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当今孩子上个小学,家长累的要死?80后们上小学时家长却基本不用操心?

纳川普说


今天把孩子打了一顿!今天上网课,一会把脚伸到桌子上,一会出来拉屎尿尿,一会偷点零食。语文和数学各四五十分钟,中间休息十来分钟,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坐不住,而且家里的环境就是不适合教学 ,不比班级授课制!写个作业磨磨唧唧,最后忍无可忍打了一顿!心烦,吓得我一天也不敢看电视,手机基本被孩子占着用来看电子版的习题,各种打卡,快疯了!本来考下教师资格证计划今年当老师去的,看这情况快算了吧,自家孩子都教的吐血……,苦不堪言,苍天啊大地啊,赶紧开学吧!


爱钱不腻富


我是80后我的女儿正在上小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再恰当不过了。现在孩子上的确比以前让家长操心。

一、接送。

80年代路上的汽车不多,主要以自行车为主,大多数小学生都自己上学。现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基本都需接送,有些孩子都上初中和高中了家长仍在接送。再加上农村合并了一些中小学孩子上学远了,家长不得不接送,有些家长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将孩子转到城里由家长陪读。

家长家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工作很忙,还要按时接送孩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从幼儿园到到初中,感觉每天跟打仗一样,经常顾头顾不了尾,让人疲惫不堪。


二、辅导。

80年代的小学生作业都是由老师批改,那时也没有辅导班。现在小学家庭作业全靠家长检查,批阅,有时还要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三、择校难。

80年代学校就那几所,没有私立学校,学校大门敞开着,入学没那么麻烦。现在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城区都划学区入学,不在学区内的想找一个学位非常难。很多人就挤破脑袋买学区房,有了学区房还不行,还要求要求房产证要满三年,家长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三、花费。

80年代上学虽没有免费,但学费也就几十块钱,没有额外的花费。现在上学都免学费,但却花的更多了,因为各种资料满天飞,各种特长班收费一个比一个高,私立学校的学费更是以万起步,比不免学费时花的更多。


四、独立。

80年代的孩子放学回家都会帮家里干活如:放牛、洗锅、做饭、洗衣服等,现在的孩子只会学习比皇帝不难伺候,连一双袜子要家长洗。


总之,现在的孩子上学花费大,操心多,这也是很多家庭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


教育黄金眼


这个问题感觉太深刻了,我是50后的,我儿子是80后的,在这里先不说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时的情况,做为80后母亲的我等到孩子上学的年龄,我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早晨5点来钟起床做早饭,一天三顿饭让孩子吃饱,学校老师留作业,我只是督促孩子进快写作业罢了,儿子也照样考上了大学,如今儿子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儿子升级当了爸爸,而我也升级当上了奶奶,应该是吉大欢喜其乐融融,可谁知盼着孙子长大该上学了,刚小学一年级这个累呀,我和老伴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到儿子家收拾屋子、做饭接送孙子上下学,而80后的父母天天上下班很晚才回到家,辅导孩子作业不说,还要完成老师发的微信上传作业,每天都到很晚,我们老辈每天都要等到他们吃完晚饭,才能休息,50后的累,而80后的工作压力,养家糊口他们更累,我就想什么时候是个头,唉也就只盼着我和老伴身体好好的,多给他们帮帮忙多陪他们几年,盼着孙子快乐健康的生活,不要再象我们这么累就好了!


老福169030761


可不是嘛,我女儿上一年级就送去私立学校了,管的严,成绩一直都不差,今年五年级了,学习都没让我操过什么心,儿子今年也上小学了,如果也去私立学校,负担有点大,就把他送到隔壁村的公立学校了,我不怎么在老家,都是他爸管,哪天晚上如果他爸爸下班晚了耽误了,他就一点作业都不写,打电话让他爸爸赶紧回家教他写作业,我老公说,因为这个小家伙让他感到很心累,就是偶尔聚个餐喝点酒他都不让你心里踏实


我的巴掌适合你的脸l


我是80后,现在也是小学生的妈妈。作为80后,我在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总是想起来小时候自己上小学的一些事情:每天放学回家,妈妈给我做晚饭、陪我一起做作业,还要招呼跟我一起在我家做功课的同班同学......那个时候的妈妈应该也挺累的吧?

但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80后认为:在我们80后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为什么基本不操心?好像操心孩子功课、陪伴孩子做作业的事情,属80后最累似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古往今来,大凡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没有哪个父母是轻轻松松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成绩优秀、道德高尚、品学兼优的孩子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与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第一、从古到今,优秀的父母都在用心地培养自己的孩子。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大凡圣贤之人,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总是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为了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用芦苇杆在沙地上教他学写字,从别人家借书给他读。这种苦和累,恐怕不是当今的家长能够做到的。

近些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痛苦,但其实,对于那些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来说,陪娃写作业仅仅是成长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比这困难的多的事情出现时,父母依然是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为的就是孩子能多学些知识。

第二、不同年代,重视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国对知识、对教育的重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中断过,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成为社会阶层中被批判的一派,强烈打击了社会中的文化人。直到1977年,我国才恢复高考制度。而80后们上小学时,高考制度才恢复20年左右,80后的父母们多是小学文化水平,这之中有很多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上学、接受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而如今,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人人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知识的人在社会上越来越难以立足。而此时,接受了高等教育的80后群体成为父母后,对孩子们的学习、作业等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操心的事情也比父辈们多,这也是社会现实。

第三、不同时代,家长操心的内容不一样。

虽然每个年代的父母都在操心孩子们的教育,但不同的时代,父母操心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别。

80后的父母辈们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操心的是:每天早上给孩子做什么吃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是否被欺负了、这次考试有没有拿到奖状......

80后做父母时,更操心的是:孩子要上什么兴趣班、作业中又有哪些知识点不会、就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该用怎样的方法帮助他提升......

总体上来讲,80后上小学时,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更加操心;而80后的孩子上小学时,80后们更偏重对孩子学习内容的关注。

结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

无论是80后的父母辈,还是如今做父母的80后们,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当然,如今孩子们的升学压力大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注的精力也更加多,但还是期望更多的父母可以耐下心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地催促孩子成长,静待花开。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欢就关注我吧!

人鱼妈妈


我就是80后二胎妈妈,我家大宝也上学了,来说说我的看法。

1.择校难。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会没有幼儿园,只有学前班,只要够年龄,就可以上自己村的公立小学,初中,家长不需要为选学校而发愁。相反,我家孩子北京海淀区S街道户口,但是我们住在北京海淀区X街道,想在X街道上幼儿园,报了3家公立幼儿园,没有一家录我们。因为北京的幼儿园,要么单位自己办的,优先本单位;要么村里的,优先本村,像我们这种单位的虽然可以上,但是离的太远,在加上没有人接送,只能放弃公立,选择了私立。


2.学费贵。

记得我上学前班的时候,一学期学费也就120左右,后来上初中才220元;而我家宝贝上幼儿园一个月就2600元,还是我们附近比较便宜的私立幼儿园。


3.接送问题。

我小时候,我们村的孩子吃完饭,大家你叫我,我叫他,好几个孩子一起去上学,同行的人比较多,也没有那么多的车,所以不用父母接送;而现在,交通发达,各种车辆,在加上“人贩子”,“校园欺凌”等等,致使一部分家长做起了全职妈妈,专门接送孩子。


4.辅导作业。

小时候我的作业都是自己做,父母在地里干活也顾不上我们,做完了交给老师,老师统一批改,那道题错的人多,老师上课在单独讲解。而现在的孩子作业,一般都是家长陪同做,做完了家长检查,所以无形中多了一项工作。


5.上学时间问题。我小时下午5点才放学,而现在幼儿园基本上下午4点放学,北京的小学放学太早了,每次下午3点小学生已经回到小区了,这么早放学,家长根本没法上班啊,那个单位能让你下午2点多下班去接孩子,除非钟点工的工作。


6.孩子的独立问题。

小时候,我家比较忙,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是常用的事,小学时候就帮我妈蒸馒头,做饭,掰玉米,割麦子,摘辣椒等等,80后的我们小时候特别独立。而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家里就一个孩子,4个老人,大人都把货干完了,也轮不到孩子,孩子除了读书,其他事都不做,生活上不够独立。


7.培训班。

小时候,因为在村里生活,貌似没有培训班,唯一的培训就是我小学6年级暑假,花20块钱报了个英语培训班,20天只要20元,培训费真的是便宜啊。而现在,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英语课、舞蹈课、钢琴课、奥数课、少儿编程、美术、跆拳道、乐高、口才、书法、游泳、小主持人等等。先不说培训费贵,就是报个2-3门,光带孩子按时按点去上课,就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家长不忙才怪。


8.手机,网吧等电子设备的诱导。

我小时候根本没手机,村里也没有网吧,唯一的电子产品就是家里的电视。而现在小孩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手机,有的学生自控力差,家长不监督,就往网吧跑,没办法,有的家长辞职专门看孩子。电子设备对现代孩子的影响也是挺大的。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停的改革,所以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上个学,都快累死了,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我太难了”。



嘟宝妈


因为过去的家长不用检查作业,不用批改作业,不用签字,这些不是老师做的吗??现在的家长要检查签字批改作业,孩子不认真听课,孩子成绩不好,都是家长责任,老师只负责微信发作业,然后训家长就行了……我的天啊,我长这么大,没受过气,(上学时候成绩都前三,走入社会都是别人宠我,因为我小但是懂事懂道理)现在孩子上小学,天天被训的跟狗一样,成绩全班第十都还是差,什么平时成绩不好,你平时成绩在好,考大学的时候有用吗……


用户2964445995346


为孩子读书每天要一个大人专门为此忙上忙下,早上送中午接,中午送下午接,特别农村人最麻烦,家离学校远,早上送进学校就得赶快回家打扫卫生,九点半就要煮中午饭,十点=十就要把饭给孩子送去,+一点二十孩子放学就得有饭吃,下午三点四十又要从家里出发,五点四十孩子放学,现在养个孩子确实太不容易了。


老兵话多


现在的孩子上小学和80后孩子上小学,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线老师,家有二年级女娃一枚,同是自己也是80后,我来谈谈自己看法。

一、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

80年代,经济发展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大家普遍都穷。特别是农村时期,家长们多在家务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上尚是问题,哪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孩子。

我记得我所在的村子,当时馒头都买不起,都是用粮食去换;后来有了卖烧饼的,2毛钱一个,只有生病了家长才给买一个吃。

而现在,生活必需品增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虽然大家还是在为了生计奔波,但和30年前的社会相比,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起码的温饱甚至小康是没问题的。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将有一部分富余的金钱和精力抽身出来,用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

换言之:80后的父母不是不关注孩子学习,而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对孩子学习关注少。

第二,独生子女享有了比80后孩子更多的专宠和关注。

80年代的孩子很少有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没有实施以前,大多数家庭是两个到三个孩子,我的同学还有家里姊妹四个、六个的情况。孩子多,加上家长的生存压力大,普遍采取散养教育。上学,就是家长找个地方看孩子;放学,孩子满大街疯跑。学习好的那一个可能会多的一些父母的宠爱,但是父母是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业上的辅导的。

而现在,独生子女成为普遍现象。每家一个的娇宝宝独享着来自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专宠,所有的资源都围绕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当然所有的希望也聚焦到她一个人身上。上学放学专人接送,一日三餐费心准备,十八般武艺通通操练起来。

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尽所能去培养。这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

虽然二胎放开了,但是似乎家长尚未从倾尽全力培养一个孩子的心态中扭转。

第三、社会的整体发展形成一种普遍的教育焦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视野由原来只囿于一个小村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了解了更多的“别处的生活”,“别人家的孩子“,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不同国家的教育观念,无形中助长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感。

试问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甘为人后,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像自己活的这般艰难,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抛弃。于是巨大的教育焦虑督促自己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学习身上,营造出一个个“拼尽全力“的父母形象。

第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1课程设置

我们小时候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语文数学,虽然也有体育音乐等课程,但不过是小打小闹。

现在的社会,既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小学每学期也都有音体美科学等小科的学情抽测,美术、体育相继纳入中高考的检测内容,各种特长班也应运而生。

学校没有足够的课程帮助孩子消化知识,家长势必会增加回家后的学习时间,压缩游戏的时间。你不学,人家有学的啊!

2教学改革

特别是近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对孩子的文化底蕴的沉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不仅要学习课本,还要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学经典篇目。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学期要背诵30到40首古诗,还有背诵相应的《论语》、《三字经》等篇目。

长远来看,这样的改革肯定会提升整体的民族文化底蕴,但是就到每个孩子来说,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课内还要扩充到校外,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3学校压力

作为一线老师,也忍不住为一线老师发声。其实不仅仅是家长感到有压力,教师身上的压力也很大。教学任务日益严重,各种非教学的活动如同雪花铺面而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评比、迎接检查……都说很多人羡慕教师的职业,只有深处其中的才能知道其中滋味。

很多家长一谈起现在孩子上学累心,就抱怨老师不负责任。不可否认每个群体中总会有一部分良好风气的败坏者。但平心而论,现在孩子上小学与80年代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大家都成为了这种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从中承受了变革中的无奈和委屈。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家中还有上二年级的女娃,我给家长的建议是:放平心态、自然养育、适时关注、顺势而为。

我是一线教师“且听丰吟”,致力于持续输出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和故事,陪伴孩子和学生健康成长,期待您的关注


且听丰吟


嗯嗯,同感,我今天还和我妈抱怨,我觉得现在过得好没有意思,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吧,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终于可以不读了,结婚生子,现在孩子上学就和我上学一样,放学回来,批改作业,订正,再批改,讲解题目……突然觉得我又开始上学了,有点受够了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