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早预防“早春冻”“晚霜打”,避免发生冻害

据悉,北方的部分小麦种植已经进入返青期,当然由于各地气候u条件不同,返青时期也有所区别。小麦“返青”是苗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历时1个月。而一段时间除了做好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田间管理事项外,比较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危害:早春冻和晚霜冻。

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早预防“早春冻”“晚霜打”,避免发生冻害

一、“早春冻”

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特性会有所变化,尤其是抗寒能力会显著降低。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到了春寒时期,小麦就很容易受到冻害。

1、划锄

首先是合理松土。当土壤返浆时,需要进行顶凌划锄,不仅可以松土除草,保墒增温,还可以增强小麦苗的抗寒性。一般来说,划锄后的7-10天,表层5cm的土壤白天的平均地温可提高0.5℃-l℃,有利于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而且,不管小麦幼苗的状态如何,都要抓紧时间在返青期划锄。如果是生长势比较强的麦田,还可以适当深锄,有助于抑制春季分蘖。

锄的时候要注意浅锄和细锄,并且清理掉比较大的土块。划锄前可以先进行镇压,达到土壤上松下实的效果。

2、 镇压

早春时节,镇压麦田,可以粉碎坷垃,弥合土壤的裂缝,使得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冷空气冻伤小麦幼苗。同时,镇压还可以增加土壤表面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导致的冻害。

3、施肥

这个时候施肥主要是弥补冬季土地肥力的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小麦返青,抵御早春冻害。因为冬季小麦维持生长的营养物质消耗快,所以早春施肥比较重要。需要抓住刚解冻还浆的有利时机,开沟深施。

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早预防“早春冻”“晚霜打”,避免发生冻害

二、“晚霜打”

晚霜冻是指在初春回暖季节,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短时间气温骤降,可能会导致作物发生冻害的严寒现象,一般发生在小麦拔节期,大概是3月中下旬。小麦进入拔节期开始,生长速度会加快,抗寒能力较弱。如果发生冻害,比较轻的程度是叶片变黄,严重一点则会造成小麦穗部雌雄蕊受冻,降低结实率。

1、灌水和熏烟

就目前气象部门对晚霜冻的预报精度而言,准确率还是挺高,所以种植小麦的朋友记得多关注气象部门的预告。在霜冻发生之前,及时抢灌,能有效地减轻或是防止晚霜冻的危害。一般霜冻前进行灌水,地温可提高1℃-3℃,叶面温度可提高0.2℃-0.7℃。

利用熏烟预防晚霜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熏烟时间需要控制好,不能早也不能晚。最好是当叶温降到比霜冻指数高1℃时开始。进行熏烟时,最好可以同时点燃田地里所有熏烟点,有效提高预防效果。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小麦抗冻能力。

适时播种,早播的小麦拔节也比较早,比较容易遭受冻害。记得拔节前,可以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避免偏施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防止小麦幼苗旺长,受冻。拔节期可以考虑进行叶面喷施,矮壮素或者是多效唑等药剂,抑制旺长,提高防御能力。

3、补救措施。

如果发生晚霜冻害,不要用绳索拉、扫霜,更不能对冻僵的茎叶进行耧耙或放牧。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进行追肥和浇水,促进被冻伤的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以减少损失。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早预防“早春冻”“晚霜打”,避免发生冻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