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朋友可以谈谈东北农村和《乡村爱情》中农村的差别吗?

电竞小生辫儿哥


乡村爱情最真实的是第二部,从人物到情节都符合现实和逻辑,后来就是为了演而演为了拍而拍,人物设计的严重不符合实际,情节浮夸,离现实差距太大,特别是谢广坤,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到到不了那种程度,现在电视里的谢广坤就是精神病患者,应该上精神病院。还有宋晓峰没看出从剧中看不出有什么才能或者努力却能不断进步成为老板,正常的刘一水却一再没落,后来的电视剧人物的走向好像取决于现实中在赵家班的地位,地位高了角色人物也会有更多的戏份,一些星二代也陆续登场,总得来说后来的乡村爱情电视剧就是赵家班自娱自乐,变相给这些演员找点活刷存在感。


尧看世界


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就看了头几部,还是看的半拉卡机的!因为我家是黑龙江牡丹江的可能和辽宁有点区别!

总之来说和我们那区别太大了,农村主要就是种地,每天谈论的也是种子,播种机,明年种啥之类的!但是乡村爱情里面我就没怎么看到种地,哦也对!人家演的主要是爱情,但是问题又来了现在农村20左右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就算是有小伙子愿意在家种地,也不见得有小姑娘愿意种地啊!虽然说种地比打工强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点来说乡爱有点假!

还有就是比较赞同他们提到的房子越来越新,越来越大!而且里外收拾的一尘不染,这就脱离了农村的本质以及大脚超市,叫超市TM的还真是个超市干净整洁的环境,里面成排的货架,聆郎满目的商品一时让我忘记了这是在村里!

固定桥段一帮老娘们聚在一颗不知道啥树下面唠嗑家长里短的,大夏天的你们都不用下地干活的吗?还是都实现了现代机械化耕种,不用女人插手啦?那你们剧中的穿着打扮也不合理啊!

说到大夏天我就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乡爱从来不拍冬天的戏!作为一个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而且拍了第12部基本就没有雪天的戏,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在东北缺少了雪天那就缺少了代表性!










名扬天下林


乡村爱情四以后就不看了,说实话前几部还可以,比较贴近实际!我们村离开原拍摄地二百公里,离樱桃红拍摄地就几十里地,其实和拍摄的情况差不多,村里总是有几个能研究事的,又是村民代表,有事站出来能拍桌子,说实话我妈叫运动油子,想当年造反派留下的底子,还有刘一水那样闷声发大财的,我们村首富开水泥厂的趁几亿,还有俩二傻不捏的,死人穿衣服扛番的,至于开超市,我村俩超市,大到电风扇,电热毯,小到气门芯,袜子衬裤,水瓢,螺丝刀啥都有,没钱的可以记账,秋后或者年底算也行,民风淳朴,一个村的很少干架,出来喝多的,红白事情,帮忙的也多,四百五十多户的大村子,可惜一五年动迁了,全村一个小区,住上了楼房,开始了市里人的生活!近期病毒闹的不出小区,村里人都特怀念农村的日子,炕头热乎乎的,东西院子串串门!日子好了,感谢共产党,但也怀念农村的日子!


清舞飞扬131641574


十五年前在农村生活过一阵,黑龙江双鸭山宝清下边,那时候农村比较好,年轻人很多,比电视上还有意思,年轻人基本不种地,就在附近煤矿上班,赚钱,攒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然后攒钱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哈哈,周而复始,娱乐项目比电视上好多了,也多多了,有那种最原始的舞厅,跳舞,打麻将,打扑克,上网吧上网,还有个重要的就是买新衣服,比帅,比漂亮,还有就是吃饭,聚餐喝酒,然后吹牛逼,最重要的是搞对象,这个最好玩。


宫先生的发型之旅


我就是出生在东北农村(沈阳管辖),十多岁时父母在一个小县城买了房子算是搬出农村了,没有土地,不好好学习,十七岁就上班赚钱了。那时候(2000年以前)农村老家那边没几个有钱的,基本都是靠种地为生。后来村里开始组织村民建蔬菜大棚后,人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吃的穿的用的现在一点不比城市人差(我说的是三四线城市比,你要和北上广比那是抬杠)。我们这里的农村现在都是柏油路,确实很干净卫生的。但是人口越来越少了,年轻人能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养殖户了 开饭店了 种地大户了 ,就是比较能抓钱的留在老家了。另外一小部分年龄偏大一点的中年人他们选择把土地租给那些种地大户,一边收地租钱,一边再到这些大户去打工再赚一份钱。其他基本都是在比较近的县城买个房子 学点技术 找个工作一个月赚个三千五千的图个旱涝保收,很少有走很远去打工的。现在农村最多的就是老人和空房子,以前一趟街几十户人家现在就剩个位数了,再过十年二十年的估计就没人了。还有就是我没见过谁家跟别人天天勾心斗角,天天想着法琢磨别人的,真没有。


飛翔的烤翅儿


乡村爱情里的农村无论是演员的穿着和居住环境都是与东北农村存在极大的不同,比较贴切的是乡村爱情前两部的着装和居住环境 其余的都是假的,

比如谢大脚超市,一年比一年大,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农村就那几个人,扩张可能吗,谁会傻到在农村弄个超市,而且负责任的说东北农村小卖店就是主要打麻将玩扑克的地方,

再有就是房子,常表现的谢刘赵三家,短短几年房子变得多少,东北农村以前的房子都是孩子快结婚了,才会翻修一下,或者是另盖新房,几乎都是都得隔十多年,当然也有以前是土房后来盖新房的,那样时间就会短点,想想现在在东北农村没个十五六万是盖不起来新房的,现在东北农村年轻人都会在县城或者市里买房子了,没有多少人留在农村的,我的农村同学结婚就是这样,去屯子参加完婚礼就完事,都在外面买房子了,就把家里的老房子收拾干净点,毕竟不在这生活,

再说穿着,农村穿着没有那么洋气的,都是比较质朴的,毕竟买衣服得要钱的,一般都是三种衣服,有一俩套稍微好点的,留着出门穿,价格也不会太贵,有些日常穿得和干活穿得,其实农村无论北方和南方差距都不大,当然个别那种城乡结合部的或者发达地区的会好些,东北正常农村家庭一年就靠种地,打工或者养殖能挣点钱,刨除日常开销,都想着攒点钱。

对于一个东北人知道乡村爱情那不是真正的东北人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东北农村的生活方式,现在东北人口流失严重,年轻的大多数都上城里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了,在农村的都是父辈,有的混的好的会把父辈接走,有的都不回来种地了,把地承包出去就完了,我说的才是大多数东北农村的写照。


苏鹫翎


我是东北人,对于赵本山是又喜又恨,虽然他的小品内容是虚构夸大的,但确实给我带来了欢乐,而电视剧从第二部以后就发展到不愿意看直到不看,除了剧中起的地名符合东北风格,其他的全是扯蛋,总共一村那么几个人,一半当大老板了,剩下一半不是占便宜没够的,就是装疯卖傻,瘸子,磕吧,纯是为了搞笑而硬搞,这都什么玩意,不管是从语言肢体动作上还是服装上,狗屁不通的逻辑剧情,几个狗屁不是的臭狗屎都能当上大老板,总之各个方面扭曲夸大到无限,比抗日神剧还神剧,其实朋友们仔细想一下,以剧中这些人物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自身能力,在现实社会中能活过几集?法制社会不允许骂人,不然我真想问候编剧祖宗十八代。王老七和个别几个性格稳重的演员刻画的性格方面还有点符合,东北人也是什么样性格的都有,脾气暴,嗓门大,性格直占比能高一些,哪来的那么多搞笑能手?也有一些像快手上拍视频的那些不要脸的主播,对于那些主播见一个举报一个,像另外两部电视剧插树岭和圣水湖畔,还算勉强和以前的东北农村贴点边,我爷爷奶奶辈的就是辽宁的,现在还有大部分的亲属在辽宁,我们现在定居在吉林,如果外地的朋友非得要把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套到东北人身上,我也没有办法,但是这锅辽宁人愿意背就背,我们吉林和黑龙江人可不背


倣肆哋尒莮亾


《乡村爱情》从我本人来讲,还是比较喜欢看的,每一个人物刻画的还是比较鲜明的,但是电视剧毕竟需要渲染,夸张,有一定的戏剧性,老百姓才会认可去观赏,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祖宗三代都是在东北农村生活的。

东北人的农村正常生活和《乡村爱情》差距还是挺大的,但是也有相同之处。

首先从人物刻画性情说起,东北人确实比较直爽,质朴,女人较江南女子的柔弱还是比较凶悍的,这一点从谢大脚身上,我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东北女性虽然绝大多数比较凶悍,但是对待爱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专一的,这一点从谢大脚身上也能体现出来。

东北人骨子里都透着一股狠劲,这一点也许是自古东北就是蛮夷流放之地,环境比较恶劣,老祖宗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留下的血脉。但是东北人都比较豪爽,虽然不及蒙古汉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是感情铁一口闷,铁锅炖大鹅,肥肉片子满嘴香。比较重情重义,这一点从宋晓峰身上,我们可以完全诠释出来 。

无论是我们东北人,还是南方人,在观看《乡村爱情》都会产生一种感觉,东北农村人,在为人处事上,感觉傻傻的,憨憨的,用我们东北方言就是一字“彪”尤其是刘能,赵四,谢广坤,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彪,这是剧情需要而故意夸张刻画的鲜明对比,主要就是表现了,东北农村人的直爽,憨厚,乐于助人,虽然在琐碎小事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但是在大事上,还是比较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

我只是想说,东北人农村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差距的,《乡村爱情》只是片面的根据剧情需求利用夸张手法展现了,现代农村生活的一角,现实中的农村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邻里之间彼此相处的比较融洽,生活的也是比较平淡无奇,总之就是一句话,没有《乡村爱情》故事里面那么多事儿,也没有那么多离奇的故事。









指间一壶酒


我是一个纯正的东北人

我认为有东北农村有广袤的土地和农村,发生在这些土地上的故事从来都没有人真实的描绘出来。

所以,表面上大家被本山的包袱逗笑了,但背后的真相却是农村无喜剧,农村其实就是与艰苦劳动不可分割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并不出产段子和喜剧素材

乡爱的背景放在东北农村,不能反映出大部分农村的现实场景

老百姓也无非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呗,这里没有惊天大悬案也没有灯红酒绿KTV和包二奶婚外恋。农村人的日常就是辛苦劳作。

看电视电影这些娱乐活动其实都很奢侈,只发生在休息时间段里。地里的活计和工厂的节奏赚钱养家才是主题。






老野说电影


东北农村的人,第一是说话土,第二是办事实,第三是心眼直,第四是脾气爆,第五是乡音浓,第六是喝酒爽,第七是亲味浓,第八是,重面子,第九是穷大方,第十是讲义气。乡村爱情,是过去大家最瞧不起的二人转“”山炮们”,闯关内,把东北的风士人情,以戏剧艺术的形式,给以幽默,风趣,开心,现代化的表演。其本身原来文化程度不高,但表演起来够卖力,加上这么多年的打拼努力,确实在方方面面艺术上,文化上,形象上,提升了不少。但黑土地的厚重感少了,朴实的味淡了,重视了萤萍效果多了。但东北的纯朴劲少了。可以说,也相当不错了,盼望其在走出去的同时,常回家看看,看看那今日的北国风光,风土情深,得意不能忘根,风光不能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