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南昌滕王閣

一篇《滕王閣序》成就了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也讓滕王閣名揚四海,更讓滕王閣的主人李元嬰“受益匪淺”。受益的不光光是因一座樓閣被後人記住,更是因為這座樓閣,人們忽略了這位王爺的荒唐事蹟,甚至先入為主地認為閣樓的主人應該也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儒雅王爺。

事實果真如此嗎?

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的“產物”,他是唐高祖第22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出生在公元630年,比他的侄子唐高宗李治還小兩歲。如果不是王勃妙筆生花寫就千古流傳的《滕王閣序》,這位王爺註定是一個默默的存在。

滕王閣高朋滿座,那麼滕王是不是一個很有“雅望”王爺呢。答案恐怕得讓人失望了,修建滕王閣純粹是出於自己的享受,而且還修建了三座。最早的滕王閣並非在南昌,而是在山東。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在滕州,這位王爺“驕縱失度”(新唐書),民憤極大,在當地就是一個禍害。從老百姓家裡“借”來狗安排在官署之中,故意放縱狗咬人。一時興起還玩起拿著彈弓打人的惡作劇,看著人們紛紛逃避的樣子,開懷大笑。古代城門關閉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這位王爺卻很熱愛自由,隨心所欲隨時打開城門。大約滕王閣就是這個時候修建的。這些擾民行為在皇帝看來或許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在太宗皇帝大喪期間,居然還在封地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就是嚴重的政治錯誤了。因此唐高宗李治就狠狠警告了一通。不久之後,就讓滕王到別的地方任職了。滕王走後,滕王閣也疏於管理,最終荒廢。

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滕王李元嬰塑像

那麼,這位王爺會不會痛改前非呢?在南昌任職洪州都督期間,又開始懷念滕州修建的滕王閣,第二年便開始修建。一千多年來,滕王閣多次毀滅又多次重修,前後竟然高達29次!如果沒有王勃的文章,這座閣樓恐怕也早就毀滅在歷史的風雲中。

如果說在山東滕州,這位王爺是一個為擾民的衙內,在南昌則是一個花花公子。只要發現屬下的妻子長的漂亮,就說王妃要見下屬的妻子,然後就仗著王爺的身份趁機佔有。有一次,又想故伎重演勾引一個鄭姓工作人員的妻子,沒想到這位女子性情火爆,將王爺大罵一頓,輪起鞋子照著滕王的臉上就打,把王爺打的是頭破血流,這位女子才逃過一劫。鼻青臉腫的滕王深感丟人,十來天都不拋頭露面出來處理事情。

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陳寶國版本唐高宗李治

滕王不僅好色還很貪財,而且貪財的名聲都傳到皇帝耳中,可謂是人盡皆知了。有一年,唐高宗賞賜諸位王爺五百匹綵緞,因為滕王和蔣王兩人太貪財了就沒有賞賜,皇帝說滕王叔叔和蔣王弟弟你們錢太多了,不需要再賞賜了,給你們兩車麻搓成麻繩串錢吧。後來滕王因為犯法,被皇帝削減了一半封戶,侍從也減少一半,但滕王依舊我行我素,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有違法記錄。“謫置滁州。起授壽州刺史,徙隆州,復不循法。”(新唐書)有一次,隸事參軍事裴聿勸誡他,大概是希望王爺能夠收斂一些,否則天威震怒等等,結果這位王爺抓著裴先生的頭髮把人家揍了一頓。在四川閬中,他以“衙役卑陋”為藉口,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閣”,當時叫“隆苑”,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後,為了避諱皇帝姓名就改為“閬苑”。杜甫曾經寫詩稱讚:“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可見當時的規模絕對不小。於是就有了三座滕王閣。

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閬中滕王閣

或許是滕王的名聲太壞,貪圖享受又胸無大志,在武則天大肆屠殺唐朝宗室的過程中,不僅安然無恙還被加官進爵,或許是武則天都懶得搭理自己這個荒唐無度的小叔子吧。對於滕王來說,這算是因禍得福。至於有人說這是一種保命的策略,顯然是太抬舉他了。

但是滕王真的一無是處嗎?據說是這位王爺有著很高的藝術修養,明朝的陳文燭在《重修滕王閣記》中說“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唐代的文人也說滕王很善於畫蝴蝶,但這些不記錄於新舊唐書。即便這位王爺真的擅長丹青,但是荒唐放縱的行為,好色貪財的性情,貪圖享受胸無大志依然是人生的主旋律。幸好有王勃這篇文章,不僅讓這位荒唐王爺留名,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遮擋了他的醜聞,所以滕王最需要感謝的人應該是王勃。

王勃一支筆保鮮一座樓,無意中為滕王閣主人遮了醜

滕王蛺蝶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