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彭育红,晏志珍

开展林业育苗活动时,对环境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转变传统育苗领域中人工除草的方法,采用科学除草方式,进而提高育苗除草效果。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育苗规模日益增大,为了缓解育苗问题,合理采用化学除草手段,结合林业育苗实际要求,优选适应性强的除草药剂,不仅能够提高除草效果,还能够提高育苗质量,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1 化学除草方法应用

1.1 种子发芽前除草技术的应用

林木种子形态与杂草种子形态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针对林木种子选择除草剂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可以选择杀草胺或灭草胺等药剂,将树苗中的杂草完全消除,进而为树木种子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完成种子耕种作业之后,需要积极开展松土处理,保证除草剂渗透于地表土层中,充分发挥除草剂的作用,将苗木根部杂草与害虫彻底消除。另外,在杂草种子萌芽期与生长期,通过应用化学除草方法,有效将杂草消除。然而实际情况是:苗木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破坏土层原有除草药剂,导致杂草种子未得到有效消除,并且在气候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会快速生长,因此,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施加除草药剂 。

1.2 种子发芽后除草技术的应用

在林木种子发芽后,应该对树苗和杂草的生长关系进行正确把握,科学选用化学除草方法开展除草工作,保证其安全、有效。需要对种子发芽后的土层位置加以了解,并充分掌握种子发芽后的苗木生长特征,进而保证除草剂能够充分地向地表土层渗透,彻底消除杂草。需要确保种子发芽之后,除草剂能够起到对发芽苗木的保护作用,促进树苗生长发育。因此,对育苗人员的工作要求不断增加,需要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苗木种类与不同苗木的生长特征,掌握杂草和苗木的关系,以此保证除草剂选用的科学性,将除草剂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林木种子发芽率。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1.3 结合杂草与苗木发芽时差实施除草剂

开展苗木除草活动时,不仅需要对杂草和苗木结构形态进行充分掌握,还需要了解杂草和苗木的发芽时差,合理施加除草剂。主要是由于不同苗木与不同杂草之间的发芽时差存在差异,因此,同一除草手段无法适用于所有苗木除草工作。可以借助杂草和苗木发芽时差,科学选择除草药剂,结合其发芽时间差异,合理确定除草剂类型,进而提高除草效果。同时需要注意,此种除草手段无法有效消除未发芽杂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除草技术,保证除草工作的有效性。

2 应用化学除草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2.1 严格把控时间

开展除草工作时,应该科学确定除草剂使用时间,进而将其除草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应用除草技术过程中,除草剂最佳使用时间为杂草生长初期,该阶段的杂草非常脆弱,在此阶段施加除草剂可以提高除草效果。另外,可以借助毒土法开展相关操作,在土壤中埋入适当的除草药剂,保证苗木稳定生长。

2.2 控制除草剂用量

应用化学除草方法时,需要保证药物浓度配比的合理性,确保其在消除杂草的同时,不会影响苗木生长,严禁过度应用除草剂。在应用混合型除草剂时,不仅需要了解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还需要了解苗木生长特征,合理调整除草剂用量,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3] 。

2.3 分析除草药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在开展化学除草作业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需要积极分析苗木生存土壤,同时需要对环境与除草药剂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均会影响除草效果。若是土壤温度过高,则需要充分考虑哪种类型除草剂能够适应此种环境;若是土壤温度较低,则需要适当加大除草剂用量 。

3 林业育苗工作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效果

结合湿地松育苗经验,对化学除草方法的应用效果加以总结。湿地松育苗时间一般为 4 月份,此时乔本科和蓼科等杂草生长旺盛,对苗木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重点清除这两种类型的杂草。而西玛津的除草效果非常突出,同时对湿地松苗木不会造成伤害,因此,可以通过配制西玛津药剂,并在湿地松种子上进行喷洒,清除杂草,为湿地松苗木生长提供保障 [5-6] 。

4 结语

应用化学除草方法时,应该结合林木种子发芽情况,合理选择除草药剂。同时,在化学除草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时间、控制除草剂用量、分析除草药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另外,结合湿地松苗木对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探讨,能够有效提高除草效果,优化苗木生长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