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有多少“洋经典”得到考证?

文丨戴宇威


为励志、为教化、为长志气或添自豪,我们总喜欢引据名人事迹、名家所说。而要更想彰显说服力,莫过于引据“洋经典”了,比如牛顿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见水沸腾冲开了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的名句等,就不但为每一个中国学子熟知,而且为很多人景服。

其实,牛顿的发现和瓦特的发明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的成就也只是在已有的发现和发明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或关键性的一步,并不是横空出世,异帜独建,诚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既然如此,他们所看到的自然现象又与后来的成就有多少必然联系呢?最多是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确立了奋斗的方向,要有所建树,还得从前人奠定的基础学起走,而不是凭所见就去冥思苦想,以冀顿悟。

至于爱迪生的名句,本很不错,但后边还有“而后者是至关重要的”半句。正是因为此半句被人有意或无意省略了,不知害得多少本无某方面灵感即天赋的人,却硬要往该方面去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从而钻进去,走不出,陷于走火入魔。

日本人做事认真、敬业,众所周知。可就有日本连清洗过的马桶里的水都可舀起来喝的“经典”为我们的媒体奉为圭臬争相报道,以教化国人,很多人读此就羞愧得无地自容。

然而,这经典却如同美妙的肥皂泡,让一位12岁的日本男孩戳破:日本的自来水分为饮用水和用于洗衣冲厕所的生活水两条管道,马桶再干净,也不能喝马桶里的水;同时,马桶有一条弯管,总是盛着水,也无法清洗,即使放入的是饮用水也不再是卫生水,没谁敢喝。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其实,这位男孩说出的是简单的常识,而前者在日本简单得连常识都算不上——我们每年有数百万的人前往日本旅游、公干、读书、某事,岂能不知?我们将有悖简单常识的事奉为经典,能不汗颜吗?

再说,马桶就是用来拉撒的,再讲卫生,也没必要洗得让盛的水都敢饮的程度。若要将拉撒屎尿的马桶清洗到可盛饮用水,肯定会比洗餐具耗费更多的自来水和清洁剂,耗费更多的人工,产生更多的污水和污染物。

同时,马桶洗得再干净,只要一使用,又回到污秽状态,得重新来,而马桶的使用一般较频繁,一天不知得清洗多少遍,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产生多少污染源?这样,既不节俭,又不环保。

而日本由于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有限,珍惜天物,物尽其用到了吝啬小气的地步,我们就曾极力宣传过日本人如何精打细算的经典——办公用纸正面用了还得用背面,铅笔削得手握不住了还得用棍子捆扎着用。如此节约,与洗马桶的奢侈,岂不矛盾?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类似的被我们懵懵懂懂地奉为圭臬的“洋经典”还很多。前些年就曾热炒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件事:“全世界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能。”

这足该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了。可有个叫李慎之的学者到国外查找了这次会议的相关资料,拜访了有关人物,令人丧气得很,这个会确有其事,但会上根本没提到孔子,甚至连中国都没有人提起。岂不好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经典”为国人熟知,这就是据返回地面的航天员讲,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地球上的人工建筑就是中国的长城。虽然当时美苏航天器频频升空并与飞船对接,宇航员不断地在创造人类停留太空时间的记录,而我们还没有载人航天的计划公布,但这一“经典”令国人的振奋,不亚于我们的航天员进入了太空。

然而,根据常识,肉眼要在太空看到长城,如同要看得见几公里外一根草,这“经典”仍是不堪一击的美丽肥皂泡。事实上,当我们的多名宇航员也上了天并出了舱,却没听到他们讲到这方面令人振奋的事。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朝鲜战争,我们是大赢家,过去只要一提及,总是凯歌高奏和抑制不住的自豪。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得利关于朝鲜战争的一句话:“美国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句话我们不但在大会小会上常听到,还常见诸媒体。美国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错了、败了,人家自己都承认了,还有啥可说呢?咋不值得我们自豪呢?战后的朝鲜又按三八线恢复了战前格局不去说了,停战后美国是否在为出兵朝鲜后悔也不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有学者在美国查阅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原来布雷得利说这句话还有个前提:“如果这场战争扩大到中国。”原来我们自豪了半个世纪的一个结论,却是断章取义,是拿假设当作真实来炫耀。这实在比阿Q得意的“先前阔”还虚渺。

近些年,出了强行撤迁事,媒体就常有外国如何对待撤迁的报道。有这样一“经典”:二战时德军空袭频仍,伦敦机场亟需征地增建起飞跑道,可就有一钉子户以不得妄动祖业为由死活不肯迁搬,公众都对他置国家民族危急于不顾的顽固态度而愤怒,主张强撤,可首相丘吉尔却不硬来,放弃了先前计划,另择路线修建跑道。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很多人不理解,丘吉尔解释:政府增建机场跑道,就是为了保护民众的财物,如果把他人财物毁了,建这跑道还有什么意义。这“经典”与我们的一些强撤做法不啻霄壤,令人惊奇。

但经得住拷问吗?且不说顾了一个人的财物很可能会危及更多的人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且不说处于战争紧急状态下,国家元首有征用一国人财之力的权力,就以天赋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观,你为照顾这一钉子户改了道,又能保证他处没有不愿妄动祖产的钉子户吗?若有又怎么办?总不能放弃跑道修建,让敌军来轰炸吧。

其他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名叫霍勒斯·卢西奇的生物教师为使学生克服害怕虫子或不愿碰虫子的心理状态,自己带头吃活蚯蚓,并让学生也吃;如某高校特聘的外教女教师为请求我们的同胞不要在考试中作弊,当堂给学生下跪;如肯尼迪的母亲面对记者采访,谈她还有一个比做总统更令她自豪的挖土豆的儿子,等等。这些事是否真、是否经得住推敲姑且不说,若是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绝对是遭指责、遭讥讽甚或被起诉:有失人道,有失师道尊严,说疯话。


有不少流传很久的“洋经典”,其实不堪一击

我们引用“洋经典”之所以会犯这些低级错误,并不是国人智商低,而是我们很多人深入骨髓的崇洋媚外心理使然,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只能俯仰随人,人云亦云。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自信到哪去了呢?当然,我不否定,外国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更多的是靠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