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数学是这样一种科学,它告诉你,“一个人十分钟能完成的工作,六百人一秒钟同样完成。”你认同吗?

冯开朗


这明显是有问题的,一张卷子一百分满,两个能答50分的人一起答就一百分了?事实是多半不会超过六十分,但你这个数学逻辑可以算出该项工作最优人数


成功银四


这个人是在胡说,对数学只有肤浅的认识。题目中的描述,对应小学三四年级学到的公式:生产总量=生产效率x时间。十分钟等于600秒,所以1x600=600x1。对小学生来说,很合理嘛。

但是这个公式是有前提的,即生产效率要能与生产者数量成正比。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600人来完成,能否同时上手?能否将原工作均分为600份?所有人的效率是否一致?只要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为否,那么以上等式就不成立了。比如这个工作最多只能让60个人同时做,那么剩余的540人就是浪费,工作效率最多只提高了60倍而已。再比如这个工作中有关键的一步最起码需要5分钟,无论谁来都一样,那么即使600个人都在忙,其中一定有个倒霉鬼要花5分钟,导致了最后完成时间起码是5分钟。

所以数学并不是简单的等式而已,否则数学家早就无聊死了。数学公式是要严格给定前提条件的,并且也需要严谨的描述,例如题目中如果改为“六百人至少需要1秒钟来完成”,会好一些,但也不保证成立。。。


江南渔夫


这种观点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数学就是实际事物的一种简化抽象。把一件事分成不同部分,分别研究,归纳。


"一个人十分钟能完成的工作,六百人一秒钟同样完成。"看起来不可能事实上是有可能,或者趋向可能。比如1台计算机1个cpu计算一个问题,可能需要1分钟,60台电脑60个CPU可能需要1秒,或者接近1秒甚至少于1秒。

1个生产步骤,统筹分配,60个人的生产效率高过一个人也是可能的。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写一本很有名的书《统筹方法》,目的就是合理分配任务,把一件事统筹分配为不同部分来提高生产力。工厂的生产流程需要运用数学来合理安排。

在企业规模化大生产中,把一件事情流程化,不就是把一件事分给六百人吗?

数学对于现实事物的简化抽象,就是为了把同类事物归类在一起,现在很流行的gpu进行一些科学计算就是因为GPU的核数远超CPU,虽然gpu计算能力不如CPU,但是数目多,把复杂问题简化分类后利用gpu来加快计算。分类简化需要很高的数学能力。

数学的这种归纳简化让有人提出数学的本质就是抽象。

可以说数学是一切科学领域了不起的工具。在未来机器人的时代,这句话可能就不会有争议了吧。


冷冷医趣


扯淡,工作是放电影?能按祯按秒拆分?不知道什么叫基本单位吗,你要说1个人10分钟完成一件事,10个人10分钟完成10件事还差不多


黑夜丨诅咒


一、数学的应用

数学呢,它是理学,包括科学的基础。我们在现实中呢,好多生产生活用到的技术,包括科技产品呢,都是和数学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的计算机就是以数学为基础。

那比如说我们过去算一个算很多账的时候,现在呢,我们通过一张一个三个表格就能够把很多数据全都给我一键生成。这就是计算机程序给我们的便利。一个人10分钟能干了的活儿和600个人一秒钟干了的活。其实数学它不是一个时间总量的计算。同时数学呢,它也不仅仅是反映在生产力上的一个推动作用。

二、数学的边际

数学的里程很广,覆盖的面也特别广,我们高中学到的数学呢,可能说是只是一个入门级的,包括我们大学还要学高数,线性代数运筹学,还有很多甚至是我没有接触过的数学。在很多天文学包括一些特别抽象的科学里面,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三、学好数理化

在我们过去呢,其实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认为这个还是比较切合我们国情的,因为从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呢,其实我们国家还是注重这个经济发展,还有这个科技的发展,那么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前提下,就是要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我们国家在这个自然科学这一个领域呢,其实发展还比较薄弱,我们看到很多的诺贝尔获得者呢,其实都是在这样一个月领域。在这个实践应用领域呢,其实中国是是前缀后感的,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但是在这个自然科学理论。中国跟这个世界水平还差了很多。特别是像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应该在理论基础上能够有一些人踏实的做学问,做理论,做研究。

数学呢,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科研教学,其实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不可能否认它的存在价值和地位。学好数学呢,在努力的前提下呢,也需要一些天分的存在,所以说呢,我们还是希望有天赋有能力的人呢,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坚持有所收获。

我是地理氪,致力于教育,帮助广大学生一起学习地理知识。


地理氪


笔者同意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可以助力把一件事分成不同部分,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最大优化或最佳效益。

这里就涉及到数学的最优化的统筹问题思想方法。最优化统筹问题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努力争取获得在允许范围内的最佳效益.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数学爱好者,接触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一些优化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举例说明,美妙数学之统筹与安排

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事情都包含了数学中的最优化思想,即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例如5个人各拿一个水桶在自来水龙头前等候打水,他们打水所需的时间分别是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和5分钟.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试问怎样适当安排他们的打水顺序,才能使每个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分析: 5个人排队一共有5×4×3×2×1=120种顺序,把所有情形的时间总和都计算出来,就太繁琐了.凭直觉,应该把打水时间少的人排在前面所费的总时间会省些.考虑用“逐步调整”法来严格求解.

解:首先证明要使所费总时间最省,应该把打水时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一位置.

假如第一位置的人打水时间要a分钟(其中2≤a≤5),而打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b位(其中2≤b≤5).我们将这两个人位置交换,其他三人位置不变动.这样调整以后第b位后面的人每人排队打水所费的时间与调整前相同,并且前b个人每人打水所费时间也未受影响,但是第二位至第b位的人排队等候的时间都减少了(a-1)分钟,这说明调整后五个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减少了.换言之,把打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一位置所费总时间最省.

其次,根据同样道理,再将打水需2分钟的人调整到第二位置;将打水需3、4、5分钟的人逐次调整到第三、四、五位.所以将五人按照打水所需时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所费时间最省.这样得出5人排队和打水时间总和的最小值是

  1×5+2×4+3×3+4×2+5×1=35(分钟).

通过本例可以看出,掌握优化的思想,合理统筹安排操作程序,就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题涉及到的统筹方法,是生产、建设、工程和企业管理中合理安排工作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对于进行合理调度、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统筹安排”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出这一伟大方法的人正是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华罗庚爷爷以及他的统筹学。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1958年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統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数学普及工作中去,义无反顾地干了近20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大兴安岭到珠江两岸,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曾到过二十多个工矿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传授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优选法和统筹学的推广与传播十几年来从车间、一个村庄迅速传遍了全中国。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1967年著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得妇孺都能明白、掌握应用,取得了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效果。华罗庚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让我们特别仰慕地体会一下华罗庚的36字警句吧:“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精统计、抓质量、理数据、建系统、策发展、利工具、巧计算、重实践、明真理”。是不是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了华先生的应用情怀?细细品读,这36个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今天的科学家、管理者、企业家等仍然具有重大价值,毫不夸张地可以将其视为推动各自事业发展的至理名言。

数学应用的魅力

数学研究的领域涉及世界上一切事物,有人说,上帝是按照数学语言来创造世界的。数学是什么?它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按社会上普遍的理解,数学无非是加、减、乘、除、代数、几何,有些人还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以为这就是最高深的数学了,至于数学究竟有哪些用处,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在北京大学成立的一百周年,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毕全忠采访了北大数学系的八位教授,请他们谈谈数学,八位老师从各个方面并结合了许多具体的例子谈论关于对数学的理解,在听完他们的讲解之后,毕全忠意识到数学对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尤其是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他通过采访所得到的大量材料,而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下了《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这篇文章,写成之后又请姜伯驹、张恭庆和王选三位院士审阅,在那年,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部分观点片段如下: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它内部又分成分析数学、代数学、几何学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一些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又分很多研究方向,那么数学究竟是一门什么科学呢?

一般人把它归入自然科学,而数学教授们认为,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它是独立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外的一门科学,就像哲学不属于社会科学一样,各种科学都是抽象的,但是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1+1=2,"1"是什么?"2"是什么?既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一个苹果、两个苹果,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数量概念,数学的抽象性也可与哲学相比,正因为它高度抽象,所以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限于自然界,数学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最基础的科学,数学可以解释其他科学,而其他科学却不能解释数学,外国曾有人说:"上帝是按照数学语言来创造世界的",意思是说数学研究的领域涉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教授们说,事实上,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已超出了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例如,数理逻辑与人工智能这些数学分支,所研究的既不是数量关系,也不是空间形式,数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理性思维才能产生重大突破,爱因斯坦运用数学思维推演出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体验不到、不能理解的结论,他创立的相对论,大大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在以往,人类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和实验两种,现在数学方法被广泛采用,成了第三种主要方法,数学方法往往是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例如银行确定存款利率,定得太高,银行要赔,定低了,就会减少储蓄,怎样确定存款利率,以取得最佳效益,理论研究不解决问题,也不能做实验,而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

最抽象的数学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花朵,恩格斯说,数学在一门科学中应用的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

数学是个宝库,从数学中产生出来的东西,具有高屋建瓴、压倒一切的气势。

谈论数学,必然要涉及电子计算机,计算机是数学与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为数学的应用开辟了极广阔的天地,数学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更大、更重要了,这种影响,现在只是开了个头,很多问题,数学在理论上可以算出来的,但计算量太大,靠人力实际上无法实现,现在应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快算出来了,

例如依据今天的气象今天的气象数据预测明天的天气,有一套算法,但人工计算要花费整整18年的时间,用计算机很快就能算出来,现在的天气预报都是应用计算机才做出来的,而计算机又反过来促进数学的发展。

我们正处在“数学技术”的新时代,有报告认为:未来社会最好的工作和岗位,属于准备好了处理数学问题能力的人。数学已不单是一门学科,而且是重要的潜在资源,现今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已取代了扫除文盲的任务,高技术的关键是软件,软件的核心是数学方法、数学技术,我们引进的外国高技术和产品,如果不掌握其中软件应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技术,就不能改造、创新,很快就会落后,北大数学学院院长姜伯驹院士说:"高技术和信息化、数字化是联在一起的,数字化,就是把各种信息变成数字,成为离散的东西,便于应用代数的方法用计算机处理,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信息压缩,就可以传输,然后再还原"。

海湾战争,都说是高技术战争,美国人在总结海湾战争时说:"下个世纪的战争是数字化的战场",其核心技术也是数学技术,解决电磁波通讯的干扰和失真是一大难题,早在60年代太空开发竞争的初期,美国就意识到这个难题了,美国人采用了信息数字化、纠错编码、数字滤波等一整套数学通讯和控制技术,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20年后,用到了海湾战争中,在短短数十秒钟内准确地拦截了对方发射的导弹,又能引导自己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也正是领先的数学技术,使美国在开发高清晰度电视的竞争中取得了压倒的优势。

总之,数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数学又跟其它学科不一样,数学思维让我们更有条理和逻辑,数学方法指引我们攻克难题。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毛泽东曾呼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数学,这不是谁愿意不愿意的事。要让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好更大,也需要有类似的解放运动,需要让数学成为更多人手里的尖锐武器。而富有启迪的观念和思想为培养更多人的数学涵养和情趣当然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

参考文献:1.毕全忠,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人类的知识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神学、哲学、科学、数学、社会学。数学不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题主提出的命题我并不认同,在有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比如都用普通方法炒一道菜,一个人用10分钟能炒出来,但是给你600个普通人,菜也不可能1秒就熟。

数学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确定性,其中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它在各门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熟知的物理是绝对离不开数学的,每个顶级的物理学家都是非常厉害的数学家,他们发现的很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再做实验证明。


YoungerVlog


数学是人生规划算式,人生统筹的公式,时间应用的方程。效率抢收的证明。数学是起航聪明的导师,智慧的教授。一切生活的精与巧离不开计算,离不开成本,人生不得不用数学计算计较。算出了节约,算出了成果。算出了经验。


飞向光明8968


高斯算题的故事了解一下,一班学渣加老师被高斯秒杀,数学要看在谁手里玩[抠鼻]


Darwinkang


学数学不会告诉你六百人可能要一年干一个人十分钟能完成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