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同袍,共同战疫!云南驻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援助医疗队工作侧记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夏咸芳 通讯员李琳 刘志)自元月份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医务人员的心。1月27日,大年 初三,本是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云南省首批援助医疗队46人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 会,千里迢迢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该院医护人员共同抗击新冠疫情。

出发篇:背上行囊就出发

1月26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师李晖和护士钱嫦娥收到医 院发布的招募志愿者援助湖北的通知,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收拾好行 囊,告别家中亲人,千里奔赴咸宁参与新冠肺炎防控与救治工作。

除了李晖和钱嫦娥,还有44名志愿者也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援助医疗队,辗转 来到千里之外的咸安。他们分别来自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医科 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这5所三级医院。李晖和 钱嫦娥分别是医疗组和护理组的组长。

在出发之前,医疗队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方案和培训课件教材要求,对全体 队员开展了病人处理流程和个人防护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确保上岗前人人过关。“作为 一名中共党员,在人民有危难之时,我必须站出来,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爱人也是一名医 生,家人都支持我过来支援。”李晖说。

这46名援助医疗队员已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半月有余,每天他们都跟该院医 护人员一同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李晖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因为专业对口,他 和医疗队里其他5名医生被分配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病区,这是全院救治难度 最大也是感染风险最大的一个科室。每天早上,这6名医生穿着一层层的防护装备,全副武 装进入病区开始查房,挨个询问患者病情情况,查看他们的检查检验报告,与其他医生讨论 患者病情,针对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患者一直佩戴呼吸机面罩很不舒服,李晖经常会帮助他们调整面罩的位置,缓 解他们的不适感,他也时常叮嘱护士记得这样做。李晖说:“对于重症患者,要给予他们更 多的人文关怀,减轻他们的疼痛感,也能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

每天,在查看完危重症患者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查看感染科里每一位轻症患者的病 情,参与其他病区患者的会诊,共同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安慰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帮 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勇气和信念。许多患者听说这些是云南过来帮忙的专家都觉得非常感 激。

护理篇:持续观察与护理病人

援助队刚来医院时,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忙于改造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 治医院。为保证医院隔离病房改造快速完成,有着丰富院感管理经验的李霞、王秋雯经常到 各病区四处查看,严格按照院感防控标准,协助院方尽快完成了“三区两通道”的改造工作 以及发热门诊的布局、流程及消杀等工作。

被分配到公共卫生科的李明慧、金其凤,每日协助工作人员收集、处理、上报疫情 信息资料。经过她们专业的指导与协助,医院疫情信息能第一时间准确报告上级疾控部门, 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调查更及时、更高效。

钱嫦娥和护理组其他30多人都在隔离病区一线护理病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艰辛 ,她们必须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护理。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起雾的护目镜, 给患者测体温、量血压、抽血、输液、发放物资……一天的护理工作紧张又有序,即使工作 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但她们仍在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去救治每一位患者。

目前,护理组在半月的工作中,与院方的配合也较为默契,协助医院制订与完善了 隔离病区多项制度和流程,如探视、陪护管理制度,让隔离病区护理管理不断标准化。

生活篇:特别的生日愿望

谈起在咸宁的生活,钱嫦娥说她们被照顾得很周到,院方安排援助队在酒店住宿, 上下班都有车辆接送,每天还派专人送来水果、甜品、饮品等生活物资,使她们能有充足的 睡眠和健康的饮食,即使在异乡也会觉得温暖有力量。

2月5日是队员刘文芝的生日,因2月份也是杨春、李竹玲、袁艾玲、赵力的生日月 ,其他队员偷偷决定要为他们一同庆贺。在回酒店的路上,所有队员为他们唱起了生日歌, 看到家乡亲朋好友录制的祝福视频后,他们忍不住红了眼眶,一天工作的疲惫也都消散。等 到达酒店的时候,每个寿星都收到了志愿者送来的精美小蛋糕。特殊时期,这个小蛋糕多么 来之不易。蛋糕店老板为了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谢,也是未收取分文。吃过蛋糕后,酒店老 板还为他们每人准备了长寿面。“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我感动得涕泪横流。”赵力说。

提起生日愿望,刘文芝希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回家。这 是她的心声,同时也是所有人的心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因守护共同家园的信念,让 所有人的心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正是有了援助医疗队的勇敢和无私的付出,才让我们更加 有力量,才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