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九死一生的福贵,他一生有几个“福贵”

一百多年前的后印象派巨头画家保罗·高更创作了一幅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油画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这幅作品令人哗然,人生之根本不过于此三问: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这三个问题仿佛可以概括人的一生,而其他的附加条件在它面前都不过是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类哲学性的问题让人们开始审视自己,可是没有人能给出关于"活着"的完美答案。2012年一位作家余华通过文学的形式向我们传达了"活着"的意义,他笔下的《活着》为我们一层一层地揭开了生活的神秘面纱,向我们传达了生命的本质。

余华曾感叹福贵:"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余华的《活着》能够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他写出了最悲惨的人世艰难,当你觉得过得无比艰辛的时候,想想福贵,你会觉得幸福无比;当你觉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再想想福贵,你会觉得富足无比;当你觉得孤苦无依的时候,你还是想想福贵,你会觉得人生如此幸运。

那个年代平静的生活是最大的奢侈,福贵在随军生涯中听到过彻夜伤兵的哀嚎,看见过在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老全,经历过爬出死人堆的重生,他那时候说"要好好活着"。

"活着"看起来是很件很让人庆幸的事情,可是在那个年代,也是另一种不幸,"活着"就意味着要经历更多不幸。

福贵也真正诠释了《活着》的主题,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余华《活着》:九死一生的福贵,他一生有几个“福贵”

体会到家人的感情和温暖,福贵落魄时遇到的第一个"福贵"

福贵生于一个富农家,坐拥百亩良田,富得梦中都能听到钱的哗哗声。但终日赌博、逛妓院,一夜之间把祖上传下来的全部家产输给了设局的龙二,从人生巅峰落入人生低谷。

福贵赌博输掉的不仅是良田,还有祖上留下的豪宅,举家灰溜溜地搬到茅草棚。福贵败光家产后,从地主沦为贫民,福贵作为男人要想办法养活一家人,开始老老实实干起农活。

父亲在他输光家产后,并没有想像中的暴风骤雨,他爹骂着逆子却按诚信做人的原则,把最后的钱换成了铜钱,装了几担,让富贵担去城里还债。

福贵母亲一直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岳父一怒之下接走身怀六甲的家珍,自此和福贵断绝交往。后来家珍抱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家。患难中见真情,妻子家珍身为米行老板的千金,有着良好的家教和修养,没有舍弃福贵。女人家珍吃了一辈子苦,却没有丝毫怨言,很满足福贵对她的好,而且说下辈子还要做夫妻。

这样的妻子真的很难得—大福大贵之时,我宽容你的风流;家道衰亡时,我与你共进退。

当钱财散去,如果还有什么留在身边的话,那答案就只有一个:家人。维系着血浓于水感情的家人,才能不离不弃。

余华《活着》:九死一生的福贵,他一生有几个“福贵”

体会到家人的感情和温暖是福贵落魄时遇到的第一个"福贵"。他要为一家人而活,这是他活着的第一个意义。

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是福贵的第二个"福贵"

百年前的社会动荡不安,那时的中国正经历许多的时代蜕变,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革新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福贵娘就病倒了,福贵哆哆嗦嗦接过家珍从娘家带回的两块银元去县城请郎中。

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福贵刚到县城就和一个人发生冲突,打了起来。福贵给生病的母亲找医生的路上,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拉大炮。

在那个年代,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草菅人命。对于福贵来说,他的命要留着给母亲买药、供孩子上学、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准备嫁妆。

福贵知道他不能死,他若死了,家人怎么办?不明不白死了也不值得。福贵知道他不能死,坚决要活着。

解放军包围了福贵所在的连队,期间结识了一个同甘共苦的小战友春生,福贵在枪林弹雨中捡回一条老命,终于能回日思夜想的家。

大难不死是不是一种福气?

曾经在死亡边缘线上挣扎的人,居然还能活着回来,这也是一种福气吧。

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是福贵的第二个"福贵"。

余华《活着》:九死一生的福贵,他一生有几个“福贵”

有庆的死换来两个人的新生是福贵的第三种"福贵"

福贵算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善良的基因传递给儿子有庆。

儿子有庆下雪天都赤着脚跑去上学,只是为了省着鞋子。连到医院去献血,都跑在第一个,生怕不抽他的血。

有庆在学校,被医生活生生抽干了血,为了救县长难产的妻子。这个县长,正是福贵当兵时,感情最好的战友春生。

有庆要求主动输血,他的善良没有错。

福贵失去了儿子,换来了战友春生媳妇和孩子的生命。

这样的有庆,他的死有价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庆的死重于泰山,他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死去,死的很有价值。他的死换来两个人的新生。

有庆的死换来两个人的新生是福贵人生中的第三种"福贵"。

家里一贫如洗,福贵把女儿凤霞送人,换来有庆的读书机会。家里原本圆圆满满的,现在缺了凤霞。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凤霞偷偷回来了,在送凤霞回去的路上,心有不忍,终究留下了凤霞,这个家虽然穷,然而又重归圆满。

女儿凤霞带大了弟弟,在娘病后成为家里挣工分的主力,不会讲话,却受人夸赞。

凤霞嫁给了县长牵线的二喜。二喜是个残疾人,没有双亲,在城里做搬运工,但他为人热情、老实、古朴、善良、孝顺,一家人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女婿二喜为这个家庭带来亮光,点亮了苦命的凤霞。

二喜的到来是福贵人生中遇到的第四种"福贵"。

可好梦易醒,彩云易散,凤霞难产。产后大出血,不治而亡。留下嗷嗷待哺的儿子,取名苦根。苦根的生日正是凤霞的祭日。

二喜拼了命的养育儿子苦根直到四岁。老天最无情,二喜在干活的时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生命的最后一刻,大喊最深的挂念"苦根"。

苦根的到来成了福贵人生中的第五种"福贵"。

没爹没娘的苦根跟随福贵在农村生活,小小年纪就拿起镰刀割稻子帮外公分担生活重担,人见人爱。

外孙苦根,五岁时就可以帮助外公干活。福贵的寄托,是他自小机灵的小外孙苦根儿。更是他唯一的血脉传承。

苦根七岁那年,福贵给他煮了半锅新鲜的豆子,苦根小小年龄,竟然吃豆子活生生给撑死了,福贵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福贵的最后一个亲人离他而去。

余华《活着》:九死一生的福贵,他一生有几个“福贵”

福贵的父母是爱他的。他的母亲,凝缩了中国传统母爱对爱子浓浓的亲情,一直维护着他。他的父亲,虽然怒斥他纨绔的行为,但即便他败掉家产,仍然为他收拾残局。

福贵子女双全,更有着质朴的孝念。凤霞的人生长一些,所作所为,表现了她的乖巧。有庆在他短暂的人生里,足矣证明是个正常懂事的孩子。

福贵拥有友情,且是过命的交情。春生和他一起推过炮,躺过死人堆。虽然因缘巧合,春生间接害了有庆,但二人的友情毋庸置疑,所以,福贵还是帮着春生下葬。

福贵还有仇人,夺家杀父之仇。龙二巧设机心,步步为营,谋他家产。间接导致他家破父母亡,无论在哪种观念下,龙二皆是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

福贵的爱情,是一份真正的爱情。纨绔少爷,纯真女学生,茫茫人群一眼,看上了就是你。换个位面,就是金粉世家。更难得家珍贤良淑德,任劳任怨伴他一生。

王国维说,世上的悲剧大凡有三:

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生命如此怪诞,一口气,一滴水,抽一次血,吃一次豆子都能置人于死地。

福贵一家是善良、质朴、勤快、极好的人,被命运打得匍匐在地。

对于福贵来说,赌场是命运,被抓壮丁是命运...

他受过的苦难来得越猛烈,一家人筑起的爱的堡垒就越坚固。

命运便赐予了福贵九死一生的经历当作福贵,也正是在苦难生活的另一面,他感到了和父母,妻子,孩子的感情才最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