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怎樣毀掉一幅畫?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燒了。但是,這種方法只能毀掉這幅畫,卻不能毀掉畫作傳播的價值。特別是當下,打印技術極其發達,等比例複製已經不是難事。燒掉一幅畫,非但不能毀掉這幅畫的藝術價值,相反可能讓它更容易被銘記。

可見,燒掉並不是毀了一幅畫的“高級”操作。

其實,相比於燒掉一幅畫,毀掉一幅畫更高級的操作是,在這幅畫上塗鴉,這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消滅掉這幅畫藝術價值的“神操作”。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今天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神操作”。故宮這幅畫,宋徽宗題詞價值倍增,乾隆又加1個字,卻差點“毀”它。

這幅畫就是著名的《高士圖》。《高士圖》本來是一個系列的畫作,由6幅畫組成,目前流傳下來的只有這幅“梁伯鸞”。這幅畫主要是描寫隱士梁鴻與妻子“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表達了畫者衛賢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幅畫的畫者是衛賢,他是南唐的宮廷畫家,與李煜常泡在一起討論藝術,他的造詣可見一斑。我們欣賞一下這幅畫,瓦舍、山水、林木,都刻畫得十分精緻,與人物的主題相得益彰,衛賢的畫工可見一斑。這幅畫中,亭臺、樹木都很寫意,彷彿是置身仙境,謳歌了隱士的生活。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問,《高士圖》由6幅畫組成,為何只流傳下來一幅?這要感謝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在歷史上,宋徽宗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在他治下金兵南侵,出現靖康之恥,北宋就此毀滅。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但是宋徽宗卻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他的字和畫都非常有造詣。在書法上他發明了瘦金體,開創一代書法之先河。在繪畫上,宋徽宗的鳥,精緻、靈巧,活靈活現,藝術性和欣賞性都很高,是難得的佳品。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宋徽宗不僅愛繪畫,而且還喜歡收藏,他所喜歡的畫,都會特別裝裱保護,這就是著名的“宣和裝”。宋徽宗裝裱的作品,都會在皇宮內廷之中保存,恰是宋徽宗這個舉動,保護了這幅畫。

一方面裝裱的作品,會讓這幅畫更容易扛過歲月的磨礪。尤其是“宣和裝”裝裱,方式十分科學,也很複雜(如下圖),對畫作的保護可以說是“搶救式”的。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另一方面裝裱後的《高士圖》,留在宋朝的內廷,讓他免於流落民間。這也是一種保護。可以說正是宋徽宗救了這幅《高士圖》,讓它成為故宮的至寶之一。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轉眼到了乾隆年間,這幅畫的主人變成了乾隆皇帝。

眾所周知,乾隆號稱是十全老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他一生作詩4萬多首,雖然都是“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之類的作品,但是能夠堅持每天筆耕不輟,乾隆的文學修養還是蠻高的!

所有文人都是清高的,乾隆也是如此,他有一個癖好,那就是在書畫作品上題字。不僅如此,乾隆還喜歡在自己題詞的書畫作品上蓋章,生怕多年以後,後人不認識這字是乾隆題的,是贗品。他要蓋章證明一下。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高士圖》也沒有離開乾隆的“魔手”,他非常喜歡這幅畫,在欣賞完這幅畫之後,他思考許久,既然宋徽宗為這幅畫裝裱,我豈能缺席。一番思考之後,他決定為這幅畫題字。於是在右上角的留白處,題上幾行娟秀的小字。

我們知道,《高士圖》表達的是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所以,無論是山林,還是亭臺,都是比較鬆散的,表達出畫者內心的鬆弛。可是乾隆在右上角題字之後呢?明顯這幅畫的佈局變得緊湊。這幅畫欣賞起來就變得壓抑。左上角的山與右上角的字,緊緊地壓在下面生活的隱者身上,看起來感覺很壓抑。這與採菊東籬下的生活是不相符的。

故宮這幅佳作,宋徽宗好不容易救了它,又被乾隆“毀”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不僅如此,乾隆還在題字的上面,又寫了一個神,可能他是要表達對隱者生活的嚮往和對畫者衛賢畫工的讚歎,但是這個神將所有留白全部覆蓋,而且這個字與畫的主題“隱”是相悖的,讓這幅畫的藝術性大打折扣!對此很多網友表示,乾隆的神操作差點毀了這幅畫!

不得不說,宋徽宗作為藝術家皇帝是合格的,他的裝裱搶救了這幅畫。而作為十全老人乾隆題字的舉動,顯得不是非常專業,甚至可以說他毀了這幅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