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說話與溝通。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於這個世界。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說話,需要溝通呢?

溝通專家阿德勒和北肯塔基大學教授普羅科特,在合著的《溝通的藝術》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我們之所以離不開溝通,是因為存在著三種需要:

▼生理需求:簡單說,我們不與人溝通,生理上會感到孤獨苦悶;

▼認同需求:人都需要一種價值感,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提升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

▼社交需求:我們需要感情、需要友誼,需要與人交往。

而語言是溝通的媒介,在與人溝通中,語言產生的威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語言甚至影響他從孩提到成人。語言能擊垮也能成就一個孩子。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01、 語言對一個人的影響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


我們知道,從嬰兒呱呱墜地開始,雖然他聽不懂大人說的話,但是父母依然每天跟嬰兒說話。漸漸地,孩子在這種語言環境中,學會了使用語言,學會了用語言與他人進行溝通。

你想過沒有,如果一個嬰兒,從沒有人對他說話,他會怎麼樣呢?

《溝通的藝術》裡提到了德國皇帝腓特列二世曾做過的一個殘忍實驗——

他命令保姆和護士不準對嬰孩說話,無論是在餵養、照顧、幫嬰孩洗澡的時候都是閉口不開。因為他就想知道,在沒有人跟嬰兒接觸之前,嬰兒會先開口說哪一種語言。是古老的希伯來語?還是希臘語?還是他們親生父母說的語言?

結果呢?經過一段時間實驗之後,那些嬰兒沒有開口說任何一種語言,因為他們都死了。

缺乏養育者的擁抱、慈愛的臉孔、深情的言語,他們根本無法存活。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這樣的故事令人震驚!原來語言的有無甚至還會危及生命。可見語言在嬰兒時期就開始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阿韋龍的野孩子”也是一個例子。那個法國某村落的一個小男孩,他從出生就沒與人類接觸過,說過話。結果他的言行舉止完全不像人,也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奇特的叫聲。

所以,哪怕是面對嬰兒,我們也要多跟他說說話,多擁抱他,多跟他有愛地互動。哪怕嬰兒聽不懂話,但是他需要一個有聲、有交流的世界。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2、孩子聽到負面的話會產生消極影響,聽到正面的話會產生積極影響


語言是有“輻射性”的,有時間的延伸性的。可能我們小時候聽到的一句話,過了很多年,甚至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些話都在影響著自己。

作為《溝通的藝術》作者之一的普羅科特教授,帶過一個女學生,她長得很漂亮,漂亮到足以上雜誌封面的那種。很多也都誇她漂亮,但是她始終不承認也不相信這點,她給自己的評價是“普通的”“無吸引力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那個女生很小的時候,因為牙齒不整齊,她戴了幾年的牙套矯正牙齒。朋友們也因為取笑她,叫她難看的“金屬嘴巴”。

如今,雖然女生的牙套已摘掉多年,但是她仍然忘不了曾經朋友們對她說的那些話。也一直認為自己不漂亮。把別人的讚美話當成一種安慰話。

說起來這個女生也是可憐,她一直活在童年裡別人對她說的那幾句話裡,無法自拔。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當然,語言具有兩面性,一面負面,一面正面。積極的話語則能給孩子帶來向上的動力。最經典就是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的“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研究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者在某個小學挑出了部分學生,並告訴老師他們學校裡的這20%的學生,在智力上顯示出了不平凡的潛能。

這20%的學生受到了老師的格外關注和積極的鼓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而事實上這些學生是私底下隨機挑出來的,與其他學生無異。

結果八個月後再次檢測發現,這20%被評判為“不平凡的”的學生比其他學生,在IQ測試中取得了明顯高得多的分數。

社會學家用“鏡像”來隱喻這種“反映評價”。也就是說別人的話和評價,像鏡子一樣,透過那些語言,孩子來了解並判斷自己。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03、語言溝通,影響著一個人從孩子到成人的方方面面


  • 影響交際

想必我們小的時候有過這種體會,如果某個人跟同學沒有搞好關係,不擅長交往的話,會有個別帶頭的同學,就攛掇著其他同學說“咱們都別跟他(她)玩……”結果很多人都不理他,他就被同學們孤立了,陷入“交際牢籠”。


  • 影響心情

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快樂之間具有很緊密的聯繫。

在一份超過200名大學生參與的調研中,研究人員發現:最快樂的那10%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擁有豐富的社交生活。

這不難理解,會說話,善於溝通和交際的人,自然朋友多,快樂也多。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 影響健康

醫學研究人員做了一份包含了近150項研究、超過30萬人參與的綜合分析顯示:那些與家人、朋友、有著密切聯繫的人,他們的壽命要比社會孤立者平均長3.7年。

而相比擁有活躍社交網絡的人,社交孤立者罹患感冒的概率要高4倍。

專家提醒,一個人一天僅需短短十分鐘的交往,就能改善記憶力,增強智力功能。與他人交談還可以減少孤獨感與之而來的疾病。


語言溝通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而全面的。良好的溝通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04、溝通是門藝術,傳授孩子運用語言溝通的3個有效技巧


(1)強化“自我概念”


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語言的影響,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被他人的話左右。與小夥伴交際中,怎樣減少這種負面語言對自己的影響呢?

《溝通的藝術》給出了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強化自我概念”。具體這樣強化:

▼對自己有真實的認知。要知道有些人就是糟糕的評論者,不用太當回事。而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行。定期確認自己的長處,正確看待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接受他人積極而正確的評判,篩選掉負面的評價信息。


▼有切合實際的期望。對自己不追求完美,對自己抱有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不過多與人比較而自慚形穢。


▼有改變的意願。針對別人指出的建設性的意見,抱著積極的心態去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改變的技巧。只有想改變的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改變的技巧。比如從書本中學習經驗;向家長或老師請教等等。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2)識別併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語言”


孩子在與人交往與溝通過程中,如果溝通不暢或遇到阻礙時,有的孩子會鬧情緒甚至大發脾氣;而有的孩子則喜歡悶在心裡不說出來。這兩種情緒語言的表達方式都不好。

有研究表明:適當地表達情緒,更有價值。懂得如何表達情緒語言的人,要比不知如何表達的人健康很多。

因此要引導孩子識別併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語言”。下面是《溝通的藝術》中列舉的一張“情緒名稱圖表”,可以和孩子一起識別,並鼓勵孩子在不同的情緒下,用對應的情緒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能較快讓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使溝通更順暢。


(3)提醒孩子懂得傾聽


溝通不是單方面的,起碼是雙方溝通,或是多方溝通。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說,還要去聽。


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表明,在他們的溝通時間分配上,大約有——

▼11%的時間花在書寫上;

▼16%的時間花在說話上;

▼17%的時間花在閱讀上;

▼但有超過25%的時間花在傾聽上。


阿德勒《溝通的藝術》:剖析語言是怎樣影響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的

傾聽和說話,同樣重要。會用嘴巴,也要會用耳朵。




溝通是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這一點,《溝通的藝術》向我們詮釋得淋漓盡致。其實不光是孩子,就是我們大人每天也在演練溝通技能。只不過孩子在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上,需要提升的空間更大,需要學習的也更多。

語言溝通真的是影響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重要事兒。我們一生都在使用語言,都在與人溝通。與同伴朋友的橫向溝通;與師長領導的縱向溝通,甚至與自己的心靈溝通。

更恰當地運用語言,更技巧地進行溝通,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藝術。


作者簡介:胡蝶,紙媒刊物專欄作者,新媒體平臺邀約作者。歡迎關注“胡蝶育兒園”,為你分享實用育兒知識,推薦優質童書。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轉發、收藏備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