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第一医院姚向阳在ICU中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杏林院区苏伟明医生和同事在ICU抢救患者。

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儿童医院黄育坤在ICU中参与患者的救治。

走进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 倾听“逆行者”的故事

杏林院区罗水花护师在ICU护理工作。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莼 通讯员张从云 王竞 图/市卫健委提供)面对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患者共难。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疫情面前,他们的选择令人动容。

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他们才选择了逆风前行,坚定地履行职责。疫情的阴霾之下,他们远离家人,奔赴战“疫”前线。

近日,我们迎来了全市连续两例治愈患者出院的好消息。在这个捷报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全体“逆行者”的功劳。这些“逆行者”许多打动人心的故事,正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涌现。

●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副主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市级专家组成员姚向阳

心系病患体恤下级医生

日前,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第一批)给予通报表扬的名单里,出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姚向阳的名字。

1月1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接收第一例武汉来的发热患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收治于杏林院区负压病房隔离,肺科副主任姚向阳立即投入到一线工作,参与到患者的诊治工作当中。他始终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不畏风险,精心制定患者诊疗方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治疗。

姚向阳心系病患,常把医院分配给自己的慰问物资分给患者补充营养,却草草对付自己的一日三餐。同时,他还体恤下级医生,大年二十九提前在家中吃了年夜饭,安排自己除夕值夜班,忙着照护重症患者,看发热门诊,用简单的盒饭打发饥肠辘辘的肚子。他说,“相信我们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

2月4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魏博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来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对这里的医疗救治团队进行支援补充。早在大年初二,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时,他便向科室领导递交“请战书”,希望能奋战在一线。

2月3日下午,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值班的他,得知自己将被派至杏林分院一线时,有些激动,第一时间向父母汇报了这件事,“父母很支持我。”他说,虽然他是东北人,但已经深深爱上厦门这座城市,希望在这里扎根,“我把厦门当成第二故乡,既然一线需要我,那我就得上,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贡献一份力。”

第一次缺席双胞胎女儿的生日

“党员就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就想着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桂阳说。大年初五的晚上,李桂阳所在的心内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就递交了去武汉支援的请战书,因为部分党员尚在家,大家便将签名写在白纸上然后拍照发到群里,最后截图汇总,由此诞生了一份特殊的请战书。这次得以前往杏林院区支援疫情前线,家里父母亲都很支持他的决定,爱人是记者,也很清楚当前防控形势的严峻,支持他上一线去。

2月2日下午5点,李桂阳作为首批支援医护人员已抵达杏林院区,开始抗疫医疗工作,他说,“明天是我双胞胎女儿的四周岁生日,这注定是一个特殊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缺席她们的生日,希望她们将来懂事后能为我的这个决定感到骄傲。”

哺乳假刚结束就奔赴“战场”

张静是中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师,个子不高,看上去温柔娴静,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当号召援鄂的通知出来时,她仍然义无反顾地报名了。

从年前到今天,张静始终坚持在临床工作的一线,参加呼吸科门诊和病区的诊疗工作。当厦门拟组建援助武汉医疗队需要呼吸内科医生参加的时候,作为呼吸胸外支部书记,张静挺身而出。但人选上并没有优先考虑她,因为她刚结束哺乳假不久,家里两个小孩年纪尚小,不能离开妈妈。然而,张静却在第一时间向科室表明了支援武汉的决心。

在得知杏林院区需要本地医院呼吸科医生支援的时候,张静更是在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正式通知下来了,参加完科室的早交班后,她立刻收拾行装,赶往杏林院区上班去了。

“在单位也是上班,去杏林院区也是上班,什么也没多想,觉得重大疫情面前,作为医务人员,向前冲就对了!”张静说。

●中共党员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科护士 巫靖

不喝水,省下时间服务患者

上班时间都不喝水,只为省下照顾患者的时间;患者情绪不佳了,时时疏导;除了常规医疗护理,病房马桶堵了,也是自己去处理……这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95后护士巫靖在支援厦门定点医院抗“疫”前线的工作写照。她是一名内科护士,更是一名党员,在多次主动请缨上“前线”后,近日她被派往厦门定点医院支援。

“我工作时候都不喝水的,喝水了就要小便,太麻烦了。”巫靖说每天工作3班倒,8小时一轮班,4个小时在病房里,4个小时在护士站,工作很忙碌,她总是憋着憋着就忘记了上洗手间。

在工作中,巫靖不仅仅要照顾病人的身体,提供无微不至的医疗护理,而且根据安排还有了自己的“专属病人”,通过互加微信,“专属病人”在住院期间有什么需求,巫靖总是及时回应,并且为他进行心理疏导。

支援定点医院的第二天,巫靖请人帮忙把自己一头乌黑的长发剪短了,她说剪短头发不算什么,丑点就丑点,能节省下打理时间,更好地照料患者,值得的!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成了“假小子”,她不惋惜。

●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 赵卓尔

援非“特种兵”危急时刻再战一线

2月6日,得知将被派往杏林院区支援,赵卓尔说,“本来我是想去武汉支援的,既然没有被选上,作为白衣战士,疫情当前,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经过两天的院前培训,9日上午,她正式进入病区工作。一天工作下来,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便是“穿隔离服的难”,她说,穿了4小时隔离服后,里面的衣服全湿透了。

2003年,赵卓尔参加过非典疫情防控工作;2007年-2009年,赵卓尔曾作为援外医疗队一员,到利比里亚支援当地医疗团队。因此,她自称“特种兵”。她说,自己是科室里的“老大姐”,在危急时刻必须站出来,“也算是给科室里年轻的弟弟妹妹做个表率。”

在赵卓尔看来,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必须“冲在最前面”,虽然没赶上去武汉支援一线,但能在厦门的一线照顾病人,看着他们健康出院,她也很满足。

“我准备好了

要贡献我全部的力量”

市海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治医师谢维丽,得知福建省将派医疗队支援武汉后,第一时间报名“参战”,没能被选中,她本来有些遗憾,但能够到市定点杏林院区支援,她因为觉得自己有了贡献力量的机会,感觉挺欣慰。

其实,从今年的除夕夜起,她就已经奋战在一线了。除夕那天,正好轮到谢维丽在医院发热门诊值班,这也是她头一次在医院度过除夕夜,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让她几乎忘了时间已是大年三十。护士长贴心地准备了一些水果和零食,算是给“年夜饭”加餐,她匆匆吃完,又接着为前来看诊的患者检查。

要去前线“战斗”,谢维丽的家人有些担心,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她的决定。虽然最终没能在第一批前往,但她奋战在战“疫”一线,将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发热患者,同时也为下一次“出征”做准备。

现在,做好准备的她已经前往厦门战“疫”前线,她说:“我准备好了,我想贡献我的全部力量,让更多的患者康复。”

●中共党员厦门市儿童医院PICU医疗骨干中共党员黄育坤

夫妻皆在一线战斗将孩子交给保姆

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PICU医疗骨干,党员黄育坤于2月2日下午出征支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临行前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庄德义循循叮嘱:“你在儿童重症医学专业有丰富的经验,业务精湛,相信你能不负使命,救治更多的患者。”黄育坤答复:“作为党员,疫情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展现党员的担当。”

拉起简单的行李箱,说走就走,直到临到出发前,黄育坤还在重症医学中心忙碌。35岁的黄育坤医生从医11年,有5年的重症病房工作经验。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请战。黄育坤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外地一家医院工作。眼下正是医务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家里6岁的儿子只能交给保姆来照顾。“孩子长大了会明白的,爸爸妈妈爱他,但是现在病人更需要我们。”

给孩子喂完药就上“前线”

刚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仅一个月的左翠云,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奋勇当先,坚定请战。

2月2日,市卫生健康委精心调配,从市属主要医疗机构中选拔了51名骨干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梯队,对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医疗救治团队进行支援补充。左翠云作为呼吸病医院骨干,毅然决然地加入其中。出征当天,年幼的孩子在家发水痘,收到通知的下午,她给孩子喂了些药,就奔赴杏林院区,投入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抗疫防疫是我们的责任,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使命。”左翠云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她无暇顾及小家,愿为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想留下遗憾。

●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党总支委员兼感染肺科党支部书记,肺科主治医师苏伟明

“等孩子长大后,一定能理解我”

作为此次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主治医生之一,苏伟明从除夕前就以院为家,一刻也没有离开。

苏伟明的妻子是杏林院区的急诊科护士,也在排查疑似病人的第一线。一天,她接诊的一名患者被确诊入院,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便给苏伟明打了电话,本想着丈夫或许可以过来看看她,不曾想,挂掉电话后的苏伟明继续投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无暇顾及妻子。

1月30日,苏伟明的女儿生日,他无法陪伴其左右,只能通过视频为女儿庆生。回想起女儿出生的场景,恰巧碰上“禽流感”病人救治,他也没能亲自到场见证女儿出生的这一重要时刻。每每想起,他总觉得对孩子充满了亏欠感,“但我坚信,孩子长大后,对这些事情有了进一步了解,一定能理解我。”

●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感染性ICU主管护师罗水花

为了疫情半个多月未见孩子

“妈妈,我爱你,爸爸已经告诉我和哥哥,你去跟新冠病毒作斗争了,加油哦,你要保护自己,打败病毒……”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罗水花终于没能忍住,瞬间泪崩,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到他们了。

1月17日,一个电话,一声召唤,杏林院区感染性ICU主管护师罗水花就站在了最前线,从那一天开始,爱人为了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安心上班,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年幼孩子的任务。那一天开始,她穿上防护服,戴上面屏,全心投身抗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了。

每天下班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没有抱怨,没有计较,有的只是忙碌的身影。

●厦门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张宝玉

作为军嫂出征一线责无旁贷

2月2日下午,作为厦门市第三医院支援厦门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杏林院区)的骨干人员之一,重症医学科护士张宝玉向所在科室的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表示,她一直牵挂着抗击疫情的同行,身为医护人员,她有责任冲在第一线与疫情作斗争,此次能够前往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支援,她一定不辱使命,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张宝玉是厦门市第三医院一名ICU医护工作者,9年多来,她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疫情出现后,张宝玉义无反顾地留下了年仅一岁多的孩子,主动请缨,出征厦门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杏林院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爱人曾是一名军人,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军嫂,关键时候出征一线责无旁贷。”全家鼎力支持,更加坚定了张宝玉深入一线抗击疫情的决心,“是使命也是责任。”

“我可是请战要去武汉的”

2月2日上午,市长庚医院接到市卫健委调派指令,急诊科护士朱跃玲赶赴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对一线疫情医疗救治力量进行补充支援。

危难之际,巾帼不让须眉。接到任务时,还在急诊科上班的朱跃玲表示,“虽然有点紧急,但是在主动报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了,因为我可是请战要去武汉的。”

朱跃玲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只会想着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危难之中的受难者。她原本递交请战书,是想报名驰援武汉的,“现在,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