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该怎么办?

米奇as859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人死了藏品还是你的吗?藏品都是上百年、几千年代代相传之物,一代人走了下一代人自然会传承下去,好藏品用不着担心。








楠楠易剑


笔者今年也就七十岁了,与我一同喜爱收藏的老朋友们就有离我们而去,而其辛苦的收藏了大半辈子的藏品就因如提问中所提到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的问题。

在我们当地有一位既集邮也收藏钱币的朋友,我们之间无深交只是在收藏中认识熟悉,因为是突然离世,他的儿子对收藏完全不懂不爱好,后来听朋友讲,去世的朋友的藏品都被以白菜价卖给了当地的收藏品市场的商贩,其中还有不少钱币珍品,第一轮生肖猴方连都有几个。众藏友们最后只落得了声声叹息。

还有一位是笔者的一位要好朋友,当年去世只有53岁,因癌症离世,去世前是我市集邮协会的常务理事,一生酷爱邮票爱到痴迷,宁愿少吃省用也要买邮票,曾在我国集邮展览中还获得过大奖,虽有一子,正如提问中所述,其子完全没有一点兴趣。一天其子携女友背了几包各种邮品到我家,要低价卖给我,让我随便出价,但被我婉言拒绝,一来是好友要避嫌,二来我也买不起,珍贵邮品太多。最后我让他们直接找市集邮协会,不要拿到市场去卖,最后怎样结局就沒有过问了。我想总比市场卖白菜价强。


好在笔者在此点上还颇有些安慰,虽只一女,但女有一子,这个孙子是笔者一手带大,所以我收藏过程的点点滴滴自幼在孙子眼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记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现已十四岁的孙子慢慢的对收藏有了一些兴趣,时而围在旁边观看时而还提出问题。并还主动将生肖纪念币单独另集一套,还讲过爷爷不要把这些都卖了,都留给我。

所以,这个问题是所有收藏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个或迟或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外乎就是两种情况,但笔者不希望看到前者,最好是从早,儿女也好,孙子女也好,要早一点"感染"他,通过平时有意无意的讲述,重要的是要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出了接班之人哪来后顾之忧?


不老熊二


本人喜欢收藏,投入不少。

前年肺病出现问题,住进了北京一家肿瘤医院。

手术那天,我被推进预备室。在静静的等候。

突然脑海里冒出一个问题,如果下不了手术,撒手走人了,家里的收藏品怎么办?孩子搞软件设计,对收藏没有一点兴趣。他不会继承。……

谢天谢地,手术成功,活检结果只是一个较大的结节,里面並没癌细胞。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收藏品。大件像样的瓷器,孩子願意留下二对,放在窗台做摆设。新疆和田玉留下一些精品。喜欢的铜器留下几件,放在书柜中。其余大量的东西都送给亲朋好友了。

自已留下的,先放着,以后再做二次处理。反正现在我人还活着呢,以后再说。

我的收藏,只是出于爱好。不为名,不为利。也不图到代不到代,是否能升值。常常查阅书籍,从网上寻找相关历史和文玩知识。收藏最大的收获是极大的开扩了视野,丰富了专业外的各种知识,並乐在其中。





汇雁1


如果你的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接手、怎么办。

看到这个标题就进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经历的真实故事、

那一年我在广东开瓷器店、店面升级装修、和装饰公司老板慢慢就混熟了。成为朋友后他就经常会过来聊聊天、喝喝茶。

有一天,我在店里用电脑浏览图片.在看一些文革题材的雕塑资料、正好他碰到.他见我看这些东西觉得很奇怪.

老板、你看这些公仔干嘛.注:《广东人习惯把雕塑叫公仔》不会这些东西还值钱吧

几个意思、你接触过吗?

老板这些东西如果值钱。那我们就做了件大傻事

哦?那是怎么啦、说来听听

前二年、我们装修一个房子、屋里面有几个柜子摆满了这些公仔、上满了灰、房子的老主人走了、他儿子就没回来过、应该是满了三年、所以把房子重新装修下、准备租给别人.当时我们谈好后、他丢了一把钥匙.叫我把屋里的东西全部处理掉

我一听.有点意思、赶紧问.那些公仔呢?

我朋友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对我说.没文化真可怕、我们又不知道那些东西值钱、工人一个个敲碎装到蛇皮袋里.当时装了好几袋.业主住在三楼、那种老式的商住楼、搬下来还特别麻烦.

我一听、瞬间无语、默默叹了口气……也没心情听他叼下去、只顾闷头抽自己的烟.

大概还记得他说

周边的老旧房子神案的下面清理的时候.他们会很小心、一般香炉的下面可以找的到银元、有时候还不止一块⋯⋯

换到今天是断不会出现这种极端的事情、虽然仅仅是个案、但是和很多收藏朋友交流的时候普遍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小孩子不喜欢、有些不但不喜欢还很嫌弃.本身就不理解收藏这种行为、你留给他、他们也未必当宝贝、每每江湖中出了一票巨漏都是与这种情况相类似、一辈子处心积虑积攒下来的东西、结果被别人一锅端.

物归有缘人、市场行为下的结果就是这样.

其实收藏品最终的归宿、最好的去处是博物馆、

那些带有传统文化符号的物件.积累着前人心血结晶的艺术品、那些代表着每个时期发展、有着鲜明历史印记的藏品、

我们总是费尽心思读懂每件东西上面所包含的内容.深藏着的价值密码、我们是那么的享受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如果是不能把自己的小孩子引上这条路、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做好流水记录、标清每件藏品的来处价格.他们也许对价值漠不关心、但是对价格还是感兴趣的嘛!

要不将藏品有条件的捐给博物馆、或是一些行业机构、要不或是在缘分将尽的时候.匀给身边的同好行家、让藏品尽可能的得到妥善的安置.

本人长期高价收购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70年代生产的陶瓷及相关文献资料、欢迎加关注交流











赏瓷天下


这个问题,我看来是个简单不过的小事情,我搞收藏半辈子了,现在我已经老迈了,收藏起来我认为是些有价值的东西,我眼睛也不大好了,搞收藏首先要有精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锐利的洞察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头脑迟钝了,失去了收藏的欲望。我把我所收藏的东西给我的儿子,我的媳妇喜欢的是金银钱币。我的儿子喜欢各式各样的刀剑。一些各国的旧钱币没人喜欢,我都带回大陆送给大陆的一些搞收藏的朋友。收藏品买的是100美元,卖时只值一美元。我前几年在中国旅游时,因手头诘据,18K金劳想要卖掉,你猜当铺出多少钱,6000元人民币。实际价值是30000美元。我前年在中国当掉几枚31.5克熊猫1oz金币从未没有超过6000元人民币。我回大陆美元是不能超过10000美元,只好带着几枚1oz熊猫金币,大陆的海关兄查看美元,带一些金币和名表回中国好变现,可惜的是古董是送人都是很高兴,如果说转让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现在我想如果我过世,我会把我的儿媳不要的收藏品放在我的棺材里面,剩余的全部打碎,当垃圾。


郑霖生


唉!收藏品,后代是否接手?这是道难以回答的提问。可以讲百分之九十的晚辈不会传承下去,这也是社会人文发展顷向。

我从十几单个岁集邮,而实际在五十年代五六七岁就跟屁在二哥后面,时常去八一公园佑门寺旁邮局集市游转,那年代邮局门口很红火。

收藏古旧玩物,大都为瓷器,家里和社会都有点现存客观因素,我是江西南昌人,自古有瓷器街,中山路,中正路,万寿宫都有数不清的瓷器商店,还有大街小巷口非物质文化传承南昌瓷版画家开的画像店,这是论何城市不可比拟的。七十年代休息日或出省出差前,都会搭货运车去不远景德镇购买些艺术瓷厂瓷器。

江西玉山墨砚响誉世界,世界台球大师赛落户此地,主有台球墨石板在此出土,上世纪有親友送给九龙砚是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的精品,又大又重,也该为藏品吧,也有四十年头了。

瓷器罐罐钵钵,大文革花瓶,小明清鼻烟壶,民国盆盆碗碗,…这是硬件,一些邮票,书刊,小学书本,中外小说,…乱七八糟涌摆在厨里柜外,挤滿了七十多平方独居房屋。

这些年,人老眼花,力不从心,一生苦行僧生活,传买来这些旧物,后人不会认当为收藏品,他们认当为你老棺材的垃圾品,每次来这里,老太婆代表后代吼叫:抛出去,那家跟你一样,集一些破烂当宝贝!


易家巷


如果你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该怎么办?这个很正常,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都是要面对的问题,孩子与你的爱好不一致,你的所谓爱好孩子一点不敢兴趣,并不代表你收藏的东西有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 传承需要早做打算。

搞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只是所有物件的临时保管者,因此从一搞收藏就要考虑百年之后您的收藏品如何处理?如果是打算留给孩子,就应该多带孩子多去文博单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爱好,让孩子慢慢理解你的兴趣,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基本的价值判断。

第二, 仅仅是自己玩玩而已。

一开始收藏就计划自己玩玩,陶冶一下情操,打发一下事件,压根没有传给孩子的计划,那就无所谓了,那就尽情的玩耍,那天玩不动了,送人或者找个中间组织换成钞票周游世界去也是很不错的,所以没必要考虑那么多了。

第三, 如果你实力雄厚,投入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你又不想把物件散落了,可以捐献给博物馆了,比如象马未都这类的,儿子不喜欢收藏,自己又弄了这么多东西,最后只能给博物馆了,无论这个博物馆是公还是姓私。自己都最后都无力管理了,交给能管理的人负责就可以了。

总之,收藏仅仅是自己爱好,我们也不能强制自己的孩子非要喜欢这个,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的责任,爱好者当为宝,不爱好者当为草,我们还是要想的开,过好当下每一天才是正道。





玩古赏今


先说点题外话作为铺垫:身边有几个喜欢收藏的朋友,(我们都30多岁)当然我也喜欢收藏钱币,我们中间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在没认识彼此之前,认为收藏是一件极孤独的事情,因为现实中没人能够理解和交流。我所理解收藏本身的意义在于更好的欣赏和学习,如果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你,在一起吃饭喝酒或者平时交流的时候都不涉及你所喜欢的事,岂不是觉得很孤独?那怎么办呢?转为回答正题~~~

第一为了防止突发性事件(比如突发性死亡)

我的方法是逐渐培养身边的人了解收藏品,如父母,妻子。父母不用说了,基本上是能理解你的喜好,不会拒绝,也不会过多干涉,平时多和他们说说就好。妻子呢,应该也能尊重你的喜好,因为只有她才知道你会为了一个喜欢的藏品宁可自己紧衣缩食也要花钱得到的狂热心理,如果她不拒绝,那么也可以尝试的告诉她这些藏品的价值,来历,逐渐的接受。

第二为了防止60岁去世之前无人继承

我的方法是培养孩子,首先,是让她不拒绝,不厌恶。在不耽误她的喜好外,增加一个可以让她也觉得能带来美感的东西。首先钱币的花花绿绿,各种各样像卡片似的东西她本身也会喜欢,只要喜欢了,就能接受,然后带她去比如博物馆,看相关的电影,电视,书籍,在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里用实践和教育的方式让她了解。从小打下底子,等长大了就会好一些,起码不会拒绝。

第三为了防止80岁去世之前无人继承

我的方法是培养女婿和外孙或孙女,先从女婿说:男人和男人之间应该更有话题可以聊一聊,我经常有一种想法是:我现在做的这些也是为了以后能跟孩子们在酒桌上多一种谈资,说白了就是能吹吹牛,哈哈。那么这时候,就是拿出真东西的时候来了。有了女儿、女婿的理解,再下一代的小家伙们应该会更好吧。

喜欢收藏的人更多的是喜欢收藏品背后的历史,那么就会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收藏需要你的经营,家庭更需要经营,让家人接受你,接受你所喜欢的收藏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我想这就是在我们家里,我最喜欢看到的吧。


偶尔收藏


对于藏品传承问题曾在我家发生过,老伴与儿子不希望我继续集邮,儿子表态不肯传承,几十多年时间沉淀,把新中国开始以來到2000年所发行的邮票集全没落下。下了狠心找邮商套现,并购买了新的电梯楼房,此一举措乐得家人欢心快乐,收藏不套现,儿女不肯传承,那后面的事如文中所遭受的困境,很是憾事。



用户72老头


我自己认为,是一个收藏者,高古玉收藏者。自己是农民,也没有正当的职业,靠打工为生。收东西资金,凭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家里人反对收藏,但意见不是很大。今年春节,我给博物馆捐赠给了两件瓷器:宋、黑釉渣斗;元、钧窑双鱼耳扁葫瓶。不想让家里人知道,随着新闻的播出,知道后。谁也没有责怪我。配图为我所捐赠的文物。

做为一名收藏者,我认为收的是文物,藏的是文化。从藏品里面吸收文化是我最大的快乐。不论任何人收藏的文物,总终的归宿应该在博物馆。因为文物不是属于个人的,个人只是保管它一段时间,而放在博物馆里,让世人参观,它才发挥了应有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