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孫殿英盜裕陵寢時,乾隆皇帝的棺槨起來擋住了墓門,是真的嗎?

王潮濤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他一登基就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萬年屋,由於他的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給他積累下了豐厚的家底,他就是個吃喝玩樂的命,這座陵寢歷時九年,耗資白銀200萬兩才完工,可謂是工料精美富麗堂皇,所用的金絲楠木大多是從明朝皇帝的陵寢上偷盜而來的。

然而乾隆皇帝這座精雕細琢、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陵寢在他搬進去之後,也沒能逃脫被盜的厄運,甚至有傳說說乾隆的棺材會走路,親自跑去抵擋地宮的石門,出現這奇怪的靈異事件,難道說是乾隆皇帝顯靈了嗎?


看過《鬼吹燈》《盜墓日記》的人都知道,古墓裡面都藏著大量的金銀財寶,甚至還有長生不老的藥物,很多人為了得到這些財寶,不惜捨命劫財。

民國時期最大的盜墓賊孫殿英早就對清東陵裡面的寶藏垂涎欲滴,特別是清朝最大的兩個土豪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寢,他是志在必得,他買通了過去的守陵人,成功的找到了地宮的入口,孫殿英瘋狂的盜墓行動開始了。


士兵們來到了裕陵地宮的第一道門前,可就是怎麼也打不開,他們不知道里面的結構如何,於是找來一根大木樁,硬生生的將厚重的石門給撞開了。

進去之後,他們看到石門的後面有一根抵門柱,這個抵門柱俗稱自來石,所謂自來石就是一根人工雕琢的石條,在修建陵寢時,先在石門後面鑿下一個缺口槽,在門後面地上挖個坑,把石條豎在那裡,斜靠著門,當門逐步關上之後,石條也隨著門一點點的滑下來,最終橫在石門後,卡在石門的槽子中,一下把門堵死,這樣的石門一旦關閉,從外邊就很難再打開。


孫殿英的部下知道了這個原理後,很方便的就打開了第二道、第三道石門,可最後的第四道石門卻怎麼也打不開,士兵們情急之下,只好找來炸藥將其炸開。

士兵們進去一看,個個都驚呆了,原來是一口巨大的棺槨擋住了石門,才使得石門無法打開,他們都很疑惑,這麼厚重的大傢伙是怎麼跑到這裡來的。


裕陵的地宮裡一共葬有乾隆皇帝和他的兩後三妃六個人,其他五個人的棺槨都在石床上,唯獨乾隆的“走”了下來,將石門頂的死死的,令人匪夷所思。

當年在安葬乾隆的時候,人們將他的棺槨安置到石床的正中位置,為了確定風水線,校準龍脈最旺的地方,會在棺槨的四周放置四塊很沉的龍山石,這四塊龍山石牢牢地固定了沉重的棺槨,不知為何乾隆的棺槨卻獨自的“走”了下來。


有專家認為這是滲透進地宮的地下水,產生了浮力作用,將乾隆的棺槨漂浮起來,後來地下水從門縫排出去,棺槨也隨著水流就來到了石門邊,故而就抵住了石門。

但這種說法還是不能讓人信服,首先,乾隆的棺槨是用龍山石卡得非常牢固,既不能左右移動,也不能上下漂浮,水面的上升和下降也是很緩慢的,不可能形成大的水流,這麼厚重的棺槨怎麼可能不偏不倚就剛好抵在石門的後邊呢?

其次,地宮裡共有六具棺槨,其他五具棺槨都安然無恙,為何只有乾隆的棺槨能動,難道是乾隆有先知先覺,知道有人來盜墓了,就對他身邊的后妃們說,有人來了,你們先歇著,我是男人,我先上,為了保護他的妃子們,只有他挺身而出,起身走下石床去抵住石門。


後來滿清的宗室和遺老們來收拾殘局,他們重殮了裕陵乾隆的遺骨,將乾隆皇帝的棺槨重新擺放在地宮的正中位置,並將乾隆后妃們的遺骨都放在乾隆皇帝的棺槨裡,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后妃同葬一棺的唯一特例。

之後,這些遺老們又重新封堵了地宮的石門。


無獨有偶,1975年文物保護部門準備對裕陵地宮進行清理,由於第四道石門已被孫殿英的部下炸燬,地宮就剩下三道石門,這時大家已經知道了打開石門的技巧,因此前面的兩道石門很快就輕鬆的打開了。

到了最後一道石門時,有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怎麼都打不開,工作人員都很納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拿來千斤頂,把最後一道石門頂了點起來,有一個人爬進去一看,又是一口棺槨把門給抵住了,經比對還是乾隆的棺槨。


他的棺槨明明被放回了原處,怎麼又從石床上跑了下來,而且還越過了已經損壞的第四道來到了第三道門,看來這個棺槨就是專門來守門的,上一回是乾隆皇帝一個人在努力,現在是乾隆皇帝帶著他的后妃們全家上,集體行動,人多力量大,但最終還是宮門失守。
這就是裕陵地宮乾隆皇帝的棺槨兩次頂門之謎,也就是所謂的“鬼頂門”,不過裕陵裡有六具棺槨,為何只有乾隆的棺槨頂住了地宮的最後一道石門,專家至今都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發現來證明乾隆棺槨走動“看護”自己陵寢的原因,這個謎團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遺產君


1928年,對清朝皇陵內無數珍寶垂涎已久的軍閥孫殿英,為籌集軍費和滿足自身私慾,表面上以在清東陵“軍事演習”的名義,趕走了清東陵的附近居民,實則暗中率領軍隊大肆盜掘了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陵墓。

在孫殿英盜墓的過程中,他們首先被乾隆裕陵地宮的第一道石門所阻擋,難以繼續深入。因為此前這群烏合之眾,並沒有盜墓經驗,而且乾隆裕陵修建牢固,孫殿英的部下難以破開石門。孫殿英逐漸失去了耐心,他命令士兵抱起一根大木樁,希望利用蠻力,硬生生將第一道石門撞開,結果也正如他所願,他們成功地打開了第一道石門。

孫殿英在撞開第一道石門後,士兵們這才發現門後的“抵門柱”。據正史記載,古時候工匠們在建造大型陵墓時,為保護陵墓安全,以防被後人打開,他們大多會先將石門上鑿下一個缺口槽,然後在門後面挖個坑,最後再把抵門的石條豎那裡。起初石條斜靠著門,但是在當門逐步關上之時,因為石條此時已然靠不住門了,它必定會隨著門的關閉,一點點劃下來,最終恰好橫在門後面,並且卡在石門槽子中,若是這樣的石門一旦關閉,若只利用外部的蠻力,普通人是很難從門外打開的。

孫殿英眾人這時才明白第一道石門難開的原理,所以他門在破剩下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石門時,並沒有像第一次那樣,使用蠻力去頂開石門,而是利用巧勁便很容易打開了。但是孫殿英並沒有得意太久,當他和他的部下來到第四道石門時,他們首先如法炮製,利用第二道和第三道石門的破門方法,卻是意外地怎麼也打不開,被逼無奈之下,孫殿英只得重新選擇使用笨方法,他命令士兵用木頭樁子和蠻力去撞這第四道石門,但是石門依然巋然不動,這讓孫殿英非常氣憤。

孫殿英見第四道石門無法打開,不在顧及是否會損害珍寶,他命令士兵立刻拿出炸藥,均勻埋在第四道石門下,欲用炸藥強行炸開第四道石門。雖然乾隆的裕陵石門建設的異常堅固,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炸藥的輪番轟炸,當孫殿英及部下破開石門之後,才發現原來抵在這最後一道石門後面的不是一根普通的自來石,而是一個巨大的棺槨,正是今天所提的乾隆裕陵棺槨,這讓當時的眾人都嚇了一跳,但是在短暫遲疑之下,他們便開始了大肆的掠奪,因為缺乏對文物最基本的保護,很多文物因此被損壞,甚至絕跡。

當今社會對乾隆皇帝的棺槨起來擋住了墓門的解釋頗多,其中傳播最廣的是:乾隆的棺槨後期移動是因為裕陵石室內曾含有大量積水,乾隆的棺槨正是藉助水力才恰巧被帶到石門之後,並以之抵住了第四道石門,但是這種解釋並沒有令人信服。他們提出:乾隆陵墓之中並非只有乾隆的棺槨,其他的棺槨為何一直相安無事,只有乾隆的棺槨來到石門之後?

總結:孫殿英盜裕乾隆陵寢時,乾隆皇帝的棺槨起來擋住了墓門的傳說,的確是真的,但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箇中緣由,並未有一個正統和嚴謹的解釋。


娜娜聊古今


孫殿英在盜掘乾陵的裕陵時,在打開最後一道墓門的時候,確實發生了十分詭異的事情,墓門被乾隆的棺槨給頂住了,這事是真的。



1928年,孫殿英這個卑鄙的軍閥,為了獲取軍費,也湊巧清東陵正好在他的防區之內,於是他將罪惡的雙手伸向了清東陵。但他又不能明目張膽,於是是先對外宣揚,為了更好的保護防區,近期要不定期開展軍事演習活動,為了避免平民的傷亡,將清東陵一帶尤其是靠近清東陵的老百姓暫時遷移出去。



後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孫殿英帶領著他這一幫土匪兵悄悄開進了東陵。而為何選擇慈禧陵和裕陵,因為孫殿英知道慈禧生活奢靡,死後地宮內陪葬珠寶必然很多。而乾隆又處於清朝發展的最高峰,陪葬物品少不了。



於是,孫殿英首先對慈禧的地宮進行了盜掘,因為盜賊中有曾經參加修建慈禧陵墓的匠人,所以在他的指導下,慈禧地宮的三道墓門被順利打開,進入地宮後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他們將地宮翻了個底朝天,慈禧屍體也被丟了出來,盜掘走了一切財寶。



接下來,他們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乾隆的裕陵,地宮前兩道墓門按照方法非常順利的打開了,而就在第三道墓門處,工匠怎麼打也打不開,費勁了諸多力量和時間,最終也沒有打開。後來還是孫殿英發話,用炸藥將墓門炸開。



炸開後,人們發現原來是乾隆的棺槨在裡面將石門頂死,這次出現了孫殿英他們怎麼打都打不開。最終孫殿英將裕陵洗劫一空。

而對於為何乾隆的棺槨頂住石門的解釋也多種多樣,最為神奇的說法就是乾隆為了避免自己的地宮被盜而在裡面頂死石門,說白了就是自己守衛自己的地宮。這種說法也就是講講故事時說說而已。



其實,之所以會發生棺槨頂門的事情,就在於地宮中的水。據後來孫殿英交待,當時進入裕陵地宮的時候,地宮中滿是水,而乾隆地宮在修建過程中就發生過透水事件。在雨季,地宮中的水會更多,水所自然將乾隆等的棺槨寖泡在水中,隨著水勢的漲落,卡住乾陵棺槨的物件有所鬆動,自然棺槨發生了位移,慢慢移到石門前面,就將石門給頂死,這才出現孫殿英們怎麼打都打不開的事情發生。

死前乾隆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地宮會被盜,更想不到自己親自出面守衛地宮,當然這是笑談。乾隆棺槨移動是客觀現象,與什麼鬼神無關。



為了體現自己治理下的大清王朝國泰民安,乾隆皇帝將他的裕陵修建得十分豪華、異常壯觀。



軍閥孫殿英。在盜掘慈禧太后清陵的同時,他便派下屬展開了對裕陵的盜掘活動。裕陵地宮一共有四道石門,盜墓者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是在第四道石門上,盜墓者遇到了麻煩,用一般的炸藥根本無濟於事,於是他們加大了火藥的力度,最終才得以進入其中。令他們倍感驚訝的是,陵寢內一共有一帝二後三妃六個棺槨,其他五個棺槨都在石床上,唯獨有乾隆皇帝的棺槨從石床上“走”了下來頂住了石門。這不得不令人費解,因為裕陵地宮的每座棺槨的四角卡上雕花的龍山石,亦稱卡棺石。龍山石為方形,石上刻有云龍紋,一組四塊,每塊重達數百斤,各卡在棺槨的一角;龍山石與石棺床之間用鉚榫方式相連。龍山石的下稜壓住槨的下橫邊,龍山石的豎向凹槽卡住槨的豎稜。這樣棺槨躺在石床上十分堅固,即便想要將它移開,都需要耗費一批很大的人力。因此,乾隆皇帝的棺槨自從從石床上“走”下來頂住石門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些人以為,乾隆的棺槨是被地宮滲水浮起來的,但是這種觀點可能性很小,因為地宮內的水是靜止不動的死水,根本不會產生衝擊的力量,更不用說浮起一座如此重的棺槨了。即便地宮下的水真可以浮起棺槨,那麼為什麼其他五座棺槨紋絲不動而唯有乾隆皇帝的棺槨被浮起來並且恰好浮到能頂住石門?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1975年,在當時國家文物局開始對裕陵清理發掘的過程中,同樣的一幕再次出現:前三道石門很容易被打開,第四道石門又打不開了,最後,工作人員在用千斤頂將其頂開後,又發現原來是乾隆皇帝的棺木,仍然像60年前一樣,死死的頂住石門!

如果說60年以前的那次純屬巧合的話,那麼為什麼歷經幾十年以後,同樣的現象會再次出現呢?

我不相信什麼鬼擋門,但是我覺得不是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就是迷信,期待答案


我反手就是一鋼叉


乾隆棺槨“鬼頂門”

乾隆棺槨鬼頂門(資料圖 圖源網絡)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這樣一位帝王的陵寢可不一般,光耗銀200多萬兩,工精料美,富麗堂皇,極盡雄偉與豪華。“文治武功”都堪稱典範的乾隆生前極為重視自己的陵寢建設,其規制甚至超過了父親雍正。

然而就是這樣一代大帝,死後卻屢遭盜墓賊襲擾,落個屍首分家。乾隆曾經不得不“親自”用棺槨頂門防盜賊,這就是裕陵地宮兩次棺槨頂門之謎。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率部盜掘裕陵地宮。前三道石門被很快撞開了,第四道門卻怎麼都撞不開。氣急敗壞的士兵們用炸藥將石門炸開後,強行進入了金券。這才發現,地宮內有積水,一具巨大的棺槨頂住了石門,這才給打開第四道石門增加了難度。

孫殿英兵匪開棺揚屍、洗劫了裕陵地宮。後來清室遺老收拾殘局,重新封閉地宮石門。1975年,文物保管部門準備對裕陵地宮進行清理。由於第四道石門已經被孫殿英的兵匪所毀,地宮就剩下了三道石門。這時,大家已經知道了打開石門的竅門,前面的兩道石門都很輕鬆地打開了。

到了最後一道石門,又遇到了難題,怎麼都推不開。當時工作人員納悶,用千斤頂,把最後一道石門頂起來,發現又是棺材頂住了。乾隆的棺材明明被放回了原位,怎麼又從床上跑了下來?大家都嘖嘖稱奇。

這就是裕陵地宮棺槨兩次頂門之謎,也就是所謂的“鬼頂門”。不過,乾隆地宮裡有六具棺材,為何只是乾隆的棺材頂住了最後一道石門,這個謎團還有待進一步探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