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否该由郭体改为王羲之字体?

最近山东网友热议将郭沫若字体的“山东博物馆”换成王羲之字体的“山东博物馆”,理由是现在的郭体馆名不好辨认,还被编成很多段子。

地理答啦认为,虽然郭体虽然不好辨认不够“板正”,在书法角度不及书圣王羲之,但自由飘逸不拘一格,很有个性,这正是思想保守性格中庸的山东人最最需要的。

而且山东博物馆字体难辨认被编成段子,在传播学角度来说更易于传播营销,像大明湖的多一点“明”,趵突泉少一点的“突”,都成为提高天下第一泉风景名胜知名度的卖点。

至于还有人拿郭沫若的“铁骨铮铮”说事,以及当时拍板的人对郭献媚的说法,个人觉得不应该作为理由,因为目前的情况是历史形成的切客观存在了,搞“翻案”没啥意义,像很多人拿赵孟頫、董其昌、秦桧、宋徽宗等历史人物的人品说事,却无法贬低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地位。

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否该由郭体改为王羲之字体?


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否该由郭体改为王羲之字体?


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否该由郭体改为王羲之字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