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太无聊?专家提示:调整心态 健康生活

面对近期的疫情,很多人刷新闻刷得睡不着觉,有一点点不舒服就担心自己被感染,有的人在家太久躁动不安,或者郁郁寡欢……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医生许敏提醒,面对疫情,如果你或者家人出现了无聊、枯燥、压抑,甚至头晕、乏力、憋气等现象,不要过度紧张,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允许自己对疫情保持应有的警觉,但正确看待疫情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促进人体免疫力提升的重要法宝。

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广大群众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疾病及相关防控知识,不信谣,不传谣;控制每天查看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尤其在睡前1小时内;不应过分关注疫情的负面信息,应同时关注正面信息(如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已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治愈出院等)。

坚定信心,适当活动,作息规律。

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尽量不出门;即使是休假期间,也要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规定好自己的学习、工作、锻炼、娱乐和就餐时间;在“超长假期”里还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阅读一些图书、做一些手工、学做两道美食等。

正确看待负面情绪,合理宣泄。

对疫情带来的生活、工作节奏的改变,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如担心、紧张的消极情绪,这是非常自然且正常的现象,无需担心;人不能离开社会、断绝沟通,要时常通过电话聊天、写日记、网络社交等途径增强联系,获得来自家人与好友的支持。如果过度紧张,试试简易呼吸练习法。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同时不必控制你的呼吸,让它自然的发生,并用心观察它,感受一下此刻你的感受,观察在每一次吸气或呼气时气息的出入。深吸气5秒、呼气5秒,尝试以这种方式呼吸3分钟。

本报记者 陈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