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印、私印

1.北宋官印

宋官印承袭唐代制度,但在印制方面已有不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宋代官印、私印

印面逐渐增大,大多在5厘米见方左右,形状也时有不规则,或长或扁。印背均刻凿有年款或颁制单位等,印文书体与唐印渐有不同,出现了笔画数叠曲折,布满印面的"九叠文"。称谓上有称印、记、朱记。宋以前,官印在离职时即移交或上交,并毁之,而宋代则明文规定官印可以殉葬,因此宋官印传世者较多。印边较唐印更宽,大约有印文粗细的三倍左右。如"鄜(fu)延路兵马钤辖之印"即为典型的北宋九叠粗边官印,且背部有楷书凿款"熙宁六年西作坊铸"。此印就现在看来经过风化、流传,印内文字线条虚实有致,曲转自然,宽边细文亦有视觉上的对比,别开生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代官印、私印

宋代官印、私印

2.南宋官印

南宋官印,大多仍沿袭北宋印制,印面较大,印文以九叠为主。如"建炎宿州院朱记"一印。此外宋代较为低下级别的官印多用楷书,其印称"记"或"朱记",以方便百姓识别。如"都检点兼牢城朱记"一印,全印文字大小参差穿插自然、疏密有致,线条随笔意粘边,字体结构生动有趣。边与印中之字粗细基本一致,显得较为统一,从每一个字看,笔画天真率意,虽是极低微之官吏所用的印章,但从艺术性的角度分析,比九叠官印更具魅力。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代官印、私印

宋代官印、私印

3.宋代私印

宋代私印大都是从书画作品上流传下来的,原作已很少保存至今。如"米黻(fu)之印"与"米黻之印"两印,都是在《兰亭八柱》第三本褚遂良摹本后米氏题诗上所见,两印的印文都多少受到九叠篆的影响。两印虽一朱一白,但屈曲盘绕相叠却同出一辙,从这里我们亦可发现当时官印九叠篆的影响之大,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的审美情趣。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代官印、私印

宋代官印、私印

又如"东蜀文氏"印,印文形式上取法玺印,文字采用小篆,线条虽不如汉印浑朴多变,但能以小篆入印,并参有当时的金文笔法,虽欠道劲,但能灵活应用,可谓打破了九叠文一统天下的审美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