政的壟斷,及對皇權的制約。

2. 擴充刺史權限,地方管理直屬尚書檯

西漢地方郡守的任免決定權在丞相,監察機構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統領,所以,三公控制地方。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劉秀恢復了刺史制度,並且擴大了刺史的職權。同時,刺史只對皇帝負責,進而實現了由低級別的刺史,垂直管理各郡國的管理模式改變。

圍繞皇權一元制改革,劉秀實現了皇權獨裁,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政令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即便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無法與之媲美。

經濟發展改革,護衛統治基礎安全的第三張網

政權要想維持長久的安全穩定,國家富裕,人民富足才是根本。新朝的滅亡,就是因為經濟崩潰,導致流氓激增,引發了無法遏制的武裝衝突。

1. 減稅增丁,刺激農業發展

為了儘快恢復經濟,首要任務就是刺激農業生產。劉秀做了一道加法一道減法,加法就是增加農業生產人口,減法就是減稅減負。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劉秀每攻下一地,都要審理冤獄,大量釋放囚犯。針對戰爭中的俘虜,除了少量的兵員補充外,一律遣送歸田。光是在河北,與銅馬、青犢等農民軍的作戰過程中,劉秀收降了不下百萬數量的降兵,大多數都被他遣返回鄉。

劉秀曾經指示西征的馮異,對聚眾造反的流民,只要摧毀他們的聚集點,防止他們再度聚集即可,不能殺,一律遣返回鄉。

除了恢復漢文帝時期三十分之一的稅率外,劉秀根據實情,合併了四百多個縣,官員數量減少了百分之九十。這些措施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對國民經濟的復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割除經濟毒瘤,維護國家稅收基礎

劉秀每佔領一地,幾乎都會發出一道類似的聖旨:不得傷害奴隸、釋放奴隸為自由民、土地調查及二次分配等。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劉秀之所以如此關注土地和奴隸問題,是因為這兩個問題就是西漢和新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建武十五年,劉秀對這兩個困擾了半個多世紀的頑疾,展開了攻堅戰。以“度田事件”為標誌,通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基本割除了危害國家經濟基礎的毒瘤。

3. 打擊豪強,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度田事件直接損害了地方豪強勢力的利益,他們紛紛組織私家武裝,挑動農民,與官軍對抗,一時間局勢似乎又回到新朝末年的狀態。

劉秀頂著壓力,一面以強力手段,對豪強勢力展開軍事打擊,一面又通過政治手段,以利益置換的方式,分化豪強勢力。

度田事件的勝利,極大地遏制了豪強勢力對國家經濟的侵蝕。

經濟秩序的恢復,從根子上解決了農業問題。農民的穩定,奠定了東漢統治基礎的安全。相反,更始政權的不作為,導致赤眉軍、銅馬軍和三輔之地的流民氾濫,最後被赤眉軍推翻了政權。

文化思想發展,護衛社會安定的第四張網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如果說軍事、政治和經濟是剛性的,那麼文化思想則是護衛社會安定的軟環境建設,太學生出身的劉秀,對思想陣地的重視度,遠超任何一位開國皇帝。

1. 偃武習文,崇儒尊孔

劉秀定都洛陽後,立刻興建太學,恢復五經博士,並賜封孔子後裔為褒成侯,親祭孔廟。劉秀的這個舉動,幾乎成了後世開國之君的標準動作,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對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

2. 表彰節義,倡導忠誠

除了上述“規定動作”,劉秀還有兩個“自選動作”,其中之一就是表彰節義。受表彰的都是什麼人呢?不仕王莽的讀書人。

其實在哪個朝代都會有一群或因政治理念不合,或甘於隱居的逸民,比如劉秀有個同窗好友叫嚴光,劉秀幾次期期艾艾地請求他出山做官,嚴光都沒答應。那麼,劉秀大力表彰不仕王莽的人群,目的何在呢?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當然是宣揚東漢政權的合法性,以及劉秀本人皇位的合法性。劉秀一直宣稱他是中興之主,承繼的是西漢皇統,批判王莽就是為自己驗明正身。

3. 推崇讖緯,重塑漢統

大力宣揚讖緯,就是劉秀思想陣地的第二個“自選動作”。劉秀登基,“讖緯理論”的助攻功不可沒。為了宣揚自己是天命所歸,劉秀利用或者製造過符讖,將自己的革命行為,綁定天道的神座。

這種手法,為劉秀贏得天下人心,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因此被視作漢統重塑的天使。無疑,對讖緯理論的不斷強化,是劉秀維護社會安定的得力工具。

“三學一創”,活學活用才是好學生

劉秀為東漢政權佈下的四張安全網,大多不是“原創”,而是借鑑前人的經驗,加以吸納改造的。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比如政權架構改革,實施皇權一元制,學習的就是漢武帝的“內朝官制”。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與相權之爭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皇權戰勝相權的經典之作。漢武帝給低階官員加官,讓他們給自己做朝政決策參謀,將朝廷的奏章從三府轉移到尚書檯,斷絕了三府對奏章的議決權,成功地將三公變成了執行機構。

由於內朝官是加官,內朝也不是正式組織,加之後來外戚把持內朝,決策權落入以外戚為首的權貴手中,皇帝再次失去了決策權。

劉秀在內朝官制核心思想指導下,完善了尚書檯機構設置,把“內朝官”改造成以尚書檯為中心的權力機構,直接對應各職能部門,及地方事務,讓三輔再也沒有任何插手朝政的機會。

劉秀的經濟改革,秉承了漢文帝時期安民興農的思想,致力於休養生息,倡導簡樸,減負增收,有效保障了社會底層百姓的根本利益,為國家經濟的復甦,和社會的安定夯實了基礎。

劉秀對文化思想的繼承發展,其實是以政治對手王莽為師。王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都開戰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基本以失敗告終,唯有文化領域是成功的。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王莽在位期間,大興太學,推崇周禮,發展儒學,對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貢獻巨大。同時,王莽代漢也得益於儒家思想的興起,以劉歆為代表的儒家士族階級,為新朝的建立提供了儒學理論依據。

劉秀看到了文化思想對新莽政權的積極意義,他一面學習王莽的經驗,同時又借用新儒學讖緯理論,為自己的統治合法性搖旗吶喊。

軍事機構改革是劉秀的“原創”,他一生戎馬,對軍隊建設及軍事在政權中的作用,有著很深邃的思考。劉秀對軍隊的改革,有的成了後世的標準樣板,有的則成了無法複製的孤本。

奇怪的是,劉秀讀書期間並不是一個好學生,也沒有任何學術建樹,連被舉薦出仕的機會也沒撈到。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劉秀又表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他總能從先人和自己的經歷中,提煉出精華,並形成獨特的管理方法。

不得不感慨,死讀書與會讀書差距太大!

結束語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大概劉秀的成功過於匪夷所思,古人大多從德行上尋找他成功的原因,以德配天命這個神乎其神的說法附會,從而掩蓋了劉秀個人的努力因素。

今天人,大多不熟悉當時的社會環境,誤以為劉秀的對手過於弱小,完全是佔了環境的光。

其實兩種說法都有偏頗,雖說天下有德者居之,但德行畢竟不是萬能鑰匙,否則孔子就不會四處碰壁。跟很多人的說法相反,劉秀平定天下建立東漢的歷程,是開國皇帝中最艱難的一個,他不光沒有佔到環境的光,反而是有點生不逢時。

細讀光武中興的歷史,處處可見劉秀卓越不凡的見識和能力,為了保證政權的安全,劉秀為這個新生命,苦心造詣架構了全方位的立體式保護網。

軍事結構改革,保證了政權不受到直接衝擊,是帝國安全的正面防護網。政治架構改革,保證了皇權的安全性,是帝國安全防護有了縱深。經濟體制改革,保住了人口基數龐大的底層人民生存底線,防住了破壞力最大的動亂源。思想文化發展,就像從天而降的大網,涵蓋了一切可能的漏洞,以軟性的思想意識為粘合劑,將幾張安全網牢固地聯結在一起。

有這樣的立體式安全防護,東漢政權怎麼可能重走更始老路?


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四個層面,解析劉秀是為新政權架設的防護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