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遇到比自己大的孩子抢玩具无力反抗时,身为家长你会怎么做?

孔小惠


我们小区有个小男孩,比我们大一岁,有段时间,小区的家长们看他出来都躲着他,因为他不管看见谁,只要对方手里拿着东西记忆一把抢过去,那时候一起溜娃的,他算最大,我们这群还都不咋会说话,被抢了也基本会愣在原地,不知道要怎么办,他妈妈如果看对方孩子或家长没反应一般都不管,所以别的家长们后来都比较警惕,会条件反射的护住自己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把带大宝先下楼了,我和二宝后下去的,到地方就看见大宝拿的玩具没在手里,是我新给她做的小拖车,就绳子拉个纸盒箱,里面放两个小球,都被抢走了。

我问她是哥哥拿走了、啊,她点头,我说你玩儿好了吗?她摇头。我说:你的玩具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你如果想玩我们就去要回来。”

于是我俩就去找那个小男孩了,我蹲下跟他说:“宝宝你很喜欢妹妹的玩具是吗?但妹妹还没玩儿够,你可以还给他吗?阿姨也可以再借你一个别的玩儿。下次你如果喜欢妹妹的玩具也可以拿你的来跟她交换。”然后他就给我们了。

还有一次我们拿了几个气球,他也一把抢走了,我就跟他说:“气球还给妹妹一个吧,你一个妹妹一个,大家一起玩儿才开心啊。”他也马上给了。

后来小男孩每次看见我都笑眯眯的,我们有一段回姥姥家很久,回去他竟然还认识我。

所以,我就觉得吧,孩子之间抢玩具,都算比较正常的一个阶段,两三岁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不是恶意的,家长也不用太计较,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会一直站在你身边保护你,同时也让孩子懂得喜欢别人的东西不要用抢的,可以鼓励他们互相交换。会说话了之后就去问别人可以一起玩吗。

反正不用给谁贴标签,平常心对待就好。

像我家俩娃,也会每天抢玩具,但基本也是一个娃抢另一个的,每次我都会跟她说想要别人的东西,要先去沟通,现在她们都知道问对方:“你玩好了可以给我吗?我们轮流玩。”但也避免不了打架,但不管打多狠,打完没两分钟又嘻嘻哈哈一起玩了。

再有就是孩子们也会从这些日常中学会如何去处理类似事件,放心吧,她只要内心安全感十足,不会一直挨欺负的,不要觉得她总会老老实实等你抢的,有一天他会反击的哈。这就是成长。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哦哈,谢谢!


帅帅育儿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儿子正在玩儿他最喜欢的变形金刚,这时,有人敲门,是新搬来的邻居浩浩妈妈带着浩浩来玩儿了。

浩浩是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来了我家,能把家里翻个底朝天。

平时,有许多东西,我是不允许儿子动的,但是浩浩来了,却总要去翻。

我有时候忙,顾不上管他们,儿子就会喊:“妈妈,你看一下浩浩,他把你的箱子打开了!”

儿子口中的那只箱子他从来没有动过,却被浩浩翻的乱七八糟。

我看到后,虽然心里有万分不满,但碍于邻居的情面,也不好说什么,所以一再地容忍他。


但是,那天发生的事情比这更严重。

浩浩把儿子的变形金刚抢过去玩儿,浩浩妈妈直接对儿子说:“让浩浩玩一会儿,你看他多喜欢啊!你们轮流玩儿!”

我也帮腔道:“让浩浩玩会儿吧,要懂得分享哦!”

儿子虽然不想让浩浩玩儿,但浩浩妈妈和我都这样说,他只能让给浩浩玩儿。

然后,他们俩轮流玩儿了一会儿。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浩浩居然觉得轮流玩儿不过瘾,在走的时候,把儿子的变形金刚给带走了。

我是在他们走了之后,儿子和我说,我才知道的。


变形金刚是儿子那个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于是,我带着儿子追到楼下问浩浩有没有拿玩具。

浩浩却说他已经把变形金刚扔了,儿子听到后就伤心地哭了。

再问浩浩扔到哪里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说,他的行为大概是报复性行为吧!他想一个人玩儿儿子的玩具,却要和儿子轮流玩儿,他索性扔掉,谁也别玩儿了。

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他的妈妈居然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地对我说:“不就是个变形金刚吗?扔就扔了!孩子们玩儿嘛,你不要太计较了!也不是多大点儿事儿,不要因为孩子们的事儿,影响了咱们的关系!”说实话,我跟她的交情并不深。

说着她就带着浩浩离开了。

无奈,我带着儿子在小区来来回回找了三四次,角角落落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

为此,儿子难过了好久。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非常欠妥,我为了顾及邻里的情面,而选择损害儿子的利益,让儿子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权。

这件事极大地损毁了儿子的安全感,他一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的妈妈不会帮他保护,反而会帮助别人。

我当时的处事方式完全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如果我早一点接触育儿知识,就不会让儿子那么受伤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同幼小的儿子站在一起,帮他捍卫他最心爱的玩具,而不是强迫他分享。


您好!我是 ,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

百合妈妈读心理


我也是宝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我先弄明白这个玩具是谁的?

1,如果是对方的玩具,我的宝宝去抢,我会将宝宝拉到一边,教育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玩,可以跟对方哥哥或姐姐商量好,是不是可以借着玩一下,如果对方愿意,那么要教会小孩学会说谢谢,而且要珍惜对方玩具,不要弄坏了,如果弄坏了,咱们要赔给人家一个。如果讲了没有用,同时转移宝宝注意力,找其它东西给宝宝玩。

2,如果这个玩具是我宝宝自己的,我会先看宝宝自己怎么处理,如果对方大点的哥哥姐姐抢过去,宝宝开始哭了,我会把宝宝抱到一边,安慰宝宝,并且,告诉宝宝,我们其实可以主动分享给其他人玩,这样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朋友,以后大哥哥大姐姐要是有玩具也会分享给咱们玩。如果还是没有用,同时转移宝宝注意力,带宝宝玩其他的。

3,如果这个玩具是公众场合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的,那我会把宝宝抱到没有人的地方,安抚宝宝,告诉他这个玩具是大家都可以玩的,我们可以轮着来玩,大哥哥大姐姐玩这个,我们先玩其他的。

总之:

切不可在人多的青年况下恐吓宝宝,不然宝宝以后会胆小怕事。

也不可教宝宝是咱们的东西就不能给别人玩,这样宝宝会变得很霸道。

在公共场合不管咱们是先玩的别人抢,咱们家长也切不可教宝宝咱们先的必须抢过来先玩,因为别人没有素质咱们不可以没有素质。

只是对待宝宝的方式和对待大人不一样而已,主要转移注意力,同时教会宝宝做文明宝宝。


沐沐姐妹的生活


T:小宝宝遇到比自己大的孩子抢玩具无力反抗时,身为家长你会怎么做?

生活中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比如前天的时候女儿就被一个女孩抢走了玩具,那个女孩5岁,女儿3岁,她们正在我家一起玩耍,随后女儿拿起了一个泡泡枪在那玩,那个女孩看到后也想要,跟女儿商量女儿不给,于是等了一会儿瞅着机会就把泡泡枪抢走了,结果女人哭哭啼啼过来跟我说也要玩泡泡枪,被那个女孩抢走了。

因为女儿平时跟她玩的很要好,女孩又是单独在我家玩,所以我也无法找她家长干涉,于是我就跟女儿说:你去跟XX说,让她把玩具还给你,那个泡泡枪是你的。

女儿照做了,于是那个女孩就说:我再玩一会就给你。

女儿也同意了,我就在一旁看,只是女孩似乎没完没了,我看女儿几次上去想拿回,她都用手挡着并一再拖延,于是我就上去了,跟她说:XX,再玩最后一下然后给我女儿玩好吗?

也许因为我是大人比较权威,她玩了一下后也马上就主动给女儿了,并没有不开心,之后两人也玩的很好。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样太强势了,或者这样直白的要女孩把玩具还回来太不给女孩面子了,毕竟来者是客,应该让着她,但是我认为,教孩子维护自己的权益比任何面子礼节更重要,何况我又没有暴力威逼利诱。

不管何时何地,当孩子玩具被抢时,我都会要求她或我自己出面去帮她“抢”回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告诉女儿:

一、你的东西你做主,美国文化核心之一有一项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主权意识,知道他们对于自己的事物是有掌控权的。

二、你是被重视被保护的,当孩子3岁以下时,社交能力还处在萌芽时期,如果这时候不向他传达被保护的信息,他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学上有一个叫“破窗效应”的理论,是由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提出来的,大概意思就是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

也就是说当孩子社交能力还不足时,家长如果放任他的玩具被他人抢走,那么孩子认为这是正常的,无法培养正常的主权意识,更糟糕的是如果别人看到这孩子被抢却无人帮助他,甚至他自己也没有反应,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去抢他的玩具。

三、要求孩子把玩具“抢”回来不仅是告诉他对自己的事物有自主权,同时也是从另一方面告诉他,别人抢你的玩具是不对的,但是你抢别人的玩具也是不对的,你需要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也不能随意去侵犯别人的权益。

孩子被抢玩具了该怎么做?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只有2个小孩,同样也会有争抢的情况发生,那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呢?

一、先观察

之前有一则新闻,几个孩子在海洋球里玩旋转屋,其中两个孩子在同时捡地上的一个球时出现了碰撞,俩孩子都没当回事,嘻嘻哈哈还挺开心,可是其中一个家长就把自己孩子抱了出来,然后疯狂的去转那个旋转屋,导致另一个孩子被甩出来,还跟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吵了起来,明明很小的事,就这样被家长的错误做法硬生生变成了负面新闻。

在女儿跟别的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孩子其实跟大人的思维是有相差的,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件并没有那么苛责,会严格分你的我的,尽管那个女孩经常会抢女儿的玩具,但是她抢过去都会跟女儿一起玩,只是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而已,而且女儿因为自己也不太会玩,也乐的看她玩,这样的话,家长也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孩子都不计较家长又着什么急呢。

当然孩子想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又搞不定时,家长就有必要干涉了,就像文头那样女儿被抢走了泡泡枪那样,只要她有寻求帮助,我自然就会帮她。

二、.教孩子认清本质

也就是告诉孩子不管什么事物都分三类:自己的、别人的、大家的。

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如果自己想玩却被抢走了,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拿回来,明说也好,寻求他人帮助也好,甚至抢回来都可以,这都是合理的,不需要觉得没面子或不好意思。

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首先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不给,就不用强求,因为主权是别人的,就像如果别人老是不经过你同意就拿你玩具你会愿意会开心吗。

大家的东西,指的是谁都有权利去拿去玩的,比如家有多个孩子的共同玩具,或公共场所的玩具,但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谁先拿到谁先玩,轮流玩,交换玩,对于大家的东西,就不能私自霸占。

三、以身作则

就是平时家长要多做示范,并适时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进行干预解决,比如如果自己孩子有一些玩具特别宝贝,平时谁都不让碰的,那么邀请别的小朋友来玩之前,先跟孩子商量把这个宝贝收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起争执。

另一方面,如果确认了邀请朋友来玩,那么其他玩具暂时就定性为“大家的”,不可独自霸占,要懂得相互分享。

平时家长跟孩子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比如家长在看一本书,如果孩子也想看,不必要马上给他,可以跟他说:妈妈先拿到的,妈妈先看,看完了再给你;或者说你把你的玩具给我,我就把书给你。

让孩子在家里就遵守一定的社交原则,在跟他人相处过程中,就能相处更融洽。如果孩子要什么就毫无条件给什么,只会让孩子认为世界是围着他转的,一旦在外面受挫,结果会更负面,更难以建立与他人良好的社交。

只要遵守了这3个原则,相信自己的孩子既不会被欺负,又会懂得分享了,你们觉得呢?

我是小皮育儿经,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学习,爱生活,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孕产、育儿、教育知识,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小皮育儿经


当孩子遇到比自己大的孩子抢玩具无力反抗时,身为家长最不该做的就是劝孩子忍让,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最无助,也最脆弱。

家长应该做的是:


1. 帮宝宝把东西“抢”回来。

毕竟另一个孩子比宝宝大,宝宝被抢了玩具,无力反抗,特别无助。

当宝宝受了委屈大哭时,如果这时候你对他说:“没事没事,哥哥(姐姐)就拿过去玩一下,大方点儿啊!”

那就等于告诉孩子,别人抢他的东西不算什么事,他就不应该难受,他难受就说明他太小气了。

这就等于教育孩子:被侵犯时要忍着。时间长了,孩子很容易在人际冲突中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2. 让抢东西的孩子懂得:不应该抢别人的东西,谁的东西就应该归谁。

让抢东西的孩子懂得这是和别人玩耍时的界限。如果不懂这个界限,那等他们长大后,也容易因为不懂尊重别人,而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境。

要让抢东西的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以他为中心,事事让着他的,如果不懂界限,总是抢别人的东西,将来只会处处碰壁。

3.你千万不要总是这样教育孩子:

“没事没事,这个玩具让他玩一下,马上就还你,听话啊!”



“他是咱家的小客人,你把玩具给他玩一会,你要做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啊!”

“别去抢玩具,打人可不是好孩子,咱让着她点吧!”

当朋友家的孩子来自己家里玩,如果家长碍于情面让宝宝处处选择忍让,那对孩子来说,对方抢走的不仅仅是我的玩具,还侵入了我的界限,践踏了我的权利。

忍让时间长了,孩子东西被抢、被人欺负,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而不会去发脾气,也不敢反抗,遇到冲突,只会刻意压制自己。

4.一直要求孩子忍让,最可怕的后果就是:

当孩子长大后一旦遇上校园霸凌,他们就只会选择退让,隐忍和服从,甚至是讨好,根本不会求助和反抗。

所以当孩子遇到比自己大的孩子抢玩具却无力反抗时,父母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行亲自告诉孩子:

抢回来!你不必退让!

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记住以下几点:

1.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让孩子学会说“不”;

2.允许孩子生气,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3.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品。


4.尊重孩子,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界限,遇到别人抢自己东西时不必退让。

只有这样,将来孩子长大走上社会后,才有能力对坏的事情说不;才懂得自尊自爱,保护自己,才能够对待别人,不卑不亢,无所畏惧,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凡亲子教育


小宝宝遇到大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是一定要干预的,如何干预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

如果是大孩子恃强凌弱,家长就是小宝宝的超人

为啥这么说?对小宝宝来说,碰上大孩子欺负自己, 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如果再没人主持公道,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站出来帮孩子主持公道,一是保护孩子的安全,二是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了解前因后果,告诉孩子大孩子抢玩具是不对的,直接拉着孩子的手去找大孩子理论,告诉他,这个玩具是小朋友的,请他还给我们。

如果是小宝宝抢大孩子的玩具,家长也要快速参与

迅速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一方面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告诉孩子规则,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同样,家长要安抚孩子的情绪 告诉他玩具是别人的,不能抢,如果他想玩 可以试试跟别人交换,或问别人能不能一起玩,打人,上手抢都是不对的。


两种情况都是小宝宝无力反抗,实力悬殊,家长就要快速干预。如果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家长倒是可以稍微旁观一下,看看孩子的本能反应。

我是妈妈充电屋,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育儿问题。用文字改变观念,用观念指导行动,生命不息,充电不止!

妈妈充电屋


这种情况,身为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背后,鼓励支持他,让孩子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自已解决,解决不了就要学会向家长求助。

01

强化孩子的特权概念,教会孩子自己处理不了的,学会求助父母

这个时期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对玩具的所有权还没有清晰的概念。

有大的孩子抢孩子玩具,家长不用急于上前解决,而是观察一下自己孩子的反应。先让孩子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想要反抗,却又不敢反抗,向你投来求助的目光,请你一定及时上前,先给予情绪安慰,给宝宝以安全感。

然后与宝宝沟通一下,问问他什么想法。孩子可能说不太清楚呢,家长就要多想些假设,让孩子选择。

如果想要回玩具,请你和大点的孩子沟通,把玩具拿回来。如果不想要回玩具,你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被抢的玩具是自己的。这就是教会孩子物权的概念。

一次两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玩具是属于自己的,别的孩子来抢,自己处理不了,就必须学会求助父母解决。

02

教会孩子表达,学会说不

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能够说明一件事情原委,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发生事情-陈述事情-分析事情-解决事情,如果能够从小得到家长锻炼,对将来的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再有大点的孩子来抢玩具,让孩子直接说不。

孩子不敢说,家长示范。没商量,我孩子玩的正好,你大点的孩子,凭什么来抢,事先也不商量。

当然,事先需要和大点的孩子父母商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孩子自己仍然快乐的玩耍呢,家长也就没必要过于在意,宝宝开心才是玩的意义。只是平时在家的时候,有些概念随时教教孩子知道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题主。没有深刻的理论,只有解决问题的干货。好不好用,试过才知道。


我是杨杨爸,探索育儿之道,我一直在行动。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交流育儿经验,实现轻松育儿,做有心爸妈。

杨杨爸亲子驿站


个人做法,如果是孩子3岁以内,我会马上介入,帮助孩子把玩具拿回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3岁以上,孩子过来跟我说,我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告诉他,那个大哥哥或者大姐姐的行为(抢东西)是不对的,你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过先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试着去解决。

第一步,首先去向那个大哥哥或者大姐姐要回来:“这个玩具是我的,我现在不想借给你玩,请你还给我!”有一点需要跟孩子讲明,注意态度,语气坚定,不卑不亢,如果语气不坚定,带着委屈的情绪,不但震慑不了对方,还会让对方觉得孩子好欺负,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和强硬,又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配合。

第二步,如果人家还是不愿意归还(对方家长在现场的),可以请对方家长出面调解。

第三步,以上两种方法,都没见效,再回来请妈妈协助一起把玩具拿回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能不能不玩的时候借给对方玩,如果愿意分享将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也是可以的,你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做主。

总结一下,通过这件事我们让孩子知道:

  • 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
  • 你有权利捍卫属于自己的权益
  • 和别人交往,如果有让你不舒服的地方,要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智取,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帮助
  • 分享会交到更多朋友,不分享也可以,你的东西你做主,尊重你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宝宝会走路了走出家门,避免不了会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宝妈们不要过于担心,每一次小冲突其实都在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通过合理的化解冲突,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和情商,同时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大人要对其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


罗二坨


孩子被抢玩具,家长该做点什么呢?

我家孩子也经历过被抢玩具的情况,而且,孩子本身不具有攻击性,这种情况更多。当孩子的玩具被抢走时,家长内心也会心疼孩子的,那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家长适时站出来,帮助孩子

当孩子玩具被抢走,或者预见到一个孩子过来可能会来抢玩具,家长要开始介入。

比如:

“这个玩具是弟弟的,你不可以拿走。”
“这个玩具是弟弟先玩儿的,你如果想玩儿,需要等弟弟不玩了,你再拿走。”
“如果你想玩,你可以与弟弟交换玩具,看弟弟是否同意。”

这样说是让对方知道怎么样做取代抢这种行为,也让自己的孩子一次一次的学习怎么应对其他孩子抢玩具的行为。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不指责

通常孩子被抢玩具,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

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知道保护自己的玩具。

家长除了上述的引导行为,也要给孩子时间去成长,不要去埋怨孩子。

“你怎么这么懦弱呀”
“怎么这么胆小”
“你怎么就让他抢走了呀?你就不知道抢回来”

不要去指责孩子,反而越是指责孩子,孩子心里越畏惧这件事。

和孩子演练

和孩子在家庭中进行一些抢玩具的游戏,比如让孩子拿一个喜欢的玩具,我们抢走了,孩子因为父母是亲近的人,会不松手或者要抢回来,从中让孩子学习到应对方法。

所以孩子玩具被抢之后,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逐渐孩子会知道怎么应对。



王蘑菇


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所以这种情况常常会遇到。说说自己的经验。

1. 询问孩子的感受

首先我是询问孩子的感受,看看他对此是怎么样的想法。

有些孩子会觉得无所谓,有些孩子会觉得很不开心,还有少数孩子觉得很开心。

在3岁及以上的孩子,如果觉得无所谓,一般而言是缺乏物权意识,即他根本意识不到那个东西原来属于他(起码在那一片刻他先占了,先到先得原则);

如果觉得不开心,那是正常的情绪表现,同样也包括了愤怒等情绪;

对于少数觉得开心的孩子,他可能会认为对方是和他玩,但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人对于不好的事物如果表现出喜欢的情绪,那就存在心理失衡,例如一些孩子喜欢鼻屎,缺乏安全感就是根源。

2. 根据孩子感受做出引导

我们要允许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不要一上来就教孩子去抢回来或者去忍让。只有先正视他的感受之后,才能让他从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去面对不好的事物。

  • 无所谓

对于无所谓的孩子,我们要表现出“有所谓”,我们需要告诉孩子,那个东西本来是属于他的,他不玩了或者时间到了,又或者是对方征得同意了,才可以拿走。

然后跟孩子一起去索要玩具。

重点在于建立物权意识,平时在家里也需要多跟孩子说明,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是父母的。

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更着重于日常培养。

  • 感觉开心的

对于感觉开心的孩子,这类孩子的价值观某程度上来说扭曲了,但如果进行溯源,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端倪。

曾接触一个孩子,他认为妈妈打他是好事,所以妈妈揍他的时候,他总是很开心的笑。

这类型孩子最好是能有心理医生介入,因为必须进行溯源,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 觉得不开心的

往往我们会教育孩子不要和别人抢东西,不要和别人起冲突。所以孩子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抢回来是不对的。

一些胆大的孩子,会还手,和对方起冲突;胆小的孩子,可能自己就哭起来,或者闷闷不乐的。

我们可以做的,是带上孩子到对方面前,给孩子进行一次示范而不是说教:

“小朋友你好,刚刚你拿了他的玩具,我想你是想和他一起玩对么?”

不管是弄哭对方,还是只是为自家孩子争口气,其实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孩子所缺乏的,并不单单是一个处理方式,他还缺乏面对强势伙伴的相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